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太原 030027)
本文目的是以野鴨湖濕地研究對象,選擇代表性樣點,研究野鴨湖濕地生態系統中不同植被類型土壤養分要素特征,為野鴨湖濕地生態系統和環境研究提供科學數據。
本實驗按照野鴨湖濕地所受干擾程度不同,劃分了其中的兩個地區,進行取樣研究。樣區一是野鴨湖自然保護區,人為干擾較少。樣區二是康西草原地區,人為干擾較大。
本次試驗主要從樣區一和樣區二采集樣本,取樣均勻分布在樣區一和樣區二內,用土鉆采取耕層0—20cm土樣,基本在腐殖質層,樣本基本能夠代表野鴨湖土壤特征。樣區植被覆蓋率較高,主要有牛鞭草群落、蘆葦群落、三葉鬼1針草群落、楊樹群落,苜蓿群落和其它雜草群落。各個群落分布有明顯的地帶性,其中野鴨湖周邊主要分布三葉鬼針草群落,再向外則為主要楊樹群落極其其它群落。樣區二內樣本從康西草原地區取樣,由于樣區內主要被當地人開發為騎馬賽馬等旅游項目的基地,所以當地植被主要群落以雜草群落為主。本次試驗共從樣區一和樣區二共采樣71個,其中樣區一樣本編號為1—53號,樣區二內樣本編號為54—77號,樣區二內樣本量為24個。
1.2.1 土壤樣品的制備
將所采集的土壤樣品混合均勻后,攤成圓形。在土壤樣品上垂直的兩條直徑,將土壤樣品分為四份,去掉對角線的兩份,選取另外一條對角線上的兩份土壤樣品。將土壤樣品粉碎使之通過20目的篩子,繼續采用四分法,取通過20目篩子的土壤樣品總量的1/2,再使用兩次四分法,使土壤樣品混合均勻,分別制取60目、100目的土壤樣品以備實驗檢測。
1.2.2 土壤樣品的檢測
(1)土壤有機質
本實驗檢測土壤有機質采取丘林法。用重鉻酸鉀-硫酸溶液,在加熱條件下氧化有機質,多余的重鉻酸鉀以其作為指示劑,待標定后用,用硫酸亞鐵進行滴定,以耗去的重鉻酸鉀的量計算出C的含量。有機質中碳量一般為58%,所以用有機碳的分析結果直接乘以1.724,即算成土壤有機質的含量。
(2)土壤速效氮
本實驗采用擴散吸收法。將樣品置于擴散皿的外室中,加入NaOH和FeSO4的混合物,首先利用FeSO4的還原能力將硝態氮轉化為氨態氮,再利用NaOH促進水解脫氨基和釋放氨作用,使得氨態氮轉化為氨氣,釋放的氨氣擴散到皿外室中被過量的H3BO3吸收。我們通過鹽酸滴定硼酸氨的量來間接確定土壤中的速效氮的含量。
(3)土壤速效磷
本實驗采用碳酸氫鈉浸提法。中性、石灰性土壤中的速效磷,多以磷酸一鈣和磷酸二鈣狀態存在,可用0.5mol/LNaHCO3提取到溶液中,同時使浸提液中鈣離子形成碳酸鈣沉淀,然后將待測液用鉬銻抗混合顯色劑在常溫下進行還原,使黃色的銻磷鉬多酸還原成鉬藍,采用分光光度法求出待測溶液中磷的含量。
(4)土壤速效鉀
本實驗采用四苯硼鈉比濁法。四苯硼鈉與待測溶液中的鉀離子在pH=8的堿性條件下,形成溶解度很小的四苯硼鉀白色微細顆粒。此顆粒在甘油的保護劑下處于懸浮狀態,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氨離子與四苯硼鈉也會形成白色的四苯硼銨沉淀,但在pH=8的堿性條件下,加入甲醛使銨離子形成六次甲基四胺而加以掩蔽。鈣離子和鎂離子在pH為8的堿性條件下,可形成碳酸鈣沉淀,加入EDTA溶液形成鈣鎂絡合物消除干擾。
(5)土壤全氮
本實驗采用凱氏定氮儀測定法此法主要是在鹽類和催化劑的參與下,用濃硫酸消煮,使有機氮分解為銨態氮。其中硫酸鉀在消煮過程中可提高硫酸沸點,硫酸銅起催化作用,以加速有機氮的轉化。
(6)土壤全磷
本實驗采用鉬銻抗比色法土壤樣品與氫氧化鈉熔融,使土壤中含磷礦物及有機磷化合物全部轉化為可溶性的正磷酸鹽,用水和稀硫酸溶解熔塊,在規定條件下樣品溶液與鉬銻抗顯色劑反應,生成磷鉬藍,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測定。
