郭曉靜
【摘要】高等教育大眾化給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其中典型的問題是高等學校培養的人才質量在不斷下滑。人才培養是高等學校的目的和工作重心,其中對培養的人才質量起決定性因素的事高校的教學質量,教學工作是高校的核心之一。
【關鍵詞】學術導向教師專業化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6.063
相對于教學來講,國內高校更加重視科研,科研在大學中處于壓倒一切的地位,致使教師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放在科學研究上,對教學積極性不高,很少考慮教學研究的問題,不能把教學也看作學術積極開展教學研究。究其原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統和學校內部環境等方面的原因,其中,首當其沖的應是教育者方面的原因,其次還有別的原因。本文結合我國高校發展實際,簡單談了如何構建基于教學學術的教學管理相關制度。
一、建立教學學術導向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由于大學教學管理中強調的是科層化管理,教學管理部門的行政價值取向不斷強化,教學管理制度的約束手段占據首位,然而在倡導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的今天,以約束為主導的教學管理制度在激勵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上已經顯得無能為力,教學管理部門開始逐漸認同平衡教學管理制度的激勵和約束作用與重要性。預定職務晉升激勵和教育、工作、學術資源分配有關的投資接近老師感應絕對起著重要的作用。教育、學術、教師評價狹窄的原專注于教學的各個獎項的學術機構,如獎金分配的作用,提高教學工作計劃稍后擴大成果的分類激勵機制、績效考核,和激發研究和教師教育,如設立教學成果獎、教學創新獎等,以此來提高教師自身進行教學改革和研究的積極性和動力。不僅要對教師進行精神獎勵,對在教學學術方面取得成果的的教師更要進行物質方面的獎勵,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獎勵的相互結合能夠從多方面滿足不同教師不同的需要,使教師“以教為業”而不是“以教為生”。在教師職稱晉升標準上,不僅要以教學工作量為參考,而且還應該以教學質量為參考;同時對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要實施等效評價,不論是對于教學成果和科研成果還是在對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進行評價時都要在同等水平上進行。并且還要認識到教學與科研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教學支撐著學術”,科研“反哺”教學。對于高校教師的崗位聘任的工作上,要劃分清楚教學崗、科研崗以及教學科研崗這三個崗位的職責與任務所在與區別所在,同時要將教學學術的內涵要求融合到崗位要求與職責中去;還要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教授、副教授在課堂教學、教學改革中的作用。對于獎勵教師教學工作方面,加大教學經費的支持力度,增加對教學相關工作成果的獎勵范圍;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要制定完善的教學獎勵制度。
除此之外,學校教師能夠及時實現自己的指導,并應建立教師群體之間的對話機制。與同行專家進行探討,從而能夠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的教學學術水平。只靠精神和物質上的激勵來激發教師教學學術水平的發揮是遠遠不夠的,教學學術在高校中充分發揮作用還需要依靠完善的規章制度,例如學校對教師不恰當的教學行為運用教學質量監控系統來進行約束。建立合理而完善的教學學術激勵機制,能夠激發廣大教師的潛力和創造力以及積極性,促使高校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才能,提升教學學術水平。
二、發展基于教學學術的教師培訓和教師專業化
對于高校的管理者來說,強化對教師的教學培訓,是提升教師教學學術水平的有效途徑。“通過入職后的培訓,教師可以獲得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更新和完善教學理論知識和技能,不斷適應新時期高等教育對教學學術的要求。”教學學術視角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舉辦講座、教學研討、教學指導、教學觀摩等等,通過這些方式能夠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教學和研究的技能,從而更快更好的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對于我國高校來說,教學管理工作的重心是教學學術視角下的高校教師專業發展。觀念是行為的先導,高校管理者只要有教學學術理念的指導,就會在管理過程中自覺不自覺的運用教學學術的理念進行管理。如果想要教師進行高水平的教學,這就要求管理者們轉變自己的管理觀念,也就是說要以教學學術思想為指導,重視教學學術這一非常重要的工作。管理者應該通過各種方式來引導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使其能勝任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等各項工作。學校管理者應設法使高校的各種制度或安排有利于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總體目標。這也就是說,要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所有的努力都取決于或主要取決于高校管理者的教學學術理念的確立與堅守。當教師把教學也作為一種學術而不僅僅是一種任務來對待時,他們就會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就會致力于關于教學的研究。
三、提倡基于教學學術的教學反思
教師應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增強教學行為的自覺性和科學性,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學術水平,發展教學能力。實踐表明,教師的教學反思是在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諸多因素中最為關鍵的因素。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手段多種多樣,其中比較常用的有四種:撰寫反思日記、進行反思對話、實施微格教學和行動研究。學校還應營建教學學術研究氛圍、擺正教學研究與學科專業研究的關系,是開展教學學術研究的基本條件。可以通過心理學的學習與研究,形成關于學生的教學學術研究成果。應對教學過程、教學形式、教學情境進行主動積極的反思;應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相結合;成功反思和失敗反思相結合;過程反思與結果反思相結合。通過教師對教學情況的記載,把記錄情況與課堂中聽課的學生進行交流,同時借助教學錄像和錄音等等一些教學反思方法,有助于高校教師對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反思、再反思的過程,使得教師的自身的教學學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進而對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顯著地助益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忠華.教學學術研究的實施方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2(17).
[2]王芳亮,道靖.教學學術視閾下高校教學評價制度的反思與重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08).
[3]劉曉青.創新高校教學管理的主要路徑[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
[4]翟麗萍.“以人為本”與做好高校教學管理創新工作[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03).
[5]楊超,徐鳳.教學學術視野下的大學教師專業發展及其路徑[J].現代教育科學.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