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日常書寫與書法創作 不同步現象管窺

2014-08-08 19:33:33豐俊青
文史雜志 2014年4期
關鍵詞:行草書法

豐俊青

在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長河中,清代碑學無疑是一座重鎮。它為書法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視野,注入了新的生機。與以往時期的書法發展不同,清代碑學有著成熟的理論來指導實踐,“把唐以前的實用性為主的文字(金文、大小篆、漢碑、北碑等)轉化成了觀賞性為主的書法藝術;以‘不失篆分遺意的審美觀,進行碑帖融合,給行草書帶來了嶄新的生命?!盵1]碑學家的視野主要是集中于金石碑版,注重對金文、大小篆、漢碑、北碑等的學習和研究。但是在日常書寫中碑學家又擺脫不了帖學,日常的書信往來、手札等大都是用行書、行楷、行草之類書寫。這種在理論上批判帖學,日常書寫中又擺脫不了帖學的矛盾現象,值得研究。

“碑學之興,乘帖學之壞”。碑學是在帖學衰微之際趁勢發展起來的。究其原因,馬宗霍在《書林藻鑒》中將其歸結為:“先是雍正、乾隆間,文字之獄甚嚴,通人學士,含毫結舌,無所攄其志意,因究心于考古。小學既昌,談者群借金石以為證經訂史之具。金石之出土日多,摹拓之流傳亦日廣。初所資以考古者,后遂資以學書。故碑學之興,又金石學有以成之也?!盵2]置身于此種環境中,多數學者為躲避政治迫害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金石考據之學。由此考據之風大興,金石、碑碣被大量發掘,紛紛摹拓傳寫,隨之涌現出了一大批碑學家。

清代碑學的出現使得中國書法史上出現了碑帖之爭,馬宗霍云:“清之書法,約分二期,一曰帖學期,一曰碑學期?!盵3]碑學家傾向北碑,癡心金石考據之學,每有金石、碑碣被發掘出來都會讓他們欣喜若狂,“專門搜輯著述之人既多,出土之碑亦盛。于是山巖、屋壁、荒野、窮郊,或拾從庚父之鋤,或搜自官廚之石,洗濯而發其光彩,摹拓以廣其流傳?!盵4]在碑學家眼里,金石碑版成了他們的主要考究對象,如王澍云:“江南足拓不如河北斷碑!”更甚者還說:“魏碑無不佳者。”對待帖學,其往往持批判態度,就連帖學的經典《蘭亭序》也被大膽懷疑,直指是偽托之作?!皶ァ倍疾环旁谘劾铮螞r其他被帖學推崇的名家?!岸麑W家為了維護其正統,對碑學家采取了敵視的態度。”[5]碑學興起初期,帖學家對碑學家的筆法探索創新嗤之以鼻,斥金農筆法為“旁門左道”,鄭板橋為“怪”。

碑帖論戰的結果則是“北碑盛行,南書絕跡”。

阮元首倡北碑,其在《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中大力推崇北碑,認為:“書法遷變,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6]指出書法無論怎樣演變都要上溯古法。不僅如此,其認為帖學之所以衰敗,是由于“宋帖展轉摩勒,不可究詰。”[7]并指出南派長于尺牘,北派長于碑版,只因唐太宗“崇王”使得南派盛極而衰。為挽帖學頹勢,書家開始究心北派,書學漢魏,由此碑學興。阮元在“二論”中對碑學進行大力鼓吹,為碑學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理論指導,實為碑學理論的開山力作。

繼阮元之后極力倡導“碑學”運動的又一巨擘包世臣,與阮元相比,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若阮元是開拓者,包世臣則是將碑學發揚光大的中堅人物。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對阮元“二論”中的尊碑思想作了進一步的闡釋,并提出“以不失篆分遺意為上”的審美觀,揚碑抑帖,稱“欲見古人面目,斷不可舍斷碑而求匯帖。”他的這些理論得到包括康有為在內的書家的認同。

