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南平
《 機關事務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我國機關事務工作的根本法規,是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機關事務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據。當前各級各部門都在以《條例》出臺為契機,興起學條例、知條例、用條例的熱潮,推動機關事務管理法制化建設。筆者認為,《條例》出臺后,機關事務保障法制化建設的有效推進需要我們把握好“五個度”。
一、強化思想認識,把握戰略高度
《條例》的出臺彰顯了依法治國、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要求,是機關事務管理依法行政的重要抓手。也是適應建設廉潔、務實、高效政府機關新形勢,順應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立足推動機關事務工作新實踐,著眼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新要求,作出的一項全局性、戰略性、權威性的重大決策部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后勤實際的工作內涵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后勤的資源、市場范圍、經營項目都與市場經濟產生了割不斷的微妙的聯系,正逐步成為市場經濟的一部分。因此,機關后勤工作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遵循市場的規律,必須依照法律、法規、制度的要求來辦事,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要把學習《條例》作為一項機關事務工作的常態性任務抓緊、抓牢、抓實,使學習《條例》真正成為一種理念融入思想、一種動力融入工作、一種追求融入人生。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在學、知、用《條例》上走前列、做表率,找準結合點,抓住著力點,搶占制高點,更好地把握時代特征和機關事務工作的特點規律,更好地拓展工作思路和視野,更好地解決遇到的矛盾和難題,推動機關事務工作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實現新發展。
二、硬化輿論環境,找準宣教角度
一是要有維度。要從世情、國情、黨情、社情的多維視角,從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和領會宣傳《條例》對建立健全機關后勤管理保障服務制度體系,提升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意義,要將學習宣傳《條例》納入“六五”普法重點,作為干部職工培訓的內容,廣泛利用會議、論壇、網絡等多種形式等多種途徑,宣傳普及《條例》知識。二是要有深度。學習貫徹的堅定性、自覺性,來源于理解的思想性、深刻性。堅持把學習培訓作為貫徹《條例》的基礎環節,使各級領導干部抓住根本,領會主旨,切實增強學習貫徹《條例》的實際能力。要發動社會團體、宣傳部門的引領作用,通過座談研討、經驗交流、征文評比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研讀,強化理論創新,提高宣傳質量。三是要有力度。通過學習貫徹《條例》的依法牽動,各級政府領導的親自推動,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的上下促動、同級相關部門的協調聯動,確保以任務牽引學習,以學習促進工作,以貫徹抓好落實。要在準確把握《條例》帶根本性、方向性的規定和要求上下功夫,熟練掌握肩負的職責任務,真正做到吃透精神、掌握規定、熟悉職責、提高能力,為實施《條例》創造濃厚輿論氛圍。
三、量化管理內容,提升理解精度
機關服務管理寫入《條例》,其目的就是為了促進機關在保障公務的前提下,杜絕浪費、降低成本。對此,我們要準確、全面理解《條例》提出的三方面要求:一是嚴格機關運行經費管理。《條例》規定:縣級以上政府機關事務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機關運行的基本需求,結合機關事務管理實際,組織制定實物定額和服務標準。按照總額控制、從嚴從緊的原則,采用定員定額方式編制機關運行經費預算,嚴格控制“三公經費”的規模和比例。建立健全機關運行經費支出統計報告和績效考評制度,組織開展機關運行成本統計、分析、評價等工作。二是嚴格機關資產管理。要根據《條例》要求建立健全機關資產管理制度和配置標準,辦公用房和維修應當嚴格執行政府機關辦公用房建設、維修標準,要嚴格執行公務用車編制和配備標準,建立健全公務用車配備更新管理制度,不得超編制、超標準配備公務用車或者超標準租用車輛。三是嚴格機關服務管理。要確定機關后勤服務項目和標準,合理配置和節約使用后勤服務資源。要結合本地實際,確定公務接待的范圍和標準,嚴格規范公務接待工作。要加強管理,控制會議數量、規模和會期,提高會議質量。前述 《條例》 規定的“經費管理”、“資產管理”、“服務管理”,是本部法律最重要的實體內容,從宏觀到具體,做出了詳細的規定,這是推動節約型機關建設的有力法律武器,只要做好了這“三個管理”,定能推動機關事務管理法制化工作不斷深入開展。
四、細化工作措施,加大聯動力度
《條例》實施之前,原來的機關事務職能交叉現象嚴重。如機關資產管理、政府采購、公務車輛管理、對外接待管理等,許多地方分別由后勤、財政、政府辦等多個部門管理,機關后勤部門無法獨立行使職權和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時在實際工作中也缺乏監督管理。為此,我們要以《條例》為統領,進一步健全完善機關事務工作配套的實施細則,細化工作措施,做到有效銜接、協調聯動,高效運轉。一是各級機關事務管理部門要堅持在學習中清理,在規范中落實。以《條例》為準繩對《財產管理制度》、《機關費用管理實施細則》等相關制度辦法逐一對照、逐項檢查、逐條規范,及時廢除與《條例》精神相悖的“土政策”、“土規定”,建立健全機關后勤管理保障服務制度體系,使機關事務工作依法行政有遵循,不斷增強《條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二是要以實施《條例》為抓手,推動機關事務工作創新發展,找準問題癥結,理順體制機制,加強工作聯動,破解工作難題。要堅持從發展大局和工作全局出發,理清按《條例》抓落實的工作思路,眼中有神、心中有數、手中有招,在創新實踐中主動作為,才能形成良性互動格局。
五、深化法規意識,落實執行強度
“法律責任”是法律實施的有力保障。為了保證《條例》 實體內容的切實貫徹落實,《條例》第五章就“法律責任”問題作出了專門規定。對超預算、超標準開支接待費,超編制、超標準配備公務用車,超標準服務等 6 類情形近 30 種行為進行了界定、處分和刑責。這些法律責任是《條例》落實的重要法律保障。立法重在執法,學法貴在用法。一是要完善貫徹落實《條例》的工作問責制,進一步強化崗位責任,做到事有專管之人、人有明確之責、責有限定之期,切實發揮績效和問責的激勵、約束作用,真正抓好 《條例》 的貫徹落實。二是籌劃部署工作要以《條例》為基本遵循,檢查指導工作要以《條例》為基本依據,檢查考核評估要以《條例》為基本標準。要克服用習慣做法代替《條例》、借創新之名偏離《條例》的問題,維護《條例》的嚴肅性、權威性。三是要充分發揮 《條例》的約束力和查處的威懾力,對違法行為始終保持“斬釘截鐵”的堅決態度,始終保持“鐵腕治吏”的強大攻勢,讓那些蠢蠢欲動者望而卻步,讓那些投機鉆營者迷途知返,不斷增強落實《條例》的力度,確保機關事務工作又好又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