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專訪黃運特: 陳查理是了解美國文化的一把鑰匙

2014-08-07 00:35:02張明艷 islet
留學生 2014年6期
關鍵詞:留學生文化

張明艷 islet

黃運特,旅美華裔作家。1999年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Buffalo)獲英語文學博士學位,當年在哈佛大學任英語系助理教授,現任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英文系教授。憑借《陳查理傳奇:一個中國偵探在美國》榮獲2014年度美國古根海姆獎

5月17日,連日的烏云終于散去,強大的雨區撤退,廣州終于迎來了久違的陽光。

《留學生》記者在中山大學剛一見到黃運特,便見識到了他的幽默:“我幫廣州趕走了暴雨,帶來了陽光。”當然,帶來陽光是開玩笑,不過,黃運特倒是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曾叱咤美國影壇的人物——陳查理。據黃運特介紹,《陳查理傳奇:一個中國偵探在美國》簡體版已由上海文藝出版社開始排版,大概6月底會出版。

華裔偵探陳查理(Charlie Chan),一個在美國家喻戶曉的中國名字,他是厄爾·德爾·比格斯(Earl Derr Biggers)筆下6部偵探小說的主角,1926-1949年好萊塢50部電影的主角,是美國20世紀影壇叱咤風云的人物。

上世紀30年代開始,由白人演“黃臉戲”的“陳查理系列”電影不僅在好萊塢掀起熱潮,同時也開始傳播進入中國。魯迅夫人許廣平回憶,只要關于陳查理的電影在上海上映,不管電影院有多遠,魯迅先生都必定觀看。

不過,作為經久不衰的大眾文化形象,陳查理在晚近學術界卻不那么受歡迎,一直飽受爭議。他被視為東方主義的一個顯影:和罪惡博士傅滿洲一樣,他不過是刻板化華人的另一面。許多亞裔美國人也對這個角色充滿批評,以至于許多用心良苦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便力主將陳查理從美國通俗文化中清除出去。

但是,在中國長大的黃運特,對陳查理卻情有獨鐘。黃運特告訴《留學生》記者,1994年他在美國布法羅研修詩歌課程時,在一個舊貨拍賣市場上,曾經紅遍美國的華裔神探“陳查理”偶然進入他的視線。自此,他迷上了陳查理,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資料搜集、實地研究和寫作。

黃運特向《留學生》記者介紹,他創作的《陳查理傳奇:一個中國偵探在美國》是非虛構文學,從陳查理的原型寫起,交叉著描寫中國人在美國的歷史、美國早期電影史、好萊塢的東方熱、中美文化交流史,以及自身作為一個中國人在美國尋找陳查理蹤跡的經歷和感受。

《陳查理傳奇:一個中國偵探在美國》自2010年8月出版以來,在美國文學界引起高度關注,榮獲2014年度美國古根海姆獎,被提名美國國家圖書獎與普利策獎,并得到眾多著名學者和書評家的舉薦和好評。

美國著名書評家Jonathan Spence(史景遷)做出如此評價:“這是一部獨辟蹊徑、令人陶醉的書。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從中西兩個側面探討中國人的經歷的嶄新方向。此書將徹底改變我們怎樣敘述這個爭議不絕卻又扣人心弦的故事。”

“《時代周刊》評價我的書時提到,這是Chinas view of Americas view of China——中國人看美國人看中國人。很繞。你以為陳查理是中國人的代表,但他其實是美國人創作的中國人,所以這個相互之間的態度一直是流動的。我的北美編輯也說,當了三十年編輯,從來沒見過有人用這樣的眼光來看美國,因為我既是局內人又是局外人。”

“陳查理是了解美國文化的一把鑰匙,今天我把鑰匙交給了中文讀者,至于撿到的是糟粕還是精華,也交由讀者定奪。”

“外星人”初到美國

留學生:你在讀高三時,已經獲得了保送北京外交學院的資格,但為什么在離高考只剩18天的時候卻選擇放棄保送資格,轉報北大英語專業?

黃運特:那時候也不知道要報北京大學,主要是想參加高考。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對文學比較感興趣,當時想讀外交學院,是因為我當時的高中語文老師說“我知道你喜歡文學,以后可能想當作家,但是讀外交學院有個好處,就是你可以到世界各地到處走,可以積累文化資料,眼界會開闊很多。”可是后來又想了下,考慮到讀大學的經歷的話,外交學院太專業,如果跟北大、復旦這些學校相比較,可能四年下來這些綜合類大學接觸面會比較廣,大學體驗會豐富一些,所以就改主意了。但最后還是殊途同歸了,我覺得,就像我語文老師講的,我想搞文學嘛。至于18天,那沒辦法,就試一試啦,決心肯干什么,就去試一試。

留學生:后來是在怎樣的契機下選擇去美國留學?

