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瑩+王小玉
【摘要】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預算管理在高校事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但其問題也不斷暴露,嚴重影響教育經費的有效使用,探尋高校預算管理問題根源所在已成為廣大教育理論和實踐者追求的目標之一。文章借助博弈論,就導致高校預算問題的重要原因——尋租行為進行分析,構建了基于高校預算的制定方、執行方以及監管方的三方博弈模型,并通過對模型的求解和分析,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高校預算; 尋租行為; 經費監管; 博弈分析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在高等教育事業上的經費投入逐年增加,高校經費的來源也由單一政府投入轉向多渠道籌集,高等教育事業獲得了快速發展。高校在迎來快速發展的同時,其預算管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用好管好教育經費成為高校預算管理的重要任務目標。但現實中,高校預算管理不完善,預算過程中的尋租行為呈現出常態化、隱蔽化的趨勢,已嚴重制約著預算管理在用好管好經費中決策控制功能的發揮。
尋租理論由克魯格(A·Krueger)提出,并將“租金”定義為憑借權力取得的超額收入,該理論主要研究非生產性競爭的逐利活動。在高校預算管理中,尋租行為主要表現為預算的執行方通過影響預算的制定主體,謀求部門或個人利益的行為,進而導致國家教育資源配置的扭曲和浪費。本文參考王性玉等(2001)提出的尋租博弈模型,基于高校財務工作中預算過程的特點和性質,在分析高校預算制定過程中預算制定方和執行方尋租博弈行為的基礎上,引入由學校管理層牽頭,審計監察部門為主組成的高校內部監管部門,構建高校預算尋租的三方博弈模型,并根據對模型的分析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二、高校預算中產生尋租行為的原因分析
高校預算管理承擔著學校教育經費配置決策和使用控制功能,在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監督、預算評價等環節中,各相關利益方存在較大利益差異和目標差異,這是導致預算管理中尋租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
(一)信息不對稱
基于高校組織機構的設置、功能和權力的劃分,高校管理層和財務部門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分配資源、經費,調整經費預算,并擁有最終決策權。這樣的權力和功能設置為尋租活動提供了空間和可能。由于信息不對稱,各院系及后勤等預算經費使用部門在預算管理中得以提供虛假信息,向管理層及財務部門尋租,虛報瞞報預算,加大資源對本部門的流向,扭曲資源配置。
(二)監管不到位
在高校預算工作中產生尋租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尋租雙方對尋租產生收益的預期要高于尋租的成本,若尋租成本高于預期收益,則不會產生尋租行為。高校各院系及后勤等預算經費使用部門通過對預算編制方進行尋租可為自身及其所在部門帶來更多的利益,如由于額外的預算帶來部門的超額績效,從而導致個人收入的增加等。這樣做的結果是為進行尋租的雙方帶來額外的利益,但影響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若高校內部監管部門放任自由、監管缺失,會對國家的利益造成損害,導致效率低下、資源配置扭曲、浪費等問題。
三、高校預算尋租的兩方博弈模型及分析
高校預算管理主要分為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兩個主要階段,分別涉及兩大管理需求和利益主體。前者稱為預算制定方,由高校管理層和財務部門組成;后者稱為預算執行方,主要包括各院系及后勤等部門。二者之間在維護學校整體利益方面存在利益差異。預算執行方通過共謀、利益輸送等方式進行尋租活動,可能會使高校預算制定方的方針決策背離高校整體的發展戰略和既定方針,而傾向于制定使尋租的部門受益的方針決策,同時,共謀尋租行為也會使作為預算制定方的管理層和財務部門的收益提升,站在尋租的雙方看,尋租得到了共贏的結果。
