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雯+張莉萍+王燁+等
作者簡介:梅克雯(1981— ),女,主管醫師,學士。上海市閔行區免疫規劃管理系統模塊建設及應用梅克雯, 張莉萍, 王燁, 金寶芳, 杜艷, 余峰 (上海市閔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1101)預防接種是預防控制相應傳染病最有效、最簡便、最經濟的公共衛生預防措施之一,做好免疫規劃管理是各地重要的公共衛生任務。閔行區地處上海市中心的西南,屬于城鄉結合部,近年來隨著納入免疫規劃的疫苗種類不斷增多、流動兒童人數的迅猛增加,預防接種服務量上升明顯,居民對于免疫預防工作質量的需求也越來越高[1]。在此背景下,依托區域醫療衛生改革的不斷深化,基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系統核心下,閔行區免疫規劃服務管理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本文對閔行區免疫規劃管理系統建設與工作模式的應用實踐作一介紹。
1資料與方法
1.1信息化管理模式觀察
通過對閔行區免疫規劃信息管理系統的框架梳理、對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過程實地考察(深入訪談和現場觀察),了解閔行區免疫規劃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模式。
1.2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效果評價
對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免疫預防門診所有醫務人員(共133名)開展面對面的問卷調查,了解信息管理系統運行使用情況。
通過系統查詢、統計功能,收集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前后閔行區免疫規劃工作主要指標資料,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結果
2.1系統總體功能設計
閔行區免疫規劃信息管理系統,主要是依托閔行區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平臺,由閔行健康網、免疫規劃醫生工作系統、學生免疫規劃管理系統、免疫規劃監管系統4個功能子系統和獨立的疫苗冷鏈監管系統共同構成了閔行區免疫規劃信息管理網絡,見圖1。
圖1上海市閔行區免疫規劃信息化管理圖
2.1.1閔行健康網閔行健康網(www.mhwsw.com)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為全區居民提供健康信息查詢和自助健康管理的對外網站。居民可以使用免疫規劃模塊,隨時查閱自己的免疫接種檔案,并進行預約掛號、網上付費、疫苗溫度查詢和免疫預防相關知識學習。
2.1.2免疫規劃醫生工作系統該系統為了滿足基層預防接種單位對轄區內免疫規劃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監測評估,實現辦公自動化,實現區域信息互通和業務協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系統共有9個主要的模塊,功能包括門診日常接種管理、預約信息管理、催訪接種管理、生物制品管理、不良反應監測、接種率監測、冷鏈設備管理、績效考核管理等功能。
2.1.3學生免疫規劃管理系統該系統為了促成醫教聯合,實現學齡前、后兒童免疫預防信息的無縫連接,形成憑證入學查驗、數據分析、預約補種、接種記錄信息反饋的一體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接種率,為居民的終身免疫規劃管理奠定基礎。
2.1.4免疫規劃監管系統該系統各項業務數據在后臺儲存、收集和分析,實現了動態監測和管理的目標,實現全區建檔數、接種率等重點工作指標的分析,展示預警分析功能(免疫接種不良反應發生率、免疫相關疾病發病率),形成區域特色的管理與評價體系(疫苗冷鏈監管評價、接種服務效率評價、網上服務評價等)。
