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為 楊曉芬
徐是雄,1943年出生于上海,年少時隨父母移居香港。曾留學澳洲,后擔任香港大學植物學教授,在細胞學領域取得不俗的研究成果?,F任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副校長
2014年5月,《留學生》記者在UIC的辦公室內見到了徐是雄——面容白皙,儒雅,正統,有著老一代海外留學生的風范。而在與他的談話中,可以明顯感覺到他對各種話題表現出的保守主義傾向。
保守一詞是相對于激進而言的。以他的話說,保守并不反對進步,而是盡量采取一種穩妥的方式去獲得更多的進步。
徐是雄1943年出生于上海,年少時便隨父母移居香港,后就讀于香港拔萃男子中學。拔萃男子中學是香港當時為數不多的名校。
關于拔萃男子中學,雖然已經過去幾十年之久,但徐是雄仍然清晰地記得當時的事情?!拔矣浀卯敃r的一位中文老師,他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偷渡來香港的,他除了教授課本上的知識外,還給我們講歷史故事,讓我們讀一些他為我們挑選的古文?!?/p>
“我的愛國主義觀念就是在拔萃男校時形成的。對中國古代史的學習影響了我?!币灾劣趶陌屋湍行8咧挟厴I,前往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就讀時,他盡可能地帶上了最多的中文書籍。他擔心澳大利亞遙遠的距離會阻隔他對祖國的感情,而中文書籍能解他的鄉愁。“我帶了很多書,其中有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文集》?!?/p>
徐是雄在澳大利亞度過幾乎整個1960年代。在那里,生活并不容易。他說,墨爾本有很多港臺留學生,我們家境都不富裕,所以都是采用一種半工半讀的方式。
1970年,徐是雄回到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學?!澳菚r的港大,還是香港唯一的官方大學,這個大學,一是為港英政府培養官僚,二是培養留學人才。對于理科,港大連基本的實驗室都沒有?!庇谑?,為香港大學建立理科學院、建立學科實驗室成了他們這一代歸國留學生的使命。而他們的另一個任務是爭取教師平權。當時,港英政府為每一位外籍大學教師安排了高級住房,但像徐是雄這樣的香港籍教師則需自己租房住?!巴饧處煵⒉槐任覀儏柡Γ谖覀兊亩窢幭拢罱K實現了各方面待遇的平等?!?/p>
徐是雄還是第一批回大陸交流的香港學者。那是在1970年代末期,那個時候,港英政府對于往大陸的學者都有嚴格的審查。徐是雄告訴《留學生》記者:“從香港過深圳的口岸時,如果發現你并非普通的探親,會將你帶到一個辦公室去見兩位官員,一位是移民署的,另一位是政治處的。想要出關并不容易。”但是,徐是雄和他的同事們有另外的辦法,那就是取道澳門進入大陸?!澳莻€時候,我們去了北大,見了很多著名的教授,但內地高校是百廢待興,我們也做不了什么。”
徐是雄“很想為內地教育做些貢獻”,但一直未能如愿。直至20多年后的2005年。這一年,他與原香港浸會大學校長吳清輝在珠海創辦聯合國際學院,他們將這所全英語教學的大學定位為博雅型大學。
轉基因研究符合倫理和法律
留學生:你在擔任香港大學的植物學教授時,主要研究些什么?
徐是雄:其實,我并非單純地研究植物。我是搞細胞學的,動物細胞我也研究。
回到港大后,我最有興趣的是研究植物的生殖方式。例如植物生殖時,它的花房里面有一個卵子,花粉里有精子,授粉之后,它有一條花粉管進去,釋放兩個精子,卵子只有一個。只有一個精子可以得到結合的機會。這下問題就出來了,兩個精子進去。那么它選擇的機制是什么呢?或者識別機制是什么?這就必須從分子水平去解釋。
留學生:你也做過關于轉基因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轉基因水稻方面。
徐是雄:是的,我發表過一些關于轉基因研究的論文,其中有一篇是《綠色熒光蛋白標結合鼠Talin基因蛋白標記轉基因水稻活體生殖細胞及精細胞的微絲架構》,我希望從分子水平去解釋植物如何生殖。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做過轉基因水稻方面的研究,但那個時候還比較基礎,我們所做的主要是如何提取基因,還未能做到將轉出來的基因錄入另一個生物體。而且那個時候提取基因的方面已經比較成熟,都是遵循一個程序。
留學生:你對于現在國內的轉基因水稻研究情況了解多少?