僅考慮預算的制定過程,假設高校財務預算的原始標準設定為B,預算執行部門選擇進行尋租后所得到的預算額變為B*,租金為R,僅考慮B*>B,且B*-B>R的情況,則(B*-B-R)·a即為預算執行方因采取尋租策略而得到的收益。其中,a為預算執行方可以從額外的預算中獲得收益的比例系數,顯然0 由上述支付矩陣可知,兩方尋租模型的最優解為[(B*-B-R)·a,G)],即博弈雙方的收益都為正時,才會發生尋租。在以上假設前提下,只有增加尋租成本,即租金R,使B*-B-R≤0時,才能抑制尋租行為的發生。可采取的辦法除了加大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的懲處力度F外,還可以通過設立高校審計部門或強化審計職能、強化經費預算和使用的校內審計、分擔管理層和財務部門的監管壓力等方式實現尋租成本的提高。 四、高校預算尋租的三方博弈模型 受最優解約束,高校預算制定方和執行方基于學校組織特征以及自身競爭實力、長期共事等關系,往往造成高校預算的制定方和執行方通過尋租形成合作,致使教育經費使用效率降低,使國有資產遭受損失。高校內部監管部門代表國家和學校的利益,必須對此行為采取措施,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恢復良性資源配置,因此,對國有資產的挽救可視作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的收益。 (一)模型假設 假設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高校預算的制定方、執行方和高校內部監管部門構成三方博弈。其中,高校預算的制定方和執行方構成合作博弈,高校內部監管部門與這兩者為非合作博弈。 1.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概率為p,監管的成本為C,取決于監管力度e,即C為e的函數,有C(e)∈(0,1);有效監管的概率為P,無效監管的概率為1-p,高校預算的制定方和執行方尋租共謀的概率為q,有p,p,q∈(0,1)。 2.高校預算制定和執行雙方進行尋租活動,而高校內部監管部門不進行監管時,三方的收益依次為G、(B*-B-R)·a與-(B*-B+R)。 3.高校預算制定和執行雙方進行尋租活動,而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監管無效時,三方的收益依次為G、(B*-B-R)·a與-(B*-B+R)-C。 4.預算制定過程中沒有發生尋租行為,高校內部監管部門也未進行監管,則三方的收益皆為0;若高校內部監管部門進行了監管,則三方收益依次為0、0、-C。 5.對高校預算制定方和執行方的處罰力度系數為x、y,高校預算制定和執行的雙方進行尋租活動,且高校內部監管部門進行了有效監管,則三方的收益依次為-G·y、-(B*-B-R)·a·x與(B*-B-R)·a·x+G·y-C,而處罰的額度F的函數表達為F(B,B*,R,G,a,x,y)=(B*-B-R)·a·x+G·y。 (二)模型分析 根據以上假設條件可得三方博弈的支付矩陣,見表2。 1.在尋租概率q既定的條件下,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監管或不監管的期望收益,即可挽救的國有資產損失的期望分別為: ?仔1=q{[Gy+(B*-B-R)ax-C]·p+[-(B*-B+R)-C]·(1-p)}+(1-q)·[-C·p-C·(1-p)] ?仔2=q[-(B*-B+R)]+0·(1-q) 令?仔1=?仔2,即監管或不監管的預期收益相等時,可得高校預算制定方與執行方之間進行尋租活動的最優概率為: q*=■
2.在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概率P既定的情況下,高校預算制定方在尋租和不尋租策略下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仔3=P[-Gy·p+G·(1-p)]+(1-P)G
?仔4=0
令?仔3=?仔4,即預算制定方尋租或不尋租的預期收益相等時,可得教育經費監管部門監管的最優概率為: p1'=■
3.當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概率P既定的情況下,高校預算執行方在尋租和不尋租策略下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仔5=P[-(B*-B-R)ax·p+(B*-B-R)a·(1-p)]+(1-p)(B*-B-R)a
?仔6=0
令?仔5=?仔6,即在預算執行方尋租或不尋租的預期收益相等時,可得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監管的最優概率為: p2'=■
由以上可得博弈模型的混合策略納什均衡:{q*,p1'}或{q*,p2'},即q*=■p1'=■ 或q*=■p2'=■
(三)博弈模型均衡解的分析
模型推導出的均衡解表示,高校預算制定方和執行方會以最優概率q*選擇進行尋租活動并獲得收益。若預算制定方與執行方采用概率q(q>q*)進行尋租,則高校內部監管機構的最優策略是進行監管;反之,則不進行監管。若預算制定方與執行方進行尋租活動采用的概率為q=q*,則高校內部監管機構的最優策略為隨機地選擇監管或不監管。
