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華 夏艷兵
(太倉武港碼頭有限公司,江蘇 太倉 215424)
隨著港口煤炭運輸的發展,相應地對港口周邊環境造成了一定污染。因此在加強港口煤炭運輸發展的同時,如何有效地對污染的環境進行保護和治理,實現港口煤炭運輸的可持續發展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雖然我國在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核能等一些新型能源,但是我國主要依賴煤炭資源的現狀還是沒有得到有效改變。長期以來,煤炭資源的消耗量占據我國資源消耗總量一半以上,有些地區甚至達到80%。近年來,隨著勘探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探明的煤炭資源總量有大幅度的增加,預計總量為4 500 億噸。但是由于地質及歷史原因,我國的煤炭資源分布嚴重不平衡,造成消費與分布不均的矛盾。我國煤炭資源分布及消耗狀況如下表所示:

?
由表中的數據可以知道,我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從目前已探明的儲存量可知,山西和內蒙古是儲存量最大的兩個地區。同時,華北地區也是煤炭資源消耗最大的地區,其中以北京、天津為代表的地區消耗量最大,中南和華南地區消耗量較大而儲存量較少。煤炭資源分布不均衡造成北煤南運局面的出現,而且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這就對港口煤炭運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2.1 加強水陸聯運。長期以來,我國煤炭運輸采用的是鐵路運輸和水上運輸兩種方式,其中鐵路運輸占據主要地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鐵路運輸已經不能滿足煤炭資源運輸的需求,在此情況下需要加大港口運輸能力建設,形成鐵路運輸與水上運輸更好的結合,實現優勢互補。在北方,主要有唐山、天津、連云港、青島、日照、秦皇島等大型港口。以秦皇島港口為例,它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輸出港。它以大秦鐵路為依托,將山西、內蒙、陜西、寧夏、河北等地煤炭通過海運方式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我國東南沿海能源缺乏省市。
2.2 加緊港口配套建設。山西是我國產煤大省,但是我國港口建設的現狀與晉煤外運要求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港口布局不合理,運煤港口少,年吞吐量不足。例如在長江口以北的海岸線上,僅有秦皇島、青島、連云港、日照四個較為標準的煤炭裝運港口,因此,需要加強港口配套設施建設,增加港口煤炭運輸能力。
煤炭碼頭的主要污染有以下幾個方面:
1.3.1 粉塵污染,主要來自煤炭裝卸過程,在遇到有風的情況下,會產生漂浮粉塵;
1.3.2 污水污染,主要有因降雨沖刷形成的含煤廢水、港口機械產生的含油廢水以及生活污水等幾種;
1.3.3 廢氣污染,進出港口的汽車和船舶產生一定量的尾氣,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煙塵等;
1.3.4 垃圾污染,在港口的生活區會產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在煤炭裝運過程中也會產生少量的垃圾;
1.3.5 噪聲污染,船舶、起吊機械及運輸車輛在運行過程中產生較大的噪音。
4.1 防治煤塵污染。一般可采用濕式除塵措施和干式除塵措施相結合的辦法,還可以在港口布置合理的綠化地帶,充分利用樹林吸塵。
4.2 防止廢氣污染。在各種容易產生廢氣的機械上安裝消煙除塵凈化裝置,及時更新老舊的機械和車輛。
4.3 防止生活污水污染。合理安排生活區的位置,制定相關的制度,嚴格控制污水亂倒現象,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建立生活污水處理站,經過處理后的污水達標后才允許排放。
4.4 防治煤污水污染。在降雨過程中,港口堆放煤炭的場地會產生大量的煤污水,對此要采取及時的措施。
4.5 防止垃圾污染。在港口組織專門的人員及時清理垃圾,嚴格控制垃圾產生的來源,并且將垃圾及時運送到處理廠進行處理。
4.6 噪聲污染防治。噪聲主要是由大型機械和運輸車輛產生的,要加強機械和車輛的維修和保養,保證其良好的工作狀態,而且要確保生活區與港口工作區之間的距離。
4.7 綠化工程。合理布置港口地段中的各個區域,種植樹木和花草,起到吸收粉塵和噪音的效果。
4.8 環境監測。在港口建立一些監測站,記錄港口的環境指標,嚴格監管港口的環境質量。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煤炭產量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北煤南運的需求依舊保持旺盛。各大港口要加大建設力度,不斷完善港口功能,實現與鐵路運輸的有效結合,更好地為煤炭資源運輸服務。在港口建設的同時,要注重環境保護,充分分析污染源,建立有效的環境保護機制,探索防治粉塵等污染的新措施,實現港口煤炭運輸和環境保護共同進步。
[1]杜傳志.日照港進口煤炭客戶座談會報告[R].2010-08.
[2]王憲明.日本東京灣港口群的發展研究及啟示[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