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推崇他的老師鄧石如為學碑成功的典范,稱其“四體書皆為國朝第一”,尤以篆、隸最為突出。自魏晉以來,篆隸書體沉寂已久,至鄧石如出,此二種書體得以恢復,故劉墉、陸錫熊慨嘆曰“千數百年無此作矣”。向燊亦贊譽:“山人篆、隸純守漢人矩矱,楷書直逼北魏諸碑,不參唐人一筆,行草以篆分之法入之,一洗圓潤之習,遂開有清一代碑學之宗。”[8]鄧石如獨創的“以書入印、篆從書出”的篆刻風格打破了傳統的篆刻格局,形成了獨具風格的“鄧派”。

何紹基書法初學顏真卿,后師承阮元,承其余緒,崇尚北碑,書法推崇鄧石如。其書論載:“余學書從篆分入手,故于北碑無不習,而南人簡札一派不甚留意?!贝搜约幢砻髁似渥鸨H帖的立場。又如其跋《張黑女墓志拓本》云:“余既性嗜北碑,故摹仿甚勤,而購藏亦富?!盵9]跋《道因碑》稱:“余學書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則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緒?!盵10]

趙之謙處于碑學大興之際,從“幼讀揅經再續集”便可得知他很早就接受了阮元“二論”中的碑學思想。此后,他在致胡培系信中亦表達了尊碑思想:“弟讀《藝舟雙楫》者五年,愈想愈不是。自來此間,見鄭僖伯所書碑,始悟卷鋒。見張宛鄰書,始悟轉折。見鄧山人真跡百余種,始悟頓挫?!茈m以片刻竊之,究嫌驟入。但于目前諸家,可無多讓矣。書至此,則于館閣體大背,第等以無能為役,不妨各行其是?!盵11]

但是,令碑學家尷尬的是,他們在日常書寫中,作為通信工具的書信、手札等,卻并未采用其所推重的碑體,而是簡便、快捷,比較美觀、易認的帖學方式。

這便說明碑學家雖主張學碑(批判學帖,這一理念也貫穿其書法創作實踐中),但是在日常書寫中,他們卻未能擺脫帖學的影響。

日常書寫中,阮元書法以行書為主,宗帖學一路,其書風婉麗、清秀、淳樸、自然。(圖一)

包世臣“學書,由歐、顏入手,轉及蘇、董,后肆力北碑,晚習二王,遂成絕業?!笨芍鋾鴮W歷程是由帖到碑,再由碑轉入帖這樣的一個過程,從其《致吳熙載信札》(圖二)來看,用筆多側鋒,結體欹斜,帶有帖學的書寫意味。通篇觀之,書風秀雅、妍麗。

鄧石如書法取法漢魏,彝器款識、秦漢瓦當、漢人碑額無不臨習,并融各家為一體形成獨特的“篆籀氣”風格。他能以隸書筆意作篆,以篆隸筆意作行草,包世臣評其“篆、隸、分已臻絕詣,……唯草書一道,懷寧筆勢固若銅墻鐵壁,而虛和遒麗,非其所能。”[12]鄧石如以篆隸筆意寫行草,實是對帖學柔弱媚俗之風的革新。這一獨具風格的行草也贏得書家贊賞,溫庭寬評其行草曰:“(山人)草雖沒下過很深的功夫,但是有風神,有含蓄,筆勢開張,逸趣橫生?!盵13]康有為亦贊曰:“夫精于篆者能豎,精于隸者能畫,精于行草能點能使轉,熟極于漢隸及魏晉之碑者,體裁胎息必古。吾于完白山人得之?!盵14]

何紹基書法初學顏真卿,后傾心學習北碑,集各家之大成,創造出了“以篆分遺意”入筆的行草書。從其《致平齋手札》來看,在日常書寫中,其書法也顯現了碑帖相結合的面貌,線條古拙生澀。(圖三)