在博弈模型混合策略的納什均衡解中,首先考慮高校預算制定方和執行方選擇尋租活動的概率q*。q*的大小取決于C、e、p、G、B*、B、R、a、x、y這10個變量。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預算制定方配合尋租所獲收益G、預算執行方尋租所獲收益(B*-B-R)·a獨立于本模型外,是監管方所無法控制的,將之視作模型的固定部分。所以,只能通過影響C、e、p、x、y這五個變量來降低高校預算中的尋租概率q。從模型均衡解中可以看出,監管成本C與尋租概率q和監管力度e正相關,與有效監管概率p和對執行尋租活動的高校預算的制定方和執行方的處罰力度系數x、y呈反相關。即,在高校預算活動中需要在不降低監管力度的條件下降低內部監管的成本,如通過聘請外部第三方獨立審計等委托代理方式提高監管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加大對發現的尋租行為的處罰力度,將會有效減少高校預算活動中的尋租行為。
其次,考慮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概率P。對高校內部監管部門而言,所采用的最優監管概率取決于預算制定方和預算執行方的判斷和傾向。
1.如果在合謀尋租過程中,認定預算制定方的利益為優先,預算執行方的利益次之,則高校內部監管部門將以P1'=1/p(y+1),即最優概率進行監管。若高校內部監管部門以P1>P1'的概率進行監管,則高校預算的制定方考慮到處罰風險較大,將不會選擇配合預算執行部門的尋租行為;若監管部門采用P1 2.如果在合謀尋租過程中,認定預算執行方利益優先,預算制定方的利益次之,則高校內部監管部門將以P2'=1/x(p+1),即最優概率進行監管。若監管部門以P2>P2'的概率進行監管,則受高處罰風險預期的影響,高校預算執行方將不會選擇進行尋租活動;若高校內部監管部門采用P2 五、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為降低尋租行為發生的概率,可以通過提高p和a,再適度調整x、y,或在不影響e的同時降低C,即建立多角度、不同層面的監督和控制機制,同時提升監管的效率,才能有效地降低尋租活動的發生概率。 (一)建立預算執行考核評價制度 理論和事實證明,良好的激勵制度可以使雇員和雇主的利益趨同。建立科學、合理、可行的績效評價方法,改進現有的固定崗位工資制度,當酬薪制度上的完善達到一定程度、工資和獎金可以基本反映雇員的工作業績時,努力工作將成為獲取高回報的最佳渠道,可有效降低尋租活動發生的概率。 (二)建立預算信息公開披露制度 試用并推行公務卡。采用銀行授信、學校報銷的制度,使監管部門可以從第三方獲得對經費使用支出的全流程信息,提升監管效率和質量,有效避免學校內部暗箱操作、挪用公款等現象,減少預算尋租活動的發生。 (三)完善高校會計核算體系建設 加強經費收入管理。針對多渠道來源的高校資金,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核算,將全部收入納入單位預算。采用登記注冊制度,按經費來源歸集,專款專用、專款專審、總體核算,減少巧立名目、私設小金庫等行為的發生,從而減少預算尋租行為。 (四)完善預算修正制度,嚴格把關預算支出進度 強化落實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能,對需要重點關注的預算使用項目指標,如“三公”支出、培訓費、勞保費、會議費等建立預警反饋通道。按層級部門劃分,定時參與預算管理部門召開的預算使用情況會議,對各執行部門的預算使用情況進行階段性審計,為高校管理層出具審計意見和報告,避免信息不對稱,不留死角,及時尋找并改正預算使用中的問題及差異。● 【參考文獻】 [1] David S. Scharfstein and Jeremy C. Stein. The Dark Side of Internal CapitalMarkets:DivisionalRent-Seeking and Inefficient Investment[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0(6). [2] Eric Rasmusem: Game and Informution[M]. Oxford: Blackwell Publion,1994. [3] 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 王性玉,薛來義.尋租理論三方博弈模型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1(11):14-17. [5] 劉溈瑋.基于全面預算管理的預算編制與審批的動態博弈[J].經濟數學,2010(2):100-105. [6] 顏敏,李現宗,張永國.會計尋租研究[J].會計研究,2004 (2). [7] 叢全喜.高校財務會計監督機制存在的問題與完善探究[J].商業文化,2012(1):268. [8] 李愛芬.論政府對教育經費監管[J].會計之友,2012(32):77-79. [9] 楊墨函,可遙,司彬,楊敏.談健全教育經費監管機制的基本途徑[J].企業導報,2011(9):102-103.
