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戴艷清(1982-),女,講師,管理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公共信息資源管理,信息資源建設,發表論文近二十篇。·信息咨詢與服務·
〔摘要〕手機閱讀是頗受高校讀者喜愛的一種數字閱讀形式。利用SWOT分析法對高校圖書館推廣手機閱讀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等進行分析,發現可以從加快手機圖書館建設進程、加快閱讀內容數字化的進程、重視讀者需求、加強閱讀引導以及加大宣傳力度等幾個方面推廣手機閱讀服務。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手機閱讀;SWOT分析法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3.021
〔中圖分類號〕G25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4)03-0090-03
SWOT Analysis on Mobile Reading Promo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of ChinaDai Yanqing
(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411105,China)
〔Abstract〕Mobile reading is a quite popular digital reading form in university libraries.The author used SWOT analyzes mobile reading promo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of China,which showed that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mobile library and content digitization,focusing on readers demand,strengthening reading guidance and avocations could promote mobile reading services.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ies;mobile reading;SWOT
手機閱讀是數字閱讀的一種典型形式。它以手機作為載體,采用一定的技術手段以及多樣化的形式(包括各種文本、圖像、多媒體),為讀者提供即時的閱讀體驗。這種閱讀可以是私密的個人閱讀,也可以是跨越時空的、交互性的社會性閱讀。
近年來,隨著數字閱讀環境的形成以及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手機閱讀已逐步融入大眾生活,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據易觀國際Enfodesk產業數據庫2010年發布的《中國手機閱讀市場用戶調研報告2010》顯示,手機閱讀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用戶使用頻率較高的應用之一,每天通過手機閱讀一次及以上的用戶所占比例已超過45%[1]。目前,我國以手機作為載體進行數字閱讀的人群迅速增長。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18~70歲的國民中,有276%進行過手機閱讀,比2010年的230%增加了46的百分點,增幅達到20%。其中,手機閱讀人群平均每天進行手機閱讀的花費時間近40分鐘[2],在閱讀時長上又出現了新的跨越。同時,調查數據顯示,在手機閱讀人群中,18~29歲人群所占比例最大,為597%。這表明青年群體對于手機閱讀的接受度和喜愛度最高。在以18~20多歲的青年人為活動主體的高校中,推廣以手機為載體的數字閱讀方式,已成為高校圖書館滿足讀者需求的一種必然趨勢。
1高校圖書館推廣手機閱讀的現狀
高校圖書館推出手機圖書館服務已有近10年歷史。早在2003年,北京理工大學就率先推出手機圖書館服務——手機短信息通知系統試用版。2006年,清華大學圖書館嘗試進行手機圖書館建設,目前,可開展多種模式的手機服務,如圖書館信息幫助/咨詢、館藏書目查詢、個人借閱信息查詢以及電子資源檢索[3]。2008年,成都理工大學圖書館開通“手機圖書館”系統,為廣大師生提供新書查詢、文獻查找、預約、續借以及新書到館提醒、借書到期提醒等服務[4]。近兩年,部分高校圖書館深化了手機服務的層次和內容。如2011年,合肥工業大學移動圖書館開通[5]。讀者只需有一部可進行數字閱讀的手機,就可以方便快捷地閱覽該校圖書館的所有圖書、期刊、報紙、學術論文等各類數字資源。除以上高校以外,目前國內也有不少其他高校開通了手機圖書館服務,如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6]。
然而,從推出手機圖書館服務的整體情況來看,大部分已推出此類服務的高校圖書館還僅限于文獻查找、預約、續借、借書到期提醒等服務,而不能提供圖書、期刊、報紙、學術論文等較深層次的數字閱讀服務。
2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推廣手機閱讀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稱態勢分析法,它通過對組織內部所具備的優勢——S(Strengths)、劣勢——W(Weaknesses),以及組織外部環境中存在的機遇——O(Opportunities)、挑戰——T(Threats)等四大要素的分析,以幫助組織進行正確的戰略決策。
