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根嶺
在網絡輿論對“廣場舞大媽”幾乎一邊倒的非議聲中,江蘇徐州云龍湖景區的“暴走大媽”又引起廣泛關注,有報道說這些人多由“廣場舞大媽”轉型而來,并說她們經常占用機動車道,與車主發生矛盾,所以有市民呼吁加以規范。
這其實還是對待“廣場舞大媽”的同樣腔調,是對她們趕盡殺絕的節奏,由此陷入了“妖魔化”的誤區,忽視了“廣場舞大媽”、“暴走大媽”現象背后的合理因素和對社會管理短板的無聲訴求。
雖然說“廣場舞大媽”擾民,成為周邊居民眼中的一大“公害”,尤其是家里有學生復習考試的,有嬰兒需要安靜照料的,有入睡困難失眠痛苦,還有倒班休息的,對廣場舞確實深惡痛絕。由此也爆發了不少沖突,輕者被驚擾的居民用高音喇叭定向對抗,過分者甚至從高樓潑糞,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可遺憾的是,這些“嚇阻”措施雖然能得逞于一時,可對廣場舞卻起不到“根治”作用。而徐州的“廣場舞大媽”轉型“暴走大媽”,既是不得已而為之,也是對社會丑化的無聲抗議。
關鍵還在于,大家只顧對“廣場舞大媽”口誅筆伐了,卻忘記了廣場舞風靡大江南北、無數大媽趨之若鶩的深層原因,以及別上綱上線只就事論事對其擾民副產品的疏解之道。要想變厭煩廣場舞的周邊居民與樂此不疲的“廣場舞大媽”的“兩相厭”為“兩相宜”“兩相樂”,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問題是要正視雙方的需求,切勿一味丑化甚至辱罵“廣場舞大媽”,否則不僅于事無補,反而激化矛盾。
說到底,廣場舞之所以受到大媽的熱烈歡迎并身體力行,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健身的需要,二是打發閑暇時光之舉,三是社交的需求,四是價值實現的渴望。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有所為,退休后發揮余熱不亦樂乎甚至超過此前本職工作的樂趣,而蕓蕓眾生當中大多數人退休后百無聊賴會加速衰老,因此,為填滿空閑時間,跳跳廣場舞,還能鍛煉身體,結交同好,愉悅身心,再加上自己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沒好意思顯露被周圍熟悉的工作同事忽略,如今卻得到陌生的廣場舞“同事”肯定推崇的唱歌舞蹈組織才能,真是何樂而不為呢,簡直是難得的人生晚年樂事,也就難怪徐州的“廣場舞”被逼無奈之下,也要轉型“暴走大媽”了。可以說,無論廣場舞還是暴走,反映出來的都是老年人熱愛生活的現象。
話說回來,廣場舞對那些厭之的周邊居民確實是個噩夢,換言之也是對其他公民休息權和安靜權利的侵犯,因此也不能聽之任之。于是這就形成了一對矛盾,對此,政府公權力當然得發揮相應的作用,不能聽任雙方相互傷害“相煎何太急”,否則難逃失職之嫌。怎么辦?當然不能對廣場舞這種深受老年人鐘愛的健身社交休閑娛樂方式一棍子打死,取締了事,而應該正視她們并不過分的需求,網開一面,進行必要的疏導,比如尋找和限定既方便大媽跳舞又不會擾民的場所——我就不相信偌大的中國,能建那么多平時用處不大的競技體育場館,卻擠不出幾處供大媽們跳廣場舞的合適場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