徐是雄:我是一名植物學家,也擔任過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對于國內在轉基因研究這一塊有留意。但沒有介入具體的科研。我也知道如今國內對轉基因水稻是否商業化存在著很多爭議。
留學生:那你怎么看這些爭議?
徐是雄:一方面,我很支持轉基因方面的研究,只要這些研究符合倫理和法律。我認為,任何科學、理論的開拓,都不應該受到限制,在轉基因方面也是如此。但是,另一方面,我是個保守主義者。在轉基因水稻或別的品種的動植物方面的商業化上,必須足夠的謹慎。也就是說,在不能確定它是否百分百安全時,應該持更謹慎的態度。
風險控制是第一位的
留學生:我曾經采訪過華中農大的張啟發院士,他對于轉基因水稻不能商業化推廣非常失望,因為他研究的兩種轉基因水稻3年前就拿到了農業部頒發的安全證書,但是由于一些反對聲,他無法將其商業化推廣,他也不能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人反對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
徐是雄:我不太了解具體的情況。我只能說,對于轉基因水稻食用的安全性,就算政府批準了,市民也仍然會有疑問:轉基因水稻是否真的百分百安全?我想,沒有人能夠回答。因為風險控制是第一位的。將一種生物的基因轉入另一種生物的遺傳物質里面去,對于跨生物的遺傳物質的交流,我們不太知道它的本質是什么。假如這個控制得不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我認為,大家應該保險一點。如今,我們還不需要去將轉基因水稻或玉米進行商業化種植,我們還不需要去冒險,還有足夠的糧食吃。而面對糧食在將來出現更大的需求,我們應該將更多資金與人力放在傳統的育種技術上,在傳統育種的研究上,我們還沒有做得足夠好,但似乎我們卻要放棄了。
例如,我們中國的獼猴桃,是中國本土特有的,但現在新西蘭在這方面獨步天下,新西蘭在傳統育種獼猴桃方面投入非常大,并且做得很好,把我們完全比下去了。
留學生:據你了解,香港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是怎樣的?
徐是雄:香港的超市里沒有轉基因食品。對于這個,我認為現在傳統種植的食品足夠多,為什么需要轉基因呢?
留學生:你在中醫方面也有過研究?你對中醫的態度是怎樣的?現在社會上有一股反中醫的思潮。
徐是雄:有一段時間我做中醫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一些中醫藥材植物的多糖成分的研究。
我是支持中醫的。但是我們在中醫方面的研究做得不夠好,不夠讓人信服。很多人反對中醫,選擇西醫,那是因為現在的人過于急躁,有了病的時候,總想第一時間治好,所以選擇西醫。但這不是反對中醫的理由。
我覺得最關鍵的是必須發展中醫,讓中醫科學化?,F在中醫研究在香港有了更大的發展,很多大學,例如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都設立了相關的研究室,而香港政府也在這些方面給予了支持。我們聯合國際學院以后也會在珠海建立相應的研究室,至少我是這么設想的。
留學生:現在身為聯合國際學院常務副校長,你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徐是雄:2005年,我與吳清輝教授一起來到珠海創設UIC,已經過去9年時間。關于這個學校,具體由吳校長和你談(詳見下期《留學生》專訪吳清輝)。
至于我在這個學校的工作,幾乎是我什么都要管。我要管招生、管學校教學、教師招聘與福利,還有與內地教育部門的溝通等等,很多很繁雜的工作內容。但是我還能堅持,因為我們看到了將UIC辦成國內一流博雅大學的前景。
徐是雄,1943年出生于上海,年少時隨父母移居香港。曾留學澳洲,后擔任香港大學植物學教授,在細胞學領域取得不俗的研究成果?,F任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副校長
