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
摘要:統計數據是政府制定經濟政策和實行管理的重要依據,對于宏觀調控的實施、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近幾年,國家統計局在完善統計技術和制度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諸如重慶永川區、山西河津市、甘肅玉門市、廣東中山市橫欄鎮、云南省陸良縣等地方統計數據造假事件仍時有發生,致使統計數據質量下降。
關鍵詞:統計數據質量;影響因素;提高質量;對策
統計數據質量是從統計數據的真實性、時效性、完整性、有用性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的。近幾年,國家統計局在完善統計技術和制度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特別是2012年2月中下旬,國家統計局正式啟動一套表聯網直報制度,全國70萬家企業通過互聯網直接報送統計數據。一套表聯網直報制度改變了統計數據生產方式,提高了統計數據質量,也減輕了企業負擔。但是,盡管如此,地方統計數據造假事件仍時有發生:2012年重慶永川區、山西河津市、甘肅玉門市統計數據造假的事件被國家統計局連續曝光; 2013年又有廣東中山市橫欄鎮、云南省陸良縣統計數據造假的事件被國家統計局連續曝光。前三起案件中,政府還只是間接干預企業填報,后兩起案件,地方政府則“親自動手”,上報被注入水分甚至是無中生有的虛假數據,使統計數據的質量受到質疑。統計數據失真,將危害政府的宏觀經濟決策,損害統計事業的聲譽。國家統計局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統計數據造假事件發生,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影響了統計數據的質量呢?
一、統計數據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現有的政績考核機制不完善
我國對于地方財政、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評價通常是通過統計數據的最終數字來反應的,考核的指標也是數據指標。一些地方政府過于追求數字政績、中央部門考察時又過于看重數字政績,導致一些地方頻繁干預數據。行政干預對統計數字真實性的影響很深,所謂“官出數字、數字出官” 的GDP政績考量,形象地說明了其中的一些癥結。例如山西河津統計造假的案例中,河津市統計局個別工作人員通過電子郵件、電話等方式,向某些企業發送數據資料,要求企業按此數據上網報送。重慶永川區發文要求企業先經當地多部門審核評估后再上網報送。2013年9月被曝光的云南陸良縣統計數據造假案件中,有的企業反映,如不虛報,其統計報表會被工信局退回;如配合虛報,工信局表示將為企業協調解決貸款、享受優惠政策等問題。
(二)地方統計人員隊伍整體素質偏低
1.地方統計人員學歷、年齡結構不合理。
基層統計人員文化素質偏低,大部分只有高中及??莆幕潭?,有的鄉鎮甚至連專科文化程度的統計員都沒有,更別說是有本科學歷的統計員,而且與省市統計員相比,基層統計人員的年齡普遍偏高。低學歷、高年齡的統計員對統計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差,對統計指標、統計方法的認識有偏差、對計算機技術不能熟練應用,業務處理能力就差,就不可避免地會影響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2.專職統計人員少、兼職人員較多,導致隊伍的穩定性差。由于基層條件比較艱苦,再加上統計調查工作本身就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很多人不愿意去那兒工作,而且基層統計人員編制較少,這就導致有些地方沒有專門的統計調查人員,而是讓統計人員身兼數職,要做很多工作,隨時準備哪兒有需要,就被調走,等本地急需統計調查人員時,再抽調他人補充。新調入的統計人員沒有經過正規培訓,業務不熟,缺乏工作經驗,對當地的實際情況也是不熟,導致統計數據銜接不好,錯報、漏報現象時有發生,而統計調查工作的專業性和時效性都很強,所以統計質量得不到保證。
此外統計工作人員的福利待遇不好,晉升的機會較少,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而統計調查工作又是十分枯燥和繁重的,需要統計人員有較高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才能保證統計調查工作的順利完成。
(三)統計法律法規不完善,對違法人員的懲罰力度不夠
一是現行的統計法律法規及其實施細則不夠完善,有些內容過于籠統缺乏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二是統計違法成本太低,對違法人員的懲罰力度不夠??v觀對已經曝光的統計造假案件中的統計違法行為多數是行政處罰,如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和罰款(罰款數額相對來說較少),最嚴重的是撤職,并未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在統計違法成本小于既得利益的情況下,統計違法者也就無所顧忌了。