趙之謙早期書學顏真卿與之后取法漢碑的書學經歷使其書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顏底魏面”書風。他諸體皆善,對北碑體楷書最為滿意,亦能以北碑筆意入行草。(圖四)

胡傳海《怎樣寫尺牘》評趙之謙的尺牘:“多的是魏碑的那份古樸厚重的神采,寫來筆筆到位,一絲不茍,給人以端莊、大方、自然、恭謹的印象?!盵15]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中亦云:“把森嚴方樸的北碑,用婉轉流麗的筆子行所無事地寫出來,這要算趙之謙第一副本領了。”[16]沙孟海的評述進一步肯定了趙之謙的尺牘雖是用魏碑筆意書寫,但給人的卻是婉轉流麗的印象。

這樣看來,在日常書寫中,碑學家追求的那種古拙、奇崛的筆意在快寫的情況下是很難展現出來的,即如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等用碑的筆意書寫,但呈現出來的還是婉轉、清秀、妍麗的帖學書風面貌。

在中國書法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碑學和帖學都屬于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自碑學問世以來,碑學家力主學碑,批判帖學,然其對帖學的偏見也起到積極的作用。就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等碑學家而言,均能兼收并蓄、南北相糅,在行草書方面創造出自成面目的獨特風格。清代碑學家們極力提倡碑學,批判帖學,實際上又擺脫不了帖學,這種現象亦存在于當今書壇。本文涉及的也僅僅是清代碑學發展過程中的片段和側面,如何科學地認識碑學和帖學,是我們書學研究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注釋:

[1][5]侯開嘉:《中國書法史新論》(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14頁,142頁。

[2][3][8]馬宗霍:《書林藻鑒》文物出版社。

[4][14]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版,第755頁,853頁。

[6][7]阮元:《南北書派論》,《歷代書法論文選》,第629頁,632頁。

[9]何紹基:《跋張黑女墓志拓本》,《東洲草堂文鈔》卷九。

[10]何紹基:《跋道因碑》,《東洲草堂文鈔》卷十。

[11]趙之謙:《尺牘》函八。

[12]包世臣:《國朝書品》,《歷代書法論文選》,第657頁。

[13]溫庭寬:《書法篆刻中的杰出人物鄧石如》,《光明日報》,1962年11月17日。

[15]胡傳海:《怎樣寫尺牘》,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頁。

[16]沙孟海:《沙孟海論書叢稿》,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年版。

在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長河中,清代碑學無疑是一座重鎮。它為書法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視野,注入了新的生機。與以往時期的書法發展不同,清代碑學有著成熟的理論來指導實踐,“把唐以前的實用性為主的文字(金文、大小篆、漢碑、北碑等)轉化成了觀賞性為主的書法藝術;以‘不失篆分遺意的審美觀,進行碑帖融合,給行草書帶來了嶄新的生命?!盵1]碑學家的視野主要是集中于金石碑版,注重對金文、大小篆、漢碑、北碑等的學習和研究。但是在日常書寫中碑學家又擺脫不了帖學,日常的書信往來、手札等大都是用行書、行楷、行草之類書寫。這種在理論上批判帖學,日常書寫中又擺脫不了帖學的矛盾現象,值得研究。

“碑學之興,乘帖學之壞”。碑學是在帖學衰微之際趁勢發展起來的。究其原因,馬宗霍在《書林藻鑒》中將其歸結為:“先是雍正、乾隆間,文字之獄甚嚴,通人學士,含毫結舌,無所攄其志意,因究心于考古。小學既昌,談者群借金石以為證經訂史之具。金石之出土日多,摹拓之流傳亦日廣。初所資以考古者,后遂資以學書。故碑學之興,又金石學有以成之也。”[2]置身于此種環境中,多數學者為躲避政治迫害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金石考據之學。由此考據之風大興,金石、碑碣被大量發掘,紛紛摹拓傳寫,隨之涌現出了一大批碑學家。

