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薇
摘要:
針對我國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住環境特點,從老年人生理和心理角度狀態出發,探討老年人居住環境中適老性和無障礙設計的重要性。
關鍵詞:老年住宅;適老性;室內設計
國現已步入老年社會,由于人口死亡率、出生率和絕對數的變化,決定了我國將經歷世界人口史上最大規模的老年人口增長。據聯合國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85 億,占總人口的13.7%。據專家預測,2020年我國的老齡人口將達到2.48億人,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人,屆時老年人口的比重將達到總人口的31.2%,也就是說每3、4個人中,就會有一個是老年人。
雖然老年人經濟供給與社會基本保障已得到較大改善,但是面對嚴峻的老齡化局勢,老齡產業尤其養老服務業發展滯后的現狀,人們一直在尋找突破口。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優先發展社會養老服務”,養老產業及養老服務發展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另一方面,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老年人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識在不斷提高,消費需求在不斷豐富化和多樣化,人們也一直在尋找切入點。而養老地產是最易見效的突破口和切入點,養老地產在中國城市化發展中新的生活居住形態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這樣的一個社會養老模式使公民對于住房的需求從最初的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向更舒適、更方便的方向延伸。但目前養老住宅的開發、設計與改造在我國觀念較新,還沒有專門針對養老社區的規劃標準,沒有針對養老社區或養老住宅等的專門標準和規范,老年住宅的研究體系也相對較少,相關經驗還在探索中,去思考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如何營造一個理想的幸福晚年生活呢?它將是一個舒適的居所,它不見得在建筑外觀上奪人眼球,但在室內環境的每個細節和功能上都應體現對人文的關懷和人性的尊重。
一、老年人適老性改變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住宅建設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由過去“可以住”、“住的下”到“住得好”,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改善。然而,目前我國大多數養老住宅還是偏向身體健全、行動自如的正常人的身體機能來設計的,雖然考慮到一些無障礙性,卻仍無法全方面展現老年住宅為老年人提供的有針對性的適老化設計及人性化的體驗,老齡化社會的住宅不應是一種僅僅供老年人居住的所謂的“老年人的住宅”,應從觀念意識上重視老年群體心理、生理特征和實際需求,讓考慮甚微的適老性細節給予老人一個暢通無阻的無障礙的舒適居所,從廣義上來說,用設計將差異化轉變成平等性,將對老年群體的關懷納入到住宅內部各個細節中,讓老人淡化衰老的意識,為他們減少這一過程帶來的痛苦和不便。
從生理角度來講,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性衰老表現在外觀形態,內部細胞、組織和器官及身體功能系統“老化” ,包括視覺、聽覺、味覺能力低以及感覺神經的降低。老年人適應能力的下降,從而對室內環境適應性下降的改變,活動時間變短,活動后恢復時間延長。腦神經的萎縮引發神經精神系統腦組織萎縮,腦細胞數量減少,導致健忘,智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佳,精神性格改變,動作遲緩,運動抖顫,癡呆,反應遲鈍,動作協調能力下降。