黃運特:那時候留學是比較難,我機會也比較好吧,跟大家一樣,要考試,考托福、考GRE,然后聯系到那個學校,就是阿拉巴馬州的一個大學(編者注:阿拉巴馬大學),得了全額獎學金。是比較難的,特別是英文系,就是說出去讀英文專業的。像我們大學同學,一般都轉行,但我這人比較倔,要么就讀英文,要么就不讀,所以就去了。

留學生:初到那里,有沒有不適應的地方?

黃運特:比較吃驚啦,因為在我們的心目當中,美國就是紐約時代廣場,一想起美國就想到加州、好萊塢之類的。可是你想想看,假如一個外國人來中國的話,去甘肅和去上海,那相差很遠的,對吧?阿拉巴馬州在美國的南方,是非常安靜和保守的一個州,所以剛到那里的時候,特別是在北京生活了四年以后,反差太大。在北京,人山人海,大都市,然后到了美國南方的一個小鎮,相差很遠,所以就像外星人剛到地球一樣,覺得很吃驚:美國原來是這個樣子的,當然,美國并不完全是這個樣子的,后來走的地方多了,就知道了,還是跟中國一樣,地域廣闊,各個區域的文化、政治、經濟,其實相差很遠的。

所以,假如說對美國的印象怎樣,這很難講,只能說對美國那個地方的印象怎么樣。

阿拉巴馬州這個地方還是很好的,因為它歷史悠久,有它特殊的人文環境。歷史上,湯姆大叔的小屋這個虛構故事的背景就是在阿拉巴馬,所以,這個地方的種族問題還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到了21世紀,跟別的地方相比,這個地區的種族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所以總體來講,這是一個比較保守、比較傳統的地方。

不過,現在出去的留學生就完全不一樣了。像我現在待的大學里,每年會直接從中國大陸招過來兩三百個新生,相對比之下,跟我當年剛出去的時候差別是很大的。一個是美國社會對留學生的態度和包容心;然后現在出來的小孩,他們的英語水平、文化背景也是不一樣的,他們雖然在中國長大,其實已經接觸了很多美國文化里面的東西,像我們那個年代,對美國文化,什么電影之類,都是很新奇的一種感覺,所以到了美國以后,反差也是挺大的。不過,歸根到底還是去美國學英文、讀書,總體來講,走的道路是一樣的。

留學生: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現在在美國加州大學英語系教美國文學,而英語本來就是美國人的母語,這就像一個西方人在中國教中國文學,你是如何做到的?

黃運特:這跟美國文化本身有關系,就是它的多元文化。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它至少還能接受一個外面的人變成美國人,這個跟它文化本身很有關系,就是那種開放型。但中國不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一個外國人來中國教中國文學,這種例子不多,比較罕見。所以對比之下,也并不是我一個人可以做得這么好,這跟它文化本身、本質有點關系。這跟自己的能力有點關系,但跟它的環境也是有關系的。

解剖美國文化

留學生:你的博士論文是探討龐德的印象派以及他對中國文字的感受。作為著名現代派詩人,龐德對中國文化有很深的研究,是向歐美創造性地介紹中國詩的開創者。而作為《龐德詩選比薩詩章》的翻譯者,在龐德把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之后,你把美國詩歌介紹到了中國。在中西文化交流和傳播上,你與龐德有怎樣的共同點?

黃運特:龐德是美國文學開放性的一個重要代表。他最推重的是四書五經,對儒家的倫理非常崇拜,他覺得儒家的倫理可能是管理國家、管理世界最好的一套辦法,所以他是非常推崇這個的。很多人覺得,從學術的角度來看,龐德是誤解了中國文字和詩歌的一些特點,但問題是他是一個詩人,他以詩歌的、文學的、藝術的眼光來看中國的語言,有時候其實是能看出一些美學上的特點的,所以詩歌跟語言學至少還不是同一回事。

現在國家特別推重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就是把中國的文學、文化向外面推,至少在文學詩歌方面,我覺得龐德其實已經是做得最好的一個人,最成功的,就是為中國詩歌文化做廣告,在全世界提高中國文字的地位,其實已經做得非常好了,這是我最初對他感興趣的原因之一。然后把他再切回到對中國來,因為我是溫州人,喜歡倒騰(笑),我覺得這個文化、詩歌語言也是一樣,而且我是搞翻譯的,翻來翻去,確實能促動兩方文化和文學的交流,都是有很大好處的。我把他的詩歌介紹給中國,一是想讓國內的讀者接觸美國文學的精華,二是想讓他們用世界性的眼光來看中國語言文化。歸根結蒂,在全球化的時代,沒有一種國家文學能夠健康地自我生存。

留學生:那你跟陳查理是怎樣遇上的?

