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現場地質條件,采用高壓旋噴灌漿技術對七里河倒虹吸工程進行地基防滲處理,并通過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法、故障處理措施、質量保證措施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提高了進度,為類似工程的防滲處理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高壓旋噴灌漿;防滲;應用
七里河倒虹吸位于河北省邢臺市西南約4km處的東先賢村至鄧家莊間的七里河,管身段大部分座落在卵石層基礎上,并且地下水位高程高于水平管身段基礎面高程。建筑物總長865m,其中進口段長75m,管身段長700m,出口段長90m,屬1級輸水建筑物。進口設檢修閘,出口設節制閘,組成了以倒虹吸為主體的樞紐工程。
1防滲方法的選擇
本工程地下水位高于建基面約8~11m,并且卵石層厚度不大,其下部6~9m深即為壤土和粘土等不透水層,由于防滲體只是進行臨時防滲,防滲使用年限不到一年,沒有承重、抗滑和抗剪等穩定要求。因此,本工程采用投資少、施工進度快、防滲效果好的高壓旋噴灌漿法進行防滲墻施工。
所謂高壓旋噴灌漿,是利用鉆機把帶有噴嘴的注漿管鉆進至地層的預定位置后,利用噴出的高壓流沖擊破壞土體,與漿液攪拌混合,漿液凝固后,便在土中形成圓柱形固結體,通常用于基礎防滲、改善地基土的水流性質和穩定邊坡等工程。
2生產性試驗
本工程現場生產性滲透試驗,采用鉆孔壓力注水和鉆孔抽水觀察的方法測定,鉆孔壓力注水是在旋噴排樁上鉆孔,然后放入帶有塞子的鉆桿進入孔內,并進行壓力注水,觀察其抗滲能力。抽水觀察在旋噴排樁兩側鉆孔后,待兩側地下水位相等時,用抽水機在一側鉆孔內進行抽水,觀測另一側鉆孔內的水位變化情況,確定其抗滲能力。本工程根據現場試驗、相關規范以及類似工程經驗,采用表1數據作為高壓旋噴灌漿技術參數。
高壓旋噴灌漿技術參數表
參數 單位 數量
水 壓力 MPa ≥20
流量 L/min 75
氣 壓力 MPa 0.7~0.8
流量 m3/min 1~1.2
水泥漿 壓力 MPa 2
流量 L/min 80
密度 g/cm3 1.7
回漿密度 g/cm3 ≥1.2
旋噴 提升速度 cm/min 15~30
旋轉速度 r/min 20
3施工工藝及方法
本工程采用30型旋噴注漿鉆機,配備可同時帶動旋噴用氣的柴油空壓機,噴嘴直徑3.2mm,噴射注漿成樁高壓膠管工作壓力為31MPa,內徑20mm輸送高壓水,注漿攪拌罐(一次攪拌量3.5m3),水泥攪拌機22kw,高壓泥漿泵為200/400型,用于旋噴注漿,選用3W-TB4高壓柱塞泵作為高壓水助噴。由于本工程高壓灌漿孔為單排布置,孔距為1.5m,為了保證灌漿效果,采用三重管法進行旋噴灌漿施工。三重管系以三根互不相通的管子,按直徑大小在同一軸線上重合套在一起,用于向地層內分別壓入水、氣、漿,同軸三重注漿管復合噴射高壓水流和壓縮空氣,并注入水泥漿液。由于高壓水射流的作用,使地基中的一部分土粒隨著水、氣排出地面,高壓漿流隨之填充空隙,成樁直徑較大,一般有2.0m。
3.1施工布孔。高壓旋噴防滲墻軸線單排布置在圍堰堰頂中心線上,孔距1.5m,分一、二序孔施工,每隔50m設一固定標志,以防累積誤差產生,已產生的孔距誤差累積數在每50m核實,各孔編號標記。
3.2鉆孔。高噴鉆孔采用泥漿護壁回轉鉆進,鉆孔、開孔位置與設計位置偏差不大于50mm,鉆孔施工順序按二序孔施工。