2.在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概率P既定的情況下,高校預算制定方在尋租和不尋租策略下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仔3=P[-Gy·p+G·(1-p)]+(1-P)G
?仔4=0
令?仔3=?仔4,即預算制定方尋租或不尋租的預期收益相等時,可得教育經費監管部門監管的最優概率為: p1'=■
3.當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概率P既定的情況下,高校預算執行方在尋租和不尋租策略下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仔5=P[-(B*-B-R)ax·p+(B*-B-R)a·(1-p)]+(1-p)(B*-B-R)a
?仔6=0
令?仔5=?仔6,即在預算執行方尋租或不尋租的預期收益相等時,可得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監管的最優概率為: p2'=■
由以上可得博弈模型的混合策略納什均衡:{q*,p1'}或{q*,p2'},即q*=■p1'=■ 或q*=■p2'=■
(三)博弈模型均衡解的分析
模型推導出的均衡解表示,高校預算制定方和執行方會以最優概率q*選擇進行尋租活動并獲得收益。若預算制定方與執行方采用概率q(q>q*)進行尋租,則高校內部監管機構的最優策略是進行監管;反之,則不進行監管。若預算制定方與執行方進行尋租活動采用的概率為q=q*,則高校內部監管機構的最優策略為隨機地選擇監管或不監管。
在博弈模型混合策略的納什均衡解中,首先考慮高校預算制定方和執行方選擇尋租活動的概率q*。q*的大小取決于C、e、p、G、B*、B、R、a、x、y這10個變量。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預算制定方配合尋租所獲收益G、預算執行方尋租所獲收益(B*-B-R)·a獨立于本模型外,是監管方所無法控制的,將之視作模型的固定部分。所以,只能通過影響C、e、p、x、y這五個變量來降低高校預算中的尋租概率q。從模型均衡解中可以看出,監管成本C與尋租概率q和監管力度e正相關,與有效監管概率p和對執行尋租活動的高校預算的制定方和執行方的處罰力度系數x、y呈反相關。即,在高校預算活動中需要在不降低監管力度的條件下降低內部監管的成本,如通過聘請外部第三方獨立審計等委托代理方式提高監管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加大對發現的尋租行為的處罰力度,將會有效減少高校預算活動中的尋租行為。
其次,考慮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概率P。對高校內部監管部門而言,所采用的最優監管概率取決于預算制定方和預算執行方的判斷和傾向。
1.如果在合謀尋租過程中,認定預算制定方的利益為優先,預算執行方的利益次之,則高校內部監管部門將以P1'=1/p(y+1),即最優概率進行監管。若高校內部監管部門以P1>P1'的概率進行監管,則高校預算的制定方考慮到處罰風險較大,將不會選擇配合預算執行部門的尋租行為;若監管部門采用P1 2.如果在合謀尋租過程中,認定預算執行方利益優先,預算制定方的利益次之,則高校內部監管部門將以P2'=1/x(p+1),即最優概率進行監管。若監管部門以P2>P2'的概率進行監管,則受高處罰風險預期的影響,高校預算執行方將不會選擇進行尋租活動;若高校內部監管部門采用P2 五、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為降低尋租行為發生的概率,可以通過提高p和a,再適度調整x、y,或在不影響e的同時降低C,即建立多角度、不同層面的監督和控制機制,同時提升監管的效率,才能有效地降低尋租活動的發生概率。 (一)建立預算執行考核評價制度 理論和事實證明,良好的激勵制度可以使雇員和雇主的利益趨同。建立科學、合理、可行的績效評價方法,改進現有的固定崗位工資制度,當酬薪制度上的完善達到一定程度、工資和獎金可以基本反映雇員的工作業績時,努力工作將成為獲取高回報的最佳渠道,可有效降低尋租活動發生的概率。 (二)建立預算信息公開披露制度 試用并推行公務卡。采用銀行授信、學校報銷的制度,使監管部門可以從第三方獲得對經費使用支出的全流程信息,提升監管效率和質量,有效避免學校內部暗箱操作、挪用公款等現象,減少預算尋租活動的發生。 (三)完善高校會計核算體系建設 加強經費收入管理。