從心理層面來講,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心理狀態也不同,特別是老年人,心理上會有一定的起伏和變化。老年人受社會和環境因素等影響,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會大幅度降低,當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情緒反應更為激烈,同時對身心健康的影響也表現得更為明顯。受社會地位變化(退休)以及歲月的變遷產生的懷舊心理,他們需要成就感和自豪感,回憶心理加重,喜歡與同輩相處,尋求親切感與共同回憶。生活環境的單一導致老年人喜歡“嘮叨”,因為寂寞和孤獨,需要熱鬧的氣氛擺脫空虛和無奈。老年人生理衰退對他們心理也造成了“返老還童”的影響,他們需要童心來尋求平衡,應多參與戶外活動,接觸陽光,參加文娛活動,避免消極的自我暗示,兒童智力玩具同樣適合老人,讓老人積極思考尋求自身價值。當面對子女的獨立、親人或朋友逝世等年人的依賴心理尤為顯著,內心的獨立性與依賴性產生斗爭,并逐漸向依賴方面轉換,希望尋求到保護者,減少緊張與憂慮,滿足心理需求。
所以,最大限度的發揮老年人的能動性,不僅可以預防和避免老年人的身心疾病和障礙,讓每一位老人擁有舒適和充實的人生。這讓人們理解和體會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并鼓勵老人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很重要。
二、老年住宅各空間適老性及無障礙性設計要點
由于老年人生理技能的衰退,在行動、視覺、聽覺和語言感知等方面的能力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退、對自身安全的保護能力也相對減弱。因而,確保老年人的安全,對老年人居住環境的無障礙設計是老人居住環境設計中最為重要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起居室:由于老年人身體狀況上的不便,起居室是他們一般活動的區域。為了方便老年人起身方便,特意加強了沙發的硬度,增加了扶手高度。茶幾的高度不宜過低(普通茶幾的高度在0.30m~0.45m左右),且最好體型輕小,便于搬挪,可設置滾輪,不用時可收進沙發(圖1),客廳茶幾和電視柜之間預留了輪椅通行空間。
(二)臥室:臥室是老年人久居的房間,其朝向直接影響居住者的健康,應保證得到充足的陽光日照的區域,充足的陽光可以對居室進行陽光紫外線殺菌消毒,凈化室內環境的空氣質量,以滿足臥室內保健需要,從而增添老人的生活信心和活力。在做好保證充足的日照條件下,適宜的空間大小也是臥室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如若老人病了,也可以有足夠的空間進行護理。臥室進門區域滿足360度回轉,方便輪椅者使用。衣柜柜門采用上下軌道設計,移動特別輕巧,方便老年人移動,柜子內的儲物分割充分考慮老年人拿取方便,上部設置掛衣桿,下部設置抽屜和層板。如若放置雙人床可考慮分床墊設計,減少睡覺時的相互影響。此外,應注意與室外的綠化結合,將老人臥室窗臺高度降低,一般低于1.1米,以擴大視野,為老人創造優美的室外景觀,如果可以亦在1.1米的高度做可上翻的小桌板,再其上種植花草盆栽,使老人心理獲取環境的強力支持(圖2)。臥室門凈寬不小于0.90m,應采用觀察門。
