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繪畫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文化傳統下具有不同的空間表現方式與價值追求,對畫面空間表現方式的改變體現著對藝術價值追求的轉變。如何將空間在畫面中體現,成為各個時期藝術家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繪畫;空間;表達方式
1 繪畫空間
繪畫是以二維空間的形態存在并通過畫面體現空間的視覺藝術,由形體、線條、色彩、空間等元素構成。繪畫既是一種造型藝術也是一種空間藝術。空間,在自然科學意義上指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它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是人類視覺和知覺產生的物質基礎。“繪畫空間”指在畫面中表現物體之間、物體與它所處環境之間的距離關系或是抽象的點、線、面、色之間的構成關系,也就是我們從一幅作品中感受到的由藝術家經過藝術加工所營造出來的視覺藝術效果。繪畫的空間也就是畫面中各要素之間表現出來的空間關系。在平面的畫布上,畫家往往借助于透視、明暗、色彩等技巧來表現繪畫的空間。繪畫的空間在本質上是表現現實空間的假象。
2 繪畫空間的特點有
(1)具有觀念性。相對于自然空間而言,繪畫空間的表達是觀念性的,雖然繪畫的空間是以畫布、紙張、顏料等這些客觀物質為依托來表現,但在它里面還注入了人的主觀思維和觀念。正是由于繪畫中有人的主觀思維,繪畫的空間才有別于照片而具有藝術性。
(2)具有靜態性。就存在方式而言,繪畫藝術不像雕塑和建筑具有三維性,也不像音樂具有時間性流動性,繪畫是通過平面表現立體的空間,表現視覺中的真實,但在平面中所表現出來的立體空間形象并不是真正的三維空間。三維的形體會根據我們所處具體位置的變動而產生形體的變化,在不同的視覺角度產生不同的形體,而繪畫中的形體卻是固定靜態的。
(3)具有幻象性。繪畫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繪畫中的空間是畫家經過加工虛擬的非真實的空間。當欣賞者在觀賞一幅畫時,不僅可以從畫面中的點、線、面、色塊等符號形式中直接感知畫面的具體內容,還能感受畫家的主體情感以及自己根據畫面內容所產生的想象。
3 繪畫空間的表達方式
繪畫空間的發展是隨著人類文化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畫家們經過長期的實踐與探索,從對自然物體的簡單模仿到認知并掌握自然,對繪畫空間的認知和處理手法得到逐步的發展和完善。繪畫藝術空間的發展經歷了多次的變革與飛躍,具體存在著以下幾種表現方式。
一維空間,指物體只有長度,沒有寬度和高度。實際上就是指一條線,線上有無數的點,因此點也是一維空間的。一維空間是最簡單的畫面表現方式,同時也是其他空間表現方式的基礎。
二維空間,表示的就是平面,它從左右和上下來限定畫面的空間,具有長度寬度,沒有前后、體積。二維是繪畫的本質空間,也是最常用的繪畫空間表現方式。
二維半空間:具有浮雕的視覺效果,介于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之間。在二維半空間里,物體具有稍微的凹凸感,物體的邊緣線清晰。二維半空間是進行繪畫創新的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即能吸收建筑和雕塑的體積感又可以保持繪畫的平面性。現當代的畫家們在二維半空間中做了不斷地嘗試并表現出多種二維半空間的形式。
三維空間:我們所處的環境就是三維空間,一般指長、寬、高,是從上下、左右、前后三個方向來限定空間,在平面的基礎上再加上深度感。三維空間中的物體具有立體感、縱深感、視覺上的真實感。繪畫是二維的平面的,要想在平面上表現出三維的物體,需要一定的觀察感受能力、理解空間結構的能力、繪畫表現技法的能力。在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廣泛探索繪畫空間問題,把藝術與科學相結合,并把構圖學,解剖學和透視學運用于繪畫,注重畫面中的明暗關系與前后的空間層次,表現出逼真的三維效果,達到了視覺上亂真的效果,使繪畫空間的處理手法得到延伸,對繪畫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西方藝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維空間,是一個時空的概念,在三維空間的基礎上再加上時間就是四維空間,表現物體的永不停止的朝一個方向運動。在繪畫中同樣也可以表現出四維空間,通常采用把物體運動過程的每一瞬間、細節、局部的形象同時排列在同一平面里,使觀者在視覺上感覺出二維平面中物體的持續運動感以及時間的流動性。立體主義的創始人畢加索打破傳統繪畫中的焦點透視,按照一定規律把多種視角觀察到的同一形體或物體運動中的多種形態同時表現在二維平面中,并用暗示性手法將設想中的運動性、空間性和時間性聯系于和諧統一的多維空間。這表現出畢加索對客觀事物的新理解與繪畫空間秩序的新構建,并給觀者也帶來了一種新的視覺上的感受。
多維空間,指的就是人的主觀心理空間。隨著人類文化科技的進步,人們認識到三維空間并不能全面的很好地表達所有藝術家的主觀感情與心理活動。因此藝術家們不斷實踐,從自己對空間的理解及自己的主觀心理空間出發,探索出表現自己藝術特色與藝術情感的新的空間表達方式。
4 結語
繪畫空間形式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并逐步完備,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視覺體驗與知識體系。理性認識和分析每一種繪畫空間形式并從中汲取營養,有利于我們打開思維方式,合理的運用繪畫空間形式于自己的創作中,并找到適合于表達自己情感的畫面空間形式。
參考文獻:
[1] 王帆.繪畫藝術空間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 寧靜.淺談西方繪畫空間[J].大眾文藝,2013(14).
[3] 王寶強.論繪畫空間[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1995(02).
作者簡介:岳沛沛,女,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2級研究生,美術學油畫專業。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