清代碑學的出現使得中國書法史上出現了碑帖之爭,馬宗霍云:“清之書法,約分二期,一曰帖學期,一曰碑學期。”[3]碑學家傾向北碑,癡心金石考據之學,每有金石、碑碣被發掘出來都會讓他們欣喜若狂,“專門搜輯著述之人既多,出土之碑亦盛。于是山巖、屋壁、荒野、窮郊,或拾從庚父之鋤,或搜自官廚之石,洗濯而發其光彩,摹拓以廣其流傳。”[4]在碑學家眼里,金石碑版成了他們的主要考究對象,如王澍云:“江南足拓不如河北斷碑!”更甚者還說:“魏碑無不佳者。”對待帖學,其往往持批判態度,就連帖學的經典《蘭亭序》也被大膽懷疑,直指是偽托之作?!皶ァ倍疾环旁谘劾?,更何況其他被帖學推崇的名家?!岸麑W家為了維護其正統,對碑學家采取了敵視的態度?!盵5]碑學興起初期,帖學家對碑學家的筆法探索創新嗤之以鼻,斥金農筆法為“旁門左道”,鄭板橋為“怪”。

碑帖論戰的結果則是“北碑盛行,南書絕跡”。

阮元首倡北碑,其在《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中大力推崇北碑,認為:“書法遷變,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6]指出書法無論怎樣演變都要上溯古法。不僅如此,其認為帖學之所以衰敗,是由于“宋帖展轉摩勒,不可究詰?!盵7]并指出南派長于尺牘,北派長于碑版,只因唐太宗“崇王”使得南派盛極而衰。為挽帖學頹勢,書家開始究心北派,書學漢魏,由此碑學興。阮元在“二論”中對碑學進行大力鼓吹,為碑學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理論指導,實為碑學理論的開山力作。

繼阮元之后極力倡導“碑學”運動的又一巨擘包世臣,與阮元相比,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若阮元是開拓者,包世臣則是將碑學發揚光大的中堅人物。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對阮元“二論”中的尊碑思想作了進一步的闡釋,并提出“以不失篆分遺意為上”的審美觀,揚碑抑帖,稱“欲見古人面目,斷不可舍斷碑而求匯帖。”他的這些理論得到包括康有為在內的書家的認同。

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推崇他的老師鄧石如為學碑成功的典范,稱其“四體書皆為國朝第一”,尤以篆、隸最為突出。自魏晉以來,篆隸書體沉寂已久,至鄧石如出,此二種書體得以恢復,故劉墉、陸錫熊慨嘆曰“千數百年無此作矣”。向燊亦贊譽:“山人篆、隸純守漢人矩矱,楷書直逼北魏諸碑,不參唐人一筆,行草以篆分之法入之,一洗圓潤之習,遂開有清一代碑學之宗?!盵8]鄧石如獨創的“以書入印、篆從書出”的篆刻風格打破了傳統的篆刻格局,形成了獨具風格的“鄧派”。

何紹基書法初學顏真卿,后師承阮元,承其余緒,崇尚北碑,書法推崇鄧石如。其書論載:“余學書從篆分入手,故于北碑無不習,而南人簡札一派不甚留意?!贝搜约幢砻髁似渥鸨H帖的立場。又如其跋《張黑女墓志拓本》云:“余既性嗜北碑,故摹仿甚勤,而購藏亦富。”[9]跋《道因碑》稱:“余學書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則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緒?!盵10]

趙之謙處于碑學大興之際,從“幼讀揅經再續集”便可得知他很早就接受了阮元“二論”中的碑學思想。此后,他在致胡培系信中亦表達了尊碑思想:“弟讀《藝舟雙楫》者五年,愈想愈不是。自來此間,見鄭僖伯所書碑,始悟卷鋒。見張宛鄰書,始悟轉折。見鄧山人真跡百余種,始悟頓挫。……弟雖以片刻竊之,究嫌驟入。但于目前諸家,可無多讓矣。書至此,則于館閣體大背,第等以無能為役,不妨各行其是。”[11]

