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湯紅林++趙培琛++劉勇++許珍珍
【摘要】社區衛生服務是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基礎環節。筆者分析了現階段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成因,從政府、醫方、患者及媒體等幾方面提出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存在問題;對策
社區衛生服務是主要對社區內的個人和家庭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其在衛生服務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面對我國當前快速發展的醫療形勢,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提高醫療質量成為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認為,社區衛生服務是一項復雜綜合的醫療活動,應從政府、醫方、患方、社會等多層面來分析。本文列出社區衛生服務存在諸多不足的同時,對完善服務質量提出合理有效建議。
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
我國醫藥衛生事業已取得卓越成就,但社區衛生服務暴露出的矛盾依然很突出。目前,全國還有10%的地級以上城市、20%的市轄區和大批縣級市未開展社區衛生服務[2]。對福州市2000余名18歲以上成年人就醫選擇調查顯示,近50%居民選擇中型或民營醫院就診,僅少部分人選擇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反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首診率較低,在公眾眼中缺乏信任度[3]。此外,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大都由原一級醫院改制后留下來的,他們學歷普遍不高,這也達不到社區衛生體系要求。表明現階段我國社區衛生服務從總體上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這一現狀急需改變。
社區衛生服務不完善的成因
社區衛生服務是一個多方參與共同形成的系統性工程,因此造成其不完善的原因也是多層的,包括了政府、醫方、患方、社會媒體等諸多因素。
政府不作為或作為力度不夠:第一,衛生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優質醫療資源和優秀醫療人才大都集中在大中城市,縣市鄉鎮相對匱乏,可提供的項目少,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無法經營而倒閉。第二,全科醫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醫學人才。政府對全科醫生的培養缺乏足夠的認識和足夠的資金支持,最終導致全科醫生的教育和培訓進展緩慢,規范化培訓的推廣困難重重[4]。第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需要政府的幫扶,也需要監督。政府監管不力,未能及時有效的對醫療服務質量進行考核評估,導致醫務人員存在僥幸心理,服務質量低下。
醫方存在的問題:①醫院本身制度不健全:各級醫院未制定明確的分診制度并嚴格執行,造成患者對醫療資源的分布認識不足,無論疾病輕重緩急均往大醫院跑,發揮不了社區門診“六位一體”的功能。另外管理者觀念上也重醫輕防,醫院未建立有效的監管制度,從而引起醫務人員執行程序的混亂。最后,上級醫院不僅肩負管理者的身份,更要扮演好帶教者的角色??涩F實中上級醫院并沒有對社區醫務人員實行健全的培養制度,不能充分發揮其培養人才的功能。②醫務人員執行不力:一方面部分醫務人員認為其收入和其他福利待遇偏低,個人職業發展受限,工作缺乏熱情和積極性,間接加重患者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部分醫務人員職業道德素養低,沒有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接待就診者時缺乏誠懇的態度,使患者感到陌生、不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
患者自身認知上存在誤區:據調查,目前突出的問題就是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認知度偏低,認為社區醫生業務技術水平較低,存在看病不放心、收費貴、技術水平差的心理偏見[5]。此外,隨著新《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出臺,人們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醫療過程中一旦患者認為損害其個人利益,就會產生投訴行為。尤其是近年來在輿論導向作用下,維權意識迅速增強,甚至有“過之”現象[6]。患者在不斷要求正規化高標準服務的同時,自己本身缺乏醫學專業知識,盲目地懷疑醫生,給醫生帶來身心上的傷害。
媒體的導向:由于居民沒有足量的信息來源,對社區衛生服務的了解大部分來自媒體宣傳,而媒體在盲目揭露醫療服務市場的問題、保證老百姓知情權的同時并不了解實情,這對于剛有起色的社區衛生服務來說是很不利的[7]。此外,一些影視文化有意無意傳播一些醫生收紅包、拿回扣的信息,丑化了醫生形象,加深了患者對醫務人員的誤解??傊襟w文化不能正確的導向是引發醫患糾紛的導火索,從而遏制了社區衛生事業的發展。
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的措施
明確政府職責:首先,以制度或法規的形式明確各級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其人員的投資責任和比例,并逐年增加投入。其次,政府應提高對全科醫生培訓事業的重視,鼓勵各大醫學院校為社區衛生服務事業培養輸送人才,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人力資源體系。此外,政府應健全民主監督和考核制度,實行信息公示和獎懲制度,同時定期收集社區居民的意見并以之作為考評的一項重要指標。
健全制度規范化管理:其一,各級醫院應建立健全雙向轉診制度,并以之作為工作重點,加強管理,合理安排,做好落實。加大宣傳力度,使醫務人員和患者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意義,明確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做好轉診銜接工作,確保轉出方、轉入方、被轉方三方滿意。其二,院方應加強內部管理,健全醫務人員行為規范、藥品、財務、信息、檔案等管理制度。定期進行抽查考核,對各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診療質量進行客觀評價并設立獎懲制度。其三,加強社區醫務人員的培訓,入崗前可在隸屬的大醫院進行規范化培訓,就職后可定期去上級醫院進行輪轉進修,同時部分專家可走進社區進行幫扶,共同提升社區衛生服務的質量。
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素養:首先,醫務人員要具備扎實的業務素質,只有不斷鉆研業務,提高技術水平,才能使更多患者脫離病魔的折磨。其次,醫務人員要具備高尚的醫德,在工作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再次,醫務人員要面臨社會輿論、醫患矛盾、職稱晉升等種種壓力,所以在提高業務水平的同時,還應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溝通能力[8]。醫務人員是患者的直接接觸者,他們的優質服務就是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宣傳,能讓患者產生正確認知,充分信任理解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工作,選擇合適的醫療方式,促進社區醫療的成長。
媒體應客觀報道發揮正面作用:媒體應拋棄偏見,在醫患關系報道中充當一個理性反映者的角色,加強與醫療行業的溝通,從多層面轉換視角,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本著客觀、公正、負責的態度來報道,絕不能片面追求新聞的“轟動效應”,忽略了媒體的社會責任。媒體是一把“雙刃劍”,應用恰當則可發揮其正面積極的影響。若能借助媒體宣傳來普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健康常識,讓更多居民了解其職能并充分利用,醫療資源將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和使用。
總之,在醫改背景下,要使社區衛生服務持續快速發展,必須從根本著手,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作用,加大財政投入,解決人力財力短缺問題。并進一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深化落實,加強監督管理,提高醫務人員素養,發揮媒體的正確導向作用,才能實現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功能,繼續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秦懷金.關于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與改革的思考[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2,5(3):1-3.
[2]王莉萍.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與發展前景探索[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29):60.
[3]林燕瓊.居民眼中的社區衛生,您了解多少[J].中國社區醫師,2012(41):25.
[4]劉均.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8):21-23.
[5]王亦龍,張小麗.蘭州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衛生經濟分冊,2013,30(1):35-38.
[6]王發女.社區門診靜脈輸液中護患糾紛的原因及防范對策[J].北方藥學,2012,9(9):119-120.
[7]劉暢,周立.重慶市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信任度的影響因素研究[J].醫學教育探索,2009,8(5):600-602.
[8]桑葉.善于溝通是醫務人員必備的素質[J].醫院管理論壇,2008,25(6):54-55.
*基金項目:湖北省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深入企業行動計劃項目(XD20100715).
*基金項目:湖北省高等學校2013年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310519014).
①湖北文理學院醫學院 湖北襄陽 441053
通訊作者:楊林;E-mail: yanglinapple20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