(三)廚房:老年人的日常工作多是圍繞廚房展開的,在廚房停留時間較長,老年人活動不便,特別是端一些熱、重的東西容易出事,所以在流線設計時一定要把老人臥室、起居室安排在廚房、餐廳附近,盡量縮短行走距離,可做半開敞式,將餐桌與廚房操作聯系起來布置(圖3),使就餐操作流線連貫,更方便老人的使用,增加空間的交流性,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使用輪椅的人可以得到很大便利,輪椅在廚房的進出及操作更方便標準中關于廚房的規定為“老年人使用的廚房面積不應小于4.50㎡,供輪椅使用者使用的廚房,面積不應小于6.00㎡……”。另外,廚房應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風。水池一定要布置在背光區。廚房 “U”形、“L”形的布置方式更適合輪椅老人使用。使用燃氣灶時,應安裝熄火自動關閉燃氣的裝置。設計者還應注意到,輪椅人使用的操作臺下面一般都留有一定空間,以方便做輪椅時的操作,底部柜子做可移動式,坐輪椅時家具柜門距地面宜在0.4m~1.80m, 其下用來放腳或一些不經常使用的東西(圖4),以免老人經常彎腰、蹲起而發生病變。應考慮老人的特點, 加設一些中部柜或架子(1.20m~1.60m) ,深度0.20m 左右,水池下部留有輪椅插入或坐姿操作的空間。櫥柜可做半透式或開放式,廚房吊柜可增加下拉式拉籃,高1.35m,吊柜下方增加照明,以方便老年人快速找到廚具用品。操作臺臺面高宜在0.75m~ 0.80m,臺面寬度應盡量大些,0.60m~0.75m 比較合適。廚具一律采用圓角收邊,避免老人活動不便產生不必要的碰傷,這將對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很大幫助。
endprint
(四)衛生間:衛生間可以說是老年人在居住的內環境下要求較多,也要妥善設計的重要地方,其面積不宜小于4.00㎡。考慮到老人容易失禁和有“起夜”的習慣,衛生間的平面流線要考慮從臥室到達的短而簡單的路徑。衛生間內應設坐便器、洗面盆、淋浴器或浴盆等;老人都存在起身困難的障礙,因此坐便器坐圈可以較正常情況適當調高,高宜為0.40m。老人如廁時常常需要依靠坐便器的背靠休息,因此最好選用分體式坐便器或給恭桶外加背靠支撐。老人手和手臂的力量和靈活性都有所下降,因此水箱沖水閥應當選用便于施力的杠桿式手柄。同時要求背蓋及蓋圈具有足夠的硬度。洗手盆宜淺而寬,盆下要留有輪椅插入的空間,洗手盆臺面應多設置擺放用品的位置,方便老人拿取。洗浴空間考慮輪椅在其中移動、回旋的可能,同時為保護者留出活動空間。在淋浴間一側可設計置物臺,方便老人拿取物品及撐扶(圖5),應考慮無高差設計的排水槽保障輪椅的使用(圖6);淋浴間應設置一定寬度的可翻折的坐臺,高0.45m寬0.4m以上,減少老人洗浴時站立的疲勞感,使身體和血壓穩定(圖7)。淋雨間和座便器處都應在0.85m高度設安全扶手桿(圖8)。衛生間應劃分干濕區域,所有地面,尤其是濕滑的浴室地面,都使用防滑地磚,避免滑倒情況發生。衛生間宜用推拉門,不用平開門,節省空間,門扇上應留有觀察窗口,萬一老人暈倒,方便急救。
(五)玄關:住宅入口處面積要適當增大,為使用輪椅的方便,出入口應留有不小于1.50m×1.50m輪椅回轉面積。應入口處設置多功能鞋柜并且包含鞋凳,方便老人進門換鞋的習慣,在細節上可設計軟的坐墊方便換鞋,座位旁設置起身扶手和掛衣鉤,在座位后可設置穿衣鏡讓老人疏理容貌,鞋柜一部分可做開敞式的鞋柜放常用的鞋(圖9)。
(六)細節設計:住宅主要的設計要求是便于老年人居住,住宅室內配置足夠的無障礙設施和適老性尺度,室內應避免高差及門檻,以方便行走和通行輪椅;適當高度的插座、開關面板及家用電器,如開關面板高度為1.10m,備用插座高度為0.60m,方便輪椅者和老年人使用;無障礙通行空間和輪椅回轉的空間;墻面陽角做了小圓角處理(圖10);走廊防撞板的安裝;過道的有效寬度不應小于1.20m;家具和柜門把手、門窗、水龍頭開關避免使用球形把手并采用向內側彎的桿式把手;走廊、衛生間應在0.85m 高度左右設木質扶手;床下方增加抽屜(圖11),一是增加儲物空間,二是防止鞋子進到床底,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
