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山東梆子是中國戲曲317個劇種之一。是山東省的主要地方戲。據史料考證,山東梆子源于山陜梆子,山陜梆子在明末清初形成后,由河南開封傳入山東境內運河兩岸地區,分別向泰安、萊蕪、肥城、濟寧、章丘、菏澤、臨沂等地傳播。板式,是我國戲曲音樂的重要音樂語言,為戲曲音樂塑造音樂形象、表達人物情感及推動戲劇矛盾的發展和變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山東梆子;板式;節奏山東梆子是山東省主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又名“高調梆子”,簡稱“高調”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點,還被人稱為“舍命梆子腔”。它主要流行于泰安、萊蕪、肥城、濟寧、章丘、菏澤、臨沂等地的大部分縣市,以及聊城等地區的廣大城鎮鄉村。因地域不同,群眾對其稱呼亦有別。如以菏澤為中心的,習稱“曹州梆子”;以濟寧、汶上為中心的,稱為“汶上梆子”或“下路調”,總稱“高調”,以區別于流行在魯西南、豫北、冀南的“平調”。新中國成立后的1952年正式命名為“山東梆子”。山東梆子與平調、萊蕪梆子以及蘇北、皖北的“沙河調”都有一定的血緣關系,而與豫東的“祥符調”關系則更為密切。山東梆子唱腔中的基本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飛板四大類。另外,還有在此基礎上發展變化而形成的一些輔助板式,從而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板式唱腔結構。 1 慢板 慢板是山東梆子音樂唱腔的主要板式之一。分慢、中、快、緊四種速度,節奏嚴格,唱詞規整。它和二八板,流水板,飛板稱為山東梆子的“四大正板”。慢板的速度比較慢,旋律抒情婉轉,優美動聽,富于敘事性。慢板在格式上變化較多,行腔與過門豐富多彩,能表現各種復雜的感情。慢板在速度上也有較大的靈活性,根據劇情與人物需要,可快,可慢,分為慢板,中慢板,快慢板。慢板的起唱方法有多種,既能直接起唱慢板,又可以叫板,起板,栽板,導板等形式引入上板。慢板節拍為4/4拍子,稱為一板三眼,每小節的第一拍為板,二三四拍為頭眼,中眼,末眼。慢板起腔過門之后的第一句唱為“頭腔句”,也是慢板的“花腔”部分,旋律大幅度延伸,加花,并加以裝飾,使其曲調結構,節奏形態發生深度變化與繁衍。慢板的起腔,落腔規律為:起唱于中眼,落腔于板。唱腔的上下對偶句構成一個基本樂段,上句稱“上韻”,下句稱“下韻”。在三句四句的上下韻可無限反復,最后或轉向流水板,二八板,非板,或以死板終止。慢板唱腔的基本結構,前奏起腔過門+上韻頭句腔(一分句腔,一分句小過門,二分句腔,二分句墊頭小過門,三分句+下韻腔八梆間奏過門+下韻腔(下韻腔一分句腔,一分句小過門,二分句腔)+上韻腔八梆間奏過門+上韻腔(上韻一分句腔,一分句小過門,二分句腔)+下韻腔八梆間奏過門+下韻腔(下韻一分句腔,一分句腔小過門,二分句腔)+尾奏過門收腔死板或躍板轉入其他板式。(二句腔的小過門老藝人稱為“墊空小過門”)。慢板的轉換形式,躍板,亦稱“轉板”,是慢板的附屬板式,無獨立性,是慢板轉入其他板式必經的一個過渡環節,也是慢板轉向其他板式必不可少的步驟。慢板轉流水板:慢板躍流水板從慢板的4/4節拍中轉出,進入2/4二拍子節奏,這個轉換過程起到一個橋梁作用,是一種特定的節拍過渡處理方法。躍板在結束下韻腔之后,進入上韻時進行,躍板后速度稍加提升,然后轉入正常速度,使前后兩個不同節拍的擊梆速度相吻合,使4/4轉2/4的銜接過渡從容自若,自然流暢,盡量地不留轉換節拍的痕跡。慢板類中的輔助板式有:“金鉤掛”,又名“一鑼切”,演唱速度很快,一般每分鐘約為150拍~200拍之間,旋律簡潔,節奏明快;“大二凡”,無上句,并有打擊樂包打間奏;“小二凡”,與“金鉤掛”相仿,但托腔小過門配置打擊樂;“一句正”,無下韻句;“一句落”,即“慢死板”,屬唱段的收尾句;“破字慢板”,唱詞可自由變格。此外,還有“四句腔”“導板”“躍板”等。在慢板類的輔助板式中,還有一種很有特色的“上五音”,它的旋律較之“慢板”有大幅度的擴展,使之更具抒情性功能。根據所表現感情的不同,又分為“上五音”和“哭上五音”。“上五音”一般用于大段唱腔的開始部分;“哭上五音”更適于表現人物悲切哀怨的心情。 2 二八板 二八板,有慢、中、快速度之分。一板一眼2/4拍,眼起板落。其基本腔格上下句皆為八板句幅,故而得名。現在這種格式已被打破,上下句的板數可多可少,根據需要可靈活變化。“二八板”在開唱之前和句間都伴以打擊樂,一般以一個上下句為一番,并配以“三鑼”或“五鑼”的擊樂間奏,有時也可垛唱數句后再使用鑼鼓過門。“二八板”的頭句腔稱為“始腔”,句幅很長,一個上句唱詞要分作兩次以上唱完,第一次不把唱詞唱完,剩下句尾的二三個字接弦樂和鑼鼓過門,然后再重復前面的唱詞,將全句唱完。有的可以不唱“始腔”,直接唱完上句。“二八板”的演唱速度伸縮性較大,旋律進行和過門的穿插也比較靈活多變。根據演唱速度的不同,可分為“慢二八”“中二八”“快二八”三種。“慢二八”旋律性較強,可敘事又可抒情。“中二八”節奏明快,旋律簡潔,長于表現喜悅、激奮的情緒。