鉆孔施工時,孔底偏斜率不超過1%,鉆孔的深度超過不透水層深度0.5m。每隔20m設置先導孔。
3.3漿液控制。高噴灌漿采用325#普通硅酸鹽水泥,高噴灌漿漿液使用純水泥漿。水泥漿的攪拌時間不少于90s。自制備至用完的時間少于4h,孔口漿液經處理后回收利用。漿液控制過程中保持均勻上料,使漿液比重保持在1.65~1.7, 30min測定一次漿液比重,并做好記錄。
3.4噴射灌漿。高壓旋噴灌漿分二序施工,相鄰孔高噴灌漿間隔時間一般不少于24h,全段防滲墻均采用高壓旋噴灌漿。
旋噴施工:空載啟動空壓機,待運轉正常后,再空載啟動高壓泵,然后同時向孔內送風和水,使風壓和泵壓逐漸升高到規定值。風水暢通后,即開動注漿泵先向孔內送清水,待泵量正常后,開動轉盤轉動注漿量,待一切正常后即可將注漿泵的吸水管移至貯水桶內開始注漿,待估計水泥漿已流出噴頭時,即可按要求邊旋轉、邊提升進行旋噴作業。旋噴中需拆卸注漿管時,先停止提升和回轉,同時停止送漿,然后逐漸減少風壓和水壓,最后停機。拆卸完畢后繼續旋噴時,為防止旋噴固結體脫節,使旋噴孔段互相搭接大于0.2m。旋噴作業達到規定深度后,即停風停水,繼續注漿待水泥漿從孔口返出后,停止注漿,立即將吸水管移至清水箱,開泵抽吸清水,并拔出注漿管,待吸入清水將注漿管中的水泥漿頂出后,即可停泵。
旋噴結束后,卸下的注漿管應立即用清水將其各通道沖洗干凈并擰上堵頭。注漿泵、送漿管路和攪拌機等都要用清水徹底清洗,壓氣管路和高壓泵管路要分別送風、送水沖洗干凈。旋噴注漿終凝后,立即清洗凹穴,并及時用水泥漿進行補灌。
4特殊情況及施工故障的處理
為保障本工程順利進行,項目組分析了可能出現的故障類型,并制定了處理方案。(1)旋噴灌漿應全孔連續作業施工,因故中斷時應進行復噴,每當拆卸噴射管后,其復噴長度不小于0.2m;其它情況,復噴長度不小于0.5m。在旋噴灌漿施工過程中,出現壓力突降或驟增,孔口回漿濃度或回漿量異常等情況時,應及時處理。(2)供漿正常情況下,孔口回漿密度變小但不能滿足規定要求時,應加大進漿密度或進漿量。若發生串漿,應填堵被串孔,待灌漿孔高噴灌漿結束,應盡快進行被串孔的掃孔、灌漿或繼續鉆進。(3)嚴重漏漿時應摻加粗料或采用速凝劑以防止漿液流失,直至返漿正常。
5樁體質量控制
為保證樁體的施工質量,本工程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要求:(1)樁位控制要準確、鉆機到位滿足規范要求。(2)在施工過程中要按照設計參數操作,保證樁徑滿足要求。(3)當鉆至規定深度以下0.2m時,將噴漿管插到設計層位,保證樁長控制到位。(4)要嚴格按照設計配合比控制漿液,保證噴漿量,嚴格控制樁材質量。
6高壓旋噴灌漿法的應用效果
針對本工程地下水位高、卵石層厚度不大,下部即為透水層等地質條件,以及防滲工程的使用條件及工期,本工程防滲墻施工采用高壓旋噴灌漿法是正確有效的。
同時針對工程實際制定的施工方法、事故處理措施、質量控制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工程進度,保證了工程質量,為七里河倒虹吸工程的下一步施工提供了保障,也為類似工程施工的防滲處理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徐至鈞.高壓噴射注漿法處理地基[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劉興(1982- ),男,河北衡水人,工程師,碩士研究生,從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管理工作。
