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昌++杜華領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經濟犯罪案件,這些案件的類型和內容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化。目前,大多數單位采用各種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日常的記賬、財務管理工作。許多經濟犯罪案件中的證據都是以數字形式存在并可通過計算機或者網絡進行處理、存儲和傳輸的,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以及證明這些數據的有效性已成為司法訴訟的關鍵問題和司法機關關注的焦點。
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存在,使得財務電子數據變得復雜,并且存在多種變數。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一方面使得辦案人員能夠對涉案單位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各種信息的實時變化性和多樣性,從而必然會增加提取物證工作的難度。鑒于財務電子數據固有的特點及性質,在經濟犯罪中運用財務電子數據定案時更應加強審查判斷。
通常證據是從證據的主體、證據的形式要件、證據的收據程序是否符合有關法律規定標準來衡量的,那么,對于財務電子數據的審查,主要是審查財務電子數據生成、存儲、傳輸、保存方法的可靠性,也就是說某財務電子數據自生成后直到提交給法庭時止,如果它在儲存、傳輸等各個階段均保持了數據和信息的原始狀態,沒有任何人為的或自然的因素影響、破壞,則該財務電子數據是合法有效的,這應當作為我們在刑事訴訟中審查經濟犯罪財務電子數據的根本原則。
一、審查財務電子數據的來源
拿到一份財務電子數據首先應查明財務電子數據形成的時間、地點、對象、制作人、制作過程及設備情況,明確是在有關事實和行為發生時留下的,還是以后專為訴訟的目的而形成的,只有查明上述情況,才能明確財務電子數據所反映的是否真實可靠,有無偽造和刪改的可能。另外,還要對產生財務電子數據的單位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硬件設備、應用軟件、系統軟件、經營管理工作等進行調查,了解財務系統、業務系統的運行情況以及安全性。
二、審查財務電子數據的收集
(一)審查財務電子數據的取證主體
經濟犯罪案件中收集有罪財務電子數據的責任由偵查機關承擔。在現代刑事訴訟中,除自訴案件以外,犯罪證據的收集都是由代表國家的偵查機關進行的。在我國,目前行使偵查權的機關主要是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還有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監獄、走私犯罪偵查機關等。因此,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公訴案件中收集財務電子數據的取證責任應由以上偵查機關承擔,在必要時還可以聘請有一定資格的電子技術專家、財務會計專家進行協助搜查、提取證據。
(二)審查財務電子數據的取證程序
財務電子數據的取證也要遵循合法、真實的原則。經濟犯罪電子取證的步驟包括:取證主體應該首先對現場進行封鎖,并切斷涉案單位的計算機與外界的聯系甚至是單位內部計算機的聯系,同時用攝像、繪圖、筆錄等方式對原始現場情況進行記錄。并且要注重技術手段與傳統勘查手段的結合,以盡可能發現更多的破案線索。為了保證檢材的充分性,搜查取證結束后要對可能隱藏證據的設備實施扣押。需要說明的是,鑒于我國目前刑法的價值取向,在我國刑事訴訟中,對違反法定程序擅自進入他人計算機系統中獲取的財務電子數據一概抹煞其證據能力是不適當的。僅僅因取證程序上的小瑕疵而讓重大經濟犯罪喪失定罪條件,未免顧此失彼、因小失大。司法實踐中,對財務電子數據應從其自身要素去審查,對瑕疵不合法的財務電子數據在征得異議人同意后允許補充完整,不應受排除非法證據規則的限制,否則將會導致審判中可以利用的證據大大減少,嚴重影響刑事訴訟的進行。