2.1.5疫苗冷鏈監管系統該系統為了保證疫苗從生產、貯存、運輸、分發到使用的整個冷鏈監管過程的有效銜接,保證疫苗的合理效價不受損害。“閔行區疫苗冷鏈監測追溯系統”運用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通過在每臺冷鏈設備上安裝監測終端硬件,采集平均運行溫度、超溫報警次數、設備故障次數等數據,對冷鏈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制冷效果進行評價和監管。與冷鏈設備管理、生物制品庫存管理模塊一同組成了科學透明的生物制品安全監管使用網絡。
2.2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應用
2.2.1居民應用模式孩子出生后,通過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完成個人電子健康檔案的建立。而后,擁有“健康卡”的居民,正式進入閔行區衛生信息化管理的服務流程。
① 接種前家長可以登陸“閔行健康網”了解預防接種的相關知識,提前進行預防接種的網上預約和付費,在預約時間點前往接種,獲得優先資格,省去排隊等候的時間;接種前1 d,家長會收到提醒接種的服務短信。
② 接種當天家長通過刷健康卡取號進入接種流程。首先系統自動進行本次登記、下次預約和計劃打印。接著系統自動叫號,對象進入接種室,醫務人員通過疫苗條形碼掃描和人工核對,完成精確接種。
③ 接種后接種完畢后,家長會拿到清晰打印的預防接種證,當天再次收到服務短信,確認接種以及接收健康宣教。回家后,家長還可以在“閔行健康網”上查詢到疫苗的接種記錄和溫度數據,再次確認、掌握安全接種的信息。
④ 學齡前兒童進入學齡階段后,學齡前的免疫接種信息自動接入學生免疫規劃管理系統,兒童將接受憑證入學查驗、預約補種、接種記錄信息反饋的一體化管理。
2.2.2醫務人員應用模式免疫規劃醫生工作系統共有9個主要的模塊,包括日常接種管理、生物制品管理、檔案管理、統計管理、數據管理、疫情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預防資料冊和績效考核,涵蓋社區免疫預防工作中各項業務工作,同時醫務人員刷卡上崗,系統自動進入工作績效管理模式。
① 接種管理:接種前一天通過短信發布接種提醒;通過系統完成疫苗使用量估算;進行網上預檢和管理。建立兒童電子健康檔案(免疫預防檔案),自動預檢、預約并打印預約單(由計算機分析兒童既往接種情況、免疫程序、疫苗接種沖突、門診接種日安排等情況),通過掃描槍對條碼的掃描自動完成應種兒童本次接種,打印接種記錄。
② 日常管理:通過系統管理模塊,完成當日針次統計、疫苗盤點、報表統計、接種率監測報告、未及時接種者催訪、不良反應監測、生物制品管理(使用、損耗統計、下月預算),完成報表的統計匯總等功能。
2.2.3監管人員應用模式通過監管系統,獲得實時的業務資料和管理分析數據,提高管理效率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全面提升科學決策水平。具體實現日常業務資料統計分析(接種率監測統計、不良反應監測統計、生物制品使用統計、其他業務資料統計)、生物制品管理(動態實時監測全區某種某批次疫苗庫存量、使用量及需求量)、動態監測管理(門診接種針次量監測、不良反應實時監測、生物制品庫存、使用、需求實時監測)和門診服務效率監測(服務超時率、工作強度)、網上工作考評(疫苗接種率、及時接種率)。
2.3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的效果評價
2.3.1社區預防接種門診服務效率評價通過系統監測數據分析,2008年,處于信息化系統建設初期,閔行區預防接種門診平均全程服務時間(服務對象等候時間)為49 min,12家門診中有7家超出區內按時服務時間標準(45 min)。2013年,信息系統建設日趨完善,全區預防接種門診平均全程服務時間(服務對象等候時間)縮短至23 min,12家門診中只有1家不達區內按時服務時間標準(45 min)。2011—2013年,閔行區預防接種門診服務對象中,普通服務對象(承諾在45 min內完成全程服務)和網約服務對象(承諾在15 min內完成全程服務)的“按時服務率”都在逐年提升。因此,借助于信息化建設的推進,縮短了服務對象等候時間,提高了工作人員按時服務率,使得門診服務效率提高,見表1、圖2。
圖22008年與2013年閔行區預防接種門診全程服務時間
(服務對象等候時間)情況比較
