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快車道。在經歷了一輪政策討論升溫及北京“副中心”爭論之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注點落到了北京產業轉移上。
北京市經信委先后于2月28日、4月8日在其官網上公布了兩批調整退出工業企業名單,總計54家。
而北京要搬遷的企業遠不止這個數。5月16日,在北京市工業污染調整退出座談會上,原定年內調整退出300家企業的目標,被要求提前至10月底前實現。按照《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要求,到2017年,將累計有1200家企業調整退出。磚瓦、石灰、石材、印染等12個工業行業將整體退出北京。
再加上調整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的要求,遷出北京的企業會更多。
坊間流傳著“北京外遷公司名單”,一些地方政府的招商人員也在通過各種途徑獲取外遷企業信息。
但在熱鬧的招商中,大多數可能搬遷的京企非常迷惘。搬到哪里?怎么搬?都存在諸多未知數。在這種氛圍中,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的搬遷承受了與其規模不相稱的關注,而多年前搬離北京的首鋼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民生周刊》記者對外遷京企和企業承接地進行了走訪,希望從中探尋一二,同時期待即將出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能為京企搬遷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