黃運特:剛開始對陳查理感興趣,一個是喜歡偵探小說,另外一個是剛好陳查理這個虛構人物的創作時間是1925年左右,跟龐德在詩歌里推崇中國語言、詩歌語言的美,是同一個年代,當然,詩歌,像龐德的印象派是高層次的、高雅的文化,陳查理是比較普通的、大眾化的文化,所以你就看得出來,美國文化里高跟低在同時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所以當時對我來講,就覺得這是一個挺好玩的文化現象。因為我是研究美國文學跟文化的,覺得這是比較奇特的一個現象,所以就一直以來都對這兩個東西感興趣,所以在寫博士論文的時候,就把這個很高端的和大眾化的文化結合起來,覺得這樣更能說明一些問題,解剖美國文化中的一些道理,一些真相。

留學生:從開始對陳查理感興趣到《陳查理傳奇》這本書出版,過程是怎樣的?

黃運特:剛開始對陳查理感興趣,只是作為一種hobby(業余愛好),除了博士論文寫了一章以后,也從來沒有想過以后可以寫整整一本書。只是多年來喜歡,作為一種興趣愛好,就有意無意地搜集了一些資料,到最后跟出版社簽完合同以后,才著手比較集中地做了一段研究,有一年多。所以就是說,積累了十幾年的資料以后,決定寫書了,再做一年半左右的集中研究,然后再坐下來寫的。這期間,我去了夏威夷,主要是找一些資料,去檔案館、警察局里面,找一些遺跡。資料都還是在的,無論多少年以后,只要原本在,你都可以查得到一些東西。當然,也有很多東西已經消失了,所以寫的這本書,是非虛構文學,就像紀實文學一樣,就是看起來是小說,但很多的根據是有史實的,所以這是一個想象跟史實的結合。

客觀看待陳查理

留學生:陳查理作為經久不衰的大眾文化形象,在晚近學術界卻不那么受歡迎,一直飽受爭議,但你筆下的陳查理卻很吸引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

黃運特:這本書我想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兩極分化。比如說白人讀者或者其他種族的讀者,他覺得這個人物非常滑稽可愛,但亞裔美國人覺得這個人很可恨,就說是個丑化,這個兩極分化,我是想通過一種比較幽默的方式來解決。

就像我在書里說的,過去40年,特別是1968年以后,美國的民權運動以后,特別是亞裔美國人對陳查理很反感,覺得他是一個負面人物,這當然跟亞裔美國人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特別是二戰以后,受美國白人歧視的經歷是有關系的,所以陳查理成了一個替罪羊。但我們是在中國長大,然后到美國去的,跟土生土長的亞裔美國人的生活經歷是有點不一樣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在美國的地位跟亞裔美國人在美國的地位有什么區別。

我在美國南方生活過一段時間,黃種人在美國黑白社會中格格不入的經歷也還是有的,但問題是我去美國的時候已經大學畢業了,至少我有一種文化的自信心。相比較,土生土長的亞裔美國人在那里假如受到欺負,沒有退路,因為美國文化就是他們自己的文化,他們也無家可歸了,所以他們心情比較復雜。但我是外面來的人,在美國生活了一段時間,對美國社會開始比較有了解了,在我碰到種族歧視的情況下,我的心態是不一樣的,你可以歧視我,我也可以歧視你,因為我是中國來的,我有中國文化,我還有退路。所以這種情境下,能使我比較客觀地來看待陳查理的問題,站立在比較客觀的一個角度。

所以,這個書出版以后,我在美國走了很多城市,做了五十多個講座,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就是在舊金山City Lights Bookstore,就是城市之光書店,在美國是非常有名的一個書店,跟上世紀60年代的垮掉派的詩歌很有關系的,那個書店剛好在舊金山的唐人街里面,所以那天晚上在那里做講座的時候,就有唐人街的老移民,其中年紀比較大的一個人跟我講了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他說:“謝謝你寫這本書,我們寫不出這樣比較客觀地評價陳查理的書,因為我們親身經歷以后,很恨這個人,所以我們無法跳出自己經歷的這個圈子客觀地評價陳查理在美國的地位。”

留學生:用英文寫成的《陳查理傳奇》在敘事和思維方式上更貼近美國文學的傳統,所以在譯成中文版時必然會對英文原版當中的部分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當時為什么不是由自己來完成翻譯工作?

黃運特:我本身也是搞翻譯的,當然,我要自己翻譯也可以,可能還比較順手,因為是我自己寫的。翻譯的過程當中,我必須要重寫,就像你說的,在翻成中文的過程當中我會忍不住去重寫,就是為中國的讀者寫,這樣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好處是我能從一個新的角度為中國讀者重寫一本陳查理的書,這是好處;壞處呢,就是我沒這樣的時間和精力(笑),所以一個比較實際的選擇就是請個翻譯,請別人來翻,我來保證翻譯質量。

延續“黃臉戲”傳統

留學生:據悉,你正和華裔導演王穎合作,以這本書為藍本寫電影劇本,進展到什么階段了?

黃運特:電影藍本其實早就寫完了,現在就是等著找干爹干媽,就是要錢啦(笑)。其實現在我們別的都已經計劃得很好了,主要就是等錢,只要有人投資,就很快了。

留學生:在已有的影視作品中,瑞典演員威爾納·歐蘭(Warner Oland)塑造的陳查理算是比較成功的,你和王穎導演的合作中,會考慮以威爾納·歐蘭(Warner Oland)為標準來選擇演員嗎?是選擇中國演員,還是沿用歐美演員繼續表演“黃臉戲”?

