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要:“一個偉大的民族,創造偉大的音樂”這是全世界對蒙古音樂的贊譽。蒙古音樂將其獨特的文化底蘊深刻地表達了出來,在世界音樂上擁有了一席之地,創造了一個音樂史上的奇跡。蒙古族聲樂是一個融合的音樂,致力與時代同步,創造出了不少經典之作,它與中國與傳統聲樂結合,與現代流行音樂結合,與西方“美聲”相結合,形成了具有蒙古族傳統聲樂藝術特征的“民族唱法”、“流行唱法”、“美聲唱法”。本文從蒙古族民族聲樂、流行聲樂、美聲聲樂這三個方面來論述蒙古族聲樂演唱的藝術特征。
關鍵詞:民族聲樂 流行聲樂 美聲聲樂 藝術特征
在蒙古,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他們對善于唱歌的人擁有崇拜的感情, 蒙古族民歌曲調悠揚、高亢,聲音雄厲、宏大。歌曲的內容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有贊頌自然萬物的,如草原、頌馬、河流、山川,有贊頌愛情和娶親嫁女的,也有贊頌那些草原英雄們,這些民歌通過聲音傳達了那里的風土人情。
蒙古族音樂是整個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悠久的歷史創作中,形成了自身的獨特性,擁有著自己的風格,也展現了與眾不同的文化價值。
蒙古族風格從內在到外在、從抽象到具體,都與時代的發展密切相關。蒙古族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蒙古聲樂,可以說蒙古聲樂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它在蒙古族聲樂的基礎上,與中國與傳統聲樂結合,與現代流行音樂結合,與西方“美聲”相結合,形成了具有蒙古族傳統聲樂藝術特征的“民族唱法”、“流行唱法”、“美聲唱法”。
一、蒙古族民族唱法聲樂藝術特征
蒙古族的民族唱法深受“長調”影響,可以說蒙古族“長調”的特征就是蒙古族民族唱法的藝術特征。演唱風格雄渾豪放,意境深遠;音色高亢嘹亮,音域寬廣。蒙古族蒙古族長調蒙古語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它的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于敘事,又長于抒情;歌詞一般為上、下各兩句,內容絕大多數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長調具有鮮明的獨特的演唱形式以及鮮明的游牧文化特征,通過這樣的形式講述著這個民族的人文習俗、哲學和藝術的感悟、歷史文化、道德,被稱作 “草原音樂活化石”。在蒙古族長調進行表演時,通常表演者會身著蒙古長袍,同時以馬頭琴音樂為配置,贊美生命、謳歌母愛、訴說愛情,歌曲中以真聲唱法為主,力求接近自然的聲音。在蒙古長調里,旋律華彩紛呈,有前依音、后依音、滑音、回音等,而且還有一種通過發聲技巧而形成的獨特旋律,蒙古語稱為“諾古拉”,可譯為“波折音”,即發聲時,配合口與咽腔的復雜動作,發出類似顫音的抖動效果,一般抖動兩三次,“諾古拉”對形成蒙古長調的獨特風格具有重要作用。蒙古長調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每個人和每個人的唱法都是以贊美與思念的主題為主,大多數都是描寫草原、牛羊、白云等,尤以唱馬的歌曲最多。
蒙古族現在的長調可以說是經過三代聲樂藝術家的繼承與改造,才形成了今天的獨特的藝術形式。第一代歌唱家哈扎布、寶音德力格爾時代。他們是上個世紀老一代蒙古族歌唱家,是活躍于蒙古族民間的演唱長調的巔峰人物。他們分別演唱過《輕快的走馬》、《遼闊的草原》等長調曲目。這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關系,他們自小就在草原上生活,能與草原溝通的語言就是長調,他們的演唱方法是自然而成的,并不是人為改動的,他們的長發就是讓頭腔、鼻腔產生共鳴,這些經驗是口傳心授的,這也對長調的普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第二代歌唱家有拉蘇榮、金花、德德瑪等。在演唱方法上他們也是不同的,有的是純民歌演唱法糅進科學發聲演唱方法, 有的屬于純民歌演唱方法,還有學院派介入長調演唱方法的。第三代歌唱家那順、阿拉泰、朝魯等。他們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將美聲唱法融入到了長調的演唱中,創造了適合自身演唱的風格,既保持了長調的民族特色,創新了演唱技巧,又提高了長調的藝術感染力。
