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葉秀紅 藍玉嬋
張玉梅:女,大專,主管護師
兒科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對自己的病情不能表達清楚,這就對患兒日常護理提出更大挑戰(zhàn)。分層管理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護理管理模式,設計相應的層次管理方法和手段,實施相應層次的有效管理以及優(yōu)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1-2],這種管理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醫(yī)療領域[3-4]。我院將護士分層管理應用于兒科,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12月我科25 名護士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18~49 歲,平均為27.2 歲。學歷:本科5 名,大專12 名,中專8 名。職稱:副主任護師1 名,主管護師5 名,護師11 名,護士8 名。
1.2 方法 分層管理模式:(1)根據護士資料,構建分層制度。查閱2003~2013年的護理檔案,并且對我院兒科的投訴情況以及護理差錯進行總結歸類,以此作為分層的一個參考標準。(2)按照護士的學歷、職稱,并參照十年間護士的護理情況將兒科的護士分成高級責任護士、中級責任護士和初級責任護士3 個等級。高級責任護士負責檢查、管理和指導初、中級責任護士的工作;中級責任護士從事專科護理工作、醫(yī)囑處理、較重患兒護理、書寫護理病例以及指導初級責任護士工作;初級責任護士在根據上級護士的指導,然后進行臨床護理工作。(3)原有工作制度作為基礎,建立新的工作制度。護士必須認真、刻苦學習,明確了解三級責任護士的工作職責及組成;調整對值班人員的分配,當處于護理高峰時,適當增加護士,更人性化排班,充分利用護理資源。(4)將上班制改為8 h,即每日3 班,確保各組人員都要有3 種類型人員,有助于護理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5)根據時間段的具體人流量,合理的配置護士人力資源,24 h 進行護士上班制輪換。(6)制定詳細的績效考核制度,根據不同級別護士的不同責任,對各級護士有側重點的進行測評,這就有效地保證了護理工作的高質量與高效率,可以間接推動兒科護理工作的改善,在醫(yī)患糾紛這個問題上可以有效地降低甚至是避免發(fā)生[5]。
1.3 觀察指標 比較2013年7~12月與2013年1~6月兩組護士的護理質量達標情況和患兒家屬滿意度。(1)護理質量達標的測評由護理部統(tǒng)一考核,內容包括護理措施落實率、護士專業(yè)技術考核達標情況。(2)抽查實施護士分層管理前后患兒家屬出院調查問卷各50 份,比較兩組患兒家屬的滿意情況,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 個層次。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 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配對χ2c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 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護士護理質量達標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護士護理質量達標情況比較(名)
2.2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例)
在臨床實踐中,兒童作為特殊就醫(yī)群體,由于他們年齡小,表達能力差,傳統(tǒng)護理模式可能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以至于引起家屬的不放心[3]。我院將護士分層管理模式應用于兒科護理之中,表1所示,兩組護士護理質量達標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明顯提高了護理質量。目前,我國臨床護士無論學歷、職稱高低,都承擔一樣的工作,使優(yōu)秀護士不能盡其才,這是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護士的分層管理更加明確了各崗位層次的職責,逐級管理,逐層晉升,充分發(fā)揮了護士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了每位護士的進取精神,鍛煉了護士的管理能力,各責任小組人員固定,更好地落實了患兒的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護士分層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了人力資源,盡量滿足患兒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增加護患之間的交流,提高了患兒家屬滿意度,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應用護士分層管理可以充分地利用護士人力資源,挖掘人員的潛能,調動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也可以使護理工作更加協(xié)調有效的進行,促進患兒早日康復,提高了患兒家屬的滿意度。
[1] 高 華,何國平.護士分層管理模式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7):77-78.
[2] 曹 敏.我國護士分層次使用管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2):863-865.
[3] 韓旭娟.護士分層管理模式在提高護理質量中的應用價值[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1,9(12):590.
[4] 喬莉娜,趙書敏,車文芳,等.護理崗位分層管理模式在臨床應用的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7C):1952-1953.
[5] 章曉軍,夏海鷗,徐彬彬.護士分層管理現狀及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1,25(12):3307-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