在實驗過程中,檢測出的速效鉀和速效磷含量極低,所以沒有納入最終分析數據當中,只采用有機質,速效氮,全氮和全磷的數據作為基礎分析數據。本次研究參考《中國土壤元素背景》中報道的全國土壤(A層)背景值的25%、50%、75%和90%順序統計量作為土壤的分級標準 (表1)和北京市土壤養分分等定級標準(表2)。
據統計表明,在野鴨湖自然保護區內有機質含量介于0.386832%~3.468017%之間,平均值為1.21%。其中,三葉鬼針草群落所在土壤有機質平均值為1.7%,蘆葦群落為1.23%,楊樹群落稍低為1.17%,牛鞭草群落和苜蓿群落的平均值分別為1.16%和1.18%。在康西草原,主要的植物群落為雜草群落,土壤有機質含量介于1.6%~11.9%之間,平均值為0.78%。 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有機質關系密切,是有機質含量高低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不同管理措施、凋落物量和質量的差異導致土壤有機質差異,根據我國土壤元素背景值中土壤有機質的分級標準,樣區一內野鴨湖自然保護區整體有機質含量屬于三級水平,三葉鬼針草群落的有機質含量屬于二級水平,楊樹群落的有機質含量屬于三級水平,蘆葦,牛鞭草和苜蓿群落平均有機質含量屬于三級水平。樣區二內的雜草群落的平均有機質含量屬于四級水平,樣本中最大值也只有三級水平。所以樣區一內有機質含量遠高于的樣區二。樣區一有機質含量的順序為三葉鬼針草群落>蘆葦群落>苜蓿群落>楊樹群落>牛鞭草群落>雜草群落,具體見圖1。樣區一內凋落物量大,植物群落根系發達,較樣區二更為潮濕,凋落物腐爛速度更快。樣區二受人類干擾嚴重,使得樣區內凋落物量明顯少于樣區一,并且樣區二內常年沒有被水淹沒,土壤較為干燥,多種原因使得樣區二有機質含量較低。

圖1 不同群落類型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圖
土壤速效氮是氮的速效養分,即現實供應指標,也就是土壤中近期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養分。樣區一速效氮含量平均值為44.1mg/kg,最大值為112mg/kg,最小值為3.5mg/kg,其中三葉鬼針草群落平均速效氮含量為112mg/kg,楊樹群落45.5mg/kg,蘆葦群落、牛鞭草群落、苜蓿群落分39.9mg/kg、36.3mg/kg、49mg/kg。樣區二康西草原內雜草群落平均速效氮含量為39.81mg/kg,最大值為38.5mg/kg.根據北京市土壤養分定級標準,樣區內三葉鬼針草群落速效氮含量屬于高水平,楊樹群落,蘆葦群落、牛鞭草群落、苜蓿群落速效氮含量屬于低等水平。樣區二內的雜草群落含量屬于低水平,樣區內速效氮含量三葉鬼針草群落>苜蓿群落>楊樹群落>蘆葦群落>雜草群落>牛鞭草群落,具體見圖2。苜蓿為人工栽培種,人工施肥的影響造成速效氮含量稍高于其他種。

圖2 不同群落類型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圖
全氮是土壤潛在供氮能力的體現。樣區一內全氮平均含量為960mg/kg,最大值為1140mg/kg,最小值為745.628mg/kg,三葉鬼針草群落全氮含量為1017.98mg/kg,楊樹群落、蘆葦群、牛鞭草群落平均全氮含量分別為938.86mg/kg,912.1617mg/kg、984.7362mg/kg,苜蓿群落含量為1040.75mg/kg。樣區二內全氮含量最大值為1167g/kg,最小值為845g/kg,雜草群落平均值為928.9396mg/kg。根據我國土壤元素背景值中全氮的分級標準,樣區一中,三葉鬼針草群落和苜蓿群落全氮含量為三級水平,楊樹、蘆葦、牛鞭草群落含量屬于四級水平。樣區二內雜草群落全氮平均含量屬四級水平。樣區內全氮含量為苜蓿群落>三葉鬼針草群落>牛鞭草群落>楊樹群落>雜草群落>蘆葦群落,具體見圖3。野鴨湖地區全氮含量水平相當,因此該地區潛在供氮能力相近。

