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麗
【摘 要】在教育部關于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的指導方針下,職業院校要培養符合現代物流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就要建立職業化的課程體系、項目化的實踐課程體系、符合職業標準的課程評價體系。
【關鍵詞】高端技術技能;物流;課程體系
1 高職物流管理課程體系構建背景
課程體系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關鍵與支撐。所以深刻領悟和把握企業、行業和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和頂層設計,是高職院校設置課程的基礎。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中國發展高峰論壇上發表“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舉措”的演講中指出:今后一個時期,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院校要圍繞《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努力培養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技能人才。新的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必然要重新梳理高職教育的課程設置。,物流人才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同時也是服務業發展中的主力軍。培養現代物流業的知識性、技術性、創新性技能人才對于高職物流階段的教育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
1.1 產業加速轉型升級的需要
有關機構對全國100個城市人力資源市場供求變化狀況的持續監測表明,技能勞動者和專業技術人員的供求缺口明顯加大,2010-2012年年均比率已超過2:1的水平。產業升級的過程就是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過程,因而在實質上是勞動力結構高級化的過程,尤其是一線勞動力對先進技術的適應能力日益成為產業和企業升級的人力資源瓶頸。
1.2 職業教育體系逐步完善的要求
《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建立系統化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同時對職業教育的定位和職業教育的使命做了全新的詮釋,職業教育的定位是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勞動者,職業教育的使命是支持國家完成工業化、信息化和現代化的技術技能積累。按照這樣的要求,職業教育作為一種人才培養的主要類型,建立系統化的人才培養制度,打破原來職業教育“斷頭路、終結性”的格局,構建從中職、專科、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各個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所以今后高職物理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既要考慮中職階段的學習銜接與提高,又為本科階段、甚至研究生階段的職業教育打好扎實的基礎。
2 高職高端技術技能物流人才的定位
2.1 高端技術技能物流人才培養目標
物流人才是我國新興的、緊缺的人,可分為學術型、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四類。其中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理應由職業教育來培養,綜觀發達國家的高職教育,主要承擔培養了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任務,并以技術教育為主。
為適應現代信息技術和新材料、新能源融合發展趨勢,提高面向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能力和水平。2012年年底,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專項規劃》(2012-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總量達到3900萬人,這將為培養21世紀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礎。以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頂層設計為原則,培養物流人才的高職院校,勢必要重新定位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重新梳理和設置課程體系。
2.2 高端技術技能物流人才培養定位
所謂高端,行業中較普遍的觀點是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較高的專業技能技術水平、(適應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需求)掌握高新或產業前沿的技術、獲得較高層次的技術等級證書、較高的就業率、較高的薪水。
高端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崗位技能,能對崗位工作提出策略性方案并組織實施這一技術能力外,還必須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高端技術型人才除了有一定理論基礎,專業知識面寬廣外,還要有較強的綜合應用各種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和組織能力。
縱觀各類企業中物流人才的需求,物流管理專業的職業崗位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大類:企業物流就業崗位,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購、倉儲管理、包裝、分揀、配裝、分銷計劃、運輸、物流信息處理、客戶服務等。社會物流就業崗位主要包括:倉儲、運輸、調配、保管、分裝、加工、信息處理、集裝箱管理、報關、結算、貨運代理等。國際物流就業崗位有:銷售,業務、海運操作、空運操作、報關,報檢、保稅(物流園區)人倉儲管理、船務臊作、海運客服、空運客服、單證員等。快遞物流就業崗位有:倉儲、分揀、包裝、配裝、運營、調度、車輛管理、質量管控、客服、物流信息處理等。
3 高端技術技能物流人才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因此,在制定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從企業的采購、倉儲、運輸、配送、物流信息處理等核心崗位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出發,根據專業調研報告,結合區域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企業創新對新的服務要求、新技術、新工藝的需求,認真組織專家論證,廣泛聽取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的建議,與行業企業合作,確定本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3.1 以就業為導向、雙證融通為基礎,構建職業化的課程體系
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貫穿課程體系建設全過程。在課程設置上,學校方面積極邀請物流行業協會指導、企業參與。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通過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緊密對接,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使職業教育更加適應產業需求、職業需求。當然,這些工作需要政府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將適宜行業組織承擔的工作通過授權、委托等方式交給行業組織,明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責任,推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
就高職教育而言,專業方面主要是“技術專業”。技術專業的知識構成不像研究型的學科專業強調專業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邏輯性,而是由與職業崗位技術工作相關聯的有關知識和職業的有關知識所構成。技術專業知識強調職業崗位技術工作的針對性、適應性和應用性。因此,要培養符合現代物流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建立職業化的課程體系,需要考慮三點:
一是基于社會生活需求基本能力的培養,構建文化素質課程體系。這類課程主要致力于學生口語表達、文字寫作、辦公自動化、身心素質、職場禮儀和創業就業等六個方面的訓練。
二是基于職業崗位的專業基礎能力和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構建物流專業技術技能課程體系。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這類課程主要致力于專業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訓練、專業綜合技能和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
三是基于未來就業崗位和職業創新能力的培養,構建專業拓展課程體系。這些方向課程學生可以根據就業意向,自由選擇完成規定的學分。
3.2 把科研項目融入到教學中,構建實踐課程體系
為了更好地做好“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物流專業老師可以以團隊的方式成立產學研中心,帶領學生為當地企業做咨詢服務。同時,物流教學團隊在構建實踐課程體系過程中,可以將教師科研項目、企業技術項目和技術推廣項目融入課程中,開發“科教融合”的項目課程。
物流教學團隊通過服務當地企業,可以增強系統化項目課程開發力度。對于專業基礎課程,加強專業基礎課與專業核心課程的銜接,強化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基本理論知識的應用;對于專業核心課程,加強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將最新物流標準、最新物流技術、最新知識融入課程內容,改造與重組原有的專業課程,加強物流知識的應用性和實用性,強化技能的綜合性,突出工作導向的技術含量。
3.3 根據物流職業標準,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評估體系
建立行業企業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從開發課程的準備條件、理念思路、團隊組建等抓實基礎出發,建立課程標準、優化整合教學內容、探索多種教學方法、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教學實施設計、建設立體化教材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建設,提高專業課程“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水平。構建專業核心課程網上學習平臺,作業批改平臺,師生交流平臺。
【參考文獻】
[1]孫軍輝.加強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助力實現“職教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3-9-17.
[2]魯昕.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助力實現偉大“中國夢”[N/OL].中國教育報報,2013-4-7.
[3]高葵芬.我國高職“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形成發展軌跡分析[J].職教通訊,2013-4.
[4]張立國.基于崗位能力培養的高職高專物流專業實訓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研究,2012-1.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