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英桂
中圖分類號:G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121-01
新課改教師面對的是開放的課程選擇空間,作為新課程實施的具體操作者,面對新課程賦予我們的更寬泛、更具有彈性的選擇空間,我們應該認真進行思考,如何才能把新課改的理念落實到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呢?下面談談我是如何挖掘身邊資源,以幼兒為主體開展教育活動的。
一、以幼兒為主體,善用材料發揮幼兒自主活動的積極性
所謂兒童的主體性,是指兒童在其對象性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自主性、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等特征。我們要鼓勵幼兒創造性地學習,不要使幼兒一味跟著老師學,不要總是老師“一言堂”,要允許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并給之以機會,這樣幼兒才能調動起主觀能動性。因此,在學前兒童教育中充分地體現和倡導兒童的主體性,不僅關系到兒童發展權利的充分實現、兒童需要和地位的滿足與被尊重,也關系到兒童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等一系列問題。
材料與幼兒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材料的選擇時還要注意所選材料的操作性、趣味性,努力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物或廉價的實物,因地制宜地將現實生活中的材料當作教學材料。在我們的身邊有一些觸手可及的材料,只要我們用心思考,稍微加工,就會變成各種各樣的學習輔助材料,大大滿足了幼兒探索與創造的需要。比如:我將稻草上色并剪成一樣長,然后把它放在操作區供幼兒自由操作,幼兒把它編成扇子、稻草人、愛心等,在編織的過程中既訓練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又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二、關注幼兒的發展需要,支持和推動幼兒的生成活動
日常與孩子的接觸中,我努力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了解他們的發展需求,這樣就會使我們的活動開展更有價值。本學期初我們班從外地轉來一個新小朋友,那天吃完了午飯我們手拉著手去散步,剛好從幼兒園的教學樓前經過,那個小朋友揮了一下手臂“哎呦”叫了一聲,原來他的手被蜜柚刺刺了。小朋友們頓時七嘴八舌地嚷開了:“蜜柚樹怎么像玫瑰花一樣也長刺呀?”“沒有刺,是你自己碰到樹枝了。”……聽到孩子們的議論聲,我在想孩子們可能經常見到蜜柚果但較少關注蜜柚樹。為了讓幼兒認識、了解我們家鄉的特產,這學期以《蜜柚》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我們從蜜柚苗、蜜柚樹、蜜柚花、蜜柚果、蜜柚的銷售、蜜柚的作用等方面逐步進行展開,把主題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小朋友們也從中進一步了解了家鄉的特產——蜜柚。其實在我們每天與幼兒的接觸當中,能深切地體驗到幼兒的生成活動其實無時不有,無所不在,只要我們用心的去對待,用心的去聆聽、解讀孩子的心聲,就會不斷有新的發現。
三、挖掘身邊資源開展教育活動
1.利用本土資源開展數學活動
在數學活動中,幼兒易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不少困難,這對教師有一定的考驗。在小班的認識“1”和“許多”的數學活動中,我提供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被刪剪掉的小蜜柚果,小蜜柚果圓溜溜的,顏色鮮綠且散發著淡淡的蜜柚香,小朋友們見到小蜜柚果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了。我讓小朋友一人拿起一個小蜜柚果,問小朋友每人手里有幾個蜜柚果呢?小朋友們很清楚地回答:“1個。”然后我讓小朋友把手里的小蜜柚果往桌子中間的托盤里面放,然后告訴小朋友們一個一個的小蜜柚果放在一起就變成了“許多”的小蜜柚果,小朋友們很快就掌握了這個內容。在大班的幼兒學習分數中我把一個柚子剝開,然后告訴小朋友蜜柚剝開后是幾瓣就是把“1”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通過幼兒熟悉的材料讓幼兒來操作學習,有利于激發孩子的興趣,從而讓孩子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
2.以身邊的資源開展藝術活動
音樂與兒童的發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蜜柚》主題開展中我以《蜜柚飄香》這首樂曲讓幼兒進行自編舞蹈,小朋友們把在主題開展中獲得的經驗利用肢體的語言展現出來,把蜜柚成長的過程和人們慶祝蜜柚豐收載歌載舞的喜悅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快樂心情的表達來自于人們對于蜜柚豐收的喜悅心情的傳遞。在美術活動中我讓幼兒在蜜柚果皮上進行自主描繪,在沒有任何框架約束的情況下幼兒的作品讓人眼花繚亂:有的把蜜柚皮畫成了臉譜,有的在蜜柚皮上畫了蜿蜒起伏的長城,有的把它設計成一座小鳥的家園……手工活動中,我給小朋友們提供各種粘貼的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大膽想象,把大大小小的蜜柚變成一個個具有想象力的作品:有熊貓、公雞、時鐘、小笨熊……而剝開的蜜柚皮經過幼兒的加工創造則變成帽子、筆筒、花燈等,教室門口的作品琳瑯滿目,各具特色。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