“快二八”則是一種緊打散唱的形式,適于表現極度憤慨和激烈悲壯的情緒。“二八板”類中的輔助板式有“一鼓二鑼”,即打擊樂的伴奏抽掉鐃、鈸,只用板鼓和大鑼、小鑼三件樂器,故而得名;“呱噠嘴”,它多穿插于“流水板”“垛板”中運用。此外,還有“倒反撥”“哭二八”“緊二八哭頭”“二八康令康”“雙一串鈴”及“嘟嚕錘”“二八序子”等。 3 流水板 流水板,有慢、中、快之分。快流水有板無眼,有的視其為按1/4拍記譜。也有的視其為一板一眼,并按2/4拍記譜。其曲調流暢,輕快活潑。上句節奏稍緊,有小拖腔;下句節奏相對舒展,無小拖腔。此板式變化非常靈活,演唱速度的可塑性很大。“流水板”的每句腔均用過門相間。“流水連板”的每句腔之后則只有短小的過門或不用過門,句句緊接,一氣呵成。“流水板”擅于敘事,亦可用于抒情。有的“流水板”唱段常使用花腔和虛詞襯字,用以表現人物歡欣喜悅的心情。流水板類中的輔助板式有:“流水垛”,速度極快,字多腔少;“流水一串鈴”,屬垛板;“流水呱噠嘴”,為上下句對答,無過門。此外還有“花腔流水”“碾子”等。 4 飛板 飛板, 也叫做非板。有大過門,句尾用鑼鼓,詞句緊湊,可獨立運用。飛板無板無眼, 自由節拍的散唱形式,屬于散板類型。通常有兩種表現不同情緒的“非板”。一種是用于表現悲哀情緒的,旋法上多為四、五度音程大跳,聲區寬而偏高;另一種是表現憤慨激昂情緒的,旋法上多采用同度音程和級進的手法,力度較強,聲區居中偏窄。“非板”的起板過門和間奏均根據不同的感情需要加用不同的鑼鼓點子,借以烘托演唱氣氛〗,增強其藝術感染力。它可以與其他板式組合使用,多應用于大段成套唱腔的開始或結束部分。也可獨立成段。“非板”類中的輔助板式有“大起板”“大栽板”“小栽板”“滾白”等。 一個劇種的繼承與發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都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而來,尤其是山東梆子這種影響力較大的戲種,其發展歷史更是悠久,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每一位熱愛它的有識之士共同努力,使它生生不息、蓬勃發展。在此,祝愿山東梆子的前景和明天更加美好!參考文獻:[1] 安祿興.中國戲曲音樂基本理論[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基層文化館在現代公共文化體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劉 珊 (陽信縣文化館,山東 濱州 251800) 摘 要:隨著時代在改變,雖然群眾文化有著明確的價值取向但是群眾文化的價值取向也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全力發展公共文化的作用性,并且建立服務社會的公共文化體系,只要建立了這兩點,就是建設了繁榮的社會和先進的文化。它能快速提高我們的民族思想,對我們建設富強的社會、和諧的國家、對未來祖國的建設都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關鍵詞:基層文化館;公共文化;作用0 引言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需要以政府為主導全社會參與形成的傳播先進文化、普及文化、給社會提供精神食糧,并且滿足人民對文化的渴望,保障了我們國家的公民建立公共文化體系的公益性。我們國家建立現代文化體系的公共性,是因為它對我們國家建設現代化文明國家有著重要的意義。 1 公共文化的幾項服務特征 基層文化主要有五個方面的特征組成,這五個方面的特征分別體現了主導性、公共性、緊密性、服務性、基礎性。 (1)主導性對國家的影響。政府提供公共文化主導方式必然要依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體現的并不是市場,而是國家的意志,更是政府對我國公民的人文服務與精神關懷。在我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特殊國情下,政府辦的公共文化占有社會文化舉足輕重的地位。之所以占著主導地位是因為它有著強大的影響力,他的社會性強,影響力大,覆蓋面廣。即使是現在社會投資的豐富多元化,公共文化的主導地位也是沒有動搖過的,我們國家的國情和憲法也決定著基層文化的主導性。公共文化體系不但得到了社會的尊重和認同,還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2)基層文化的公共性。服務社會上所有的成員是基層文化的公共性,它還主要體現在為人民群眾提供著最基層的文化服務。 (3)基層文化的緊密型。群眾文化工作網絡里有著廣泛的基層文化庫,而這個網絡有著公共文化的覆蓋范圍,并且基層文化館成了網絡文化的龍頭,因此基層文化館在構建公共文化體系有著“緊密”而獨特的作用。 (4)基層文化的服務性。基層文化館有著種類繁多的公共文化服務,為廣社會大群眾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文化生活,并且為社會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基層文化館為群眾提供者文化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它的目的都不是為了自身利益,從性質上講正直具有“公共文化服務”的根本屬性。