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升祿
嬰幼兒用藥現狀分析及安全性探討
林升祿
目的 探討嬰幼兒用藥安全性。方法 查閱整理國內相關文獻資料, 分析了解嬰幼兒用藥現狀, 闡述了嬰幼兒的用藥安全性原則。結果 兒童使用的藥物劑型僅有100余種(包括中藥制劑),只占整個藥物制劑品種的1.52%。90%的藥物無兒童劑型。結論 嬰幼兒用藥, 要根據藥物的特點結合患者具體情況, 個體化給藥, 安全合理用藥。
嬰幼兒;用藥現狀;用藥安全;探討
嬰幼兒是指從出生后28 d~3歲的小兒, 這個時期的孩子在藥物的體內分布與成人相比還是有較大的差別, 故用藥并非單純的把成人劑量縮小化, 而是要根據嬰幼兒的藥代動力學特點, 熟悉嬰幼兒的常用、禁用、慎用藥, 掌握其用藥的注意事項。
1.1 用藥不當 世界衛生組織發表聲明, 每年全球約有上千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 其中2/3兒童死于用藥不當。
1.2 兒科用藥品種少, 規格少, 劑型少 在我國市場供應的藥物制劑中, 兒童用藥品種不足成人用藥品種的5%。據統計, 在我國約3500多個藥物的劑型品種, 兒童使用的藥物劑型僅有100余種(包括中藥制劑), 只占整個藥物制劑品種的1.52%[1]。
1.3 劑量不準確 據SFDA統計, 國內市場90%的藥物無兒童劑型[2]。有些特殊劑型, 如阿司匹林腸溶衣片, 由于臨床沒有合適劑型, 只得進行分割, 破壞了腸溶衣, 還會加重病情[3]。
2.1 抗生素類藥物的選用
2.1.1 β-內酰胺類 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使用前應皮試,陽性者禁用。頭孢菌素類與高效能利尿藥或氨基糖苷類合用使腎損害顯著增加[4]。時間依賴性藥物β-內酰胺類應一日多次使用, 門診患兒常單次使用, 奧美拉唑僅能靜脈滴注,奧克僅能靜脈推注。
2.1.2 氨基糖苷類 耳、腎毒性, 應避免使用, 有明確的用藥指征又無其他抗生素可選時方可應用, 應根據血藥濃度監測結果調整用藥。此類滴眼液應十分慎用, 誤滴耳可直接導致耳聾。
2.1.3 四環素類 可導致牙黃染, 誘發齲齒, 影響嬰幼兒骨骼生長發育, 禁用于8歲以下兒童。
2.1.4 大環內酯類 紅霉素毒性低, 可用[5]。羅紅霉素、阿奇霉素對小兒呼吸道感染效果較好, 常見胃腸道癥狀, 使用時應調整劑量。當患兒合并肝炎時禁用依托紅霉素。
2.1.5 其他 氯霉素可致骨髓抑制、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新生兒禁用, 嬰幼兒慎用;磺胺類對體內缺乏G6PD的嬰幼兒禁用;喹諾酮類影響軟骨發育嬰幼兒慎用;乙胺丁醇嬰幼兒禁用。
2.2 中樞神經系統藥物的選用
2.2.1 解熱鎮痛藥 阿司匹林對小兒易引起瑞氏綜合征,英國規定12歲以下兒童禁用;非那西丁類藥物可引起人類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和腎損害, 禁用;氨基比林引起粒細胞減少, 慎用[6];可用撲熱息痛類。
2.2.2 鎮靜催眠藥 苯巴比妥等類藥物, 12歲以下兒童禁用[7]。
2.2.3 鎮痛藥 嗎啡、哌替啶等藥物, 易引起嬰幼兒呼吸抑制, 應禁用;1歲以內一般不應靜脈注射或人工冬眠。
2.2.4 抗癲癇藥 應定期做血尿常規檢查[8]。嬰幼兒對鎮靜藥、抗驚厥藥等的敏感性隨年齡增長而增強, 故應用劑量應隨年齡適當調整。
2.3 呼吸系統藥物的選用
2.3.1 祛痰藥 必嗽平可用;噴托維林禁用;復方甘草片應注意劑量;不宜使用可待因等中樞性鎮咳藥。
2.3.2 平喘藥 不推薦使用, 氨茶堿雖可用于嬰幼兒哮喘治療, 但應注意中樞興奮的不良反應。
2.4 消化系統藥物的選用
2.4.1 H2受體拮抗藥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8歲以下兒童禁用, 應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2.4.2 助消化藥 應在飯前或飯時服用;干酵母可用, 但大劑量可引起腹瀉[5];乳酶生與廣譜抗生素合用會降低療效,應注意給藥間隔時間。
2.4.3 瀉藥 嬰幼兒不宜過早使用;酚酞片, 嬰兒(1歲以下)禁用;幼兒(1~3歲)慎用[4]。
2.4.4 止瀉藥 蒙脫石散對兒童急性腹瀉療效較好, 與抗生素微生態制劑合用時應注意給藥順序[9];藥用炭可影響兒童的吸收功能, 嬰幼兒如長期腹瀉、腹脹禁用[10]。
2.5 外用藥小兒要慎用
2.5.1 不宜使用刺激性強的藥物, 如水楊酸、碘酒等, 如須使用, 應從低濃度開始, 一旦出現刺激癥狀, 立即停藥。
2.5.2 局部涂藥面積不可過大, 濃度不可太高, 如硼酸, 不宜用于大面積濕敷以防吸收中毒。
2.5.3 嬰幼兒對滴鼻凈(萘唑啉)敏感, 只能用0.05%淡液滴鼻凈, 新生兒不宜使用;皮質激素軟膏不宜大面積使用,慎用;阿托品滴眼劑, 慎用。
綜上所述, 嬰幼兒用藥應注意:①不用禁用藥物, 注意慎用藥物。②嚴格掌握適應證, 選擇合適的藥物, 注意給藥途徑及方法的選擇。③選擇合適的劑型及給藥間隔時間。④正確計算合理的給藥劑量, 避免劑量不足或劑量過大。⑤中西藥的配伍禁忌不容忽視, 掌握禁忌、慎重選藥。⑥藥師在窗口發藥要多注意給藥交代, 保證患者的依從性。為了嬰幼兒的健康, 要根據藥物的特點結合患者具體情況, 個體化給藥, 安全合理用藥。
[1] 路馭鳳.兒童用藥分析與探討.中國社區醫師, 2012, 2(14):17.
[2] 馬家猛, 孟劉虹.兒童用藥現狀分析.現代遠程教育, 2011, 9(8):163-165.
[3] 歐陽珊, 莫小蘭.兒童用藥的隱患與防范措施淺析.亞太傳統醫藥, 2011, 7(2):178-180.
[4] 陳新謙, 金有豫, 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48.
[5] 錢漪, 沈時霖.兒科臨床藥物手冊.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1:15.
[6] 成玉輝.嬰幼兒用藥安全性淺析.基層醫學論壇, 2010, 1(14): 48.
[7] 孫定人, 張石榮.鎮靜催眠藥.中國藥房, 2001, 12(2):125.
[8] 袁泉文.兒科診斷治療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1996: 646.
[9] 胡松浩, 田祥康, 張健.兒童消化道系統疾病合理用藥指導.醫藥導報, 2006, 5(25):426-427.
[10] 張石萍, 彥玲, 郝紅兵.腹瀉與止瀉藥.中國藥房, 2011, 12 (18):511.
2014-04-21]
350001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