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貞 楊霖丹
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是一種進展性疾病, 手術治療是其治療的重要方法, 術后采取針對性的護理,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 同時, 也可以提高治療的效果, 對于手術后的患者的康復的效果和進程進行及時的修復[1]。在2008~2011年期間, 對于某醫院的56例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了全髖關節置換的手術治療,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現在,本文對于手術之后的護理情況進行及時的研究。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選擇進行人工的全髖關節置換術是具有一定的關鍵作用的, 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更為重要的是, 可以對髖關節的畸形進行矯正, 消除髖關節的疼痛, 并且可以使之持續較長的時間階段, 下面將護理過程分為以下幾點[2]。
1.1 密切觀察病情 對于患者可能因為出血、術中麻醉而導致的生命體征不穩定的情況, 在術后應當加強對患者病情的觀察, 主要可以體現在對患者去枕平臥的時間, 該時間應當掌握在6 h, 而床邊心電監護的時間為48 h, 同時也要在每小時對患者的呼吸、血壓和脈搏進行監測;及時對患者切口滲血情況進行觀察, 及時更換滲濕的敷料, 定時對切口進行擠壓, 保證切口的負壓引流通暢效果的保持, 對引流液的量和性質進行及時的記錄。應當保證患者的引流管的固定通暢, 同時, 留置72 h的拔管時間, 保證不發生脫管及堵管的現象[3]。
1.2 臥位護理 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術后護理一般選用的是平臥位, 即在術后應當給予患者的足部穿丁字鞋, 使患者足部的足尖向上, 應當在壞死的足部下墊一個軟枕, 一同也要堅持20°角外展中立位, 以防止髖內收外旋和關節脫位。應當對患者的翻身技術給予合理的教導, 并且幫助患者進行正確的翻身, 手術當天給予患者的翻身角度應當堅持在15~20°, 并在其身下墊軟枕。術后的第1天, 可以將其床頭前進30-50°。術后的2~6 d的時間內, 可以對患者進行翻身側臥:既可以對其進行向術側翻身, 也可以進行向健側翻身, 這兩種方式都是為了保證患者的血液流暢, 促進其恢復。
1.3 加強營養支持 關于股骨頭壞死術后的護理, 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加強對其的養分的護理。充分的養分護理能夠推進創傷的疾速愈合。而股骨頭壞死的群體首要是以晚年患者為主, 因為老年人的腸道吸收能力穿插, 因而很容易形成維生素的缺少、低蛋白以及貧血等并發癥的發作, 影響術后的安排修正, 而致使切斷的感染和愈合的不良。所以, 醫護人員關于股骨頭壞死的患者的輔導, 應當首要圍繞在高蛋白、高鈣、高維生素以及易消化的食物, 關于食欲不佳的患者可運用助消化藥物, 如酵母片。
1.4 并發癥護理 股骨頭患者在手術之后, 容易產生一系列的并發癥, 主要包括深靜脈栓塞、肺部的感染、壓瘡以及關節的拖尾等一系列并發癥[4]。本文對其進行探討研究:①深靜脈栓塞的護理:該并發癥的護理在調查時要盡可能的對患肢肌膚的色彩、周圍靜脈充盈度以及溫度如果肌膚出現青紫、腫脹的狀況, 這就說明出現了靜脈回流障礙, 要及時的通知醫生, 并與其合作進行及時的處理, 保證不發生深靜脈栓塞。②關節脫位的護理:沒有預置換關節穩定, 所以走患肢皮膚牽引或穿T鞋后, 堅持外展中立位, 而當你站起來,用破舊的T-翻轉的鞋, 需要堅持的髖關節和膝關節的時候側屈, 著眼肢附著到中立位置, 以避免髖關節脫位的內旋的形成。在做各種操作和愈合時間, 您可能需要在按住整個關節, 不能簡單地拉, 抬動肢體。1例患者因姿勢不當形式半脫位, 皮膚牽引的需求線。③肺部感染的護理:患者應接近患者的呼吸進行調查, 咳嗽, 咳痰的狀態, 當你深呼吸后, 以確保有用和及時咳出分泌物, 痰液黏稠建議患者有用的咳嗽,咳痰, 或在后面拍拍發出時吸入。患者無發作肺部感染。
1.5 排尿、排便困難護理 股骨頭壞死患者手術后小便可能會造成一些困難, 主要是由于麻醉(肌肉松弛劑)的效果和患者不習慣在床上小便, 所以醫務人員應指導患者手術前在床上排尿、排便習慣, 盡可能鼓勵患者手術后4 h內, 試著小便。如果患者沒有小便意識引起的水可以采取的聲音,熱或按摩膀胱區、小便困難, 可以留置導管, 經常捏開每日250 mg /L碘尿道棉花擦洗兩次, 每日水攝入量保持在2500 ml以上, 可以有效預防尿路感染患者復蘇后自發空洞撤出導管。防止便秘、腹部順時針按摩指導患者在床上做更多的活動,鼓勵患者吃適量的食物富含纖維, 便秘嚴重的可行的肥皂水灌腸。沒有患者出現排尿、排便困難。
1.6 功能鍛煉指導 術后肢體感覺恢復肢體踝關節背屈肌活動。術后1 d:指導患者股四頭肌靜態收縮練習, 膝蓋的擴展, 使下肢的肌肉, 然后放松。肌肉收縮和放松練習, 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防止肌肉萎縮。三分支持指導患者運動方法:側肢體屈曲, 肘堅定健康的腳和雙支持, 但也使用牽引抬起臀部, 雙手在床上用軟枕肢體副作用高程時, 應該保持在展臺之外。2 d后第一個開始使用矯形康復治療儀, 促進血液循環, 恢復關節功能。術后3 d:開始膝關節和髖關節屈伸活動逐漸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 以免造成重大的運動程度的疼痛, 活動范圍應該逐漸增加, 日常活動和開發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患者在醫療監督下, 能積極配合肢體功能鍛煉。
股骨頭壞死人工全髖關節的置換手術對于免除患者的痛苦, 糾正患處的變形, 保證患者病痛的康復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 即使是在手術之后, 也要注意對相關的并發癥的預防;與此同時, 也要加強患者的心理的護理和保養, 促進患者可以積極有效的進行術后護理的合作和保養, 除了心理的護理之外, 也要加強對患者的肢體的訓練和康復, 促進患者的肢體的早日康復[5]。
[1]邱貴興, 衛曉春, 馬慶軍, 等.骨科學高級教程.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0:577.
[2]李仙梅, 劉曉芳.股骨頭缺血壞死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現代醫院, 2008, 8 (7):89-90.
[3]王佩瑤, 白淑君, 陳建嶺, 等.骨科基本功.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894.
[4]華蕾, 宋艷霞, 孫燕.34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患者的康復護理.中華護理雜志, 2001, 36 (8):599-600.
[5]張小萍, 秦欣榮, 梁桂珍, 等.雙側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后護理診斷探討.實用護理雜志, 2001, 17(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