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勃揚
摘要:領導者與經營者的本質區別在于設計企業發展戰略、激勵員工和執行與傳達企業發展方向。本文將以馬克·扎克伯格為例,由西方領導理論分析29歲的天才黑客身上存在著哪些開創社交網絡事業的領導特質以及這些特質是如何影響到追隨者的。通過臉譜公司發展過程中的經典案例,分析馬克·扎克伯格的領導風格,辯證的看待交易型和變革型領導風格以及她們在馬克·扎克伯格領導行為上的具體體現。最終,結合臉譜公司的情境探討馬克·扎克伯格的領導力在企業未來發展中是否會繼續成功。
關鍵詞:馬克·扎克伯格領導特質理論領導行為理論權變理論
一、緒論
1、研究背景
當代互聯網技術所催生的網絡交往形式——社交網絡對理解、合作、共享、互動等方面的影響超過以往的任何時代,對人類社會各個領域的影響也站到了歷史的最高點。社交網絡不僅正在成為人們交往的一種重要工具,而且成為人們借此改變世界的工具(吳保來,2010)。臉譜(facebook)、推特(twitter)和優圖(youtube)等社交網絡便是21世紀社交網絡的領跑者與帶頭人,他們不僅影響了企業內部的員工之間的溝通、交流,而且影響著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互動方式。具有需求的領域也同時伴隨著經濟利益,經濟領域的人士敏銳地意識到社交網絡的巨大經濟價值,爭相加入到這個新興的領域中尋求商機,積極利用這個平臺為自己的產品尋找買家, 從而為社交網絡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與此同時,社交網絡, 做為一種迅速生成、急劇擴張的社交產業,它的可持續經營的盈利模式,以及創始人如何平穩過渡為首席執行官也成為了社交網絡管理層所需要考慮的當務之急。本文將以發展速度最快,最先上市的臉譜社交網絡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為例,分析領導力與企業經營模式聯系。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在臉譜的迅速成長,包括校園創立,硅谷融資以及上市之后,這三個過程中臉譜的盈利模式與馬克扎克伯格領導力風格的關系。首先介紹本文分析所需要的理論模型,再通過文獻研究法對臉譜(Facebook)自2004年二月上線以來權威媒體與評論家對臉譜的評論進行整合。從馬克扎克伯格自身的領導特質,對待企業日程事務以及為企業設定的盈利模式及長期愿景中,結合領導行為理論分析出馬克扎克伯格的領導風格,再由權變理論分析,在馬克扎克伯格擁有特定領導風格的假設下, 社交網絡行業的巨大需求如何塑造出29歲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3、研究目的
本文通過分析馬克扎克伯格的領導特質、領導風格以及這對臉譜盈利模式的影響,挖掘出臉譜除技術、市場占有先機之外的另一競爭優勢-適合行業發展時局的領導力。本文詣在探討作為臉譜創始人的馬克扎克伯格是否在臉譜上市后仍舊適合擔任首席執行官。
二、對論文分析所需要的模型進行介紹與綜述:
1、領導特質理論
20世紀30年代,研究者將心理學研究方法應用到領導者特征的研究上來,由此形成了領導特質理論。 這一時期的領導特制理論側重對領導人的心理、性格、知識、能力等方面的研究,研究領導人和追隨者在本質上是否存在差別,是否存在特定的人格特質、生理屬性、智力或者個人價值觀和領導特質理論會把追隨者與領導者分開來。1948年,Stogdill對有關文獻進行了研究,得出兩個結論;一是領導者在素質上與追隨者并沒有本質差異;二是有些特征非常重要,與領導成功存在一定的關聯。Stogdill將這些特點分為五個方面:能力(智力、敏感性、表達能力、創造力、判斷力);成就(學位、知識、學術成就);責任(可靠性、開創力、執著、進取心、自信心、超越的欲望);參與(積極主動、社交、合作、適應性、幽默);地位(社會經濟地位、個人聲望)(玉方,王清剛, 2012)。
本文將以領導特質理論作為輔助模型,分析創業初期、五次融資以及上市后馬克扎克伯格行使的一系列提高效率、企業結構調整、行業定位以及激勵員工的手段,總結出馬克扎克伯格的領導特質。
2、領導行為理論
由于領導特性理論忽視下屬的需要,沒有指明各種特性之間的相對重要性、缺乏對因與果的區分、忽視了情境因素,導致它在解釋領導行為方面的不成功(孫曉,曲敬一), 本文還會引入領導行為理論和權變理論,輔助分析馬克扎克伯格的領導風格。
1978年,Burns在對政治型領導進行定性分類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領導過程應包括交易型和變革型兩種領導行為。Burns認為交易型領導為下屬提供的是單純的交換,明確下屬的目標并通過獎勵、承諾、指導并激勵下屬完成組織目標,是基于經濟、政治及心理的價值交換。變革型領導通過讓員工意識到所承擔任務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需求層次,建立互相信任的紐帶,促使下屬為組織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并達到超過原來的期望結果:Bass指出交易型領導著重于績效標準、任務導向的目標.
