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月琴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0019-02
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立德樹人”首次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對十七大的“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學校思想品德課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課的教師,我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德育和思想品德課有機結合的有效方式。
一、樹立榜樣,塑造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偉人和英模人物,他們的人格榜樣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把他們推薦給學生,學生的成長就有真實可信的榜樣參照,學生就會從他們的感人事跡中感悟人生的真諦,從而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確立自己的人生航向和奮斗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我會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展示一些名人、偉人和英模人物的事跡。如愛國主義的典范毛澤東、錢學森等,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杰出人物叢飛、楊善洲等。有時還會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閱讀具有典型意義的名人傳記,并寫讀后感且根據自己的情況訂出學習目標和行動計劃,老師收集批閱并定期檢查,觀察學生的思想和行動變化情況,引導學生把學習榜樣變成自覺行動,不斷完善人格,做時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遵循規律,引導教育
在教學中,始終堅持正面引導教育學生,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循序漸進,不僅僅以成績論英雄,要更多關注并引導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堅持正面引導教育還需要把握兩點教育原則:一是亮點教育原則。特別是對學習成績差和根本不想學的學生,教師切忌總是盯著他們找毛病,這也不是,那也不是,而應努力發現他們的優點,不斷鼓勵,增強興趣,樹立自信,逐漸改變狀態和自我提升,最終形成良好的狀態。二是態度一定要誠懇,語言一定要溫和。切忌用苛刻的語言去責怪學生,傷了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受不了,但又要堅持原則。
三、靈活多樣,激勵教育
激勵是根據人的需要,激發人的動機,使人具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著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活動過程。
我非常重視激勵教育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運用靈活多樣的激勵教育方法,取得較好的效果。
1.信心激勵。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本身是一種巨大的內在力量。為了幫助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樹立自信心,我改進評價方式方法,取消一個標準、一個答案,只求共性、忽視個性的評價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任何出色表現都給予真誠的表揚和鼓勵。并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如通過給學生布置一系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梯度學習任務等。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能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教學活動。如在講授思品課八年級(上冊)“同學·朋友”時,我設計了一個游戲,把全班同學分成幾組,各組同學手拉手圍成一個圈,各組每個同學逐個走進圈中,其他同學逐個手拉著他的手,真誠地對他說出他的優點。同學們都玩得很高興,王小珊大聲地說:“想不到我在同學們的眼中有那么多的優點,我太高興了,終于找到自信啦”。在講授思品課九年級“了解祖國,愛我中華”時,我組織了“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個個參賽者在演講時的愛國之情和民族自信心溢于言表,充滿激情,無論是對演講者還是聽演講的同學都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信心教育。
2.競爭激勵。青少年普遍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我在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如比一比誰更關心國家大事,比一比誰更有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比一比誰學習和思想進步得更快等等。同時引導學生明白競爭的目的不是你輸我贏,而是共同進步和提高。每實施一段時間后進行小結,對優勝者進行精神獎勵或物質獎勵。實施一段時間后,學生的精神面貌和班風學風都有明顯的改善。
四、改變傳統,感化教育
我們的學生年齡段正值青春期,青春期的特點就是叛逆性強,改變一些傳統的教育方式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1.身教勝言教。時代不同了,教師也應該積極轉變教育觀念,政府都向服務型政府轉變了,教師更不應該高高在上,對學生只是進行指手劃腳地教育。比如:有時上課時值日生忘記了擦黑板,我不會像過去有的老師一樣,首先忙于問誰是值日生,就算拉也要拉他上來擦干凈黑板。我會迅速地擦干凈黑板,然后全身心上好課。學生也是有感情的,當他們多次看到自己的老師干一些本應該是自己干的事的時候,當他們多次看到自己的老師為他們操勞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會過意不去,此時他們自己教育自己的時機成熟,效果比任何時候都好。
2.真誠換真心。對學生一定要真誠,才能換取學生的真心。如在講授思品課九年級“慎重許諾,勇擔過錯”時,我叫同學說說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現在對當時所犯的錯誤有什么看法。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下來,真可謂鴉雀無聲。我知道要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當著大家的面說出自己的錯誤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需要很大的勇氣。于是我首先向全班同學檢討我自己的錯誤,如對同學的關心還不夠,教學方法不夠多樣化,平時無意之中有沒有傷害了哪位同學的自尊心等等,并且真誠地向大家說一聲對不起,而且首次向學生說了一件自己在學生時代做錯的到現在都覺得內疚的事。同學們見老師都有承認錯誤的勇氣,也一個個大膽舉手說出自己的錯誤,并向老師或同學真誠地道歉,有的說到動情處還淚流滿面,顯然教學效果比平時要好。
立德樹人,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工程,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從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真正關心祖國的命運和前途,本著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用愛心、耐心和恒心,用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才能做到立德樹人,成就學生個人和祖國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林仲民.感受家庭引導教育法[N].太行日報,2011,(9).
[2]潘曼江.論激勵教育[N].長沙晚報,2003,(6).
(責任編輯 李 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