黃運特:會以威爾納·歐蘭(Warner Oland)為標準來選演員。陳查理一直有演“黃臉戲”的傳統,所以我覺得對歷史負責的話,其實挺好玩的,就是你假如能做得好,其實應該是找白人來演華人偵探,也有好幾個白人演員現在對這個角色很感興趣。當然,我還有一個真人的陳查理在里面,那個人肯定是華人演的,所以是真真假假。

留學生:陳查理是美國制造的中國偵探,在中文語境下會不會少人問津?

黃運特:這個很難講,因為現在神探小說也很多,而且陳查理是了解美國文化的一把鑰匙,我覺得中國讀者對美國文化還是比較感興趣的。陳查理,在上世紀30年代在中國是很流行的,這個人物的電影,魯迅都很喜歡。我們看看會不會興起一個新的熱潮。(笑)

留學生:獲得美國古根海姆獎后你擁有了一年的學術假,在這一年中,有什么計劃嗎?

黃運特:寫下一本書。陳查理寫的是從中國移民的角度看20世紀的美國,我下面接了一本書,是寫19世紀的美國的歷史和文化,也是通過同樣的角度——移民、亞裔美國人的眼光,還有我自己對美國文化、歷史的了解。目前這本書已經開始構思,在這一年的時間里要做很多研究,跟寫上一本書一樣,我要跑很多地方。

不可忽略的譯者

留學生:你曾說中國作家不要把諾貝爾文學獎神圣化,因為在這個獎項背后藏著很深的語言不平等問題。那你們直接用英文寫作,會不會比國內的作家占一些優勢?

黃運特:很難講了。優勢在哪里呢?其實在有些人看來是弱勢,因為英語不是你的本族語言,比如哈金就一直感嘆“生不逢時”,怎么用英文來寫呢,他覺得所有的作家都應該用母語來寫。不過,我覺得他這個說法有點怪,假如你英語掌握到一定程度的話,其實是一種優勢,因為你還有中文的背景,其實是多了一種語種,寫的過程當中給了你另外的一些資料,一些看世界的角度。

對于完全不會英語的中國作家,那就必須等著翻譯了,譯本也比較難講啊,比如我在美國的時候,有個出版社的編輯找我,說你能不能幫我看一下這個作家的中文原文怎么樣,因為這個編輯最近讀過選譯的一小段,就是一個小故事,他覺得很有意思,很感興趣,他可能就想要出版整本書的英譯本,但他沒法確定這個中文版原文到底怎么樣,正好這個作家最近又做了個采訪,他比較謙虛,這個作家說“我寫的東西根本沒有文學性的,我只是為了故事情節,就是吸引讀者。”所以美國編輯就琢磨不出來,到底是中國人的謙虛呢,還是確實他這個中文本就是沒有什么文學性,所以就托付我,能不能幫我查一下這個中文原文。結果我查了以后,中文原文跟英文一對比,確實是,原來他的譯者寫作水平非常高,譯者把句子整理了以后,翻譯的過程當中都變了更好的句子,但是中文原文本身,就是故事很好玩,但他每個句子都站不住腳的。

所以就很難講到底是吃虧了,還是損失了東西。如果你碰到一個非常好的譯者,沒準你的譯文更好,這都有可能的,很難一概而論。

留學生:林語堂、張愛玲等人都是在國外用英文寫作的華人,張愛玲更是想以英文寫作獲得成功,在美國,張愛玲的受關注度怎樣?在你看來,她是不是獲得了成功?

黃運特:張愛玲很有名,在美國也是很有名的,一提Eileen Chang,大家就都知道。張愛玲絕對是很成功的,林語堂那段時間也非常成功,就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時候是非常成功的。現在,比如哈金、李依云在美國也是非常受歡迎的。

現在國家特別推重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就是把中國的文學、文化向外面推,至少在文學詩歌方面,我覺得龐德其實已經是做得最好的一個人,最成功的,就是為中國詩歌文化做廣告,在全世界提高中國文字的地位,其實已經做得非常好了,這是我最初對他感興趣的原因之一。然后把他再切回到對中國來,因為我是溫州人,喜歡倒騰(笑),我覺得這個文化、詩歌語言也是一樣,而且我是搞翻譯的,翻來翻去,確實能促動兩方文化和文學的交流,都是有很大好處的。我把他的詩歌介紹給中國,一是想讓國內的讀者接觸美國文學的精華,二是想讓他們用世界性的眼光來看中國語言文化。歸根結蒂,在全球化的時代,沒有一種國家文學能夠健康地自我生存。

留學生:那你跟陳查理是怎樣遇上的?