David A.Nadler & Michael L.Tushman討論企業變革時,根據領導在變革中的角色對魅力型領導和工具型領導進行了描述。魅力型領導者是指具有自信并且信任下屬,對下屬有高度期望,有理想化的愿望,以及使用個性化風格的領導者。與魅力型領導對應的是愿景型領導,包含三個基本元素:愿景陳述、任務陳述、目的的陳述。
3、權變理論
費德勒的權變領導思想試圖闡明的就是如何去修改和變化工作環境以使其具有適用性。事實證明, 在某些環境條件下專制式的領導者工作起來效率高, 而在另一些環境中民主型的領導者工作起來得心應手, 在任何一種環境中我們都有可能改變那些與領導者有風格相抵觸的客觀因素條件。費德勒認為,領導者的行為及其所要追求的目標具有多樣性。這種多樣性的存在,是由領導者之間在基本需求方面的差異決定的。因此,應當而且必須以此種需求結構來界定領導方式。這是費德勒權變理論的基本出發點。所以,費德勒將領導方式(領導型態)歸納為兩類,即“員工導向型”領導方式和“工作導向型”領導方式。前一領導方式以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其主要需要,而以完成任務之需要為輔。后一領導方式則以完成任務為其主要需求,而以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之需求為輔。
本文將在由領導行為理論分析出馬克扎克伯格的領導風格的基礎上, 結合社交網絡發展的外部環境以及臉譜的企業績效分析馬克扎克伯格在得心應手的外部環境下所發揮的領導能力對績效的影響.
三、結合現代西方領導理論對馬克扎克伯格領導風格進行分析
本文將結合上述三種現代西方領導理論對馬克扎克伯格創業初期、上市前期及上市后以個人最大股東身份出任首席執行官這三個不同的領導階段進行全面分析, 并總結出馬克扎克伯格整體的領導風格及根據不同情境所表現出的權變領導風格。
1、創業初期的準確判斷與知識支持-判斷力、敏感性與超越的欲望
創業初期,馬克扎克伯格便由哈佛大學學生反映對社交網絡前景有了準確的認識,并說服室友一同輟學創業,其中顯示出的馬克扎克伯格的對社交網絡前景的判斷力與對機會的敏感性也體現出支撐馬克扎克伯格創業初期的領導特質。而初期創業在大學城的影響力便可以歸結為馬克扎克伯格在技術與經營理念上的成就。電腦天才與主修心理學的雙重身份,讓馬克扎克伯格有足夠的隱性資本放棄學業,領導屬于自己的事業。
最早的 Facebook 網站,每個頁面的底部都有一行小字體的宣傳詞:“馬克·扎克伯格出品。”在介紹服務的網頁上,他的名字下面羅列著這樣的稱呼:“創立者、主宰者、指揮官與全州公敵?!睆闹小皠摿ⅰ薄爸髟住?“指揮”中可以看到主修心理學的馬克扎克伯格對領導人類社交心理的欲望與追求。這也可以解釋在臉譜風靡全校的兩個月內即覆蓋所有的常青藤名校,兩年內覆蓋在全球范圍內每一個有大學后綴電子郵箱的人。
敏銳的判斷力,對機會的敏感性以及性格中超越的欲望組成了一個穩定的性格三腳架,支撐馬克扎克伯格在創業初期不顧及學業的繼續,果斷輟學擴張的決定。同時也暗示了臉譜在未來的企業發展中不重視短期利益,側重于長期回報與以“分享”理念獲利的經營模式。
2、馬克扎克伯格的三封信(建立在交易型領導基礎上的變革型領導)
本文認為馬克扎克伯格的領導力中所包含的領導風格并不僅僅局限于交易型與變革型中的其中一種,而是變革型的領導風格中穿插著交易型的領導風格。正如馬斯洛的需求五等級中,只有較低層級的需求被滿足,人類才開始追求較高層級的需求。交易型領導所提供的獎勵、承諾、指導并激勵下屬完成組織目標等基于經濟、政治及心理的價值交換,可以滿足員工物質及生理上的需求,而變革型領導的理想化影響、動機鼓舞、智能激發、人性化關懷則可以滿足員工在個人價值實現上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在硅谷這樣一個高新技術聚集區,員工對個人價值實現上的需求遠大于物質需求,但是,不可否定,物質獎勵也是員工工作積極的基礎.