針對多渠道來源的高校資金,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核算,將全部收入納入單位預算。采用登記注冊制度,按經費來源歸集,專款專用、專款專審、總體核算,減少巧立名目、私設小金庫等行為的發生,從而減少預算尋租行為。 (四)完善預算修正制度,嚴格把關預算支出進度 強化落實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能,對需要重點關注的預算使用項目指標,如“三公”支出、培訓費、勞保費、會議費等建立預警反饋通道。按層級部門劃分,定時參與預算管理部門召開的預算使用情況會議,對各執行部門的預算使用情況進行階段性審計,為高校管理層出具審計意見和報告,避免信息不對稱,不留死角,及時尋找并改正預算使用中的問題及差異。● 【參考文獻】 [1] David S. Scharfstein and Jeremy C. Stein. The Dark Side of Internal CapitalMarkets:DivisionalRent-Seeking and Inefficient Investment[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0(6). [2] Eric Rasmusem: Game and Informution[M]. Oxford: Blackwell Publion,1994. [3] 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 王性玉,薛來義.尋租理論三方博弈模型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1(11):14-17. [5] 劉溈瑋.基于全面預算管理的預算編制與審批的動態博弈[J].經濟數學,2010(2):100-105. [6] 顏敏,李現宗,張永國.會計尋租研究[J].會計研究,2004 (2). [7] 叢全喜.高校財務會計監督機制存在的問題與完善探究[J].商業文化,2012(1):268. [8] 李愛芬.論政府對教育經費監管[J].會計之友,2012(32):77-79. [9] 楊墨函,可遙,司彬,楊敏.談健全教育經費監管機制的基本途徑[J].企業導報,2011(9):102-103.
2.在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概率P既定的情況下,高校預算制定方在尋租和不尋租策略下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仔3=P[-Gy·p+G·(1-p)]+(1-P)G
?仔4=0
令?仔3=?仔4,即預算制定方尋租或不尋租的預期收益相等時,可得教育經費監管部門監管的最優概率為: p1'=■
3.當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概率P既定的情況下,高校預算執行方在尋租和不尋租策略下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仔5=P[-(B*-B-R)ax·p+(B*-B-R)a·(1-p)]+(1-p)(B*-B-R)a
?仔6=0
令?仔5=?仔6,即在預算執行方尋租或不尋租的預期收益相等時,可得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監管的最優概率為: p2'=■
由以上可得博弈模型的混合策略納什均衡:{q*,p1'}或{q*,p2'},即q*=■p1'=■ 或q*=■p2'=■
(三)博弈模型均衡解的分析
模型推導出的均衡解表示,高校預算制定方和執行方會以最優概率q*選擇進行尋租活動并獲得收益。若預算制定方與執行方采用概率q(q>q*)進行尋租,則高校內部監管機構的最優策略是進行監管;反之,則不進行監管。若預算制定方與執行方進行尋租活動采用的概率為q=q*,則高校內部監管機構的最優策略為隨機地選擇監管或不監管。
在博弈模型混合策略的納什均衡解中,首先考慮高校預算制定方和執行方選擇尋租活動的概率q*。q*的大小取決于C、e、p、G、B*、B、R、a、x、y這10個變量。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預算制定方配合尋租所獲收益G、預算執行方尋租所獲收益(B*-B-R)·a獨立于本模型外,是監管方所無法控制的,將之視作模型的固定部分。所以,只能通過影響C、e、p、x、y這五個變量來降低高校預算中的尋租概率q。從模型均衡解中可以看出,監管成本C與尋租概率q和監管力度e正相關,與有效監管概率p和對執行尋租活動的高校預算的制定方和執行方的處罰力度系數x、y呈反相關。即,在高校預算活動中需要在不降低監管力度的條件下降低內部監管的成本,如通過聘請外部第三方獨立審計等委托代理方式提高監管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加大對發現的尋租行為的處罰力度,將會有效減少高校預算活動中的尋租行為。