二、蒙古族流行唱法聲樂藝術特征
蒙古族流行歌手再進行演唱時同樣也融入了蒙古族聲樂的特點,同樣也表現了蒙古族聲樂的藝術特征。
如韓磊在進行演唱時他將“換氣活”、“呼吸深”的技巧運動到了流行音樂的演唱中,齊峰將“諾古拉”這種演唱技巧同樣運用到了流行音樂的演唱中,在他們的音樂中我們深深感受到蒙族氣息,同樣也表現了蒙古族聲樂的藝術特征。因為他們的音樂都具有氣息寬廣、音域廣闊、真假聲相結合的特點,這與蒙古族聲樂是相契合的。同時在演唱技巧上也同樣應用了““哨日郭拉胡”、“諾古拉”、哈雅拉嘎”等演唱的方法。
騰格爾這位家喻戶曉的蒙古族歌唱家,之所以會成功,其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道路上傳承。《蒙古人》、《天堂》這些歌曲可以說是膾炙人口的。尤其是《天堂》這首歌曲,雖然是漢語,但是卻能在旋律中品味到了濃濃的蒙古風格,這種風格并不是傳統的原生態音樂,而是將現代流行因素融入其中,在傳承和創新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在他的音樂中也依然體現了蒙古族聲樂的藝術特征。如他在《天堂》中相當多的運用了長調的特征。在第一句“藍藍的天空”的“空”字運用了“柴日郭拉胡”技巧,第二句“清清的湖水”中“水”則運用了“哨日郭拉胡”發聲技巧,接著“哎依哎”又運用了“諾古拉”發聲技巧,“綠綠的草原”運用的是“渾第日胡”發聲技巧等等。可以說蒙古聲樂的發聲技巧貫穿于他的音樂作品之中。體現了一種蒼涼粗獷的意味,讓我們在音樂中體會到蒙古草原的召喚,唱出了人間的真善美。
三、蒙古族美聲唱法聲樂藝術特征
美聲唱法發聲技術同長調歌唱藝術發聲方法存在的共性規律,最根本的是二者都十分重視呼吸法運用的正確與否,這對歌手的藝術歌唱發聲技術是具有非常大的作用的,是一種人體機能運動體系的藝術歌唱活動。在西洋“美聲唱法”理論上,他們提出了“胸腹式聯合呼吸法”的技術橄念。而蒙古族長調歌唱藝術所強調使用的,支持其歌唱發聲運動的呼吸法,同樣是“腹式呼吸法”,又稱作“丹田之氣法”。實際也是指出了腹部肌肉運動對歌唱發聲所起到的功能性調節作用的重要性。正是由于呼吸技巧的相似,使得蒙古族美聲唱法呈現出了音質飽滿、音色純凈、穿透力強的特點。如著名女中音歌唱家阿拉坦其其格、德德瑪與男高音歌唱家朝魯就是美聲唱法的代表。他們的經典曲目《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草原夜色美》、《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呼倫貝爾大草原》等曲目中運用了腹式呼吸法。顯得音樂是如此的悠揚寬廣。在蒙古族美聲唱法中非常重視“用力”和“呼氣”這兩大特點,這也是蒙古族聲樂的一個優勢。如德德瑪在她的音樂中就也體現出用氣、呼吸的的演唱技法,如她演唱的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請喝一碗馬奶酒》等歌曲。
四、結語
蒙古族的聲樂已經達到了很高層次,是可以同意大利美聲唱法爭芳斗艷的一種聲樂藝術。蒙古族的聲樂之所以會有這么高的藝術成就,因為蒙古族的聲樂藝術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歌唱藝術,在它的發展歷程中借鑒了流行音樂與美聲的唱法,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民族唱法”、“流行唱法”、“美聲唱法”,成就了蒙古族音樂別具一格的聲樂系統。
參考文獻:
[1]烏云陶麗.論蒙古族歌唱藝術[J].音樂研究,2005,(02).
[2]鄂明晶.論當代蒙古族聲樂藝術特征[J].藝海,201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