圖3 不同群落類型的土壤全氮含量圖
全磷是土壤提供磷的潛在能力,樣區一內全磷含量平均值為383.7579111mg/kg,最大值556.8314mg/kg,最小值為153.7293mg/kg。三葉鬼針草、楊樹、蘆葦、牛鞭草、苜蓿群落的全磷含量分別為510.799mg/kg、466.7487mg/kg、298.5696mg/kg、401.9433mg/kg、454.4359mg/kg。樣區二內雜草群落平均全磷含量為415.1669mg/kg。根據我國土壤元素背景值中全磷的分級標準,樣區一以及樣區二內所有植物類型平均全磷含量均較低,除蘆葦群落全磷含量為六級外,其它群落均為五級。樣區內全磷含量為三葉鬼針草群落>楊樹群落>苜蓿群落>雜草群落>牛鞭草群落>蘆薈群落,具體見圖4。所以野鴨湖地區土壤潛在提供磷的能力相近。
通過研究表明,樣區一內總體有機質,速效氮,全氮和全磷含量都高于樣區二。樣區一內有機質含量的順序為三葉鬼針草群落>蘆葦群落>苜蓿群落>楊樹群落>牛鞭草群落>雜草群落,速效氮含量三葉鬼針草群落>苜蓿群落>楊樹群落>蘆葦群落>雜草群落>牛鞭草群落,全氮含量為苜蓿群落>三葉鬼針草群落>牛鞭草群落>楊樹群落>雜草群落>蘆葦群落,全磷含量為三葉鬼針草群落>楊樹群落>苜蓿群落>雜草群落>牛鞭草群落>蘆葦群落。由于樣區二受到人為影響比較大,由于凋落物量以及土壤濕度等因素影響,有機質和速效氮含量較樣區一低很多。由于母質相同,樣區一和樣區二內潛在肥力供應力——全氮和全磷含量很相近。人為干擾對樣區一和樣區二有著很大影響。

圖4 不同群落類型的土壤全磷含量圖
參考文獻:
[1]彭佩欽,張文菊.洞庭湖濕地土壤碳、氮、磷及其與土壤物理性狀的關系 [J].應用生態報,2005,16(10):1872-1878.
[2]秦靜,孔祥斌,姜廣輝.北京典型邊緣區25 年來土壤有機質的時空變異特征 [J].農業工程學報,2008,24(3):124-129.
[3]侯龍魚,劉艷,馬風云.典型相關分析在濕地土壤特征研究中的應用-以黃河三角洲沖積平原濕地土壤為例 [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7,5(6):47-52.
[4]王紅麗,艷麗,張文佺,等.濕地土壤在濕地環境功能中的角色與作用 [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8,31(9):62-66.
[5]胡建利,王德建,孫瑞娟,等.長江下游典型地區農田土壤肥力變化-以常熟市為例 [J].土壤學報,2008,45(6):1087-1093.
[6]王穎,宮輝力,趙文吉.北京野鴨湖濕地資源變化特征[J].地理學報,2005,60(4):656-664.
[7]龐夙,李廷軒,王永東,等.土壤速效氮、磷、鉀含量空間變異特征及其影響因子 [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9,15(1):114-120.
[8]劉雙,李敏,張晶,等.野鴨湖濕地土壤總磷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 [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2,3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