黃運特:剛開始對陳查理感興趣,一個是喜歡偵探小說,另外一個是剛好陳查理這個虛構人物的創作時間是1925年左右,跟龐德在詩歌里推崇中國語言、詩歌語言的美,是同一個年代,當然,詩歌,像龐德的印象派是高層次的、高雅的文化,陳查理是比較普通的、大眾化的文化,所以你就看得出來,美國文化里高跟低在同時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所以當時對我來講,就覺得這是一個挺好玩的文化現象。因為我是研究美國文學跟文化的,覺得這是比較奇特的一個現象,所以就一直以來都對這兩個東西感興趣,所以在寫博士論文的時候,就把這個很高端的和大眾化的文化結合起來,覺得這樣更能說明一些問題,解剖美國文化中的一些道理,一些真相。

留學生:從開始對陳查理感興趣到《陳查理傳奇》這本書出版,過程是怎樣的?

黃運特:剛開始對陳查理感興趣,只是作為一種hobby(業余愛好),除了博士論文寫了一章以后,也從來沒有想過以后可以寫整整一本書。只是多年來喜歡,作為一種興趣愛好,就有意無意地搜集了一些資料,到最后跟出版社簽完合同以后,才著手比較集中地做了一段研究,有一年多。所以就是說,積累了十幾年的資料以后,決定寫書了,再做一年半左右的集中研究,然后再坐下來寫的。這期間,我去了夏威夷,主要是找一些資料,去檔案館、警察局里面,找一些遺跡。資料都還是在的,無論多少年以后,只要原本在,你都可以查得到一些東西。當然,也有很多東西已經消失了,所以寫的這本書,是非虛構文學,就像紀實文學一樣,就是看起來是小說,但很多的根據是有史實的,所以這是一個想象跟史實的結合。

客觀看待陳查理

留學生:陳查理作為經久不衰的大眾文化形象,在晚近學術界卻不那么受歡迎,一直飽受爭議,但你筆下的陳查理卻很吸引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

黃運特:這本書我想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兩極分化。比如說白人讀者或者其他種族的讀者,他覺得這個人物非常滑稽可愛,但亞裔美國人覺得這個人很可恨,就說是個丑化,這個兩極分化,我是想通過一種比較幽默的方式來解決。

就像我在書里說的,過去40年,特別是1968年以后,美國的民權運動以后,特別是亞裔美國人對陳查理很反感,覺得他是一個負面人物,這當然跟亞裔美國人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特別是二戰以后,受美國白人歧視的經歷是有關系的,所以陳查理成了一個替罪羊。但我們是在中國長大,然后到美國去的,跟土生土長的亞裔美國人的生活經歷是有點不一樣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在美國的地位跟亞裔美國人在美國的地位有什么區別。

我在美國南方生活過一段時間,黃種人在美國黑白社會中格格不入的經歷也還是有的,但問題是我去美國的時候已經大學畢業了,至少我有一種文化的自信心。相比較,土生土長的亞裔美國人在那里假如受到欺負,沒有退路,因為美國文化就是他們自己的文化,他們也無家可歸了,所以他們心情比較復雜。但我是外面來的人,在美國生活了一段時間,對美國社會開始比較有了解了,在我碰到種族歧視的情況下,我的心態是不一樣的,你可以歧視我,我也可以歧視你,因為我是中國來的,我有中國文化,我還有退路。所以這種情境下,能使我比較客觀地來看待陳查理的問題,站立在比較客觀的一個角度。

所以,這個書出版以后,我在美國走了很多城市,做了五十多個講座,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就是在舊金山City Lights Bookstore,就是城市之光書店,在美國是非常有名的一個書店,跟上世紀60年代的垮掉派的詩歌很有關系的,那個書店剛好在舊金山的唐人街里面,所以那天晚上在那里做講座的時候,就有唐人街的老移民,其中年紀比較大的一個人跟我講了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他說:“謝謝你寫這本書,我們寫不出這樣比較客觀地評價陳查理的書,因為我們親身經歷以后,很恨這個人,所以我們無法跳出自己經歷的這個圈子客觀地評價陳查理在美國的地位。”

留學生:用英文寫成的《陳查理傳奇》在敘事和思維方式上更貼近美國文學的傳統,所以在譯成中文版時必然會對英文原版當中的部分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當時為什么不是由自己來完成翻譯工作?

黃運特:我本身也是搞翻譯的,當然,我要自己翻譯也可以,可能還比較順手,因為是我自己寫的。翻譯的過程當中,我必須要重寫,就像你說的,在翻成中文的過程當中我會忍不住去重寫,就是為中國的讀者寫,這樣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好處是我能從一個新的角度為中國讀者重寫一本陳查理的書,這是好處;壞處呢,就是我沒這樣的時間和精力(笑),所以一個比較實際的選擇就是請個翻譯,請別人來翻,我來保證翻譯質量。

延續“黃臉戲”傳統

留學生:據悉,你正和華裔導演王穎合作,以這本書為藍本寫電影劇本,進展到什么階段了?

