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張昕+醫學指導/盧秉久
不少人認為,預防膽囊疾病,就要忌吃肥肉。其實,適當地吃肥肉,不僅不會對預防膽囊疾病產生不利的影響,相反還會產生有益的促進作用。
低膽固醇狀態下可繼發疾病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盧秉久說,如今,許多人談“肥”色變。因為在一般觀念中,肥肉總是和油膩、肥胖、膽固醇高緊密相連,總把吃肥肉與患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癥等聯系一起,好像吃肥肉就是人們患這些疾病的罪魁禍首,許多中老年人更是把肥肉列為“禁品”。其實這是對肥肉的一種誤解。
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中主要是飽和脂肪酸),脂肪還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卵磷脂和膽固醇。膽固醇是組成腦、肝、心、腎必不可少的物質,還是人體內不少內分泌激素,如性激素的主要原料。有一部分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可轉化為維生素D。含脂肪高的食物吃了以后比較耐饑,還可以維護蛋白質的正常代謝,溶解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同時也能促進這些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倘若人們長期不吃或者吃很少的肥肉,容易使機體處在低膽固醇狀態下,嚴重的可繼發其他疾病,不僅對預防膽囊疾病沒有絲毫幫助,還會適得其反。
燉肉時間越長越好
盧主任講解道,從生理學上來講,攝入脂肪后,會促進膽汁的分泌,對泥沙樣結石,可以促使其排出膽囊外。從營養學上來說,適當地吃些肥肉也是很有益處的。特別是老年人適當吃燉得熟透了的肥肉(燉兩小時左右),可以降血脂、降血壓、降膽固醇。有關專家通過實驗指出,隨著肥肉燉的時間的增長,豬肉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大幅度下降,而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不斷增加。同時,燉爛的肥肉保留了豬肉原本的營養成分。所以,大家完全不必把肥肉當成“禁品”,除了那些過于肥胖或醫生明令禁止的人應少吃或不吃肥肉外,只要注意烹調方法和把握好食量,適量吃點肥肉對人是很有益處的。
膽囊炎患者不宜吃肥肉
盧主任特別提示,脂肪類食物可以促進縮囊素的產生,從而增加膽囊收縮的次數,造成膽囊內壓力升高,使膽囊擴張,所以,凡是有膽囊炎的患者都不宜吃肥肉。
此外,預防膽囊疾病,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飲食要有節制,食不過飽,而且不要偏食,避免暴飲暴食。平時以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為主,宜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高纖維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忌生冷、過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辛辣食物、油炸食品,多食新鮮水果。此外,不飲或少飲酒。
盧秉久,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中醫藥學會感染病分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中醫感染病、肝病分會主任委員,遼寧省中西醫結合肝病分會副主任委員,沈陽市醫師協會感染分會副主任委員。
血脂高:
用特別的方法泡綠茶
□文/ 楊力(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
夏季引起頭昏腦漲的原因很多,頸椎病、血壓異常、腔隙性腦梗塞等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該癥狀。如果想降血脂,向大家推薦一個適合家庭自制的小方子,即準備綠茶3克,決明子10克,何首烏30克,冬瓜皮18克,山楂肉15克,將后面的四味用水煎煮取汁,然后用此汁來沖泡綠茶喝。用這種方法泡出的綠茶能祛痰化濁、增強血管彈性、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不少人認為,預防膽囊疾病,就要忌吃肥肉。其實,適當地吃肥肉,不僅不會對預防膽囊疾病產生不利的影響,相反還會產生有益的促進作用。
低膽固醇狀態下可繼發疾病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盧秉久說,如今,許多人談“肥”色變。因為在一般觀念中,肥肉總是和油膩、肥胖、膽固醇高緊密相連,總把吃肥肉與患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癥等聯系一起,好像吃肥肉就是人們患這些疾病的罪魁禍首,許多中老年人更是把肥肉列為“禁品”。其實這是對肥肉的一種誤解。
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中主要是飽和脂肪酸),脂肪還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卵磷脂和膽固醇。膽固醇是組成腦、肝、心、腎必不可少的物質,還是人體內不少內分泌激素,如性激素的主要原料。有一部分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可轉化為維生素D。含脂肪高的食物吃了以后比較耐饑,還可以維護蛋白質的正常代謝,溶解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同時也能促進這些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倘若人們長期不吃或者吃很少的肥肉,容易使機體處在低膽固醇狀態下,嚴重的可繼發其他疾病,不僅對預防膽囊疾病沒有絲毫幫助,還會適得其反。
燉肉時間越長越好
盧主任講解道,從生理學上來講,攝入脂肪后,會促進膽汁的分泌,對泥沙樣結石,可以促使其排出膽囊外。從營養學上來說,適當地吃些肥肉也是很有益處的。特別是老年人適當吃燉得熟透了的肥肉(燉兩小時左右),可以降血脂、降血壓、降膽固醇。有關專家通過實驗指出,隨著肥肉燉的時間的增長,豬肉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大幅度下降,而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不斷增加。同時,燉爛的肥肉保留了豬肉原本的營養成分。所以,大家完全不必把肥肉當成“禁品”,除了那些過于肥胖或醫生明令禁止的人應少吃或不吃肥肉外,只要注意烹調方法和把握好食量,適量吃點肥肉對人是很有益處的。
