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惠仙 蔣群花
程惠仙: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事故的不斷增加,因外傷引起脊柱脊髓損傷的患者越來越多,手術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已普遍被患者及家屬所接受,但術后的康復訓練由于住院時間短,接受康復訓練的時間少,在我國社區康復開展滯后。因此,采取有效的功能鍛煉指導方式對脊柱術后患者的康復顯得尤為重要[1]。臨床上,功能鍛煉指導方式常以語言指導為主,輔以示范性指導,通過口頭宣教及書面資料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指導[2],患者常常由于年齡、地域、文化、受傷程度等不同,不能完全理解掌握鍛煉的方法,護理人員常需反復多次宣教[3]。我們受此啟發,將功能鍛煉的方法以圖片分解并配以文字說明,然后裝訂成冊。利用圖譜和語言溝通相結合的方法,對患者進行術后功能鍛煉指導,最大限度地恢復患者的功能,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骨科2011年3月~2012年12月行脊柱手術患者94例。入選標準:(1)經臨床診斷為頸、胸、腰椎體骨折行手術者。(2)年齡18~70 歲。(3)神志清,無精神障礙者,有閱讀理解能力。(4)愿意參加此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50例和對照組44例。試驗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22~70 歲。對照組男31例,女13例;年齡25~70 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口頭講解式術后功能鍛煉指導。
1.2.2 試驗組 術后24 h 由責任護士向患者講解功能鍛煉的具體方法,告知患者鍛煉時須注意的事項,詢問患者鍛煉后的感受,耐心解答患者的提問,并發放圖譜式功能鍛煉宣教手冊。包括:(1)握力器的鍛煉。適合人群:頸椎前、后路手術。目的:鍛煉手的握力。方法:根據自己的握力,準備彈性適中的握力器,術后第1 天即可開始練習。每日3 次,每次10~20 回,之后逐步增加。(2)對指鍛煉法。適合人群:頸椎前、后路手術。目的:鍛煉手的靈活性。方法:術后第1 天即可開始練習。以拇指-示指,拇指-中指,拇指-無名指,拇指-小指順序練習,每日3 次,每次10~20 回,之后逐步增加。
1.3 評價方法 比較兩組患者掌握功能鍛煉方法、功能鍛煉時間、鍛煉依從性等3 項指標內容。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分為滿意、不滿意2 個維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每天功能鍛煉時間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每天功能鍛煉時間比較(min,±s)

表1 兩組患者每天功能鍛煉時間比較(min,±s)
組別例數 鍛煉時間試驗組50 18.03 ±5.08對照組 44 6.01 ±4.96 t 值11.574 P 值<0.001
2.2 兩組掌握鍛煉方法、依從性及滿意情況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掌握鍛煉方法、鍛煉依從性及滿意情況比較(例)
3.1 圖譜式功能鍛煉指導方法對脊柱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 積極正確的功能鍛煉可以促進椎體骨折復位及腰背肌功能的恢復,改善局部血運,促進組織修復,增強脊柱的穩定性,預防并發癥發生,增強手術效果[4],脊柱術后神經功能的恢復有賴于患者早期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5],可患者由于對康復知識不了解,導致康復時間延長或并發癥發生。發放圖譜式功能鍛煉指導手冊滿足了患者對康復知識的需求,幫助患者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從而預防并發癥,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可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3.2 圖譜式功能鍛煉對脊柱術后患者康復依從性的影響針對脊柱術后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需要,我們采用了圖譜式功能鍛煉指導方式并進行出院患者電話隨訪。為保證術后功能鍛煉指導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康復訓練的依從性和準確性,將功能鍛煉步驟拍成彩色圖譜,利用圖譜和語言溝通相結合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宣教指導,使患者易學易懂,便于掌握和記憶;口頭講解、示范是護士進行功能鍛煉指導的常用形式[6],其優點在于簡明扼要并易于開展,但對患者而言比較抽象,有時因護士的表達能力差而影響效果。而利用圖譜和語言溝通相結合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宣教指導,因圖譜直觀易懂,易被患者接受理解,讓患者更好地掌握鍛煉的方法,增加患者對康復的信心及對護士的信任感,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功能鍛煉是治療脊柱骨折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通過本次研究得出采用圖譜與語言交流相結合的功能鍛煉指導,能幫助患者增加康復知識,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的能力,讓患者及家屬更好地掌握功能鍛煉的方法,自覺地、持之以恒地堅持功能鍛煉,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鍛煉效果,促進神經功能恢復,讓患者能早日回歸社會。
[1] 林新平.早期功能鍛煉對33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0,16(8):57-58.
[2] 張春仙.骨科病人護理中如何實施健康教育[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1):24-25.
[3] 劉華易.對骨科患者功能鍛煉需求的調查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6):789.
[4] 張 娟.髖關節置換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與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1B):69-70.
[5] 鐘伯利.階段性功能鍛煉督導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雜志,2012,11(4):391-392.
[6] 何春紅,鐘小芳.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患者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雜志,2009,3(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