摘要:針對現場地質條件,采用高壓旋噴灌漿技術對七里河倒虹吸工程進行地基防滲處理,并通過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法、故障處理措施、質量保證措施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提高了進度,為類似工程的防滲處理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高壓旋噴灌漿;防滲;應用
七里河倒虹吸位于河北省邢臺市西南約4km處的東先賢村至鄧家莊間的七里河,管身段大部分座落在卵石層基礎上,并且地下水位高程高于水平管身段基礎面高程。建筑物總長865m,其中進口段長75m,管身段長700m,出口段長90m,屬1級輸水建筑物。進口設檢修閘,出口設節制閘,組成了以倒虹吸為主體的樞紐工程。
1防滲方法的選擇
本工程地下水位高于建基面約8~11m,并且卵石層厚度不大,其下部6~9m深即為壤土和粘土等不透水層,由于防滲體只是進行臨時防滲,防滲使用年限不到一年,沒有承重、抗滑和抗剪等穩定要求。因此,本工程采用投資少、施工進度快、防滲效果好的高壓旋噴灌漿法進行防滲墻施工。
所謂高壓旋噴灌漿,是利用鉆機把帶有噴嘴的注漿管鉆進至地層的預定位置后,利用噴出的高壓流沖擊破壞土體,與漿液攪拌混合,漿液凝固后,便在土中形成圓柱形固結體,通常用于基礎防滲、改善地基土的水流性質和穩定邊坡等工程。
2生產性試驗
本工程現場生產性滲透試驗,采用鉆孔壓力注水和鉆孔抽水觀察的方法測定,鉆孔壓力注水是在旋噴排樁上鉆孔,然后放入帶有塞子的鉆桿進入孔內,并進行壓力注水,觀察其抗滲能力。抽水觀察在旋噴排樁兩側鉆孔后,待兩側地下水位相等時,用抽水機在一側鉆孔內進行抽水,觀測另一側鉆孔內的水位變化情況,確定其抗滲能力。本工程根據現場試驗、相關規范以及類似工程經驗,采用表1數據作為高壓旋噴灌漿技術參數。
高壓旋噴灌漿技術參數表
參數 單位 數量
水 壓力 MPa ≥20
流量 L/min 75
氣 壓力 MPa 0.7~0.8
流量 m3/min 1~1.2
水泥漿 壓力 MPa 2
流量 L/min 80
密度 g/cm3 1.7
回漿密度 g/cm3 ≥1.2
旋噴 提升速度 cm/min 15~30
旋轉速度 r/min 20
3施工工藝及方法
本工程采用30型旋噴注漿鉆機,配備可同時帶動旋噴用氣的柴油空壓機,噴嘴直徑3.2mm,噴射注漿成樁高壓膠管工作壓力為31MPa,內徑20mm輸送高壓水,注漿攪拌罐(一次攪拌量3.5m3),水泥攪拌機22kw,高壓泥漿泵為200/400型,用于旋噴注漿,選用3W-TB4高壓柱塞泵作為高壓水助噴。由于本工程高壓灌漿孔為單排布置,孔距為1.5m,為了保證灌漿效果,采用三重管法進行旋噴灌漿施工。三重管系以三根互不相通的管子,按直徑大小在同一軸線上重合套在一起,用于向地層內分別壓入水、氣、漿,同軸三重注漿管復合噴射高壓水流和壓縮空氣,并注入水泥漿液。由于高壓水射流的作用,使地基中的一部分土粒隨著水、氣排出地面,高壓漿流隨之填充空隙,成樁直徑較大,一般有2.0m。
3.1施工布孔。高壓旋噴防滲墻軸線單排布置在圍堰堰頂中心線上,孔距1.5m,分一、二序孔施工,每隔50m設一固定標志,以防累積誤差產生,已產生的孔距誤差累積數在每50m核實,各孔編號標記。
3.2鉆孔。高噴鉆孔采用泥漿護壁回轉鉆進,鉆孔、開孔位置與設計位置偏差不大于50mm,鉆孔施工順序按二序孔施工。