黃運特:電影藍本其實早就寫完了,現在就是等著找干爹干媽,就是要錢啦(笑)。其實現在我們別的都已經計劃得很好了,主要就是等錢,只要有人投資,就很快了。

留學生:在已有的影視作品中,瑞典演員威爾納·歐蘭(Warner Oland)塑造的陳查理算是比較成功的,你和王穎導演的合作中,會考慮以威爾納·歐蘭(Warner Oland)為標準來選擇演員嗎?是選擇中國演員,還是沿用歐美演員繼續表演“黃臉戲”?

黃運特:會以威爾納·歐蘭(Warner Oland)為標準來選演員。陳查理一直有演“黃臉戲”的傳統,所以我覺得對歷史負責的話,其實挺好玩的,就是你假如能做得好,其實應該是找白人來演華人偵探,也有好幾個白人演員現在對這個角色很感興趣。當然,我還有一個真人的陳查理在里面,那個人肯定是華人演的,所以是真真假假。

留學生:陳查理是美國制造的中國偵探,在中文語境下會不會少人問津?

黃運特:這個很難講,因為現在神探小說也很多,而且陳查理是了解美國文化的一把鑰匙,我覺得中國讀者對美國文化還是比較感興趣的。陳查理,在上世紀30年代在中國是很流行的,這個人物的電影,魯迅都很喜歡。我們看看會不會興起一個新的熱潮。(笑)

留學生:獲得美國古根海姆獎后你擁有了一年的學術假,在這一年中,有什么計劃嗎?

黃運特:寫下一本書。陳查理寫的是從中國移民的角度看20世紀的美國,我下面接了一本書,是寫19世紀的美國的歷史和文化,也是通過同樣的角度——移民、亞裔美國人的眼光,還有我自己對美國文化、歷史的了解。目前這本書已經開始構思,在這一年的時間里要做很多研究,跟寫上一本書一樣,我要跑很多地方。

不可忽略的譯者

留學生:你曾說中國作家不要把諾貝爾文學獎神圣化,因為在這個獎項背后藏著很深的語言不平等問題。那你們直接用英文寫作,會不會比國內的作家占一些優勢?

黃運特:很難講了。優勢在哪里呢?其實在有些人看來是弱勢,因為英語不是你的本族語言,比如哈金就一直感嘆“生不逢時”,怎么用英文來寫呢,他覺得所有的作家都應該用母語來寫。不過,我覺得他這個說法有點怪,假如你英語掌握到一定程度的話,其實是一種優勢,因為你還有中文的背景,其實是多了一種語種,寫的過程當中給了你另外的一些資料,一些看世界的角度。

對于完全不會英語的中國作家,那就必須等著翻譯了,譯本也比較難講啊,比如我在美國的時候,有個出版社的編輯找我,說你能不能幫我看一下這個作家的中文原文怎么樣,因為這個編輯最近讀過選譯的一小段,就是一個小故事,他覺得很有意思,很感興趣,他可能就想要出版整本書的英譯本,但他沒法確定這個中文版原文到底怎么樣,正好這個作家最近又做了個采訪,他比較謙虛,這個作家說“我寫的東西根本沒有文學性的,我只是為了故事情節,就是吸引讀者。”所以美國編輯就琢磨不出來,到底是中國人的謙虛呢,還是確實他這個中文本就是沒有什么文學性,所以就托付我,能不能幫我查一下這個中文原文。結果我查了以后,中文原文跟英文一對比,確實是,原來他的譯者寫作水平非常高,譯者把句子整理了以后,翻譯的過程當中都變了更好的句子,但是中文原文本身,就是故事很好玩,但他每個句子都站不住腳的。

所以就很難講到底是吃虧了,還是損失了東西。如果你碰到一個非常好的譯者,沒準你的譯文更好,這都有可能的,很難一概而論。

留學生:林語堂、張愛玲等人都是在國外用英文寫作的華人,張愛玲更是想以英文寫作獲得成功,在美國,張愛玲的受關注度怎樣?在你看來,她是不是獲得了成功?

黃運特:張愛玲很有名,在美國也是很有名的,一提Eileen Chang,大家就都知道。張愛玲絕對是很成功的,林語堂那段時間也非常成功,就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時候是非常成功的。現在,比如哈金、李依云在美國也是非常受歡迎的。

現在國家特別推重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就是把中國的文學、文化向外面推,至少在文學詩歌方面,我覺得龐德其實已經是做得最好的一個人,最成功的,就是為中國詩歌文化做廣告,在全世界提高中國文字的地位,其實已經做得非常好了,這是我最初對他感興趣的原因之一。然后把他再切回到對中國來,因為我是溫州人,喜歡倒騰(笑),我覺得這個文化、詩歌語言也是一樣,而且我是搞翻譯的,翻來翻去,確實能促動兩方文化和文學的交流,都是有很大好處的。我把他的詩歌介紹給中國,一是想讓國內的讀者接觸美國文學的精華,二是想讓他們用世界性的眼光來看中國語言文化。歸根結蒂,在全球化的時代,沒有一種國家文學能夠健康地自我生存。

留學生:那你跟陳查理是怎樣遇上的?

