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云
花云:女,本科,主管護師
女性在懷孕的過程中,較重的胎兒或羊水過多等都會對女性的骨盆造成一定的損害,而且在生產的過程中由于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及對盆底神經、肌肉的損傷等,也會加重骨盆的損傷[1]。產后發生盆底功能障礙是嚴重威脅女性健康及產后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主要表現為尿失禁、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排便障礙等。這種疾病雖然不會威脅人們的生命,但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與人際交往,給患者帶來身心的雙重痛苦[2]。我院選取了68例于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入的分娩后5 周的產婦為研究對象,希望能夠通過產后盆底肌肉鍛煉減少這種疾病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產婦68例,年齡24~36 歲,平均(28.12 ±1.60)歲。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產婦年齡、孕產次、妊娠分娩情況及胎兒出生體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產后常規護理,包括觀察惡露量、色、味,做好飲食護理,保持適宜溫度,保持環境整潔干凈,產后健康操鍛煉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產婦的盆底肌肉訓練,有專人指導產婦實施一對一的健康教育,介紹盆底肌功能訓練的目的、方法、產后開始訓練的時機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采用法國PHENIX 盆底肌肉康復系統進行包括生物反饋和電刺激的盆底肌肉訓練。囑產婦排空膀胱,取截石位,將探頭置于陰道內,進入程序治療,電流強度不超過100 mA,刺激時間2 s,間隔時間4 s,20~30 min/次,2 次/周,1 療程進行8 次。
1.3 療效評價標準 盆底肌力測定時囑產婦重復進行提肛及收縮陰道動作,記錄盆底肌收縮、舒張時的肌電圖值。測定兩組產婦產后3 個月及10 個月的盆底肌力[3]。(1)盆底肌力評價標準。根據肌肉收縮質量、保持的時間、收縮的次數分為5 級。0 級:肌肉無收縮;Ⅰ級:肌肉顫動,僅收縮1 次,且維持不到1 s;Ⅱ級:肌肉不完全收縮,收縮2 次,且均維持2 s;Ⅲ級:肌肉完全收縮,無對抗阻力,收縮3 次,且維持3 s;Ⅳ級:肌肉完全收縮,輕微對抗,收縮4 次,且維持4 s;V 級:肌肉完全收縮,持續對抗,收縮5 次,且均持續至少5 s[4]。顯效:治療后肌力≥Ⅳ級;有效:治療后Ⅲ級≤肌力<Ⅳ級;無效:肌力<Ⅲ級。(2)比較兩組產婦產后3,10 個月時尿失禁發生例數。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兩組產婦療效比較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尿失禁發生例數比較采用χ2或χ2c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產婦產后3,10 個月時療效比較(表1,表2)

表1 兩組產婦治療3 個月時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產婦治療10 個月時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產婦產后3,10 個月時尿失禁發生例數比較(表3,表4)

表3 兩組產婦產后3 個月時尿失禁發生例數比較(例)

表4 兩組產婦產后10 個月時尿失禁發生例數比較(例)
盆底肌功能重建是近年來提出的新觀念,指應用物理方法,通過患者主動或被動收縮或刺激盆底肌,達到增加尿道關閉功能,治療尿失禁的作用。盆底障礙性疾病主要由盆底組織損傷引起。妊娠與分娩的過程均會對女性的盆底造成損害。產后護理不當極易引起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壓力性尿失禁、子宮脫垂等是較常見的臨床表現。妊娠期間隨著子宮的增大腹腔壓力也逐漸增加,對盆底產生的壓力也在增大,盆底肌肉逐漸松弛,分娩時對盆底肌肉的過度拉伸使其受損更加嚴重[5]。盡管機體有一定的恢復功能,但研究顯示若產后不對盆底肌肉做正確的訓練,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病率會明顯升高。應用電刺激技術使盆底肌肉強度和彈性增強,同時反射性的抑制膀胱興奮,達到治療目的。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放置在陰道內的電極傳遞不同強度的電流刺激陰部神經的傳出纖維,加強對尿道和膀胱頸的支撐作用,提高尿道閉合壓;刺激陰部神經的傳入纖維,通過神經元連接至骶髓逼尿肌核,抑制逼尿肌核的興奮性,再經盆神經傳至逼尿肌,抑制逼尿肌的收縮;電刺激沖動上行至胸腰段,使交感神經元興奮,α2腎上腺素能受體興奮,使膀胱頸部及尿道近段收縮,進一步增強尿道關閉功能,β2腎上腺素能受體興奮,膀胱底松弛,增加膀胱頸的封閉性[6]。
本次研究中給予產后盆底肌肉訓練的觀察組在產后3 個月與產后10 個月的隨訪中發現,觀察組產婦盆底肌力測試療效均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 <0.05);而且觀察組產婦尿失禁的發生率在產后3 個月與產后10 個月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 <0.05)。
由此可見,產后早期的盆底肌肉訓練對于減少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率,盡早恢復盆底肌力,保障產婦的健康十分重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遠菊.產后盆底訓練對預防女性早期盆底功能障礙的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2):45-47.
[2] 葉笑梅,朱雪燕,孫曉妙,等.產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訓練對預防產后尿失禁的臨床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1):1954-1955.
[3] 王雅賢,劉穎琳,陳少青,等.產后盆底肌肉訓練對改善盆底功能的作用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8):593-595.
[4] 馬小玲,姚榮玉,馮風英.30例產后42 天婦女盆底肌肉康復治療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25):33-34.
[5] 賈瑞敏.盆底肌肉訓練對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康復效果的影響[J].醫藥論壇雜志,2013,34(3):68-69.
[6] 宋巖峰.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與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