馬克扎克伯格的領導風格是建立在成功的交易型領導風格上的變革型領導風格。通過馬克扎克伯格寫給員工的三封信中便可以看出他在對員工關懷,通過溝通將愿景傳遞給員工的同時,也給予了一定物質獎勵的承諾。在第一封信里,馬克扎克伯格描述了Facebook的成長歷程和發展方向,他呼吁所有的員工為Facebook獻計獻策。在第二 封信里馬克扎克伯格指出,每一個員工在公司無論負責什么工作,都將對Facebook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他還告訴員工,如果將來有一天Facebook上市后,大家可以拿到大概多少的股份。 馬克扎克伯格在第三封信里講了每個崗位的情況,鼓勵大家為了公司的發展,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拘泥于自己目前的崗位。
馬克扎克伯格通過向員工描述企業的發展方向、成長歷程使員工更加信任、崇拜領導者的決策并為之跟隨:通過提出吸引人的愿景,將企業的長期愿景轉化為員工們的共同愿景,從而產生工作動力。更重要的是馬克扎克伯格鼓勵員工作自己想做的事而非拘泥于崗位,可以讓員工感受到領導者對個人發展的關心與關懷。以上論述不僅直接說明了馬克扎克伯格變革型的領導風格,也同時間接闡述了臉譜在擴張過程中,企業員工離職率低,投入敬業的原因。與此同時,馬克扎克伯格對員工股份的承諾,作為一種物質上的激勵,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領導力因素。
3、依據未來十到二十年企業愿景做出決策-可持續盈利的經營模式
3.1對員工及企業的自信-魅力型領導風格
不以股票價值的變動為依據,而以臉譜十到二十年的發展戰略及愿景作為決策的依據,顯示出馬克扎克伯格對公司及所有員工的自信,以及明顯的魅力型領導風格
作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的很多決策為公司帶來了直接的經濟利益,比如他做出的以十億美金購買圖片分享處理軟件的決策,便讓臉譜的股價迅速上升,為股東帶來的巨大的利益。然而,與亞馬遜的首席執行官Jeff Bezos的領導理念不同, 馬克扎克伯格并不以股東權益而是以公司的發展愿景作為決策的標準, 盡管他本身便是臉譜的個人最大股東。
當馬克扎克伯格相信公司的發展前景, 把企業的發展戰略放在短期利益之前時,他對企業的自信便能夠對下屬產生激勵,激勵下屬全身心地投入,以共同實現企業的發展前景, 從而對企業績效產生正面影響。
3.2 分權能力及著眼于長期愿景一愿景型領導風格
馬克扎克伯格對權力的分配與整合是他成功購買圖片分享軟件的關鍵,在臉譜不同階層的領導具有不同的責任,高層經理負責長期發展方向,設定目標市場及相關政策,而中層及低層經理則負責執行、協調及監督。馬克扎克伯格并不是自己設計編碼而是雇傭團隊設計,將更多的精力用于企業的戰略發展及轉型,也說明了他對任務的一種分配。
同時,臉譜所有的業務導向與行業定位都始終圍繞著讓世界更緊密相連與對圖片分享軟件的推廣。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扎克伯格對企業前景的清晰度以及號召組織成員向共同方向奮斗的能力。
4、運用權變理論模型對臉譜公司的成功進行領導力分析
4.1情境與領導力的相互選擇