表12011—2013年閔行區預防接種門診按時服務情況
年份普通接種對象
(全程服務時間45 min)總人數按時服務
人數按時服務
率(%)網約接種對象
(全程服務時間15 min)總人數按時服務
人數按時服務
率(%)201149380736384873.681228867591461.78201241468832525878.431271118066363.46201354942543989080.061142118468574.15
2.3.2社區預防接種門診工作人員滿意度評價對社區預防接種門診工作人員的訪談調查顯示,目前在崗的133名預防接種工作人員中,護士/護師占70.7%(94人),主管護師占16.5%(22人),護理系列工作人員占總工作人員的87.2%(116人),且以初級職稱人員為主。醫師系列占總人數的12.8%(17人),醫師系列中也以初級職稱為主,主管醫師僅占總人數的1.9%(3人)。這些工作人員認為信息化建設對預防接種工作帶來的改善主要集中在3點:首先,有98.1%(130人)的人覺得提高了接種數據的可靠性;第二,有97.1%(129人)的人覺得避免疫苗接種的人為差錯;第三,有95.5%(127人)的人覺得提高疫苗接種的管理水平。
2.3.3監管系統有效應用情況評價通過免疫規劃監管系統,各項業務數據在后臺儲存、收集和分析,實現了動態監測和管理的目標,特別是對全區預防接種量、網上工作效率等重點工作指標的評價,和對免疫接種不良反應發生率、疫苗冷鏈評估值等預警指標的監管,形成區域特色的管理與評價體系,顯著提升了區域免疫規劃的管理高度和效率。
2007年以來社區預防接種門診的接種服務量逐年上升,2009年擴大免疫規劃全面實施,服務量年增長最為明顯。至2012年,預防接種服務量已由2007年的926 453劑次上升到1 468 427劑次,增長率達58.5%。每年預防接種服務量中外來流動人口占70%以上(圖3)。
圖32007—2012年閔行區預防接種服務量變化情況
疑似預防接種不良反應(AEFI)監測是保障預防接種的安全性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措施。閔行區實施信息化監測后,AEFI報告數和報告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提示監測質量和監測敏感性的提高(圖4)。
圖42007—2012年閔行區AEFI報告情況
通過閔行區疫苗儲存設備進行實時動態的溫度監測、云平臺遠程上傳下載溫度監測數據及報警情況,可以對區疾控冷庫及各接種單位冰箱進行綜合評價。評估統計內容包括冷鏈設備每月運行的平均溫度、歷史最高溫度、歷史最低溫度、超溫報警次數、設備故障次數等,按照數學模型形成“冷鏈評估值”來分析這個月內冰箱制冷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制冷效果。冷鏈評估值越小說明壓縮機性能越好,數值越大性能越差。2012年7—12月冷鏈監管設備為冷庫1 個、 生物制品專用冷藏冰箱91臺、冷凍冰箱5臺、普通冰箱9臺,對監測的評估值進行分類統計,計算其中位數(M)及25%~75%可信限(Q1、Q3)范圍。半年監控情況分析顯示,普通冰箱冷鏈評估值的M、Q1、Q3均相對較高,說明壓縮機性能較差,而低溫冰箱及生物制品專用冰箱M、Q1、Q3相對較低,說明壓縮機性能較好(圖5)。
圖5上海市閔行區不同性能疫苗儲存設備綜合評估情況
閔行區預防接種網上預約服務自2009年3月在試點社區接種門診試運行后,于2010年1月開始在全區所有社區接種門診推廣使用。截止到2013年底,網上預約662 883人次,網上付費151 569針次,網上預約率已由服務初期的3.37%上升至40.25%,網上付費率由服務初期的0.98%上升至49.08%,分別提高了11.94倍和50.08倍。數據顯示,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以及醫療服務與互聯網技術整合的不斷優化,居民已經越來越認可網上預約服務,同時就醫的流程習慣也在慢慢被改變(圖6)。
圖62010—2013年閔行區預防接種網上預約付費運行情況
3討論
我國衛生部將電子健康(Ehealth) 列入“十一五”期間衛生信息化發展的主要目標,把人人都擁有一個安全有效的電子健康檔案列為其具體目標之一[2]。2009 年, 我國出臺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 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為重點[3]。