但是,令碑學家尷尬的是,他們在日常書寫中,作為通信工具的書信、手札等,卻并未采用其所推重的碑體,而是簡便、快捷,比較美觀、易認的帖學方式。

這便說明碑學家雖主張學碑(批判學帖,這一理念也貫穿其書法創作實踐中),但是在日常書寫中,他們卻未能擺脫帖學的影響。

日常書寫中,阮元書法以行書為主,宗帖學一路,其書風婉麗、清秀、淳樸、自然。(圖一)

包世臣“學書,由歐、顏入手,轉及蘇、董,后肆力北碑,晚習二王,遂成絕業?!笨芍鋾鴮W歷程是由帖到碑,再由碑轉入帖這樣的一個過程,從其《致吳熙載信札》(圖二)來看,用筆多側鋒,結體欹斜,帶有帖學的書寫意味。通篇觀之,書風秀雅、妍麗。

鄧石如書法取法漢魏,彝器款識、秦漢瓦當、漢人碑額無不臨習,并融各家為一體形成獨特的“篆籀氣”風格。他能以隸書筆意作篆,以篆隸筆意作行草,包世臣評其“篆、隸、分已臻絕詣,……唯草書一道,懷寧筆勢固若銅墻鐵壁,而虛和遒麗,非其所能?!盵12]鄧石如以篆隸筆意寫行草,實是對帖學柔弱媚俗之風的革新。這一獨具風格的行草也贏得書家贊賞,溫庭寬評其行草曰:“(山人)草雖沒下過很深的功夫,但是有風神,有含蓄,筆勢開張,逸趣橫生?!盵13]康有為亦贊曰:“夫精于篆者能豎,精于隸者能畫,精于行草能點能使轉,熟極于漢隸及魏晉之碑者,體裁胎息必古。吾于完白山人得之?!盵14]

何紹基書法初學顏真卿,后傾心學習北碑,集各家之大成,創造出了“以篆分遺意”入筆的行草書。從其《致平齋手札》來看,在日常書寫中,其書法也顯現了碑帖相結合的面貌,線條古拙生澀。(圖三)

趙之謙早期書學顏真卿與之后取法漢碑的書學經歷使其書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顏底魏面”書風。他諸體皆善,對北碑體楷書最為滿意,亦能以北碑筆意入行草。(圖四)

胡傳海《怎樣寫尺牘》評趙之謙的尺牘:“多的是魏碑的那份古樸厚重的神采,寫來筆筆到位,一絲不茍,給人以端莊、大方、自然、恭謹的印象。”[15]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中亦云:“把森嚴方樸的北碑,用婉轉流麗的筆子行所無事地寫出來,這要算趙之謙第一副本領了?!盵16]沙孟海的評述進一步肯定了趙之謙的尺牘雖是用魏碑筆意書寫,但給人的卻是婉轉流麗的印象。

這樣看來,在日常書寫中,碑學家追求的那種古拙、奇崛的筆意在快寫的情況下是很難展現出來的,即如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等用碑的筆意書寫,但呈現出來的還是婉轉、清秀、妍麗的帖學書風面貌。

在中國書法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碑學和帖學都屬于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自碑學問世以來,碑學家力主學碑,批判帖學,然其對帖學的偏見也起到積極的作用。就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等碑學家而言,均能兼收并蓄、南北相糅,在行草書方面創造出自成面目的獨特風格。清代碑學家們極力提倡碑學,批判帖學,實際上又擺脫不了帖學,這種現象亦存在于當今書壇。本文涉及的也僅僅是清代碑學發展過程中的片段和側面,如何科學地認識碑學和帖學,是我們書學研究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注釋:

[1][5]侯開嘉:《中國書法史新論》(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14頁,142頁。

