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師》:蔡老師您好!首先想請您談談酒店管理專業有什么特色?
蔡洪勝:首先,酒店管理專業是可以直接對應行業、企業具體工作崗位的,也就是說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都有一個明確的工作崗位。現在我們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直接對應的是北京或者全國各地的飯店或酒店。另外,酒店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學生要具備語言交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溝通的能力。這些能力的獲得需要學生在學習期間有比較好的理論基礎,同時,也要通過實踐性的學習,如實習、頂崗實習,從而獲得一些實際的工作技能。我們自己有一個專業特色課程,叫做兩會服務課程。我們會安排那些經過企業篩選的學生在第四個學期開學的第一個月,去參加每年舉辦的全國政協和人大會議的服務工作,簡稱兩會服務。在第一學期、二學期,學生學習專業認知課、專業理論課,第三學期是一些實訓課程,也就是是專業技能的學習。第四學期,學生需要參加一個非常嚴格的企業培訓,企業培訓完這些學生,就讓他們去直接服務兩會代表,這些代表就可以檢驗這些學生的服務水準。另外,學生在服務兩會代表時,是以某一個酒店的員工的身份出現的,那么酒店就需要把這些學生培養出具備酒店服務員的服務水準。雖然酒店為學生安排的崗位可能技術性并不強,但是學生通過對這個崗位的認知,對服務的一些體驗,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習內容,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服務技能。另外,學生也可以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了解一下自己的性格,可以通過與周圍人的互動,獲得一些反饋,比如可以通過客人的印象、同學的印象、教師的評價來了解自己是不是適合這個行業。在第四個學期參與兩會服務,對學生而言,也就是情境學習。
情境就意味著學生在參與的環境下,明確學到的理論如何在企業中應用,然后就可以體會到理論學習有什么偏差,或者不足的地方。回到學校后,學生就要重點學習一些專業理論的課程以及專業實踐的課程,還有一些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也要學習去企業應聘的技能、知識,另外,他掌握這些知識技能也是為了迎接第五學期期中以后開始的頂崗實習。
酒店專業也可以說是工作導向或者是行動導向的,就是學生要在“做中學”。也就意味著通過行動導向的教學,讓學生了解要通過工作來完成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相互之間很好地進行穿插和互動。另外,第五學期的前半個學期,學生在學校里要掌握的課程是小型企業的建立,也就是自主創新的課程。還有小型企業的開發,或者自己怎么去建立一個自己認為合適的小企業,不單單是像在淘寶開一個小店,他可能準備開的是一個實體的奶茶店、咖啡廳等,這就是第五學期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學習的課程。第六學期會有旅游市場營銷、酒店市場營銷、酒店案例的學習,包括學生的畢業設計,也就意味著第六學期除了學習,還要在學習中做總結。學生在第六學期要做畢業設計,普通大學叫做畢業論文,高職把它叫做畢業設計。在畢業設計中學生要做很好的開題,然后要帶著任務去企業學習,要有目的地掌握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未來工作中也需要的基礎技能。然后學生要寫一份實習報告與一份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既要有工作的規范也要求向企業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如:怎樣讓企業去改進對員工的服務,改進對客人的服務等。因為企業不可能做一成不變的工作,企業要對市場的變化作出很好的調整,以應對市場激烈的競爭,學生也應該是一樣的,學生也需要這樣去做。所以,我覺得酒店管理專業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要做實訓式的學習,或者說最重要的一個現象就是學生要通過工作來學習,倡導行動導向式的學習,因此它實踐性非常強。不會干、只會說是不可能做好這個專業的。
《中國教師》:針對您剛才的解釋,我有兩個疑問。一個是學生直接有對應的崗位是什么意思?另外,剛才您提到兩會期間學生不僅僅是學生,還是某一個酒店的員工,這是相當于貴校與酒店之間有合作嗎,這跟校企合作有什么區別?