2014年5月,《留學生》記者在UIC的辦公室內見到了徐是雄——面容白皙,儒雅,正統,有著老一代海外留學生的風范。而在與他的談話中,可以明顯感覺到他對各種話題表現出的保守主義傾向。
保守一詞是相對于激進而言的。以他的話說,保守并不反對進步,而是盡量采取一種穩妥的方式去獲得更多的進步。
徐是雄1943年出生于上海,年少時便隨父母移居香港,后就讀于香港拔萃男子中學。拔萃男子中學是香港當時為數不多的名校。
關于拔萃男子中學,雖然已經過去幾十年之久,但徐是雄仍然清晰地記得當時的事情?!拔矣浀卯敃r的一位中文老師,他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偷渡來香港的,他除了教授課本上的知識外,還給我們講歷史故事,讓我們讀一些他為我們挑選的古文?!?/p>
“我的愛國主義觀念就是在拔萃男校時形成的。對中國古代史的學習影響了我?!币灾劣趶陌屋湍行8咧挟厴I,前往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就讀時,他盡可能地帶上了最多的中文書籍。他擔心澳大利亞遙遠的距離會阻隔他對祖國的感情,而中文書籍能解他的鄉愁。“我帶了很多書,其中有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文集》?!?/p>
徐是雄在澳大利亞度過幾乎整個1960年代。在那里,生活并不容易。他說,墨爾本有很多港臺留學生,我們家境都不富裕,所以都是采用一種半工半讀的方式。
1970年,徐是雄回到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學?!澳菚r的港大,還是香港唯一的官方大學,這個大學,一是為港英政府培養官僚,二是培養留學人才。對于理科,港大連基本的實驗室都沒有?!庇谑?,為香港大學建立理科學院、建立學科實驗室成了他們這一代歸國留學生的使命。而他們的另一個任務是爭取教師平權。當時,港英政府為每一位外籍大學教師安排了高級住房,但像徐是雄這樣的香港籍教師則需自己租房住。“外籍教師并不比我們厲害,在我們的斗爭下,最終實現了各方面待遇的平等。”
徐是雄還是第一批回大陸交流的香港學者。那是在1970年代末期,那個時候,港英政府對于往大陸的學者都有嚴格的審查。徐是雄告訴《留學生》記者:“從香港過深圳的口岸時,如果發現你并非普通的探親,會將你帶到一個辦公室去見兩位官員,一位是移民署的,另一位是政治處的。想要出關并不容易。”但是,徐是雄和他的同事們有另外的辦法,那就是取道澳門進入大陸。“那個時候,我們去了北大,見了很多著名的教授,但內地高校是百廢待興,我們也做不了什么。”
徐是雄“很想為內地教育做些貢獻”,但一直未能如愿。直至20多年后的2005年。這一年,他與原香港浸會大學校長吳清輝在珠海創辦聯合國際學院,他們將這所全英語教學的大學定位為博雅型大學。
轉基因研究符合倫理和法律
留學生:你在擔任香港大學的植物學教授時,主要研究些什么?
徐是雄:其實,我并非單純地研究植物。我是搞細胞學的,動物細胞我也研究。
回到港大后,我最有興趣的是研究植物的生殖方式。例如植物生殖時,它的花房里面有一個卵子,花粉里有精子,授粉之后,它有一條花粉管進去,釋放兩個精子,卵子只有一個。只有一個精子可以得到結合的機會。這下問題就出來了,兩個精子進去。那么它選擇的機制是什么呢?或者識別機制是什么?這就必須從分子水平去解釋。
留學生:你也做過關于轉基因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轉基因水稻方面。
徐是雄:是的,我發表過一些關于轉基因研究的論文,其中有一篇是《綠色熒光蛋白標結合鼠Talin基因蛋白標記轉基因水稻活體生殖細胞及精細胞的微絲架構》,我希望從分子水平去解釋植物如何生殖。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做過轉基因水稻方面的研究,但那個時候還比較基礎,我們所做的主要是如何提取基因,還未能做到將轉出來的基因錄入另一個生物體。而且那個時候提取基因的方面已經比較成熟,都是遵循一個程序。
留學生:你對于現在國內的轉基因水稻研究情況了解多少?
