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
摘 要:山西省稷山縣稷峰鎮馬村西南處的段氏家族墓葬群,以仿木構磚雕,雕刻于墓室的內部,室內四壁皆由四座房屋的外檐建筑而構成,為四合院形制,墓頂均為方形斗頂。墓室建筑結構復雜精巧、裝飾圖案造型多樣,其中大多以磚雕的形式表現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景象。本文以美學、圖像學等多種方法論結合的研究角度,來淺談該墓群內磚雕的形式語言。闡述段氏金代墓室磚雕在結構布局上、圖案造型上以及裝飾風格上的豐富繁雜,從而提出其所反映的藝術特色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并力求在對金代墓室雕刻方面提供一定意義上的參照和啟迪。
關鍵詞:金代;墓葬群;墓室磚雕;圖案造型
山西省稷山縣城西的馬村,有一處金代大定年間(公元1161~1189年前后)馬村段氏的家族墓地,①一共有14座,為南北向墓葬,迄今為止已有800多年的歷史。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②
1 稷山馬村段氏墓群的結構布局
1.1 墓群整體結構布局
金代段氏家族的墓群,位于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稷峰鎮馬村的西南三百米處,占地南北長150米,東西寬140米。經考古人員挖掘發現墓群共有14座,墓室的方向為正南北向,由墓道、墓門、墓室三部分構成。各個墓室平面大致均呈長方形,長21~25米,寬1.7~2.1米,高2.3~5米。墓葬的墓道均為土筑,各個墓門與墓室全為磚砌。該墓群的每一個墓室都是獨立的,為了參觀的方便才把它們串聯在一起。圖1為段氏墓群的整體布局,實心的墓室為現在對外開放的五座。)
圖11.2 墓葬內部形制與構造
稷山馬村段氏家族墓群,為金代“四合院”形制墓葬的典型代表,該墓坐北朝南,結構形制近似,僅在室內大小與內部的磚雕裝飾上有繁簡之別。墓道有斜坡、階梯、豎穴三種形式,比較狹窄。墓門外的仿木構門樓裝飾華麗,或設重臺勾欄,或雕武士、鎮獸。墓室平面多為長方形,部分為方形,墓頂均為方形斗頂。根據墓門的位置,墓室內部結構可分為,墓門辟于墓室南壁的正中央或是辟于右側處兩種;從棺床的位置來看則分為四種。(如圖2)此處筆者會以宋金墓群中對外開放的8號墓、5號墓、1號墓、2號以及4號墓進行簡單闡述。
圖22 稷山馬村段氏墓群磚雕的題材內容
在發掘的九座墓室中,只有七號墓室有一塊磚刻的碑文,《段輯預修墓記》記載著“夫天生萬物之靈者人也,貴賤賢愚而各異,生死輪回止一,予自悟年墓永夜,不無預修此穴,已備收樞之所,楫生巨宋正和八年戊戌歲至大金大定二十一年辛丑六十四載矣,修墓于母親墳下位,母李氏,自丙午年守志,‘辛酉年化矣……”“據父傳曰, 上祖先嫡子諱先著有貫通食補方一冊,上行宋太宗年間救人濟世,康人益壽,方圓數百里婦孺皆知也,難保之,故刻磚四塊,擇方于其上,吩咐二子預留后人繼之矣,貫通食補湯方,方曰:‘鹿茸三錢,米鍋巴人參三……”“段祖醫銘:萬物有吉也有兇,萬物有兇亦有吉,萬藥養人亦傷人,萬藥救人亦毒人,人食五谷染百病,世間萬物可療疾?!雹購谋闹形覀兛梢粤私獾竭@一處的墓群原先應為金代大定年間,即為公元1161~1189年前后,馬村段氏的家族墓地,并且可以推斷出段氏家族在當時不是當官的,而是藥膳世家,豪族財主。從其墓室的磚雕鑿刻也可看出墓主人生前的豪華宅院,生活信仰,表現出來的主題面貌。
圖3 墓門拱眼壁上的牡丹花卉
圖4 須彌座的“奔鹿”各個墓室的內部結構都是“四合院”的形制,再現了墓主人生前的住宅民院。事死如事生,墓室內裝飾精美的磚雕,將現實生活中的庭院住所、祭祀信仰、生活方式、歌舞娛樂……全部都雕刻出來,讓死去的人仍像活著的時候一樣,享受奢侈的物質生活,并且通過磚雕的各種紋樣圖案,實現審美價值,達到一定的審美意義。如現實中的民間宅院一樣,每一個墓室都有門樓。古人言“宅以門戶為冠帶”,一語道出了大門具有顯示身份形象的作用。因此說,門樓式建筑的臉面,在墓室中門樓也是不可缺少的導引性建筑。門樓的拱眼處多為雕刻牡丹花卉,象征榮華富貴,寓意富貴榮顯,墓室內的廂房格扇門上也多雕刻牡丹折枝或是蓮花芙蓉組成的紋飾,亦被視為富貴榮華的象征。荷花也稱芙蓉,由于它的根深葉茂花繁,盤根錯節,因而有“本固枝榮”的法說,寓意為基礎牢固,事業興旺發達。③