蔡洪勝:我們現在和酒店合作做兩會服務是我們學習的一個亮點,因為其他省市的學校,也有酒店管理專業,但是他們做不了。我們有一個主要的優勢,就是地理位置非常好,我們學校就在北京,北京的學校為首都的企業服務是應該的。我們的學校也是教委旗下的公辦學校,需要完成一些社會服務的任務,包括為企業做一些設計、培訓,也為企業解決一些困難或問題,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們很多年以來都承擔著兩會服務工作,已經做了十年了,每年都會有一屆學生在這段時間去鍛煉自己。我們把這門課程叫做“培養優質服務習慣的兩會服務”,也就是說學生通過十幾天的頂崗服務工作,在這期間要把在學校當中那種懶散的學生狀態轉變到儀表、儀容、規范等方面有嚴格要求的工作狀態上來。這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學生回到學校后也會有很大的轉變,比如遲到、早退等現象會少很多,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企業也很需要一些短期的實習生,這對他們來說也能夠增加新鮮血液,因為兩會期間的服務要求的是差異化的vip服務,以前一名服務員可能會服務五名客人,兩會期間可能要求五名服務員服務五名客人。而企業不會因為兩會而增加員工,因為這會影響它的業績與效益,那么企業所采取的方式就是讓員工加班,但是加班太勞累了,連續幾周都不能休息。但即使這樣,員工的數量也不夠,它需要實習生進來補充。我們有一些常年合作的企業,在兩會之前它們也會到學校當中來挑選學生,有時企業覺得兩會期間培訓的時間比較短,那它就會在前一年的12月對學生進行面試,另外也會主動幫學校做一些教學指導工作,這是很適合學生發展的。因為并不是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有企業的工作經驗,企業會幫助把學生的培養放進學校的課程當中。為什么企業會幫助學校呢?因為它覺得幾個月之后學生就會成為它的員工,如果對學生的服務做得好的話,那么學生可能就會留下來實習或就業,這也是灑店行業應對員工短缺的一個辦法,它們也在想辦法挖掘一些員工,增加發展后勁兒。本身能夠選入兩會服務的酒店就是北京市最好的了,它們的安全、素養、硬件設備都是北京市最好的。因此我們覺得這種合作是雙贏或者是三贏的,不僅是學校、企業,還有學生,學生也從中學會了如何去做一個社會人。
《中國教師》:如您所述,酒店專業的實踐性是很強的,除了第五學期的頂崗實習外,其他時間學生是不是也會有很多的機會到企業當中去參與實習?
蔡洪勝:除了學校組織的以外,學生很難自己到企業當中去,因為高標準的規范的酒店不愿意接納暑期生,這會降低企業的服務質量,因為他們沒有接受培訓。沒有組織的學生實習,企業會認為學生可能會叫苦叫累,企業如果培訓他們,使用沒多久,他們就要離開了,企業會覺得損失太大。另外,學生的安全問題及學生對企業的安全問題都會有一些顧慮,而且沒有學校做管理維護,學生如果做錯事的話,企業也無法制裁他們。所以,包括實習及短期的服務都還是學校起引領作用,這樣學生、家長放心,如果出安全事故的話,學校會與企業溝通來解決這些問題,但如果學生自己到企業去實習,出了問題就很難解決。
《中國教師》:現在職業教育界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就是600所普通本科轉為應用型大學本科,它們的轉變對于高職高專意味著什么呢?