徐是雄:我是一名植物學家,也擔任過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對于國內在轉基因研究這一塊有留意。但沒有介入具體的科研。我也知道如今國內對轉基因水稻是否商業化存在著很多爭議。
留學生:那你怎么看這些爭議?
徐是雄:一方面,我很支持轉基因方面的研究,只要這些研究符合倫理和法律。我認為,任何科學、理論的開拓,都不應該受到限制,在轉基因方面也是如此。但是,另一方面,我是個保守主義者。在轉基因水稻或別的品種的動植物方面的商業化上,必須足夠的謹慎。也就是說,在不能確定它是否百分百安全時,應該持更謹慎的態度。
風險控制是第一位的
留學生:我曾經采訪過華中農大的張啟發院士,他對于轉基因水稻不能商業化推廣非常失望,因為他研究的兩種轉基因水稻3年前就拿到了農業部頒發的安全證書,但是由于一些反對聲,他無法將其商業化推廣,他也不能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人反對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
徐是雄:我不太了解具體的情況。我只能說,對于轉基因水稻食用的安全性,就算政府批準了,市民也仍然會有疑問:轉基因水稻是否真的百分百安全?我想,沒有人能夠回答。因為風險控制是第一位的。將一種生物的基因轉入另一種生物的遺傳物質里面去,對于跨生物的遺傳物質的交流,我們不太知道它的本質是什么。假如這個控制得不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我認為,大家應該保險一點。如今,我們還不需要去將轉基因水稻或玉米進行商業化種植,我們還不需要去冒險,還有足夠的糧食吃。而面對糧食在將來出現更大的需求,我們應該將更多資金與人力放在傳統的育種技術上,在傳統育種的研究上,我們還沒有做得足夠好,但似乎我們卻要放棄了。
例如,我們中國的獼猴桃,是中國本土特有的,但現在新西蘭在這方面獨步天下,新西蘭在傳統育種獼猴桃方面投入非常大,并且做得很好,把我們完全比下去了。
留學生:據你了解,香港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是怎樣的?
徐是雄:香港的超市里沒有轉基因食品。對于這個,我認為現在傳統種植的食品足夠多,為什么需要轉基因呢?
留學生:你在中醫方面也有過研究?你對中醫的態度是怎樣的?現在社會上有一股反中醫的思潮。
徐是雄:有一段時間我做中醫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一些中醫藥材植物的多糖成分的研究。
我是支持中醫的。但是我們在中醫方面的研究做得不夠好,不夠讓人信服。很多人反對中醫,選擇西醫,那是因為現在的人過于急躁,有了病的時候,總想第一時間治好,所以選擇西醫。但這不是反對中醫的理由。
我覺得最關鍵的是必須發展中醫,讓中醫科學化。現在中醫研究在香港有了更大的發展,很多大學,例如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都設立了相關的研究室,而香港政府也在這些方面給予了支持。我們聯合國際學院以后也會在珠海建立相應的研究室,至少我是這么設想的。
留學生:現在身為聯合國際學院常務副校長,你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徐是雄:2005年,我與吳清輝教授一起來到珠海創設UIC,已經過去9年時間。關于這個學校,具體由吳校長和你談(詳見下期《留學生》專訪吳清輝)。
至于我在這個學校的工作,幾乎是我什么都要管。我要管招生、管學校教學、教師招聘與福利,還有與內地教育部門的溝通等等,很多很繁雜的工作內容。但是我還能堅持,因為我們看到了將UIC辦成國內一流博雅大學的前景。
徐是雄,1943年出生于上海,年少時隨父母移居香港。曾留學澳洲,后擔任香港大學植物學教授,在細胞學領域取得不俗的研究成果。現任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副校長