三、智能化設計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老年人整體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因而網絡和科技進入老年人的生活將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例如一些智能化家電也走進了老年人的生活,利用網絡,可提供老年家庭保健、遠程操控、遠程護理服務數字電視、網絡終端、智能化的家電運用、PAD應用、感應燈具等,方便老人的居家生活。
隨著科技發展,考慮到老人生理上的特點,適老性的智能化系統布置正在普及到住宅設計中。如緊急報警系統,包括煙感報警裝置(煙感報警器和自動滅火裝置)、緊急救護裝置(緊急呼救鍵、門鈴報警閃爍、管家現場處理)、叫早報警裝置(10分鐘內應答、10分鐘內無應答轉到管家現場處理)、紅外報警裝置(紅外探測器、老人意外摔倒轉到管家現場處理)。
對于老年人居室的空氣流通和舒適性也具有新風空氣凈化系統,包括臭氧殺菌裝置和負離子裝置,可以除去空氣中的異味、消滅病菌,清楚甲醛和苯類,制造活性氧,達到清新空氣消煙除塵的效果。另外還有防盜系統、煤氣泄漏探測系統、消防報警系統,這些也是安全自動化的體現。
智能化設計還體現在室內照明控制系統和地暖系統的設置上。室內照明控制系統包括老人一進門會啟動歸家模式,入戶感應燈亮起,避免老人在黑暗中尋找開關,管理中心也會相應的顯示;上衛生間與起夜會啟動入衛模式和起夜模式;老人入睡后會啟動睡眠模式,讓門鈴關閉靜音,夜燈亮起;老人離開住宅會啟動離家模式,室內電器五分鐘后斷電。這為老年人生活和出行帶了舒適和安心。
四、結語
適老性和無障礙性非常具有普遍性,從實際生活角度出發,無論在居住者處于生命的哪一個階段,住宅都應該賦予人舒適、便利的體驗和感受,切身去體會老年人的感受,在此基礎上豐富老者的精神生活層次,將老年人居住的環境不斷優化、完善細節,設計開發出適宜老年居住的社區和住宅,他們的今天同樣是我們的明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G B/T 50340-2003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JGJ122-99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周燕珉.老年住宅[M].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endprint
(四)衛生間:衛生間可以說是老年人在居住的內環境下要求較多,也要妥善設計的重要地方,其面積不宜小于4.00㎡。考慮到老人容易失禁和有“起夜”的習慣,衛生間的平面流線要考慮從臥室到達的短而簡單的路徑。衛生間內應設坐便器、洗面盆、淋浴器或浴盆等;老人都存在起身困難的障礙,因此坐便器坐圈可以較正常情況適當調高,高宜為0.40m。老人如廁時常常需要依靠坐便器的背靠休息,因此最好選用分體式坐便器或給恭桶外加背靠支撐。老人手和手臂的力量和靈活性都有所下降,因此水箱沖水閥應當選用便于施力的杠桿式手柄。同時要求背蓋及蓋圈具有足夠的硬度。洗手盆宜淺而寬,盆下要留有輪椅插入的空間,洗手盆臺面應多設置擺放用品的位置,方便老人拿取。洗浴空間考慮輪椅在其中移動、回旋的可能,同時為保護者留出活動空間。在淋浴間一側可設計置物臺,方便老人拿取物品及撐扶(圖5),應考慮無高差設計的排水槽保障輪椅的使用(圖6);淋浴間應設置一定寬度的可翻折的坐臺,高0.45m寬0.4m以上,減少老人洗浴時站立的疲勞感,使身體和血壓穩定(圖7)。淋雨間和座便器處都應在0.85m高度設安全扶手桿(圖8)。衛生間應劃分干濕區域,所有地面,尤其是濕滑的浴室地面,都使用防滑地磚,避免滑倒情況發生。衛生間宜用推拉門,不用平開門,節省空間,門扇上應留有觀察窗口,萬一老人暈倒,方便急救。
(五)玄關:住宅入口處面積要適當增大,為使用輪椅的方便,出入口應留有不小于1.50m×1.50m輪椅回轉面積。應入口處設置多功能鞋柜并且包含鞋凳,方便老人進門換鞋的習慣,在細節上可設計軟的坐墊方便換鞋,座位旁設置起身扶手和掛衣鉤,在座位后可設置穿衣鏡讓老人疏理容貌,鞋柜一部分可做開敞式的鞋柜放常用的鞋(圖9)。