21優勢(Strengths)
隨著數字閱讀環境的形成,手機閱讀已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從手機用戶數量來看,已遠遠超過網民數量。近年來,高校讀者智能手機的持有率也顯著提高,在丁學淑等人對沈陽師范大學1 716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中可以看出,67%的受訪對象持有智能手機。同時,他們對于移動圖書館服務也表現出了深厚的興趣和熱切的期望[7]。從高校讀者使用手機圖書館服務的意愿來看,部分研究者所做的調查中顯示,高校讀者選擇數字閱讀的比例高達7069%[8]。這為高校圖書館推廣手機閱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劣勢(Weaknesses)
(1)互聯網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圖書館用戶的流失,尤其是以百度和谷歌為代表的搜索引擎逐漸成了青年一代的主要知識來源,成為他們的“智能知識助手”。互聯網在其內容的開放性、使用的便捷性與交流的互動性上給高校圖書館推出手機閱讀服務帶來相當大的沖擊與影響,使得高校讀者對于圖書館閱讀的需求有所降低。
(2)如前所述,從總體情況來看,目前高校圖書館所推出的移動服務在服務內容上仍非常有限,未能推出較深層次的閱讀服務,更未形成具有規模的服務效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讀者通過手機來使用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對高校圖書館深化讀者手機閱讀服務形成了一定的阻礙。
(3)與社會其他許多信息機構比較,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方面明顯較為被動,基本上以等待讀者到館服務為主。在數字信息環境下,信息的生產或傳播速度都大大增加,更突顯出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被動性。甚至連高校圖書館本身具備的資源,也容易被讀者忽視,造成高校圖書館在一定程度上被讀者遺棄的后果。
23機遇(Opportunities)
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數字信息資源、較為先進的設備、技術以及優秀的人才和良好的服務環境等優勢。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具有非常豐富的數字信息資源。高校圖書館除了通過聯合購買等方式購買數據庫商提供的數字資源以外,還會組織本館人員自建特色數據庫,或者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整合,以提供給讀者利用。另一方面,具備專業的信息人才。高校圖書館擁有具備較強信息組織能力、檢索能力和信息意識的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人才,有利于組織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為讀者提供手機閱讀服務。
endprint
24挑戰(Threats)
(1)數字信息時代,圖書館用戶的信息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傾向,這為了解讀者需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而要想推廣符合讀者需求的手機閱讀服務,必須從多個層面了解讀者的具體需求,如讀者在服務內容、服務形式與手段等方面的喜好等。盡管高校圖書館讀者在年齡層次方面較為一致,但是不同學科、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興趣愛好等,使得不同類型的讀者甚至及不同的個體在其信息需求方面會存在很大差異。因此,了解讀者需求難成為高校圖書館開展手機閱讀服務的一大挑戰。
(2)許多高校領導或圖書館的領導由于各種原因而未能重視手機閱讀推廣工作,未將其納入圖書館的日常工作范圍之內,導致圖書館缺乏相應的支持而根本無法開展手機閱讀推廣工作。這樣一來,不但導致高校讀者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失,也不利于圖書館手機閱讀服務工作的開展。
3高校圖書館手機閱讀的推廣策略
結合以上對于高校圖書館推廣手機閱讀的SWOT分析,筆者認為,需采取以下對策方能促進高校圖書館手機閱讀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31加快手機圖書館的建設進程
國內高校圖書館開展手機服務實踐始于2003年,北京理工大學于當年12月份正式推出的手機短信通知系統。目前,國內有部分高校正在升級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水平,其服務模式主要分為SMS模式(即利用手機短信功能實現圖書館信息系統的讀者服務)和WAP模式(讀者手機支持WAP20協議并且能夠使用GPRS/3G或者WIFI上網,即可實現書目查詢、文獻檢索等多種功能)[9]。這兩種服務模式中,SMS模式的服務功能較少,不能實現手機閱讀服務的深層化。因此,為讀者提供手機閱讀服務,必須實現基于WAP的服務模式,開發自己的服務平臺。如清華大學圖書館系統部已自主開發了基于WAP的手機圖書館系統,用戶無須在手機終端安裝任何軟件,只需通過手機自帶的瀏覽器輸入網址,即可享受圖書館的手機閱讀服務。對于無實力獨立開發WAP平臺的高校圖書館,可以采取合作開發的模式,共同分擔平臺開發的成本。
32加快閱讀內容數字化的進程