黃運特:剛開始對陳查理感興趣,一個是喜歡偵探小說,另外一個是剛好陳查理這個虛構人物的創作時間是1925年左右,跟龐德在詩歌里推崇中國語言、詩歌語言的美,是同一個年代,當然,詩歌,像龐德的印象派是高層次的、高雅的文化,陳查理是比較普通的、大眾化的文化,所以你就看得出來,美國文化里高跟低在同時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所以當時對我來講,就覺得這是一個挺好玩的文化現象。因為我是研究美國文學跟文化的,覺得這是比較奇特的一個現象,所以就一直以來都對這兩個東西感興趣,所以在寫博士論文的時候,就把這個很高端的和大眾化的文化結合起來,覺得這樣更能說明一些問題,解剖美國文化中的一些道理,一些真相。

留學生:從開始對陳查理感興趣到《陳查理傳奇》這本書出版,過程是怎樣的?

黃運特:剛開始對陳查理感興趣,只是作為一種hobby(業余愛好),除了博士論文寫了一章以后,也從來沒有想過以后可以寫整整一本書。只是多年來喜歡,作為一種興趣愛好,就有意無意地搜集了一些資料,到最后跟出版社簽完合同以后,才著手比較集中地做了一段研究,有一年多。所以就是說,積累了十幾年的資料以后,決定寫書了,再做一年半左右的集中研究,然后再坐下來寫的。這期間,我去了夏威夷,主要是找一些資料,去檔案館、警察局里面,找一些遺跡。資料都還是在的,無論多少年以后,只要原本在,你都可以查得到一些東西。當然,也有很多東西已經消失了,所以寫的這本書,是非虛構文學,就像紀實文學一樣,就是看起來是小說,但很多的根據是有史實的,所以這是一個想象跟史實的結合。

客觀看待陳查理

留學生:陳查理作為經久不衰的大眾文化形象,在晚近學術界卻不那么受歡迎,一直飽受爭議,但你筆下的陳查理卻很吸引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

黃運特:這本書我想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兩極分化。比如說白人讀者或者其他種族的讀者,他覺得這個人物非常滑稽可愛,但亞裔美國人覺得這個人很可恨,就說是個丑化,這個兩極分化,我是想通過一種比較幽默的方式來解決。

就像我在書里說的,過去40年,特別是1968年以后,美國的民權運動以后,特別是亞裔美國人對陳查理很反感,覺得他是一個負面人物,這當然跟亞裔美國人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特別是二戰以后,受美國白人歧視的經歷是有關系的,所以陳查理成了一個替罪羊。但我們是在中國長大,然后到美國去的,跟土生土長的亞裔美國人的生活經歷是有點不一樣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在美國的地位跟亞裔美國人在美國的地位有什么區別。

我在美國南方生活過一段時間,黃種人在美國黑白社會中格格不入的經歷也還是有的,但問題是我去美國的時候已經大學畢業了,至少我有一種文化的自信心。相比較,土生土長的亞裔美國人在那里假如受到欺負,沒有退路,因為美國文化就是他們自己的文化,他們也無家可歸了,所以他們心情比較復雜。但我是外面來的人,在美國生活了一段時間,對美國社會開始比較有了解了,在我碰到種族歧視的情況下,我的心態是不一樣的,你可以歧視我,我也可以歧視你,因為我是中國來的,我有中國文化,我還有退路。所以這種情境下,能使我比較客觀地來看待陳查理的問題,站立在比較客觀的一個角度。

所以,這個書出版以后,我在美國走了很多城市,做了五十多個講座,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就是在舊金山City Lights Bookstore,就是城市之光書店,在美國是非常有名的一個書店,跟上世紀60年代的垮掉派的詩歌很有關系的,那個書店剛好在舊金山的唐人街里面,所以那天晚上在那里做講座的時候,就有唐人街的老移民,其中年紀比較大的一個人跟我講了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他說:“謝謝你寫這本書,我們寫不出這樣比較客觀地評價陳查理的書,因為我們親身經歷以后,很恨這個人,所以我們無法跳出自己經歷的這個圈子客觀地評價陳查理在美國的地位。”

留學生:用英文寫成的《陳查理傳奇》在敘事和思維方式上更貼近美國文學的傳統,所以在譯成中文版時必然會對英文原版當中的部分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當時為什么不是由自己來完成翻譯工作?

黃運特:我本身也是搞翻譯的,當然,我要自己翻譯也可以,可能還比較順手,因為是我自己寫的。翻譯的過程當中,我必須要重寫,就像你說的,在翻成中文的過程當中我會忍不住去重寫,就是為中國的讀者寫,這樣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好處是我能從一個新的角度為中國讀者重寫一本陳查理的書,這是好處;壞處呢,就是我沒這樣的時間和精力(笑),所以一個比較實際的選擇就是請個翻譯,請別人來翻,我來保證翻譯質量。

延續“黃臉戲”傳統

留學生:據悉,你正和華裔導演王穎合作,以這本書為藍本寫電影劇本,進展到什么階段了?

