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永萍
微柱凝膠法與凝聚胺法在新生兒ABO溶血病交叉配血試驗中的應用效果比較
熊永萍
目的 探討微柱凝膠法(MGT)與凝聚胺法(MPT)交叉配血在新生兒ABO溶血病中的效果,以減少患兒輸血反應。方法 選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豐城市人民醫院采用MGT配血的40例新生兒ABO溶血病患兒為研究對象,同時選取另40例同期行MPT配血的患兒為對照組,分析兩種配血方法的敏感性。結果 MGT法主側陽性率、次側陽性率、假陽性率顯著低于MPT法,MGT法配血時間顯著短于MPT法,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微柱凝膠法與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相比敏感性更高,可提高新生兒ABO溶血病交叉配血安全。
微柱凝膠法;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敏感性
微柱凝膠法(MGT)在臨床紅細胞血型血清學抗體篩查過程中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目前其還被廣泛應用在交叉配血及不完全抗體篩查及鑒別等血清試驗中[1]。MGT由于其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標本量少,結果可長期保存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抗體篩查及交叉配血中試驗中。與傳統的凝聚胺法(MPT)及鹽水法相比,其在交叉試驗配血中陽性檢測率較低,可對結果做出及時、正確分析及處理,從而可確保臨床輸血安全[2]。但臨床輸血時不規則抗體及假凝集的存在可導致MGT配血困難[3]。因此,本研究對比分析MGT、MPT交叉配血的在新生兒ABO溶血病中的敏感性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以探討適合臨床輸血最佳的配血方法,提高臨床輸血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豐城市人民醫院采用MGT配血的40例新生兒ABO溶血病患兒為研究對象,同時另選取40例行MPT配血的患兒為對照組。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62±2.31)周,體質量2500~3850kg,平均體質量為(3250±125)kg。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78±2.06)周,體質量2500~4120kg,平均體質量為(3342±143)kg,2組患者性別、孕周、體質量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儀器包括長春博迅生物儀器公司提供的微柱凝膠卡專用離心機、孵育器以及由臺灣貝索生物技術公司提供的凝聚胺試劑。MGT及MPT交叉配血方法及抗體篩查試驗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說明進行。凝聚胺法均采用濃度為3%~5%的紅細胞懸液進行測試,微柱法采用1%的紅細胞懸液進行測定。對于凡是主、次側陽性標本分別采用MPT交叉配血方法重復試驗進行配血,主側陽性標本患兒行不規則抗體篩查,而次側陽性標本則行抗人球蛋白試驗。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種配血方法敏感性及配血時間分析 MGT法主側陽性率、次側陽性率、假陽性率顯著低于MPT法,MGT法配血時間顯著短于MPT法,而MPT法則低于鹽水法,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種配血方法敏感性及配血時間分析[n(%)]
2.2 影響配血不合的相關因素分析 同型輸血免疫抗體是主側不合的主要因素,輸血史、妊娠史及大量輸注血漿者是次側不合的主要因素(見表2)。

表2 影響配血不合的相關因素分析(n)
MGT法由于可避免與血漿球蛋白及抗蛋白試劑進行反應,因此可避免操作中帶來的誤差,并可克服傳統鹽水法對免疫抗體不能檢出的確定,從而提高輸血安全[4]。MPT法是利用離子濃度方法來加速分子運動,并降低離子強度,從而使得紅細胞電斥力增加,使得血清及血漿紅細胞抗體結合并形成非特異性凝聚并可縮短細胞間距離[5]。該方法操作簡單、結果清晰,抗原抗體孵化時間較短,并且不需要對紅細胞反復洗滌,但該方法操作要求較高,對結果判定時間要求非常嚴格,因此容易增加假陰性[6]。本研究中MGT法主側陽性率、次側陽性率、假陽性率顯著低于MPT法,MGT法配血時間顯著短于MPT法,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MGT法靈敏度最高,而MPT法次之,結果與陳曉軍等[7]的研究一致,從而提示微柱凝膠法容易實現標準化及自動化,標本量少,可減少配血差錯率,有利于確保臨床輸血安全。
本研究結果顯示,同型輸血免疫抗體是主側不合的主要因素,輸血史、妊娠史及大量輸注血漿者是次側不合的主要因素。危艷順等[8]研究指出,在同型輸血中免疫性抗體存在的人群其發生免疫性抗體聚集的發生率遠高于其他輸血人群,本研究中發現,MGT、MPT、鹽水法等方法中自身免疫性引起的主側不合的發生率均高于其他因素引起的主側輸血不合,從而提示臨床上應加強對抗體篩查陽性患兒配血篩查工作。
[1] 劉永霞.凝聚胺法與微柱凝膠法在臨床配血中的應用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3):266-267.
[2] 王萍,肖筠,魏紅璐,等.微柱凝膠法和傳統試管法在新生兒溶血病診斷中的比較研究[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2,20(8):548-549.
[3] 譚曉霞,藍海鷹,徐曉紅,等.孕婦血清微柱凝膠法檢測IgG抗體效價與新生兒溶血病關系的Meta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3, 26(11):1124-1125.
[4] 楊麗.微柱凝膠法在新生兒溶血病檢測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14):53-54.
[5] 施清蓉,彭紹軍,何小英,等.血小板抗體檢測方法及其配型的應用與血小板輸注療效關系的研究[J].當代醫學,2014(6):87-87.
[6] 林瓊琳,郭雅春,彭燕,等.微柱凝膠法檢測南昌地區新生兒溶血病及其相關性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8):741-742.
[7] 陳曉軍,艾清.微柱凝膠法抗人球蛋白試驗檢測孕婦IgG抗體效價診斷新生兒溶血病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2):330-331.
[8] 危艷順,姚明.凝聚胺法、微柱凝膠法兩種配血方法學評價[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8):623-624.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8.068
江西 331100 豐城市人民醫院輸血科 (熊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