[2][3][8]馬宗霍:《書林藻鑒》文物出版社。

[4][14]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版,第755頁,853頁。

[6][7]阮元:《南北書派論》,《歷代書法論文選》,第629頁,632頁。

[9]何紹基:《跋張黑女墓志拓本》,《東洲草堂文鈔》卷九。

[10]何紹基:《跋道因碑》,《東洲草堂文鈔》卷十。

[11]趙之謙:《尺牘》函八。

[12]包世臣:《國朝書品》,《歷代書法論文選》,第657頁。

[13]溫庭寬:《書法篆刻中的杰出人物鄧石如》,《光明日報》,1962年11月17日。

[15]胡傳海:《怎樣寫尺牘》,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頁。

[16]沙孟海:《沙孟海論書叢稿》,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年版。

在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長河中,清代碑學無疑是一座重鎮。它為書法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視野,注入了新的生機。與以往時期的書法發展不同,清代碑學有著成熟的理論來指導實踐,“把唐以前的實用性為主的文字(金文、大小篆、漢碑、北碑等)轉化成了觀賞性為主的書法藝術;以‘不失篆分遺意的審美觀,進行碑帖融合,給行草書帶來了嶄新的生命。”[1]碑學家的視野主要是集中于金石碑版,注重對金文、大小篆、漢碑、北碑等的學習和研究。但是在日常書寫中碑學家又擺脫不了帖學,日常的書信往來、手札等大都是用行書、行楷、行草之類書寫。這種在理論上批判帖學,日常書寫中又擺脫不了帖學的矛盾現象,值得研究。

“碑學之興,乘帖學之壞”。碑學是在帖學衰微之際趁勢發展起來的。究其原因,馬宗霍在《書林藻鑒》中將其歸結為:“先是雍正、乾隆間,文字之獄甚嚴,通人學士,含毫結舌,無所攄其志意,因究心于考古。小學既昌,談者群借金石以為證經訂史之具。金石之出土日多,摹拓之流傳亦日廣。初所資以考古者,后遂資以學書。故碑學之興,又金石學有以成之也。”[2]置身于此種環境中,多數學者為躲避政治迫害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金石考據之學。由此考據之風大興,金石、碑碣被大量發掘,紛紛摹拓傳寫,隨之涌現出了一大批碑學家。

清代碑學的出現使得中國書法史上出現了碑帖之爭,馬宗霍云:“清之書法,約分二期,一曰帖學期,一曰碑學期?!盵3]碑學家傾向北碑,癡心金石考據之學,每有金石、碑碣被發掘出來都會讓他們欣喜若狂,“專門搜輯著述之人既多,出土之碑亦盛。于是山巖、屋壁、荒野、窮郊,或拾從庚父之鋤,或搜自官廚之石,洗濯而發其光彩,摹拓以廣其流傳?!盵4]在碑學家眼里,金石碑版成了他們的主要考究對象,如王澍云:“江南足拓不如河北斷碑!”更甚者還說:“魏碑無不佳者?!睂Υ麑W,其往往持批判態度,就連帖學的經典《蘭亭序》也被大膽懷疑,直指是偽托之作。“書圣”都不放在眼里,更何況其他被帖學推崇的名家。“而帖學家為了維護其正統,對碑學家采取了敵視的態度。”[5]碑學興起初期,帖學家對碑學家的筆法探索創新嗤之以鼻,斥金農筆法為“旁門左道”,鄭板橋為“怪”。

碑帖論戰的結果則是“北碑盛行,南書絕跡”。

阮元首倡北碑,其在《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中大力推崇北碑,認為:“書法遷變,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6]指出書法無論怎樣演變都要上溯古法。不僅如此,其認為帖學之所以衰敗,是由于“宋帖展轉摩勒,不可究詰。”[7]并指出南派長于尺牘,北派長于碑版,只因唐太宗“崇王”使得南派盛極而衰。為挽帖學頹勢,書家開始究心北派,書學漢魏,由此碑學興。阮元在“二論”中對碑學進行大力鼓吹,為碑學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理論指導,實為碑學理論的開山力作。

