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論文為湖南工業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資助(CX1314)摘 要:鄉鎮公園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鄉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產生的,它是建造在鄉鎮范圍內,服務于鄉鎮居民休閑、活動、文化傳播的場所,主要目的是為了豐富鄉鎮居民的業余生活,提升鄉鎮居民的生活質量,以及開發鄉鎮休閑旅游產業,增加鄉鎮經濟收入。本文探索性地提出了株洲近郊鄉鎮公園開發模式。
關鍵詞:株洲;鄉鎮公園;開發模式;開發類型
鄉鎮公園是集觀賞、休閑、娛樂與游憩于一體的公共活動空間。[1]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速度加快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進,鄉鎮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鎮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他們對生活環境質量的好壞也越來越重視,而鄉鎮公園建設的興起正好吻合了鄉鎮居民的需求。
1 株洲概況
(1)自然環境。株洲位于湘江下游,北望武漢、南瞰廣州,東接贛、浙、滬,西臨云、貴、川,是我國中南地區的主要交通樞紐,湖南省長株潭“兩型社會”實驗區的重要一極。[2]株洲市整體地形呈無語傾斜式,東南部較高,西北部偏低,橫跨南嶺山脈到江漢平原,羅霄山脈位于它的東側。東南部地區地勢均為山地,北中部地區地勢以丘陵為主高低起伏,其間盆地為帶狀分布。株洲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有充足的陽光和豐富的降水量,全年平均氣溫在16℃至18℃,無霜期286天以上。溫暖舒適的氣候為株洲植被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3](2)人文環境。株洲文化資源比較豐富,類型多樣,且具有一定地方特色。株洲歷史文化資源空間分布廣泛,總體呈現出南北兩頭大,中間細長的啞鈴型空間格局。南部以炎陵縣的炎帝陵為中心,匯聚了紅軍標語博物館、葉家祠、神農谷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文化資源;北部以株洲市區為中心包括株洲縣在內的城市休閑商務旅游資源豐富,集中了神農城、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園、湘江生態風光帶等品味較高的旅游。
2 株洲鄉鎮公園開發
株洲市地域廣闊,擁有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通過對株洲市自然、文化資源的類型、特色和優勢進行對比,提出了株洲鄉鎮公園的開發思路為,在充分突出當地自然、文化資源特色的同時,開發以特色旅游為主題的多系列、高效益的發展模式。注重和發揚地域景觀特色是株洲鄉鎮公園規劃設中應該注重的首要問題,只有保護好本地特有的自然、文化資源,才能發揮其地域特有的鄉鎮景觀優勢。在鄉鎮公園的建設中如何合理的規劃設計,這就要求各個地區在建設鄉鎮公園的過程中要進行統籌規劃。在遵循新農村鄉鎮公園規劃設計的原則下,對當地在公園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現狀和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統一的規劃設計理念。
2.1 開發模式
筆者按照株洲不同市、區、縣的自然環境、地域特色等因素,將株洲鄉鎮公園歸納分類為6種不同主題的開發模式,并對按區域對其進行了具體的劃分。分別為:城市近郊綜合主題類公園、醴陵特色文化產業類公園、株洲縣古城鎮旅游公園、攸縣生態旅游公園、茶陵紅色旅游公園、炎陵炎帝文化旅游公園。筆者認為,在株洲鄉鎮公園的規劃中雖然對其進行了區域主題定位,但市區及各縣區地域文化資源類型多有重合,在開發過程中可能出現模式雷同的狀況,這就要求在具體項目的規劃設計過程中,依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思路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安排。
2.2 開發類型
(1)休閑農業公園。休閑農業,是指在傳統或現代的農業和農村資源為開發對象,依照現代旅游業的開發模式,對農業資源進行深化改造,在保證鄉鎮基本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對其賦予新的旅游功能,形成農業和服務業相結合,生產和消費相融合的新型產業。休閑農業公園開發模式主要依靠自然田園風光和農業生產勞動及其周邊農副產品為資源進行開發,依靠鄉鎮本身獨特優美的自然風光為載體對其進行深度挖掘。開展不同特色公園體驗游賞的模式,讓游客參與到農作勞動中滿足游客體驗農業,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2)旅游觀光公園。旅游觀光公園是指將鄉鎮公園和旅游相結合的開發形式,往往是建立在原有旅游景點的基礎之上進行規劃設計,將其規模擴大。鄉鎮觀光旅游公園主要是以鄉鎮觀光、游賞為主題的旅游,開發類型有:古建筑旅游、民族村寨旅游、紅色文化旅游。如名人故居、古鎮房屋建筑、民居、街道、店鋪、古寺廟、園林旅游;民族特色村寨觀光旅游;歷史戰爭遺址、英烈事件等。株洲有朱亭、昭陵、堂市土城、建寧古城等古建筑資源,以及龍渣瑤族鄉等旅游資源,可以依靠這些資源開發旅游觀光公園。(3)科普教育公園。科普教育主題的鄉鎮公園開發是為了使當地居民習先進農業技術和前來旅游的游客提供學了解農業發展歷史以及增長農業知識。比如農業博物院、農業科技生態園、農業觀光園、農業產品展覽館等。(4)度假公園。度假公園是指利用鄉鎮的自然風光和優美的氣候環境為前來旅游的游客提供一個使其精神和身體放松的場所。隨著經濟持續的發展,人們的旅游觀念也發生了重大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厭倦了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旅游,轉而開始愛上休閑、放松和娛樂為主的休閑度假旅游。[4](5)體育娛樂公園。體育娛樂公園是指以體育娛樂為主題公園開發模式,為鄉鎮居民提供專門進行體育娛樂活動的場所,在公園中配備了進行體育活動器材和場地。筆者認為在株洲鄉鎮公園開發中,要根據各個市區縣的實際條件和發展需求,確定與其相適應的開類型,或者將幾種發展模式進行融合,從而開發更加全面的功能。開發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的變化因地制宜地做出適當調整,在情況特殊的地區,可根據其特殊的需求,經過科學的規劃設計,創造新的鄉鎮公園開發類型。
3 株洲五里墩鄉鎮公園開發
五里墩鄉位于蘆淞區南部,擁有2200多畝油菜種植基地,是株洲地區重要的油菜種植基地,每年的三月都是油菜花盛開的季節。成片的油菜花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但是當地旅游項目單一,受季節性影響較大,缺乏對服務項目的開發,導致游客往往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停留時間短暫。五里墩鄉鄉鎮公園開發,可以依照觀光農業公園類型開發,在油菜花盛開的季節充分利用油菜花景色為優勢,吸引外來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其余季節可在原有土壤上進行區域劃分,種植不同的果蔬,可以進行果蔬采摘、休閑農家樂和城市居民體驗等形式來吸引游客。
4 結論
目前,我國新農村建設已經到達穩定發展的時期,農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鄉鎮環境得到了改善。但發展的速度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隨著我國鄉鎮公園建設的廣泛普及,當下問題迎刃而解。本文提出了株洲鄉鎮公園規劃的開發模式,從而推動株洲各市、區、縣鄉鎮公園規劃建設合理的開展,使鄉鎮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環境得到改善,為株洲鄉鎮公園規劃設計提供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 劉冠華.西安城市與城市公園探析——城市歷史與城市公園設計[D].西安美術學院,2012.
[2] 株洲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株洲旅游發展總體規劃[DB/OL].http:∥wenku.baidu.com.
[3] 株洲概況[DB/OL].http:∥baike.baidu.com.
[4] 郭剛志.新農村建設導入鄉村旅游開發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3):6064.
作者簡介:徐杰(1986—),山西長治人,湖南工業大學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應用與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