(四)統計管理體制不完善,統計調查抗干擾能力弱。
我國統計管理體制實行的是“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管理模式,統計部門工作經費都由同級政府管理和撥付,上級統計局對下級統計機構僅有業務指導權。從此可看出,統計部門只是業務由上級授權,而人、財、物歸地方管理,在人事和經費上受制于人,必然導致抗干擾能力差。由于統計數據常被作為地方官員的政績,統計干部的升遷、獎懲若掌握在地方官員手中,統計數據就可能成為服務領導的工具。
(五)被調查對象不配合,導致統計信息失真
由于統計法制宣傳不到位,公眾的法制意識淡薄。許多中小企業和個體戶不了解《統計法》,不知道其有義務向國家和政府提供統計資料,對統計調查工作缺乏一定的理解和支持。同時,被調查者出于保護自身利益(如稅賦、貸款、享受優惠政策及福利等)考慮而不如實上報相關數據,瞞報、漏報、虛報時有發生,使得源頭統計調查數據的真實性大打折扣。
二、提高地方統計數據質量的對策及建議
(一)建立科學的政績考核機制
在對政府部門和領導的政績考核上,改變以“數字論英雄”的考核方式,國家統計局應該不定期地派調查小組到GDP變化幅度比較大或GDP反常的地區考察“數字”背后的客觀實際,抽查當地企業相關部門的數據,檢查企業統計報告期的會計報表以及其他申報表,以判斷企業所申報的數據是否與其實際情況相符。同時把對各級政府和官員的政績考核與民眾的滿意度、幸福度、老百姓的口碑、收入等相結合。加大透明度,定期公布相關的統計數據,并設專門的舉報電話、舉報網站,及時查處被舉報的統計數據造假事件。對在業績指標上有弄虛作假行為的,要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二)加強統計隊伍建設,提高統計人員整體素質
1.加大對統計調查人員的培養力度
一是“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梢詮母咝RM統計專業的畢業生,并對他們加強業務培訓,安排老統計員對他們進行指導,以提高其業務水平。同時選派專職統計員到“統計工作先進”省市進行交流學習,讓這些人員親自參加到他們的實際統計工作中,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
二是通過與高校合作、內部定期培訓或開講座的形式加大對統計人員的統計業務、統計方法、統計指標體系、統計法規、統計軟件的使用及計算機知識的培訓,提高統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2.要加強對統計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素質的教育,使其認真對待統計調查工作,如實地記錄統計數據,保證統計數據的質量。
3.加強對統計人員的物質支持,提高他們的福利待遇,并提供其出國考察、深造及晉升的機會,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三)完善統計法律法規,加大對違法人員的懲罰力度
一是修改和完善《統計法》,補充相應的實施細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二是通過學習典型統計違法查處案例、開講座、參加研討班等形式進一步提高各級統計領導干部和統計人員的法律意識,使其知法、懂法、正確用法。
三是加大對違法人員的懲罰力度。對虛報、瞞報、拒報統計資料等統計違法行為,要嚴肅查處并曝光。單是曝光還不行,還要加大處罰力度,提高其違法犯罪的機會成本。對違法人員在懲罰方式上可以根據實情給予行政處罰(如撤職、永不再任用),同時應該配合經濟處罰,涉及刑事犯罪的還要給予刑事處罰,加大其違法犯罪的機會成本,以減少甚至是杜絕統計數據造假行為的產生。
(四)改革現行統計管理體制,提高統計調查抵抗干擾能力
推行垂直管理,實現地方統計機構無論是在統計業務方面,還是在人事、財力、物力方面均應該直接由上級統計部門負責,提高地方統計部門的抗干擾性。由此,統計部門在對地方各部門數據作匯總、監督和核對時,可減少統計干部的顧慮,使統計工作更具獨立性。
(五)加強統計法制宣傳
通過電視、報紙、網絡、手機等媒介,以及充分利用法制開放日活動發放宣傳冊、舉辦講座等形式宣傳統計法律法規,使社會各界了解統計法律,確保懂法才能守法,使公眾明白配合統計調查和向國家及政府提供統計資料是其應盡的義務,也充分意識到虛報、篡改統計資料后果的嚴重性。同時,要認真做好被調查者的思想工作,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對統計造假行為要嚴厲查處,并曝光,而且把其行為與誠信記錄相結合。
參考文獻:
[1] 李鳳.程書強,企業統計數據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3(09)
[2] 宮向明.從云南陸良統計弄虛作假看統計數據質量之提升[J].現代經濟信息,2013(09)
[3] 劉俊飛.縣級統計數據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J].策統計與管理,2013(08)
[4] 王文濤. 關于提升政府統計數據質量問題的探討[J].統計與咨詢,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