其次,考慮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概率P。對高校內部監管部門而言,所采用的最優監管概率取決于預算制定方和預算執行方的判斷和傾向。
1.如果在合謀尋租過程中,認定預算制定方的利益為優先,預算執行方的利益次之,則高校內部監管部門將以P1'=1/p(y+1),即最優概率進行監管。若高校內部監管部門以P1>P1'的概率進行監管,則高校預算的制定方考慮到處罰風險較大,將不會選擇配合預算執行部門的尋租行為;若監管部門采用P1 2.如果在合謀尋租過程中,認定預算執行方利益優先,預算制定方的利益次之,則高校內部監管部門將以P2'=1/x(p+1),即最優概率進行監管。若監管部門以P2>P2'的概率進行監管,則受高處罰風險預期的影響,高校預算執行方將不會選擇進行尋租活動;若高校內部監管部門采用P2 五、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為降低尋租行為發生的概率,可以通過提高p和a,再適度調整x、y,或在不影響e的同時降低C,即建立多角度、不同層面的監督和控制機制,同時提升監管的效率,才能有效地降低尋租活動的發生概率。 (一)建立預算執行考核評價制度 理論和事實證明,良好的激勵制度可以使雇員和雇主的利益趨同。建立科學、合理、可行的績效評價方法,改進現有的固定崗位工資制度,當酬薪制度上的完善達到一定程度、工資和獎金可以基本反映雇員的工作業績時,努力工作將成為獲取高回報的最佳渠道,可有效降低尋租活動發生的概率。 (二)建立預算信息公開披露制度 試用并推行公務卡。采用銀行授信、學校報銷的制度,使監管部門可以從第三方獲得對經費使用支出的全流程信息,提升監管效率和質量,有效避免學校內部暗箱操作、挪用公款等現象,減少預算尋租活動的發生。 (三)完善高校會計核算體系建設 加強經費收入管理。針對多渠道來源的高校資金,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核算,將全部收入納入單位預算。采用登記注冊制度,按經費來源歸集,專款專用、專款專審、總體核算,減少巧立名目、私設小金庫等行為的發生,從而減少預算尋租行為。 (四)完善預算修正制度,嚴格把關預算支出進度 強化落實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能,對需要重點關注的預算使用項目指標,如“三公”支出、培訓費、勞保費、會議費等建立預警反饋通道。按層級部門劃分,定時參與預算管理部門召開的預算使用情況會議,對各執行部門的預算使用情況進行階段性審計,為高校管理層出具審計意見和報告,避免信息不對稱,不留死角,及時尋找并改正預算使用中的問題及差異。● 【參考文獻】 [1] David S. Scharfstein and Jeremy C. Stein. The Dark Side of Internal CapitalMarkets:DivisionalRent-Seeking and Inefficient Investment[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0(6). [2] Eric Rasmusem: Game and Informution[M]. Oxford: Blackwell Publion,1994. [3] 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 王性玉,薛來義.尋租理論三方博弈模型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1(11):14-17. [5] 劉溈瑋.基于全面預算管理的預算編制與審批的動態博弈[J].經濟數學,2010(2):100-105. [6] 顏敏,李現宗,張永國.會計尋租研究[J].會計研究,2004 (2). [7] 叢全喜.高校財務會計監督機制存在的問題與完善探究[J].商業文化,2012(1):268. [8] 李愛芬.論政府對教育經費監管[J].會計之友,2012(32):77-79. [9] 楊墨函,可遙,司彬,楊敏.談健全教育經費監管機制的基本途徑[J].企業導報,2011(9):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