馬克扎克伯格的黑客才華與社交網絡的成功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很難定性是21世紀人類對社交網絡的巨大需求成就了馬克扎克伯格,還是馬克扎克伯格成功的領導風格成就了臉譜社交網絡的迅速擴張與蓬勃發展。因為外部情境與領導者的領導風格及領導特質之間本身就存在著一種互相選擇,相互促進的關系。很多人認為,馬克扎克伯格本身并不是合格的領導者,只是臉譜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地方上線成就了他。而這些都是對電腦天才的一種誤讀,況且對機會的敏感性本身也是一種卓越的領導特質。據雅虎金融統計,馬克扎克伯格是最能適應社交網絡產業變化的首席執行官之一。在臉譜上線之前也有很多成功的企業家想要滲透進入社交網絡,卻都沒有成功。馬克扎克伯格是一個卓越的編程人員,但又同時對企業有長遠的愿景并善于將自己對企業愿景傳遞給員工,產生激勵進而提高績效。下面本文將結合臉譜公司所處的外部情境以及馬克扎克伯格的領導特質及風格,得出馬克扎克伯格成功的原因。
4.2 臉譜的企業可控性與馬克扎克伯格領導力的相輔相成
臉譜一經上線便有"分享""讓世界更加靠近"的企業愿景,由上文分析可知,馬克扎克伯格屬于變革型領導,鼓勵員工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因此與員工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同時,馬克扎克伯格對企業的愿景又有清晰的認識與不懈的追求,并對每個部門領導者的則有著明確的劃分,因此臉譜本身有著很高的結構性。馬克扎克伯格所處的領導情境是非常有利的領導情境。同時,馬克扎克伯格將企業的任務規定的很明確,組織地條理分明,屬于任務導向型領導。因此,在情境與領導風格的共同作用下,馬克扎克伯格可以帶領臉譜獲得更高的績效。
四、總結
時勢造英雄,馬克扎克伯格的成功既緣自21世紀人類對社交網絡的需求,也來自于本身敏銳的判斷力、敏感力以及超越的欲望。他成功的領導行為不僅包含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交易型領導風格,更包含了變革型的領導風格。對于硅谷的高新技術人才來說, 領導者對個人發展的關心與關懷以及吸引人的愿景更具有激勵作用。與此同時,馬克扎克伯格也是對員工及企業充滿自信的領導,并著眼于長期愿景,設立的愿景的清晰程度也驅使成員采用新的行動,去完成新的目標。這些都對員工產生了深刻的激勵作用,以達到提高績效的目的。最后,在臉譜公司的長期發展過程中,馬克扎克伯格也是不可或缺的。他與員工有著良好的關系,并在公司設計了清晰的結構與明確的目標,他本身同時是任務型領導。因此,為臉譜奠定企業發展方向、企業結構以及帶動員工積極性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也同時是臉譜上市后首席執行官的不二人選。
參考文獻:
[1]戚振江 張小林, 2001, 領導行為理論:交換型和變革型領導行為,企業經營與管理,2001年第12期,34-36
[2]馬克扎克伯格和他的Facebook,2012,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第6期,8—9
[3]孫曉,曲敬一,2012,淺談領導行為理論與應用,管理研究,136—138
[4]馬李靈珊,2012,從喬布斯到扎克伯格,南方人物周刊,45-48
[5]馬克扎克伯格:創業帝國的新凱撒,中國私人科學技術經濟,2012年1—2合刊,76——78
[6]春夏,2012,馬克扎克伯格的三封信,中外企業文化,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