鉆孔施工時,孔底偏斜率不超過1%,鉆孔的深度超過不透水層深度0.5m。每隔20m設置先導孔。
3.3漿液控制。高噴灌漿采用325#普通硅酸鹽水泥,高噴灌漿漿液使用純水泥漿。水泥漿的攪拌時間不少于90s。自制備至用完的時間少于4h,孔口漿液經處理后回收利用。漿液控制過程中保持均勻上料,使漿液比重保持在1.65~1.7, 30min測定一次漿液比重,并做好記錄。
3.4噴射灌漿。高壓旋噴灌漿分二序施工,相鄰孔高噴灌漿間隔時間一般不少于24h,全段防滲墻均采用高壓旋噴灌漿。
旋噴施工:空載啟動空壓機,待運轉正常后,再空載啟動高壓泵,然后同時向孔內送風和水,使風壓和泵壓逐漸升高到規定值。風水暢通后,即開動注漿泵先向孔內送清水,待泵量正常后,開動轉盤轉動注漿量,待一切正常后即可將注漿泵的吸水管移至貯水桶內開始注漿,待估計水泥漿已流出噴頭時,即可按要求邊旋轉、邊提升進行旋噴作業。旋噴中需拆卸注漿管時,先停止提升和回轉,同時停止送漿,然后逐漸減少風壓和水壓,最后停機。拆卸完畢后繼續旋噴時,為防止旋噴固結體脫節,使旋噴孔段互相搭接大于0.2m。旋噴作業達到規定深度后,即停風停水,繼續注漿待水泥漿從孔口返出后,停止注漿,立即將吸水管移至清水箱,開泵抽吸清水,并拔出注漿管,待吸入清水將注漿管中的水泥漿頂出后,即可停泵。
旋噴結束后,卸下的注漿管應立即用清水將其各通道沖洗干凈并擰上堵頭。注漿泵、送漿管路和攪拌機等都要用清水徹底清洗,壓氣管路和高壓泵管路要分別送風、送水沖洗干凈。旋噴注漿終凝后,立即清洗凹穴,并及時用水泥漿進行補灌。
4特殊情況及施工故障的處理
為保障本工程順利進行,項目組分析了可能出現的故障類型,并制定了處理方案。(1)旋噴灌漿應全孔連續作業施工,因故中斷時應進行復噴,每當拆卸噴射管后,其復噴長度不小于0.2m;其它情況,復噴長度不小于0.5m。在旋噴灌漿施工過程中,出現壓力突降或驟增,孔口回漿濃度或回漿量異常等情況時,應及時處理。(2)供漿正常情況下,孔口回漿密度變小但不能滿足規定要求時,應加大進漿密度或進漿量。若發生串漿,應填堵被串孔,待灌漿孔高噴灌漿結束,應盡快進行被串孔的掃孔、灌漿或繼續鉆進。(3)嚴重漏漿時應摻加粗料或采用速凝劑以防止漿液流失,直至返漿正常。
5樁體質量控制
為保證樁體的施工質量,本工程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要求:(1)樁位控制要準確、鉆機到位滿足規范要求。(2)在施工過程中要按照設計參數操作,保證樁徑滿足要求。(3)當鉆至規定深度以下0.2m時,將噴漿管插到設計層位,保證樁長控制到位。(4)要嚴格按照設計配合比控制漿液,保證噴漿量,嚴格控制樁材質量。
6高壓旋噴灌漿法的應用效果
針對本工程地下水位高、卵石層厚度不大,下部即為透水層等地質條件,以及防滲工程的使用條件及工期,本工程防滲墻施工采用高壓旋噴灌漿法是正確有效的。
同時針對工程實際制定的施工方法、事故處理措施、質量控制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工程進度,保證了工程質量,為七里河倒虹吸工程的下一步施工提供了保障,也為類似工程施工的防滲處理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徐至鈞.高壓噴射注漿法處理地基[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劉興(1982- ),男,河北衡水人,工程師,碩士研究生,從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管理工作。
