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杰 劉蓮順
作者簡介:
姚麗杰,女,1989年3月20日,吉林長春人,吉林農業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系2012級碩士研究生,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基本理論。
劉蓮順,女,1964年, 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學校教師和學生及師生關系
摘要:文章從社會、家庭、學校、學生幾方面分析了中職學生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加強對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視,家長應擺脫陳舊觀念,學校方面改變招生理念、開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加強自律意識等策略,減輕學生流失的情況。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流失;原因;對策
在我國,學生流失現象曾在教育發展落后的偏遠地區和農村較為普遍,現如今學生流失這一現象在發達地區也存在,尤其在中職院校,已成為制約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因素之一,而且這種現象日趨嚴重,關于此現狀和對策的研究數見不鮮,但有時效性的策略并不多見,筆者通過調查研究,對中職學生流失的現象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希望可以對降低中職學生流失現象起到作用,使更多的學生完成學業,通過在校期間理論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學習,拓寬自己的就業渠道,為自己的人生奠定良好基礎。
一、中職學生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原因
隨著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發展,各大企業在招聘時普遍提高門檻,要求學歷為大?;虮究疲踔粮?,而直接將中職畢業生拒之門外,使中職畢業生無法進入企業,即便有再熟練的技能也無處發揮。此外,對于當今社會備受推崇的“鐵飯碗”職位,公務員入職考試,中職畢業生更是無緣參與。受到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影響,很多學生流失,選擇另謀出路。也有部分企業為降低用工成本,違規錄用那些未經職業培訓的勞動力,占據了本應屬于中職學生的就業崗位,導致許多中職學生覺得念不念書沒什么區別,進入企業的待遇并無太大區別,進而導致學生流失。社會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認為中職學生不如普通高中的學生有出息,未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學習基礎和能力的差異,而對中職學生產生低人一等的錯誤認識,這種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學生流失。
(二)家庭原因
1. 家長難以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家長普遍認為上高中,考大學才是孩子在學習上的唯一出路,學技術實為無奈之選,職業學校畢業后仍然是靠出苦力賺錢,就業時多數與無一技之長的農民工一道務工,待遇也沒有多大差別,不如早些上班賺錢或者為孩子選擇其他出路,投資做買賣或直接跟隨師父學習手藝,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取得一些收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2. 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付學生在校所需的費用。近些年國家為農村的中
職學生提供補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家庭的經濟壓力,但也還有很多家庭仍然是捉襟見肘,難以支付學生上學所需費用,導致學生不能完成學業。其中也不乏這樣的學生,他們認為家長所能支付的生活費難以滿足自己與人攀比的心理,最后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因感覺沒面子而輟學,雖然這種行為看似很荒唐,但在學生中是存在的,特別是在農村學生中。
(三)學校原因
1.學校為取得生源,招生時虛假宣傳。隨著近年高校的普遍擴招,生源問題已成為制約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因此,在招生過程中往往會虛假地描述專業前景,盲目提升專業的就業率,以種種不真實的信息來吸引家長和學生選擇本學校,以完成招生任務,在“生源大戰”中取得短暫的勝利,很多家長和學生被誤導,選擇了學校和專業,剛開學便會覺得與之前宣傳或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便更容易產生輟學的念頭。過高的失學率,也會將曾經短暫的勝利淹沒,對學校產生更為長久的不利影響。
2.學校的管理不善,教育方法不得當。教師的教學方法傳統,仍然沿用普通文化課的 “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方法并不是適合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職業教育應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理論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更多實踐操作,教學的重點應該在實操教室或工廠內進行,而不是在書本上進行流水線的生產,只有實際操作才是更直觀的教學方式。此外由于管理不善,老師不能及時發現并調節學生之間的矛盾,致使矛盾激化,同學關系不融洽,對于心理未完全成熟的孩子而言,失去朋友間的依賴,導致性格孤僻,最后覺得在學校無依無靠,無心學習而走入輟學的誤區。