(六)細節設計:住宅主要的設計要求是便于老年人居住,住宅室內配置足夠的無障礙設施和適老性尺度,室內應避免高差及門檻,以方便行走和通行輪椅;適當高度的插座、開關面板及家用電器,如開關面板高度為1.10m,備用插座高度為0.60m,方便輪椅者和老年人使用;無障礙通行空間和輪椅回轉的空間;墻面陽角做了小圓角處理(圖10);走廊防撞板的安裝;過道的有效寬度不應小于1.20m;家具和柜門把手、門窗、水龍頭開關避免使用球形把手并采用向內側彎的桿式把手;走廊、衛生間應在0.85m 高度左右設木質扶手;床下方增加抽屜(圖11),一是增加儲物空間,二是防止鞋子進到床底,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
三、智能化設計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老年人整體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因而網絡和科技進入老年人的生活將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例如一些智能化家電也走進了老年人的生活,利用網絡,可提供老年家庭保健、遠程操控、遠程護理服務數字電視、網絡終端、智能化的家電運用、PAD應用、感應燈具等,方便老人的居家生活。
隨著科技發展,考慮到老人生理上的特點,適老性的智能化系統布置正在普及到住宅設計中。如緊急報警系統,包括煙感報警裝置(煙感報警器和自動滅火裝置)、緊急救護裝置(緊急呼救鍵、門鈴報警閃爍、管家現場處理)、叫早報警裝置(10分鐘內應答、10分鐘內無應答轉到管家現場處理)、紅外報警裝置(紅外探測器、老人意外摔倒轉到管家現場處理)。
對于老年人居室的空氣流通和舒適性也具有新風空氣凈化系統,包括臭氧殺菌裝置和負離子裝置,可以除去空氣中的異味、消滅病菌,清楚甲醛和苯類,制造活性氧,達到清新空氣消煙除塵的效果。另外還有防盜系統、煤氣泄漏探測系統、消防報警系統,這些也是安全自動化的體現。
智能化設計還體現在室內照明控制系統和地暖系統的設置上。室內照明控制系統包括老人一進門會啟動歸家模式,入戶感應燈亮起,避免老人在黑暗中尋找開關,管理中心也會相應的顯示;上衛生間與起夜會啟動入衛模式和起夜模式;老人入睡后會啟動睡眠模式,讓門鈴關閉靜音,夜燈亮起;老人離開住宅會啟動離家模式,室內電器五分鐘后斷電。這為老年人生活和出行帶了舒適和安心。
四、結語
適老性和無障礙性非常具有普遍性,從實際生活角度出發,無論在居住者處于生命的哪一個階段,住宅都應該賦予人舒適、便利的體驗和感受,切身去體會老年人的感受,在此基礎上豐富老者的精神生活層次,將老年人居住的環境不斷優化、完善細節,設計開發出適宜老年居住的社區和住宅,他們的今天同樣是我們的明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G B/T 50340-2003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JGJ122-99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周燕珉.老年住宅[M].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endprint
(四)衛生間:衛生間可以說是老年人在居住的內環境下要求較多,也要妥善設計的重要地方,其面積不宜小于4.00㎡。考慮到老人容易失禁和有“起夜”的習慣,衛生間的平面流線要考慮從臥室到達的短而簡單的路徑。衛生間內應設坐便器、洗面盆、淋浴器或浴盆等;老人都存在起身困難的障礙,因此坐便器坐圈可以較正常情況適當調高,高宜為0.40m。老人如廁時常常需要依靠坐便器的背靠休息,因此最好選用分體式坐便器或給恭桶外加背靠支撐。老人手和手臂的力量和靈活性都有所下降,因此水箱沖水閥應當選用便于施力的杠桿式手柄。同時要求背蓋及蓋圈具有足夠的硬度。洗手盆宜淺而寬,盆下要留有輪椅插入的空間,洗手盆臺面應多設置擺放用品的位置,方便老人拿取。洗浴空間考慮輪椅在其中移動、回旋的可能,同時為保護者留出活動空間。在淋浴間一側可設計置物臺,方便老人拿取物品及撐扶(圖5),應考慮無高差設計的排水槽保障輪椅的使用(圖6);淋浴間應設置一定寬度的可翻折的坐臺,高0.45m寬0.4m以上,減少老人洗浴時站立的疲勞感,使身體和血壓穩定(圖7)。淋雨間和座便器處都應在0.85m高度設安全扶手桿(圖8)。衛生間應劃分干濕區域,所有地面,尤其是濕滑的浴室地面,都使用防滑地磚,避免滑倒情況發生。衛生間宜用推拉門,不用平開門,節省空間,門扇上應留有觀察窗口,萬一老人暈倒,方便急救。