圖5 8號墓室中的侍女形象
圖6 仿木構式門樓8號、5號及4號墓中均有鳳戲牡丹的組合紋樣,它象征著美好、光明、幸福等。此外,在民間信仰民俗中,還常常把此題材作為生育、生命的主題,體現了一種暗含和諧的“性”的生殖崇拜。④這種題材,也稱“鳳戲牡丹”“鳳喜牡丹”
等,是磚雕中使用最為廣泛的題材。墓室中祥瑞走獸的紋樣如瑞獅、奔鹿、飛馬等也出現多次。民間多借用獅子的“獅”音,諧“世”“師”與“世”,表達不同的吉祥寓意,如五世同堂、五世其昌等。另外,因民間傳說鹿是祥瑞之兆,古人以白鹿為貴,視為仙人坐騎,兼有長壽之意,其與“祿”諧音,象征福氣、俸祿。 馬村段氏家族墓葬群中的大批仿木構磚雕墓,就是一座座以反映世俗文化為主的民間雕塑藝術寶庫。磚雕本身就是一種裝飾性元素,是民間工藝美術造型的重要變現手法之一,通過這種表現手法來再現當時人們的居住生活、娛樂活動等。寓意為題材的圖案紋飾,有許多是以古代的信仰及圖騰意識相連,可以說是磚雕的靈魂。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充滿寓意的吉祥圖案,從構思到表現,其手法多樣而繁復,無論象征或是隱喻,都代表一定的祈求心理,具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傾向和感情色彩,而磚雕,便是這種渴望的具象形態的最佳載體。從其結構造型、雕刻技法及圖案紋樣的分析,對金代墓葬的形制與金代磚雕的工藝特點,有了很深刻的藝術覺悟。墓室磚雕藝術,它不僅反映了唐宋文化對金代文化的深刻影響,而且也反映了金代墓葬雕刻造型藝術的特點,是研究金代葬俗及文化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注釋:①從七號墓出土的地碣《段輯預修墓記》可知。 ②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稷山金墓發掘簡報[J].文物,1983(1). ③藍先琳.民間磚雕[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第6870頁. ④《中國磚雕》中題材類型[M].第118127頁.參考文獻:[1] 生死同樂:山西金代戲曲磚雕藝術[M].科學出版社,第5468頁.[2] 陳潔滋.事造剜鑿:磚雕[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3444頁.[3]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平陽金墓磚雕[M].山西人民出版社,第55頁.[4] 中國美術史全集?雕塑篇?五代宋雕塑[M].人民美術出版社,第188192頁.[5] 宋航.古墓[M].重慶出版社,第7881頁.[6] 楊弘,鄭巖.中國美術考古學概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89110頁.[7] 李希凡.中國雕塑史[M].浙江教育出版社,第102105頁.[8] 周湘斌,趙海琦.中國全史?中國宋遼金夏?思想史[M].人民出版社,第6385頁.[9] 張踐.中國全史?中國宋遼金夏?宗教史[M].人民出版社,第5670頁.[10] 尚杰.中國磚雕[M].百花文藝出版社,第26107頁.[11] 天琪.中國全史?中國宋遼金夏?藝術史[M].人民出版社,第3456頁.[12] 游彪,吳曉亮,等.中國民俗史[M].人民出版社,第88101頁.[13]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第四十四卷?文物志[M].中華書局出版,第199頁.[14]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走進考古 步入宋金[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