摘要:針對現場地質條件,采用高壓旋噴灌漿技術對七里河倒虹吸工程進行地基防滲處理,并通過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法、故障處理措施、質量保證措施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提高了進度,為類似工程的防滲處理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高壓旋噴灌漿;防滲;應用
七里河倒虹吸位于河北省邢臺市西南約4km處的東先賢村至鄧家莊間的七里河,管身段大部分座落在卵石層基礎上,并且地下水位高程高于水平管身段基礎面高程。建筑物總長865m,其中進口段長75m,管身段長700m,出口段長90m,屬1級輸水建筑物。進口設檢修閘,出口設節制閘,組成了以倒虹吸為主體的樞紐工程。
1防滲方法的選擇
本工程地下水位高于建基面約8~11m,并且卵石層厚度不大,其下部6~9m深即為壤土和粘土等不透水層,由于防滲體只是進行臨時防滲,防滲使用年限不到一年,沒有承重、抗滑和抗剪等穩定要求。因此,本工程采用投資少、施工進度快、防滲效果好的高壓旋噴灌漿法進行防滲墻施工。
所謂高壓旋噴灌漿,是利用鉆機把帶有噴嘴的注漿管鉆進至地層的預定位置后,利用噴出的高壓流沖擊破壞土體,與漿液攪拌混合,漿液凝固后,便在土中形成圓柱形固結體,通常用于基礎防滲、改善地基土的水流性質和穩定邊坡等工程。
2生產性試驗
本工程現場生產性滲透試驗,采用鉆孔壓力注水和鉆孔抽水觀察的方法測定,鉆孔壓力注水是在旋噴排樁上鉆孔,然后放入帶有塞子的鉆桿進入孔內,并進行壓力注水,觀察其抗滲能力。抽水觀察在旋噴排樁兩側鉆孔后,待兩側地下水位相等時,用抽水機在一側鉆孔內進行抽水,觀測另一側鉆孔內的水位變化情況,確定其抗滲能力。本工程根據現場試驗、相關規范以及類似工程經驗,采用表1數據作為高壓旋噴灌漿技術參數。
高壓旋噴灌漿技術參數表
參數 單位 數量
水 壓力 MPa ≥20
流量 L/min 75
氣 壓力 MPa 0.7~0.8
流量 m3/min 1~1.2
水泥漿 壓力 MPa 2
流量 L/min 80
密度 g/cm3 1.7
回漿密度 g/cm3 ≥1.2
旋噴 提升速度 cm/min 15~30
旋轉速度 r/min 20
3施工工藝及方法
本工程采用30型旋噴注漿鉆機,配備可同時帶動旋噴用氣的柴油空壓機,噴嘴直徑3.2mm,噴射注漿成樁高壓膠管工作壓力為31MPa,內徑20mm輸送高壓水,注漿攪拌罐(一次攪拌量3.5m3),水泥攪拌機22kw,高壓泥漿泵為200/400型,用于旋噴注漿,選用3W-TB4高壓柱塞泵作為高壓水助噴。由于本工程高壓灌漿孔為單排布置,孔距為1.5m,為了保證灌漿效果,采用三重管法進行旋噴灌漿施工。三重管系以三根互不相通的管子,按直徑大小在同一軸線上重合套在一起,用于向地層內分別壓入水、氣、漿,同軸三重注漿管復合噴射高壓水流和壓縮空氣,并注入水泥漿液。由于高壓水射流的作用,使地基中的一部分土粒隨著水、氣排出地面,高壓漿流隨之填充空隙,成樁直徑較大,一般有2.0m。
3.1施工布孔。高壓旋噴防滲墻軸線單排布置在圍堰堰頂中心線上,孔距1.5m,分一、二序孔施工,每隔50m設一固定標志,以防累積誤差產生,已產生的孔距誤差累積數在每50m核實,各孔編號標記。
3.2鉆孔。高噴鉆孔采用泥漿護壁回轉鉆進,鉆孔、開孔位置與設計位置偏差不大于50mm,鉆孔施工順序按二序孔施工。