2014年5月,《留學生》記者在UIC的辦公室內見到了徐是雄——面容白皙,儒雅,正統,有著老一代海外留學生的風范。而在與他的談話中,可以明顯感覺到他對各種話題表現出的保守主義傾向。
保守一詞是相對于激進而言的。以他的話說,保守并不反對進步,而是盡量采取一種穩妥的方式去獲得更多的進步。
徐是雄1943年出生于上海,年少時便隨父母移居香港,后就讀于香港拔萃男子中學。拔萃男子中學是香港當時為數不多的名校。
關于拔萃男子中學,雖然已經過去幾十年之久,但徐是雄仍然清晰地記得當時的事情?!拔矣浀卯敃r的一位中文老師,他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偷渡來香港的,他除了教授課本上的知識外,還給我們講歷史故事,讓我們讀一些他為我們挑選的古文?!?/p>
“我的愛國主義觀念就是在拔萃男校時形成的。對中國古代史的學習影響了我?!币灾劣趶陌屋湍行8咧挟厴I,前往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就讀時,他盡可能地帶上了最多的中文書籍。他擔心澳大利亞遙遠的距離會阻隔他對祖國的感情,而中文書籍能解他的鄉愁?!拔規Я撕芏鄷渲杏辛簡⒊摹讹嫳液霞募?。”
徐是雄在澳大利亞度過幾乎整個1960年代。在那里,生活并不容易。他說,墨爾本有很多港臺留學生,我們家境都不富裕,所以都是采用一種半工半讀的方式。
1970年,徐是雄回到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學?!澳菚r的港大,還是香港唯一的官方大學,這個大學,一是為港英政府培養官僚,二是培養留學人才。對于理科,港大連基本的實驗室都沒有?!庇谑?,為香港大學建立理科學院、建立學科實驗室成了他們這一代歸國留學生的使命。而他們的另一個任務是爭取教師平權。當時,港英政府為每一位外籍大學教師安排了高級住房,但像徐是雄這樣的香港籍教師則需自己租房住?!巴饧處煵⒉槐任覀儏柡?,在我們的斗爭下,最終實現了各方面待遇的平等。”
徐是雄還是第一批回大陸交流的香港學者。那是在1970年代末期,那個時候,港英政府對于往大陸的學者都有嚴格的審查。徐是雄告訴《留學生》記者:“從香港過深圳的口岸時,如果發現你并非普通的探親,會將你帶到一個辦公室去見兩位官員,一位是移民署的,另一位是政治處的。想要出關并不容易?!钡?,徐是雄和他的同事們有另外的辦法,那就是取道澳門進入大陸。“那個時候,我們去了北大,見了很多著名的教授,但內地高校是百廢待興,我們也做不了什么?!?/p>
徐是雄“很想為內地教育做些貢獻”,但一直未能如愿。直至20多年后的2005年。這一年,他與原香港浸會大學校長吳清輝在珠海創辦聯合國際學院,他們將這所全英語教學的大學定位為博雅型大學。
轉基因研究符合倫理和法律
留學生:你在擔任香港大學的植物學教授時,主要研究些什么?
徐是雄:其實,我并非單純地研究植物。我是搞細胞學的,動物細胞我也研究。
回到港大后,我最有興趣的是研究植物的生殖方式。例如植物生殖時,它的花房里面有一個卵子,花粉里有精子,授粉之后,它有一條花粉管進去,釋放兩個精子,卵子只有一個。只有一個精子可以得到結合的機會。這下問題就出來了,兩個精子進去。那么它選擇的機制是什么呢?或者識別機制是什么?這就必須從分子水平去解釋。
留學生:你也做過關于轉基因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轉基因水稻方面。
徐是雄:是的,我發表過一些關于轉基因研究的論文,其中有一篇是《綠色熒光蛋白標結合鼠Talin基因蛋白標記轉基因水稻活體生殖細胞及精細胞的微絲架構》,我希望從分子水平去解釋植物如何生殖。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做過轉基因水稻方面的研究,但那個時候還比較基礎,我們所做的主要是如何提取基因,還未能做到將轉出來的基因錄入另一個生物體。而且那個時候提取基因的方面已經比較成熟,都是遵循一個程序。
留學生:你對于現在國內的轉基因水稻研究情況了解多少?