這便是基層文化的服務性。 (5)基層文化的基礎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隨著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文化企業,并加大了對文化的投入包括設施設備的較大改善,實踐證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和資源基礎作為前提和保障。 2 基層文化的鞏固和服務體系的強化,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首要前提 基層文化面對的是群眾自我教育、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一種社會文化形態。隨著時代在改變,雖然群眾文化有著明確的價值取向但是群眾文化的價值取向也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有著積極主導地位的基層文化應當不斷地強化和鞏固,那么應當怎樣強化和鞏固基層文化的地位呢? (1)開展文化活動。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組織文化活動,積極的配合并鞏固基層文化館的服務體系地位。群眾文化的作用是通過組織不同種類文化活動,吸引群眾參加達到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和造就對社會有用的新人為目的。 (2)宣傳文化的優勢。大力進行社會文化的引導與宣傳,鞏固基層文化館的陣地地位。基層文化具有互聯網絡優勢、地點上的優勢、人才集結的優勢、獨特的優勢,并且能夠把公共文化體系的主要作用和擴散功能很好地展現出來。 (3)強化公益和服務職能明確基層文化館的主要地位。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觀和民族文化質量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就是公共文化館的主要職能。 (4)鞏固基層文化館的導向地位。始終堅持群眾文化服務方向,基層文化館想要實現它本身的社會體系價值,只有不斷完善和不斷提高群眾文化體系的服務,不斷堅持群公共眾文化服務的方向。 3 讓基層文化具有時代的特色 開展和諧群眾文化的基礎是要優秀的文化作品和優秀的文化創意,那么怎樣策劃并且實施這些文化活動就是一個關鍵的環節。當然在實施和諧文化活動中,文化活動實施工作的好壞直接會影響到和諧文化的質量。因此必須要開展準決策準確、運作合理、調度有序、指揮得當的文化活動,這樣才能達到和諧文化活動的理想效果。 4 整理和諧文化資源 建設和諧文化有利于深入宣傳貫徹民資和諧、社會和諧、城鄉和諧、階層和諧,和諧文化活動的開展也會營造一個美好的社會氛圍。要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和諧文化,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并且利用豐富的文化活動形式,創造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培養共同理想,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引導人民群眾樹立和諧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和諧社會的完美建設。社會的穩定來源于優良的文化傳統,只有在構建好了和諧的文化體系,才能讓社會更加繁榮富強起來,也只有這樣我們的公共文化體系才能發展得越來越成熟。 5 結束語 和諧文化活動的開展不能只依靠獨立的文化個體的力量,畢竟它是有限的,我們要充分發揮國有文化事業單位的主導作用,并且堅持和諧發展的原則,積極整合文化資源,團結調動一切力量共同構建、共同參與和諧群眾文化活動體系,創建和諧的社會氛圍,實現社會的進步、民族的進步、國家的進步。優秀的文化決定了優秀的社會,公共文化體系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發展,更有利于國家的繁榮昌盛與和諧發展。參考文獻:[1] 顧曉虎.堅持科學發展 發揮基礎作用——論基層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基礎作用[J].網絡財富,2012(23):9192.[2] 蘇峰(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培訓講師).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促進文化在更廣泛的層面上繁榮發展[N].中國藝術報,20071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