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出席在上海舉行的“2014中國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時表示,走中國新型城鎮化之路,涉及多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當前和今后的一段時期,國家發改委將重點推進人、地、錢、房、生態等五方面的改革,全面推行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探索實行城市用地增加與吸納人口落戶數量掛鉤,通過多種渠道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這些改革包括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城鎮化資金保障、城鎮住房和生態環境保護。
徐紹史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02個百分點,城鎮人口和城鎮數量大幅度增加。但是矛盾和問題也凸顯,大量農業轉移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到城市,城市建設用地和空間利用粗放、低效,一些特大城市的城市病日趨嚴重,中國的城鎮化迫切需要轉型發展。
徐紹史說,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將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既要履行政府制定規劃政策、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又要遵循市場規律。
徐紹史指出,將通過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同時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允許不同規模的城市實施差別化的落戶政策;對未能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通過實施居住證制度,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城鎮常住人口,將建設覆蓋全國安全可靠的國家人口綜合信息庫和信息交換平臺。
徐紹史強調,完善現有城鎮建設征用土地制度,嚴格執行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探索實行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與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同時,進一步改革完善農村建設用地和進城落戶農民宅基地的流轉制度。
此外,將加快建立規范透明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建立健全地方債券發行管理制度,創新融資工具,通過多種渠道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