徐是雄:我是一名植物學家,也擔任過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對于國內在轉基因研究這一塊有留意。但沒有介入具體的科研。我也知道如今國內對轉基因水稻是否商業化存在著很多爭議。
留學生:那你怎么看這些爭議?
徐是雄:一方面,我很支持轉基因方面的研究,只要這些研究符合倫理和法律。我認為,任何科學、理論的開拓,都不應該受到限制,在轉基因方面也是如此。但是,另一方面,我是個保守主義者。在轉基因水稻或別的品種的動植物方面的商業化上,必須足夠的謹慎。也就是說,在不能確定它是否百分百安全時,應該持更謹慎的態度。
風險控制是第一位的
留學生:我曾經采訪過華中農大的張啟發院士,他對于轉基因水稻不能商業化推廣非常失望,因為他研究的兩種轉基因水稻3年前就拿到了農業部頒發的安全證書,但是由于一些反對聲,他無法將其商業化推廣,他也不能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人反對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
徐是雄:我不太了解具體的情況。我只能說,對于轉基因水稻食用的安全性,就算政府批準了,市民也仍然會有疑問:轉基因水稻是否真的百分百安全?我想,沒有人能夠回答。因為風險控制是第一位的。將一種生物的基因轉入另一種生物的遺傳物質里面去,對于跨生物的遺傳物質的交流,我們不太知道它的本質是什么。假如這個控制得不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我認為,大家應該保險一點。如今,我們還不需要去將轉基因水稻或玉米進行商業化種植,我們還不需要去冒險,還有足夠的糧食吃。而面對糧食在將來出現更大的需求,我們應該將更多資金與人力放在傳統的育種技術上,在傳統育種的研究上,我們還沒有做得足夠好,但似乎我們卻要放棄了。
例如,我們中國的獼猴桃,是中國本土特有的,但現在新西蘭在這方面獨步天下,新西蘭在傳統育種獼猴桃方面投入非常大,并且做得很好,把我們完全比下去了。
留學生:據你了解,香港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是怎樣的?
徐是雄:香港的超市里沒有轉基因食品。對于這個,我認為現在傳統種植的食品足夠多,為什么需要轉基因呢?
留學生:你在中醫方面也有過研究?你對中醫的態度是怎樣的?現在社會上有一股反中醫的思潮。
徐是雄:有一段時間我做中醫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一些中醫藥材植物的多糖成分的研究。
我是支持中醫的。但是我們在中醫方面的研究做得不夠好,不夠讓人信服。很多人反對中醫,選擇西醫,那是因為現在的人過于急躁,有了病的時候,總想第一時間治好,所以選擇西醫。但這不是反對中醫的理由。
我覺得最關鍵的是必須發展中醫,讓中醫科學化。現在中醫研究在香港有了更大的發展,很多大學,例如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都設立了相關的研究室,而香港政府也在這些方面給予了支持。我們聯合國際學院以后也會在珠海建立相應的研究室,至少我是這么設想的。
留學生:現在身為聯合國際學院常務副校長,你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徐是雄:2005年,我與吳清輝教授一起來到珠海創設UIC,已經過去9年時間。關于這個學校,具體由吳校長和你談(詳見下期《留學生》專訪吳清輝)。
至于我在這個學校的工作,幾乎是我什么都要管。我要管招生、管學校教學、教師招聘與福利,還有與內地教育部門的溝通等等,很多很繁雜的工作內容。但是我還能堅持,因為我們看到了將UIC辦成國內一流博雅大學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