黃運特:電影藍本其實早就寫完了,現在就是等著找干爹干媽,就是要錢啦(笑)。其實現在我們別的都已經計劃得很好了,主要就是等錢,只要有人投資,就很快了。

留學生:在已有的影視作品中,瑞典演員威爾納·歐蘭(Warner Oland)塑造的陳查理算是比較成功的,你和王穎導演的合作中,會考慮以威爾納·歐蘭(Warner Oland)為標準來選擇演員嗎?是選擇中國演員,還是沿用歐美演員繼續表演“黃臉戲”?

黃運特:會以威爾納·歐蘭(Warner Oland)為標準來選演員。陳查理一直有演“黃臉戲”的傳統,所以我覺得對歷史負責的話,其實挺好玩的,就是你假如能做得好,其實應該是找白人來演華人偵探,也有好幾個白人演員現在對這個角色很感興趣。當然,我還有一個真人的陳查理在里面,那個人肯定是華人演的,所以是真真假假。

留學生:陳查理是美國制造的中國偵探,在中文語境下會不會少人問津?

黃運特:這個很難講,因為現在神探小說也很多,而且陳查理是了解美國文化的一把鑰匙,我覺得中國讀者對美國文化還是比較感興趣的。陳查理,在上世紀30年代在中國是很流行的,這個人物的電影,魯迅都很喜歡。我們看看會不會興起一個新的熱潮。(笑)

留學生:獲得美國古根海姆獎后你擁有了一年的學術假,在這一年中,有什么計劃嗎?

黃運特:寫下一本書。陳查理寫的是從中國移民的角度看20世紀的美國,我下面接了一本書,是寫19世紀的美國的歷史和文化,也是通過同樣的角度——移民、亞裔美國人的眼光,還有我自己對美國文化、歷史的了解。目前這本書已經開始構思,在這一年的時間里要做很多研究,跟寫上一本書一樣,我要跑很多地方。

不可忽略的譯者

留學生:你曾說中國作家不要把諾貝爾文學獎神圣化,因為在這個獎項背后藏著很深的語言不平等問題。那你們直接用英文寫作,會不會比國內的作家占一些優勢?

黃運特:很難講了。優勢在哪里呢?其實在有些人看來是弱勢,因為英語不是你的本族語言,比如哈金就一直感嘆“生不逢時”,怎么用英文來寫呢,他覺得所有的作家都應該用母語來寫。不過,我覺得他這個說法有點怪,假如你英語掌握到一定程度的話,其實是一種優勢,因為你還有中文的背景,其實是多了一種語種,寫的過程當中給了你另外的一些資料,一些看世界的角度。

對于完全不會英語的中國作家,那就必須等著翻譯了,譯本也比較難講啊,比如我在美國的時候,有個出版社的編輯找我,說你能不能幫我看一下這個作家的中文原文怎么樣,因為這個編輯最近讀過選譯的一小段,就是一個小故事,他覺得很有意思,很感興趣,他可能就想要出版整本書的英譯本,但他沒法確定這個中文版原文到底怎么樣,正好這個作家最近又做了個采訪,他比較謙虛,這個作家說“我寫的東西根本沒有文學性的,我只是為了故事情節,就是吸引讀者。”所以美國編輯就琢磨不出來,到底是中國人的謙虛呢,還是確實他這個中文本就是沒有什么文學性,所以就托付我,能不能幫我查一下這個中文原文。結果我查了以后,中文原文跟英文一對比,確實是,原來他的譯者寫作水平非常高,譯者把句子整理了以后,翻譯的過程當中都變了更好的句子,但是中文原文本身,就是故事很好玩,但他每個句子都站不住腳的。

所以就很難講到底是吃虧了,還是損失了東西。如果你碰到一個非常好的譯者,沒準你的譯文更好,這都有可能的,很難一概而論。

留學生:林語堂、張愛玲等人都是在國外用英文寫作的華人,張愛玲更是想以英文寫作獲得成功,在美國,張愛玲的受關注度怎樣?在你看來,她是不是獲得了成功?

黃運特:張愛玲很有名,在美國也是很有名的,一提Eileen Chang,大家就都知道。張愛玲絕對是很成功的,林語堂那段時間也非常成功,就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時候是非常成功的。現在,比如哈金、李依云在美國也是非常受歡迎的。

猜你喜歡
留學生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留學生的“撿”生活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56
《教室留學生》
童話世界(2019年14期)2019-01-13 07:08:20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小學科學(2019年12期)2019-01-06 03:38:45
誰遠誰近?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亚洲欧美极品| 久青草网站|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91在线播放国产|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91高跟丝袜|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婷婷成人综合| 国产69精品久久| a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色婷婷啪啪|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在线观看视频99|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精品麻豆|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欧美a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 制服丝袜一区|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日本黄色a视频| 91小视频在线| 999福利激情视频|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 午夜激情婷婷|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蜜桃视频一区|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91欧美在线|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毛片一级在线|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日韩免费成人|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