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旺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教學方式也越發的多樣化,而幾何教學是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在以往教師對于幾何習題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導致學生難以掌握做題技巧。本文圍繞幾何教學開展探討,分析習題變式在幾何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習題變式;初中;幾何教學;應用
習題變式的核心價值體現在“舉一反三”,教師往往提出兩個典型的幾何題目,然后圍繞此題進行提問,問題的難度越來越高,并且注重講述的層次性和系統性,逐漸調動起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懂得活學活用,掌握一道題便基本了解了相關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從以往學生處于被動的教學模式中脫離出來,轉變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當中。
一、習題變式教學的基本原則
(1)習題變式與習題課堂存在一定差異,習題變式針對不同的課程類型的應用也不盡相同,其與新授課、復習課、習題課相互結合,并不是單獨存在的一種課堂形式,而習題變式方式的選擇也應該根據不同授課類型來具體分析。
(2)習題變式本身往往是對課本習題的升級和拓展,但是這個升級和拓展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變式的過程中必須把握好度,在學生能力的可接受范圍內開展教學。
(3)習題變式課堂的組織者是教師,但其是面向學生的,因此必須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變式教學中,打破學生的思維形式,將其引向主動的、具有開放性的學習模式中,從而提高教學價值。
二、習題變式教學的具體內容
(1)題型的變式。根據題型數學主要種類是選擇題、填空題以及解答題三種形式,同時這幾種不同種類的題型相互間是可以轉化的,即變題型的習題變式。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學中,給出等腰三角形的兩條不同長度的邊長后,讓學生計算出此三角形的周長,給出四個選項供給學生選擇即為選擇題,但同時也可以轉化為已知兩邊的長度分別為A、B,那么其周長是?就將選擇題轉為了填空題,同時也可以變為“求它的周長”,即解答題。之所以要轉化題型,主要是因為不同題型之間的解題方式也不盡相同。
(2)條件的變式。對于題目中已經提供的解題線索進行適當的增加和刪減就是對條件的變式。增加條件能夠讓學生全面地了解知識,并將所學的知識串連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而減少條件則是側重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驗,任何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越少,那么題目的難度就越大。與增加條件相反,減少條件是將特殊的問題轉化為一般的問題,對于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3)結論的變式。結論的變式是指進一步深入地挖掘問題,即原題的答案與原題的已知條件相結合能夠得出一個新的結論,在不改變條件的情況下讓能力薄弱和能力強的學生都能夠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得出答案。
(4)圖形的變式。圖形的變化主要是指將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等之間的相互轉化,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能夠讓學生發現某一圖形解題中的規律,從而由單個題的解答上升到對此類所有題目的掌握。
(5)解法的變式。解法是學生解答題目的具體思路和解題方式,而這個解題思路不見得只有一個,為了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教師可以對解題方法進行設置,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題目,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初中幾何教學應用習題變式的注意要素
一方面,變式題目的基礎是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知識,同時不能夠偏離教學內容,考慮到學生課堂當中對于知識的實際接受能力,控制好度,避免學生一時難以消化變式題目的內容,導致思維混亂;另一方面,習題變式應保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組織、引導的作用。教師應與學生密切配合,盡量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習,同時,學生在獨立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獲取一定的成就感,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也使學生對未來的幾何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綜上所述,習題變式能夠顯著提高初中幾何教學的有效性,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是一種具有開放性的教學理念。因此,在未來初中幾何教學中應該合理利用習題變式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幾何水平。
參考文獻:
[1]邵瀟野.例談幾何習題教學的變式策略[J].中國數學教育(初中版),2009(6).
[2]張雪莉.初中幾何入門的訣竅[J].考試周刊,2013(27).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河西九年一貫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