繼阮元之后極力倡導“碑學”運動的又一巨擘包世臣,與阮元相比,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若阮元是開拓者,包世臣則是將碑學發揚光大的中堅人物。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對阮元“二論”中的尊碑思想作了進一步的闡釋,并提出“以不失篆分遺意為上”的審美觀,揚碑抑帖,稱“欲見古人面目,斷不可舍斷碑而求匯帖?!彼倪@些理論得到包括康有為在內的書家的認同。

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推崇他的老師鄧石如為學碑成功的典范,稱其“四體書皆為國朝第一”,尤以篆、隸最為突出。自魏晉以來,篆隸書體沉寂已久,至鄧石如出,此二種書體得以恢復,故劉墉、陸錫熊慨嘆曰“千數百年無此作矣”。向燊亦贊譽:“山人篆、隸純守漢人矩矱,楷書直逼北魏諸碑,不參唐人一筆,行草以篆分之法入之,一洗圓潤之習,遂開有清一代碑學之宗?!盵8]鄧石如獨創的“以書入印、篆從書出”的篆刻風格打破了傳統的篆刻格局,形成了獨具風格的“鄧派”。

何紹基書法初學顏真卿,后師承阮元,承其余緒,崇尚北碑,書法推崇鄧石如。其書論載:“余學書從篆分入手,故于北碑無不習,而南人簡札一派不甚留意?!贝搜约幢砻髁似渥鸨H帖的立場。又如其跋《張黑女墓志拓本》云:“余既性嗜北碑,故摹仿甚勤,而購藏亦富。”[9]跋《道因碑》稱:“余學書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則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緒?!盵10]

趙之謙處于碑學大興之際,從“幼讀揅經再續集”便可得知他很早就接受了阮元“二論”中的碑學思想。此后,他在致胡培系信中亦表達了尊碑思想:“弟讀《藝舟雙楫》者五年,愈想愈不是。自來此間,見鄭僖伯所書碑,始悟卷鋒。見張宛鄰書,始悟轉折。見鄧山人真跡百余種,始悟頓挫?!茈m以片刻竊之,究嫌驟入。但于目前諸家,可無多讓矣。書至此,則于館閣體大背,第等以無能為役,不妨各行其是?!盵11]

但是,令碑學家尷尬的是,他們在日常書寫中,作為通信工具的書信、手札等,卻并未采用其所推重的碑體,而是簡便、快捷,比較美觀、易認的帖學方式。

這便說明碑學家雖主張學碑(批判學帖,這一理念也貫穿其書法創作實踐中),但是在日常書寫中,他們卻未能擺脫帖學的影響。

日常書寫中,阮元書法以行書為主,宗帖學一路,其書風婉麗、清秀、淳樸、自然。(圖一)

包世臣“學書,由歐、顏入手,轉及蘇、董,后肆力北碑,晚習二王,遂成絕業?!笨芍鋾鴮W歷程是由帖到碑,再由碑轉入帖這樣的一個過程,從其《致吳熙載信札》(圖二)來看,用筆多側鋒,結體欹斜,帶有帖學的書寫意味。通篇觀之,書風秀雅、妍麗。

鄧石如書法取法漢魏,彝器款識、秦漢瓦當、漢人碑額無不臨習,并融各家為一體形成獨特的“篆籀氣”風格。他能以隸書筆意作篆,以篆隸筆意作行草,包世臣評其“篆、隸、分已臻絕詣,……唯草書一道,懷寧筆勢固若銅墻鐵壁,而虛和遒麗,非其所能?!盵12]鄧石如以篆隸筆意寫行草,實是對帖學柔弱媚俗之風的革新。這一獨具風格的行草也贏得書家贊賞,溫庭寬評其行草曰:“(山人)草雖沒下過很深的功夫,但是有風神,有含蓄,筆勢開張,逸趣橫生?!盵13]康有為亦贊曰:“夫精于篆者能豎,精于隸者能畫,精于行草能點能使轉,熟極于漢隸及魏晉之碑者,體裁胎息必古。吾于完白山人得之?!盵14]

