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鵬 鄒燕華
【摘 要】國有企業是指那些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登記注冊的非公司制的經濟組織,它不包括有限責任公司中的國有獨資企業。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我國國有企業皆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但是,在國有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給企業帶來的沉重的負擔,也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導致國有企業不能達到發展的目標,本文以國有企業為例,探索新時期下的成本控制。
【關鍵詞】新時期;國有企業;成本控制
國有企業是影響中國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此外,它還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它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其控制力上,也體現在其管理上,可以這么說,一個發展良好的企業永遠離不開好的管理與上級領導的有效控制。當今,國有企業中存在著成本控制不當、領導管理不善等一系列問題,本文通過對國有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分析,理論性的提出了國有企業成本控制中出現的問題,并給出了相關的解決措施。
一、新時期國有企業成本控制工作的現狀
在21世紀的今天,國有企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它已然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它的發展不僅僅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也將中國引向了世界,因此,國家以及社會必須重視國有企業的發展。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要想發展,就必須有利潤,利潤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當然,國有企業也不例外,但是在我國絕大多數國有企業,利潤成了空談,因為他們不能有效的對成本進行控制,高成本、低收益自然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國有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
1.成本管理意識薄弱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深知良好的企業管理可以在增強企業的運作效率的同時讓企業有明確的發展方向;此外,企業良好的管理還可以使每個員工都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使企業財務清晰,資本結構合理,投融資恰當,同時還可以向顧客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最后,可以更好的樹立企業形象,為社會多做實際貢獻。可見企業要想發展,必須加強內部的管理,但是,在國有企業,還存在著成本管理意識薄弱的現象,這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嚴重阻礙了國企的發展。
2.關于成本的考核以及監督機制不完善
在國有企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從企業利潤出發,一切以企業的發展為目標,可見,不管什么時候都必須加強對管理者以及員工的監督與考核。在實際生活中,總會有那么一些人會貪圖蠅頭小利而得不償失,在國有企業中,領導人更是要防范這種現象的發生,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必須加強成本的考核工作,并不斷的完善已經形成的管理機制,在不斷的創新與改革中,將企業成本費用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同時,領導人還要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以及激勵,最終讓員工能以企業的發展為中心,并不斷的為國有企業的發展而奮斗。
3.企業內部重視產量而輕視成本
在我國絕大多數國有企業,都重視企業產量的生產,在生產的過程中,一律強調產量而忽視成本以及質量,使得企業的利潤得不到保證,而員工的福利也沒有保障,這使得員工沒有奮斗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員工的積極性,最終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國有企業必須對成本管理的方式、手段等進行改革,并在不斷地發展中建立起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從而真正意義上的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
二、國有企業成本管理不當的原因分析
1.國有企業仍舊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管理者設計出的一整套具體的關于企業管理理念、內容、工具、程序、制度以及方法論體系并將其反復運用于企業,使企業在運行過程中能夠自覺加以遵守的管理規則,可見良好的管理模式是企業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在我國國有企業中,仍舊沿用傳統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方式顯然不合格局,與傳統的管理模式相比,新的管理模式更為強調科學技術的運用,在企業日常生活中,員工被要求使用新科技、新發明以及新材料,這樣,就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企業的成本消耗量,最終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不可否認的是,在采用高新科技的同時,固定資產等的固定成本以及技術成本、管理成本等就會增加,但是與新科技帶來的好處相比,這些都可以忽略不計。
2.企業戰略目標不明確
戰略目標是指在企業日常生活中預期能夠取得的最好的結果,戰略目標的設定,同時也是企業宗旨的展開和具體化,是企業宗旨中確認的企業經營目的、社會使命的進一步闡明和界定,也是企業在既定的戰略經營領域展開戰略經營活動所要達到的水平的具體規定。我們知道,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發展目標與戰略規劃,但是并不是所有企業的目標與規劃都能做到明確,在21世紀的今天,一個企業要想運用先進的、科學的管理辦法,就必須要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可見戰略目標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之高。
3.管理者的管理意識以及管理思想薄弱
企業的管理者是企業發展中靈魂級別的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無疑會對企業產生巨大的影響,但是,在國有企業,管理者也是導致成本管理不當的原因。在國有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人員的招聘并沒有一套可靠的程序,在招聘中,往往會招聘到那些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非專業化的管理者,他們雖然有一點的能耐,卻滿足不了國有企業的發展,最終只能被淘汰,這種不恰當的招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工作效率,還直接影響了企業成本管理作用的發揮,因此,我們要加強管理者的管理意識與管理思想的培訓,不斷加強管理者自身的素質,最終促進企業的發展。
三、關于完善國有企業成本控制的方法
1.轉變不當觀念,加強員工的思想教育,增強全員的成本意識
國有企業成本控制不完善的原因之一就是員工與管理者的思想認識不夠深厚,在我國絕大多數的國有企業中,仍然存在著內部不和與外部爭斗的問題,員工對于企業的發展,也是置若罔聞,在他們看來,只要給他們發了工資就可以。員工作為企業發展的主力軍,在企業的發展中占了重要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員工都能做到一切以企業的發展目標為主,并不斷促進企業的發展,因此,對于企業存在的問題,他們也是不管不顧,更多的時候,他們只希望能夠提高自身的地位。因此,國有企業要不斷的加強員工的思想教育,比如請專業人士到企業來進行講座、請領導經常的下到基層鼓勵員工激勵員工等等,這樣可以幫助員工改變以往的傳統觀念,并不斷的杜絕傳統觀念,此外,企業還要不斷的增強員工的成本意識,這樣既可以提高員工的全員素質,也為企業生存和發展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2.實行全過程的成本控制
全過程的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指在實施戰略之前,要設計好的正確的、有效的戰略計劃;事中控制方式是一種對進行中的生產系統作日常性控制的控制方式;事后控制是指待問題偏差發生之后,才采取控制程序、改正問題的一種控制方式,因此又稱為回饋性控制。作為企業成本控制中的事前控制,要求管理者能夠預測到市場對于企業生產的產品的需求,并不斷的了解市場的供應條件,此外,管理者還要根據市場情況不斷的改進自身的供應渠道與運輸方式,使得自身能夠跟上市場的腳步。作為企業成本控制中的事中控制,就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控制,它包括原材料采購成本的控制、生產過程中的目標成本控制以及期間費用的目標控制,因此,在實施事中控制時,我們必須要做到控制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以及銷售費用。作為企業成本控制中的事后控制,是在事前、事中控制的基礎上,定期總結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提出解決措施,旨在為企業下一步的發展提出新的控制目標。
四、結語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改革已經成為公眾談論的焦點,不管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人們都要求做到改革。作為國名經濟發展核心的國有企業,更是逃不了改革的命運,尤其在國有企業的成本控制領域,改革勢在必行,因為國有企業只有不斷的進行成本控制方式的改革,才能始終屹立于中國經濟領域的巔峰。
參考文獻:
[1]陳頌忠.關于國有企業成本控制的研究[J].現代商業,2012(10)
[2]董立滿.對企業成本控制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0(28)
[3]陳根盤.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成本控制精細化探析[J].中國外資,2013(15)
[4]陳晶晶,岳雷.我國國有企業成本精細化管理的問題及策略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0(36)
[5]關雅琦.淺談國有企業的成本精細化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