從2006年起,閔行區啟動新一輪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工作,探索構建以病人為中心、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居民健康管理模式和與之相適應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2007年閔行區探索建立了居民個人電子健康檔案(EHR)管理信息系統,并被列為衛生部居民EHR試點區。作為子系統的免疫規劃模塊,自2007年始開發并不斷應用完善至今,已經建成了由閔行健康網、免疫規劃醫生工作系統、學生免疫規劃管理系統、免疫規劃監管系統4個功能子系統和獨立的疫苗冷鏈監管系統共同構成了閔行區免疫規劃信息管理網絡。該系統已在全區13所綜合性醫療機構、5所衛生專業技術機構、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35所公辦、民辦中小學、九年一貫制學校和大部分幼兒園使用。
與國內其他省市開展的未與個人健康檔案相關聯的免疫規劃信息化工作相比[4-8],閔行區免疫規劃管理系統的建設與實施,補充和完善了個人健康檔案中免疫預防信息,連貫了學齡前、學齡階段以及成人后的免疫預防管理。使得居民可以享受到終身、實時、個體化的接種、催訪、接種監測及憑證入學管理服務。同時,醫務人員的業務數據實時采集,實現了績效分配機制以及服務效率的科學評估。管理部門通過實時監管,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全面提升科學決策水平,使得社區免疫預防工作呈現了“居民、醫生、監管” 三位一體的新模式。
同時,閔行區免疫規劃信息管理系統在開發、應用的6年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個人,保障人權,把方便群眾作為工作的中心和目標,形成了多項特色的便民服務舉措。① 系統打造“門戶網站”,實現居民預約掛號、網上付費、免疫檔案和疫苗溫度查詢等功能,提供免疫規劃知識的健康宣傳,協助居民實現自助健康管理。② 系統實現免費短信服務,每一位適齡兒童在接種前1天、接種當天都會收到此溫馨服務,遇到疫苗缺貨、節假日等特殊情況,系統會通過手工設置發送提醒。③ 系統實現接種門診自動化辦公模式,并在上海市首家實施接種記錄打印。自動化的流程,有效杜絕接種差錯,提高服務效率,優化門診次序,使家長獲得了優質的醫療服務體驗。④ 在上海市首家開發應用“疫苗冷鏈監測追溯系統”,打造科學透明的生物制品安全監管使用網絡,為居民提供透明可追溯的醫療服務,滿足居民的知情權。
隨著免疫規劃工作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我們體會:① 信息需求無止境。下一步要繼續遵循資源整合、提升效率的原則,實現社區免疫規劃的精細化管理,將居民和醫務人員、醫院和專業站所的信息全部注入到管理中,從而實現服務的全面預算和績效考核。② 發揮信息化系統的監管優勢,進一步挖掘利用區域信息數據,提升社區免疫規劃評價的科學性和時效性,為免疫預防政策提供依據。③ 體現以人為本,轉變居民健康管理模式。在醫療衛生改革整合信息化建設的形勢下,居民已經越來越認可和接受信息化管理的免疫服務模式,同時就醫習慣和健康管理方式也在慢慢被改變。因此,閔行區將繼續探索以信息化支撐為特色的服務產品,以人為本,找到免疫預防信息化管理模式可持續發展和不斷前進的方向。
4參考文獻
[1]許慧琳,張莉萍,余峰.上海市閔行區預防接種門診人力配置現狀調查[J].中外婦兒健康,2011,8(19):76-78.
[2]Yu Yun,Wilfred Huang,Juer gen Seitz.Evaluation of e Health in China[EB/ OL].[2010-07-23].http://www.bledconfer ence.org/proceeding.nsf/0/ea5c982910342183c12577 57003e2aa 1/$ FILE/37-Yu.pdf.文章編號:1004-9231(2014)04-0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