何紹基書法初學顏真卿,后傾心學習北碑,集各家之大成,創造出了“以篆分遺意”入筆的行草書。從其《致平齋手札》來看,在日常書寫中,其書法也顯現了碑帖相結合的面貌,線條古拙生澀。(圖三)

趙之謙早期書學顏真卿與之后取法漢碑的書學經歷使其書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顏底魏面”書風。他諸體皆善,對北碑體楷書最為滿意,亦能以北碑筆意入行草。(圖四)

胡傳?!对鯓訉懗郀吩u趙之謙的尺牘:“多的是魏碑的那份古樸厚重的神采,寫來筆筆到位,一絲不茍,給人以端莊、大方、自然、恭謹的印象?!盵15]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中亦云:“把森嚴方樸的北碑,用婉轉流麗的筆子行所無事地寫出來,這要算趙之謙第一副本領了?!盵16]沙孟海的評述進一步肯定了趙之謙的尺牘雖是用魏碑筆意書寫,但給人的卻是婉轉流麗的印象。

這樣看來,在日常書寫中,碑學家追求的那種古拙、奇崛的筆意在快寫的情況下是很難展現出來的,即如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等用碑的筆意書寫,但呈現出來的還是婉轉、清秀、妍麗的帖學書風面貌。

在中國書法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碑學和帖學都屬于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自碑學問世以來,碑學家力主學碑,批判帖學,然其對帖學的偏見也起到積極的作用。就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等碑學家而言,均能兼收并蓄、南北相糅,在行草書方面創造出自成面目的獨特風格。清代碑學家們極力提倡碑學,批判帖學,實際上又擺脫不了帖學,這種現象亦存在于當今書壇。本文涉及的也僅僅是清代碑學發展過程中的片段和側面,如何科學地認識碑學和帖學,是我們書學研究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注釋:

[1][5]侯開嘉:《中國書法史新論》(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14頁,142頁。

[2][3][8]馬宗霍:《書林藻鑒》文物出版社。

[4][14]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版,第755頁,853頁。

[6][7]阮元:《南北書派論》,《歷代書法論文選》,第629頁,632頁。

[9]何紹基:《跋張黑女墓志拓本》,《東洲草堂文鈔》卷九。

[10]何紹基:《跋道因碑》,《東洲草堂文鈔》卷十。

[11]趙之謙:《尺牘》函八。

[12]包世臣:《國朝書品》,《歷代書法論文選》,第657頁。

[13]溫庭寬:《書法篆刻中的杰出人物鄧石如》,《光明日報》,1962年11月17日。

[15]胡傳海:《怎樣寫尺牘》,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頁。

[16]沙孟海:《沙孟海論書叢稿》,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年版。

猜你喜歡
行草書法
李白《關山月》(行草中堂)
新疆藝術(2024年1期)2024-02-01 13:16:20
明 祝允明 行草書春雷札
中國書法(2023年5期)2023-09-06 10:00:45
元 管道昇 行草書久疏上狀帖
中國書法(2023年3期)2023-08-23 05:05:49
書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書法欣賞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陳海良《古人詩》
藝術學研究(2022年2期)2022-04-28 07:33:10
書法
娘子關(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書法
娘子關(2021年6期)2021-12-16 01:18:44
書法
娘子關(2021年5期)2021-10-20 03:16:06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軸書法探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天天爽免费视频|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青青草综合网|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91国语视频|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高清毛片|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精品福利网|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久久人体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亚洲人成网址|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国产微拍一区|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中文字幕伦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黄片在线永久|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色综合中文|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成人毛片|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啪啪国产视频|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超碰免费91|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在线国产毛片|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啊嗯不日本网站|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成人夜夜嗨| 中文字幕伦视频|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日韩美一区二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2020极品精品国产|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在线播放国产99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