膽囊炎患者不宜吃肥肉
盧主任特別提示,脂肪類食物可以促進縮囊素的產生,從而增加膽囊收縮的次數,造成膽囊內壓力升高,使膽囊擴張,所以,凡是有膽囊炎的患者都不宜吃肥肉。
此外,預防膽囊疾病,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飲食要有節制,食不過飽,而且不要偏食,避免暴飲暴食。平時以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為主,宜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高纖維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忌生冷、過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辛辣食物、油炸食品,多食新鮮水果。此外,不飲或少飲酒。
盧秉久,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中醫藥學會感染病分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中醫感染病、肝病分會主任委員,遼寧省中西醫結合肝病分會副主任委員,沈陽市醫師協會感染分會副主任委員。
血脂高:
用特別的方法泡綠茶
□文/ 楊力(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
夏季引起頭昏腦漲的原因很多,頸椎病、血壓異常、腔隙性腦梗塞等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該癥狀。如果想降血脂,向大家推薦一個適合家庭自制的小方子,即準備綠茶3克,決明子10克,何首烏30克,冬瓜皮18克,山楂肉15克,將后面的四味用水煎煮取汁,然后用此汁來沖泡綠茶喝。用這種方法泡出的綠茶能祛痰化濁、增強血管彈性、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不少人認為,預防膽囊疾病,就要忌吃肥肉。其實,適當地吃肥肉,不僅不會對預防膽囊疾病產生不利的影響,相反還會產生有益的促進作用。
低膽固醇狀態下可繼發疾病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盧秉久說,如今,許多人談“肥”色變。因為在一般觀念中,肥肉總是和油膩、肥胖、膽固醇高緊密相連,總把吃肥肉與患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癥等聯系一起,好像吃肥肉就是人們患這些疾病的罪魁禍首,許多中老年人更是把肥肉列為“禁品”。其實這是對肥肉的一種誤解。
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中主要是飽和脂肪酸),脂肪還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卵磷脂和膽固醇。膽固醇是組成腦、肝、心、腎必不可少的物質,還是人體內不少內分泌激素,如性激素的主要原料。有一部分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可轉化為維生素D。含脂肪高的食物吃了以后比較耐饑,還可以維護蛋白質的正常代謝,溶解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同時也能促進這些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倘若人們長期不吃或者吃很少的肥肉,容易使機體處在低膽固醇狀態下,嚴重的可繼發其他疾病,不僅對預防膽囊疾病沒有絲毫幫助,還會適得其反。
燉肉時間越長越好
盧主任講解道,從生理學上來講,攝入脂肪后,會促進膽汁的分泌,對泥沙樣結石,可以促使其排出膽囊外。從營養學上來說,適當地吃些肥肉也是很有益處的。特別是老年人適當吃燉得熟透了的肥肉(燉兩小時左右),可以降血脂、降血壓、降膽固醇。有關專家通過實驗指出,隨著肥肉燉的時間的增長,豬肉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大幅度下降,而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不斷增加。同時,燉爛的肥肉保留了豬肉原本的營養成分。所以,大家完全不必把肥肉當成“禁品”,除了那些過于肥胖或醫生明令禁止的人應少吃或不吃肥肉外,只要注意烹調方法和把握好食量,適量吃點肥肉對人是很有益處的。
膽囊炎患者不宜吃肥肉
盧主任特別提示,脂肪類食物可以促進縮囊素的產生,從而增加膽囊收縮的次數,造成膽囊內壓力升高,使膽囊擴張,所以,凡是有膽囊炎的患者都不宜吃肥肉。
此外,預防膽囊疾病,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飲食要有節制,食不過飽,而且不要偏食,避免暴飲暴食。平時以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為主,宜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高纖維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忌生冷、過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辛辣食物、油炸食品,多食新鮮水果。此外,不飲或少飲酒。
盧秉久,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中醫藥學會感染病分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中醫感染病、肝病分會主任委員,遼寧省中西醫結合肝病分會副主任委員,沈陽市醫師協會感染分會副主任委員。
血脂高:
用特別的方法泡綠茶
□文/ 楊力(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
夏季引起頭昏腦漲的原因很多,頸椎病、血壓異常、腔隙性腦梗塞等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該癥狀。如果想降血脂,向大家推薦一個適合家庭自制的小方子,即準備綠茶3克,決明子10克,何首烏30克,冬瓜皮18克,山楂肉15克,將后面的四味用水煎煮取汁,然后用此汁來沖泡綠茶喝。用這種方法泡出的綠茶能祛痰化濁、增強血管彈性、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