WAP平臺建設屬于高校圖書館推廣手機閱讀的硬件設施建設問題。要想實現手機閱讀的普及化,還需在軟件的建設,即資源建設方面大下功夫。第一,應引起圖書館乃至學校領導層的重視,增加用于數字資源建設的經費。第二,高校圖書館應大力加強建設各類特色數字資源以及優質網絡數字資源的開發,確保所提供的資源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吸引力。第三,加強紙質文獻的數字化進程,堅持系統性、客觀性與完備性原則,使數字化后的資源不喪失原有的特性,并進而提高此類資源的利用率。第四,必須對所建設的各類數字資源予以充分地揭示,提供簡單檢索、高級檢索、二次檢索以及關聯檢索等多樣化的檢索方式,以增強資源的易獲取性。第五,及時更新資源,制定對于資源更新的驗收標準,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33重視讀者需求,加強讀者需求研究
讀者對于手機閱讀方面的需求是多層次的,個體之間的需求是也是存在差異的。因此,高校圖書館可以以開展項目的形式,成立專門的項目小組,對讀者需求進行定期的實證調查與總結歸納,動態掌握讀者需求的變化,為讀者提供真正符合其需求的手機閱讀服務。此外,還可以建設博客或論壇,為讀者提供交流閱讀心得、反映其真實需求的平臺,從中了解讀者的閱讀動機和閱讀興趣,進一步促進資源建設的適用性。
在資源提供的方式上,應該既提供實時的在線閱讀,也提供資源下載服務,更好滿足讀者需求。同時,還應加強與讀者的閱讀互動,以創建虛擬空間或讀書論壇的方式,引導讀者薦書、評書,發揮其在閱讀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也從另一方面滿足了讀者自我表現的需求。
34加強閱讀引導
手機閱讀是通過手機屏幕進行的。一方面,它通過文字、圖片、視、音頻以及多樣化的色彩展示等,帶給人更為豐富的視覺體驗。但另一方面,手機閱讀也具有非線性、跳躍式、碎片化的缺點,容易造成讀者淺閱讀的傾向。因此,做好閱讀引導工作便成了高校圖書館開展手機閱讀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校圖書館應設計適合手機瀏覽閱讀的網站,重視網頁布局與設計上的引導功能。第一,可將讀者進行專業、群體的細分,讓每一位讀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入口;第二,可以以專題等的形式進行熱點或經典閱讀推薦;第三,資源的形式應該多樣化,既有文字、圖片,也有視頻和音頻等,并以此作為引導,力求讓讀者對已有館藏進行深層次閱讀。
35加大宣傳力度
高校讀者對于手機圖書館的了解不多,因此,高校圖書館在進行手機圖書館建設的同時,還應加大宣傳力度。針對高校圖書館讀者較為集中的特點,可以采取分類型、分層次、分階段地宣傳與培訓[10],讓讀者更多地了解通過手機享受圖書館服務的優點,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進而滿足不同類型讀者的需求。
4結語
顯然,高校圖書館在推廣手機閱讀的過程中,還會遇到諸如版權問題、讀者管理問題、技術問題等阻礙。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手機閱讀作為數字閱讀的一種典型形式,已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尤其是高校讀者,在數字信息時代,其閱讀需求和閱讀行為都發生了較為本質的變化。北京大學王余光教授認為,讀書或是讀網,這或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讀什么內容。閱讀習慣的改變,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11]。可以想象,在這個數字閱讀盛行的年代,如果高校圖書館不積極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將會在數字化的浪潮中越來越被邊緣化。因此,高校圖書館應抓住這個契機,以開放的眼光接受閱讀方式的變革,不斷調整資源建設的方向以及服務手段,以適應讀者的閱讀需求。
參考文獻
[1]中國手機閱讀市場用戶調研報告2010[R/OL].http:∥wenku.baidu.com/view/5aa33efff705cc1755270977.html,2013-10-05.
[2]手機閱讀人群迅速每日手機閱讀時長近四十分鐘[R/OL].http:∥www.chuban.cc/ztjj/yddc/2012yd/201204/t20120426105912.html,2013-09-22
[3]周曉杰.數字閱讀與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J].圖書館學刊,2011,(8):83-86.
[4]古隆媛.成都理工大學建成“手機圖書館”[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07-16,(004).
[5]聶曉飛.數字閱讀時代來臨一站式服務提升閱讀體驗[N].通信信息報,2011-11-16,(B03).
[6]王迪,鮮冉,司莉.中美高校手機圖書館現狀調查及其比較分析[J].圖書館,2011,(6):85-88.
[7]丁學淑,馬如宇.大學生智能手機圖書館服務使用意愿調查[J].圖書館建設,2012,(4):46-50.
[8]吳金仲.大學生閱讀現狀與高校圖書館閱讀指導[J].情報探索,2009,(7):118-119.
[9]余世英,明均仁.國內高校手機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雜志,2011,(9):45-48,91.
[10]李明鑫,田丹.大學生網絡閱讀與圖書館網閱群體流失問題剖析[J].情報資料工作,2010,(6):75-77.
[11]張潔,顧曉光.數字閱讀的若干熱點沖撞[J].圖書與情報,2011,(4):83-87.
(本文責任編輯:馬卓)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