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憲輝
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的病因分析
邵憲輝
目的 分析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的病因,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參考。方法 選取50例嬰幼兒輪狀毒性腸炎合并驚厥患兒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分析。結果 50例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患兒中熱驚厥18例(36%),腦炎9例(18%),低血糖2例(4%),低血鈣6例(12%),低血鈉及低血鎂各1例(2%)。所有患兒經治愈出院,且隨訪中無1例出現不良反應。結論 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的病因主要有熱驚厥、腦炎、低血鈣、低血鈉、低血鎂等,其中以熱驚厥、低血鈣為重。
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驚厥;病因
輪狀病毒易引發嬰幼兒腹瀉,在非細菌性腹瀉中所占比例較大,為47.5%左右,多發病于秋冬季節[1]。目前嬰幼兒輪轉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在臨床上時有發生,嚴重影響患兒身體健康,甚至威脅其性命。因此了解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病因,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成為當下臨床醫學研究的重點[2]。本研究對50例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全面分析,旨在了解該病病因,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山東省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患兒為研究對象,男33例,女17例,年齡5~32個月,平均年齡(6.4±1.2)個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診斷標準,臨床表現主要有大便呈現蛋花湯、稀水形態,全身痙攣等。腹瀉病情:腹瀉發病5d內伴有惡心嘔吐者41例,咳嗽20例,發熱45例。其中輕度脫水32例,中度脫水12例,重度脫水1例。驚厥:病程第1d出現驚厥13例,第2d 23例,第3d 14例,持續時間在32s~15min之間。驚厥時體溫在38℃以下者32例(其中體溫正常者20例),38℃~39℃之間者10例,39℃以上者8例。
1.2 方法 對50例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患兒行酶聯免疫吸附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所有患兒輪狀病毒抗原為陽性,腸道細菌培養為陰性。同時對所有患兒行生化檢驗,患兒血鈉在130mmol/L以下者1例,血鈣在2~2.2mmol/L之間者6例,血鈣在1.9 mmol/L以下者3例,血鎂在0.74 mmol/L以下者1例,血糖不足3.5 mmol/L者2例,血鉀不足3.5 mmol/ L者3例。生化檢查后正常者36例,異常者14例,主要為壓力略微上升。44例CT檢查患兒中9例出現不同程度的腦水腫。45例腦電圖檢查患兒中出現輕度彌漫性異常慢波者15例,2周內完善好轉。
給予所有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患兒電解質糾正、酸糾正、營養液體補充、抗病毒等綜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 歸納總結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癥狀發生的原因。患兒治療出院后隨訪半年,觀察患兒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治療進行數據的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的病因主要有熱驚厥、腦炎、低血、低血鈣、低血鈉等,其中熱驚厥18例(36%)、腦炎9例(18%)、低血鈣6例(12%),分別占據該病病因前3列(見表1)。50例患兒經治療后均痊愈出院,隨訪半年沒有1例丟失,且所有患兒均未出現抽搐等癥狀。

表1 50例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病因分析結果
輪狀病毒性腸炎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小兒急性腹瀉疾病,多發病于6~24個月嬰幼兒中,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上呼吸道感染、大便呈蛋花湯、稀水等特點[3]。相關研究表明臨床上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時有發生,嚴重威脅患兒身體健康或性命[4]。因此加強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病因及預后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對50例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全面分析,發現其病因較多。
3.1 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的病因分析
3.1.1 熱驚厥 嬰幼兒大腦神經系統等尚未完全發育,樹突、突觸等還未完全形成,一旦患兒大腦皮質神經元異常興奮、同步放電等,則極有可能引發驚厥,而感染發熱是引起患兒大腦皮質神經元過于興奮的主要原因之一[5]。本研究患兒體溫超過38℃者18例(36%),其中8例患兒體溫驟升短時間內(10h內)出現驚厥,經退熱、止驚厥治療后均有所好轉。本組患兒熱驚厥發生率為36%,所占比例最高,由此可見高驚厥是引發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的重要因素。
3.1.2 腦炎 腦炎屬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一部分。本研究對輪狀病毒性合并驚厥患兒行酶聯免疫吸附實驗、腦電圖、頭顱CT等檢查后,發現所有患兒輪狀病毒抗原為陽性,44例CT檢查患兒中9例出現不同程度的腦水腫;45例腦電圖檢查患兒中出現輕度彌漫性異常慢波者15例,說明患兒伴有腦炎或腦膜炎癥狀。本組患兒中腦炎9例,所占比例為18%,在主要病因中排名第2,由此可見腦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也是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發生的主要原因。
3.1.3 電解質紊亂及低血糖 本組患兒低血鈣6例(12%),低血鎂1例(2%)。為此需適當補充鈣元素及鎂元素。低血鈉1例(2%),低血鈉會引發腦水腫等癥狀,導致患兒顱內血壓升高而驚厥,應給予血納治療。低血糖2例(4%),主要是因為患兒伴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導致體內糖物質下降,從而引發驚厥。為此要有效預防低血糖情況。
3.2 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治療方法 針對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病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主要給予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等糾正治療,如思密達,不足1歲患兒一次1/3包,3次/d,1~3歲患兒一次半包,3次/d;葡萄糖(濃度5%,100~250mL)聯合單磷酸阿糖腺苷(2.5~5mg/(kg·d))靜脈滴注等。此外,根據患兒病情嚴重程度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綜上所述,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的病因有很多,主要有熱驚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炎、腦膜炎)、電解質紊亂(低血鈉、低血鎂、低血鈣)及低血糖等,在此基礎上給予針對性治療,提高臨床治療水平。
[1] 李紅冰.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36例病因分析[J].北方藥學,2011(2):106.
[2] 張綺翎.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28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2012(14):89-90.
[3] 亓學海.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驚厥62例病因及預后分析[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2(11):783-785.
[4] 劉曉燕,王曼知.輪狀病毒腸炎合并驚厥42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10):42-43.
[5] 張桂華.124例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血清心肌酶譜的檢測觀察[J].當代醫學,2011(10):17-18.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8.026
山東 264006 山東省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兒科 (邵憲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