蔡洪勝:我個人認為這是件好事,是一種良性競爭。高職高專的教師都比較務實,很多教師都是從企業來的,這樣的教師很了解企業,也了解現在的學生。我在學校工作10年了,在國內外的企業也工作了十幾年,相互之間都比較了解,企業也愿意接納我這樣的教師,但他們對一直在學校教學的教師很難接受,因為他們對企業不了解。他可能聽不懂企業當中的一些專業術語,而我們這個教學團隊(包括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教出來的學生,企業會覺得我們教的知識很符合他們的需要。我們了解企業的工作狀態,包括針對企業員工的職前培訓、入職培訓和在崗培訓等,我們以前都做過。來自企業的教師大都有在非常好的企業工作的經歷,這對企業來講是很有利的一方面。所以600所普通本科院校轉變為應用型本科,就會引入一些新鮮血液,課程的開發,包括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這些都能夠使人才更好地為企業服務,所以這是一個良性競爭。
《中國教師》:600所大學的轉型對于這些高職高專學生的影響是什么呢?這意味著他們可以直接升入本科進一步學習嗎?
蔡洪勝:意味著職業教育也有本科了。我們現在也在試點,雖然我們是高職,但也有四年制的本科專業,我們酒店管理專業也在試圖改成四年制技術型本科,另外我們已經和北京外事學校完成“3+2”的合作,也就是學生通過三年中職兩年高職的學習就可以拿到大專學歷。這樣我們就可以招到更好的學生,同時學生學到第三年時,可以自愿轉到本科階段,也可以選擇到國外留學或就業,國家政策也鼓勵這樣做。我們現在已經與一些中職合作了,學生可以經過三年的中職學習直接升入我們學校再讀兩年,就可以拿到大專文憑。學生家長是很歡迎的,包括中職學校也很歡迎。我們也在跟本科合作,但每年升入本科的學生比例只有10%左右。
《中國教師》:現在高職與中職合作的多嗎?一般通過什么渠道來合作的?
蔡洪勝:我們學校還是挺多的,有六七個專業在開展這方面的合作,方式就是“3+2”式的,在中職學校學習三年,到我們學校學習兩年。我們自己也開五年制中高職銜接專業,學生可以在我們學校先讀三年中專,再讀兩年大專。我們自己也有這樣的專業,比如文秘與會計專業,從去年已經開始這樣做了。應該說中高職銜接的合作是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廣泛的,因為北京的中職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生源問題。它們招不滿學生,也招不到高質量的學生,家長們認為中專學生就業已經不像20年前那樣好了,現在學歷貶值的現象還是存在的,所以家長們還是希望學生能至少拿一個大專文憑。
《中國教師》:據您了解高職學校學生的就業率怎么樣呢?
蔡洪勝:就我接觸到的學生來說,學生的就業還是挺好的,就業率在95%左右,這是真實情況,畢竟我所在的酒店行業還是非常缺人的。學生如果愿意進入這個行業,他都能找到工作。為什么有5%的學生沒有就業呢?他可能不愿意從事這樣的工作,希望繼續選擇,或者是升本科的時候沒考上,希望停一下繼續考,這些現象是存在的。我認為大多數學生是非常積極的,因為他們是有目標的,通過企業專家的一些講座,優秀畢業生回校的交流,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未來。短期的未來是通過剛剛畢業的學長們的發展狀況可以看到自己將來要從事的工作,稍遠一點是通過老師、企業專家看到自己的未來。有目標的學生每天都會很快樂,他們除了日常的學習以外,也會運用課余時間學習自己想學的知識與技能。
《中國教師》:像酒店管理這種專業,師傅對徒弟的幫助大嗎?
蔡洪勝:師傅對徒弟的幫助很大。以前的師徒制可能會存在“兩張皮”的現象,師傅可能教給徒弟的東西很少,我們現在到企業當中,無論是宴會、調酒甚至是茶藝的服務,師傅對學生的幫助都是非常大的,拜師的情況在企業當中是非常多的。我們專業的師傅就是企業當中有經驗的服務員或基層領班,很多人很愿意帶徒弟,他可以從徒弟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通過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徒弟也可以為企業做更多的貢獻,企業當中有很多師傅是非常負責任的。在學校當中也有師徒制,也有年輕教師拜老教師為師傅的現象,但有一個前提是只有三年以上的副教授以及教授才可以帶老師,但在企業當中可能沒有太嚴格的要求。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責任編輯:趙彩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