鉆孔施工時,孔底偏斜率不超過1%,鉆孔的深度超過不透水層深度0.5m。每隔20m設置先導孔。
3.3漿液控制。高噴灌漿采用325#普通硅酸鹽水泥,高噴灌漿漿液使用純水泥漿。水泥漿的攪拌時間不少于90s。自制備至用完的時間少于4h,孔口漿液經處理后回收利用。漿液控制過程中保持均勻上料,使漿液比重保持在1.65~1.7, 30min測定一次漿液比重,并做好記錄。
3.4噴射灌漿。高壓旋噴灌漿分二序施工,相鄰孔高噴灌漿間隔時間一般不少于24h,全段防滲墻均采用高壓旋噴灌漿。
旋噴施工:空載啟動空壓機,待運轉正常后,再空載啟動高壓泵,然后同時向孔內送風和水,使風壓和泵壓逐漸升高到規定值。風水暢通后,即開動注漿泵先向孔內送清水,待泵量正常后,開動轉盤轉動注漿量,待一切正常后即可將注漿泵的吸水管移至貯水桶內開始注漿,待估計水泥漿已流出噴頭時,即可按要求邊旋轉、邊提升進行旋噴作業。旋噴中需拆卸注漿管時,先停止提升和回轉,同時停止送漿,然后逐漸減少風壓和水壓,最后停機。拆卸完畢后繼續旋噴時,為防止旋噴固結體脫節,使旋噴孔段互相搭接大于0.2m。旋噴作業達到規定深度后,即停風停水,繼續注漿待水泥漿從孔口返出后,停止注漿,立即將吸水管移至清水箱,開泵抽吸清水,并拔出注漿管,待吸入清水將注漿管中的水泥漿頂出后,即可停泵。
旋噴結束后,卸下的注漿管應立即用清水將其各通道沖洗干凈并擰上堵頭。注漿泵、送漿管路和攪拌機等都要用清水徹底清洗,壓氣管路和高壓泵管路要分別送風、送水沖洗干凈。旋噴注漿終凝后,立即清洗凹穴,并及時用水泥漿進行補灌。
4特殊情況及施工故障的處理
為保障本工程順利進行,項目組分析了可能出現的故障類型,并制定了處理方案。(1)旋噴灌漿應全孔連續作業施工,因故中斷時應進行復噴,每當拆卸噴射管后,其復噴長度不小于0.2m;其它情況,復噴長度不小于0.5m。在旋噴灌漿施工過程中,出現壓力突降或驟增,孔口回漿濃度或回漿量異常等情況時,應及時處理。(2)供漿正常情況下,孔口回漿密度變小但不能滿足規定要求時,應加大進漿密度或進漿量。若發生串漿,應填堵被串孔,待灌漿孔高噴灌漿結束,應盡快進行被串孔的掃孔、灌漿或繼續鉆進。(3)嚴重漏漿時應摻加粗料或采用速凝劑以防止漿液流失,直至返漿正常。
5樁體質量控制
為保證樁體的施工質量,本工程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要求:(1)樁位控制要準確、鉆機到位滿足規范要求。(2)在施工過程中要按照設計參數操作,保證樁徑滿足要求。(3)當鉆至規定深度以下0.2m時,將噴漿管插到設計層位,保證樁長控制到位。(4)要嚴格按照設計配合比控制漿液,保證噴漿量,嚴格控制樁材質量。
6高壓旋噴灌漿法的應用效果
針對本工程地下水位高、卵石層厚度不大,下部即為透水層等地質條件,以及防滲工程的使用條件及工期,本工程防滲墻施工采用高壓旋噴灌漿法是正確有效的。
同時針對工程實際制定的施工方法、事故處理措施、質量控制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工程進度,保證了工程質量,為七里河倒虹吸工程的下一步施工提供了保障,也為類似工程施工的防滲處理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徐至鈞.高壓噴射注漿法處理地基[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劉興(1982- ),男,河北衡水人,工程師,碩士研究生,從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