(五)玄關:住宅入口處面積要適當增大,為使用輪椅的方便,出入口應留有不小于1.50m×1.50m輪椅回轉面積。應入口處設置多功能鞋柜并且包含鞋凳,方便老人進門換鞋的習慣,在細節上可設計軟的坐墊方便換鞋,座位旁設置起身扶手和掛衣鉤,在座位后可設置穿衣鏡讓老人疏理容貌,鞋柜一部分可做開敞式的鞋柜放常用的鞋(圖9)。
(六)細節設計:住宅主要的設計要求是便于老年人居住,住宅室內配置足夠的無障礙設施和適老性尺度,室內應避免高差及門檻,以方便行走和通行輪椅;適當高度的插座、開關面板及家用電器,如開關面板高度為1.10m,備用插座高度為0.60m,方便輪椅者和老年人使用;無障礙通行空間和輪椅回轉的空間;墻面陽角做了小圓角處理(圖10);走廊防撞板的安裝;過道的有效寬度不應小于1.20m;家具和柜門把手、門窗、水龍頭開關避免使用球形把手并采用向內側彎的桿式把手;走廊、衛生間應在0.85m 高度左右設木質扶手;床下方增加抽屜(圖11),一是增加儲物空間,二是防止鞋子進到床底,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
三、智能化設計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老年人整體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因而網絡和科技進入老年人的生活將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例如一些智能化家電也走進了老年人的生活,利用網絡,可提供老年家庭保健、遠程操控、遠程護理服務數字電視、網絡終端、智能化的家電運用、PAD應用、感應燈具等,方便老人的居家生活。
隨著科技發展,考慮到老人生理上的特點,適老性的智能化系統布置正在普及到住宅設計中。如緊急報警系統,包括煙感報警裝置(煙感報警器和自動滅火裝置)、緊急救護裝置(緊急呼救鍵、門鈴報警閃爍、管家現場處理)、叫早報警裝置(10分鐘內應答、10分鐘內無應答轉到管家現場處理)、紅外報警裝置(紅外探測器、老人意外摔倒轉到管家現場處理)。
對于老年人居室的空氣流通和舒適性也具有新風空氣凈化系統,包括臭氧殺菌裝置和負離子裝置,可以除去空氣中的異味、消滅病菌,清楚甲醛和苯類,制造活性氧,達到清新空氣消煙除塵的效果。另外還有防盜系統、煤氣泄漏探測系統、消防報警系統,這些也是安全自動化的體現。
智能化設計還體現在室內照明控制系統和地暖系統的設置上。室內照明控制系統包括老人一進門會啟動歸家模式,入戶感應燈亮起,避免老人在黑暗中尋找開關,管理中心也會相應的顯示;上衛生間與起夜會啟動入衛模式和起夜模式;老人入睡后會啟動睡眠模式,讓門鈴關閉靜音,夜燈亮起;老人離開住宅會啟動離家模式,室內電器五分鐘后斷電。這為老年人生活和出行帶了舒適和安心。
四、結語
適老性和無障礙性非常具有普遍性,從實際生活角度出發,無論在居住者處于生命的哪一個階段,住宅都應該賦予人舒適、便利的體驗和感受,切身去體會老年人的感受,在此基礎上豐富老者的精神生活層次,將老年人居住的環境不斷優化、完善細節,設計開發出適宜老年居住的社區和住宅,他們的今天同樣是我們的明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G B/T 50340-2003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JGJ122-99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周燕珉.老年住宅[M].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