三、審查財務電子數據與事實的聯系
只有相關證據才可能有可采性,不具有相關性的證據根本不發生可采性的問題,所以,證據的相關性是可采性的前提。相關性是證據的一種客觀屬性,即證據事實同案件事實之間的聯系是客觀聯系,而不是辦案人員的主觀想象和強加的聯系,即與案件的基本事實相關,相關性直接關系到當事人是否構成犯罪、犯罪性質及罪責的輕重等。因此,在經濟犯罪的案件中,必須查明財務電子數據反映的事實和行為同案件事實有無關聯,只有與案件相關的事實或邏輯上相關的事實才能被認為是證據。
四、審查財務電子數據的內容
刑事證據的內容是指能夠證實案件情況的客觀事實。它是相對證據形式而言的,刑事證據是證據內容與證據形式的統一體,但其證明力源于證據內容而非證據形式。因此,判斷一份財務電子數據是否具有證明力,就要認真審查財務電子數據的內容是否真實,有無剪裁、拼揍、偽造、篡改等。
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記錄的是一個單位的財務狀況。根據財務會計記錄的規范,數據反映了單位的財務狀況,一方面可以從外部著手,了解單位的經營狀況,另一方面可從內部著手,通過檢查會計記錄,將兩方面的結果相比較來判斷這個單位是否存在做假賬等違規情況或者哪些數據可能被更改過。因此,審查財務電子數據的真實性要對財務電子數據從生成至提交法庭的全過程進行周密審查,如果財務電子數據自形成時起,其內容一直保持完整和未予改動,則視為具有真實性。對于財務電子數據的缺陷,我們可以通過嚴格的證據收集、采信制度來彌補,對其證據資格嚴加限制,而不能將其絕對地排除在證據的大門之外。
五、審查財務電子數據的鑒定結論
由于財務電子數據高科技的特點,筆者建議財務電子數據必須通過法定專門機構進行鑒定,非經法定機構的鑒定不具有可采性,且鑒定結論沒有預定的證明力。因為鑒定結論只是證據材料的一種,它和其他的言詞證據一樣,都存在著虛假的可能性,特別是對高科技、無形的財務電子數據,其虛假的可能性就更大了。財務電子數據的鑒定結論直接影響經濟犯罪案件的定性,因此鑒定人應當出席法庭,接受控辯雙方的交叉詢問,除出現法律規定鑒定人出庭要求的例外情形,鑒定人法庭外作成的鑒定結論不具有可采性。對財務電子數據鑒定結論證明力的確定,應當與對證人證言的判斷一樣,建議由審理者自由判斷,但同時要注意傾聽專家證言。
六、審查財務電子數據的保全
財務電子數據比其他任何證據更容易“滅失”且難以恢復,證據保全對于司法機關來說意義尤其重要。財務電子數據保全即證據的固定和保管,是指用一定的形式將證據固定下來,加以妥善保管,以便司法人員分析、認定案件事實時使用。根據方法不同,證據保全可以分為原物保全、復制保全、筆錄保全、照相保全、錄音保全、錄像保全、封存保全等。財務電子數據的保全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它主要體現為一種虛擬空間的保全。很多犯罪線索與財務電子數據有著密切、相關的關系,然而未經保全的財務電子數據本身固有的一些屬性,使其不能有效保持其證明力,這就使得在刑事訴訟工作中財務電子數據的保全在當前顯得較為迫切。
七、結合全案其他證據綜合審查判斷
多個連續的財務電子數據經過時間、空間上的排列、組合之后,應同經濟犯罪行為的發生、發展過程和結果一致,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明體系,相互印證,所得出的結論是本案唯一的結論。司法實踐中,應將案件中的全部證據材料聯系起來,綜合加以分析研究,對財務電子數據的客觀性、相關性和合法性進行最后的審查判斷,決定該財務電子數據的可采性、證明力。
電子數據的出現也再次凸顯了人類司法證明史上由“神證”到“人證”、再到“物證”的這一不可逆轉的歷史轉變規律。可以預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經濟犯罪活動的智能化趨勢將日益明顯,財務電子數據的地位也將越來越重要。司法機關只有正確認識經濟犯罪中電子數據的固有特征,科學地把握其在司法裁判中的證明力和證據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它在信息時代的整合、調節作用,從而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