3.學校課程和專業設置不合理,采用的教材未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部分中等職業學校盲目開設一些熱門的專業,如空乘專業、動畫設計等時下比較流行的專業,看似就業前景很吸引人,會有部分學生選擇,但是并未考慮到市場需求和學校自身的師資力量及辦學條件,使學生并不能真正學到技能,畢業后就業困難,難以進入理想的行業,很多學生因看不見很好的就業前景而選擇輟學。也有部分中職院校只根據教學大綱完成理論教學任務,校本教材很少,按照大綱教材照本宣科,致使學生沒興趣學習,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最終導致學生流失。
(四)學生原因
中職院校的學生中多數的學生的中考成績并不理想,而且對于學習的熱情也并不高,很容易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會逐漸加重學生輟學的狀況。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會更加容易受他人影響,盲目攀比吃穿,上網成癮,談戀愛,與同學打架斗毆等不良行為嚴重,導致學生更無心思學習,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久而久之,上學便成了他們所厭煩的事情,最終導致輟學。學生一旦產生了厭學情緒,是學生家長和老師很難扭轉的,最終也只能任由學生學業不了了之。
二、降低學生流失的策略分析
為緩解中職學生流失現象,筆者通過調查研究,提出以下幾條策略:
1.加強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良好社會環境。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宣傳,使更多的人能夠正確認識職業教育,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不止是車間里靠出力賺錢的工人,而是懂得職業技術,一線生產不可缺少的人才,只有社會各界都對職業教育有正確的認識,才能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endprint
2.家長擺脫陳舊觀念,走出上學不如上班的誤區。一旦家長產生了這樣的想法,自然會加快學生的流失。家長應該意識到,讓未成年的孩子步入社會打工,雖然能取得一定的經濟收入,一定程度上減輕家庭經濟壓力,但對于心理尚未成熟的他們,很容易誤入歧途,迷戀網絡或其他娛樂場所,最終誤入歧途的青少年也很多,一旦這樣,不僅對家庭而言是巨大壓力,對社會也是沉重負擔。
3.學校改變招生理念,提高生源質量。為避免學生的流失率過高或就業率過低而對學校聲譽造成影響,學校在進行招生工作時要避免虛假宣傳,使學生和家長能夠正確認識學校,正確認識專業和就業前景,不至于盲目選擇學校和專業,可以減少因對學?;驅I失望而產生的學生流失。學校在招生時也不要只追求招生數量,為完成招生任務,盲目接受各類學生,適當提高入學門檻,保證生源質量,更是保障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前提。
4.學校應開展教學改革,合理開設專業和課程,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在開設專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就業前景和就業渠道,不要盲目開設專業,使學生畢業后就業成為困難。在選擇專業課程時要圍繞崗位需求,以職業能力為導向設置專業課和實踐教學內容,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要有別與文化課,多采用討論式、啟發式、模擬教學等適合職業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多動手參與實踐。學校應多組織教師培訓和學習,建立一支業務素質高、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作為教學的后備力量。
5.學生加強自律意識,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學生要珍惜校園生活,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多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要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網吧或其他娛樂場所,避免成癮而荒廢學業。學生也應根據家庭實際經濟情況合理計劃自己的消費,切忌盲目攀比吃穿,無心學習。學生要合理規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和人生,不要盲目聽從家長安排,輟學打工。
中等職業學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現如今中職學生流失問題卻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若不及時解決,必將影響到勞動力的素質,因此解決中職學生流失問題可謂任重而道遠。如何做到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尋找切實可行的對策,將影響到職業學校的發展,只有不斷探索適合本校的可行策略,才能更加有利于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鄭君梅,徐宏偉.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流失原因及對策分析[J].中職教育,2010,(4).
[2]金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流失現狀與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1).
[3]韋艷梅.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流失問題初探[J]. 大眾科技,20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