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學生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學習、工作、生活與競爭的需要提供支持,針對市場需求與專業特長培養,在多年教學中分別從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計算機專業指導、運用課程設置及課程教材進行計算機專業教學、運用軟硬件開發進行計算機專業教學、運用與社會接軌進行計算機專業教學幾個步驟領域出發,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職高學生 計算機專業 專業特長形成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036-03
一、背景
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和迅速普及,社會需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這對計算機學科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計算機教育不論從課程設置還是從教學內容上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目前,很多學校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引起了重視,由傳統的理論型教學向學生專業特長型方向發展。
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更應注重學生特長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一定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培養能力,為他們的專業特長形成打下基礎。
在培養計算機專業學生過程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當今市場的需求,職業教育就是為企業培養知識結構合理、專業技能過硬,能夠迅速上崗并為企業創造效益的應用型人才。專業課教學的任務,包含著傳授知識、專業特長和培養良好職業道德這樣三大方面,其中專業特長的培養與發展,是學生認識社會、適應時代發展的客觀需要,是專業課教學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二、培養目標
1.專業目標
充分認識職業教育的目的,樹立職高計算機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專業特長的意識,要求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具備計算機某一方面特長,畢業后能從事計算機系統的管理與維護,能從事多媒體制作,能從事平面設計工作,能具備最基本的編程能力,能適應網頁制作技術,并具備進一步深造和自學的能力等。
2.技能目標
通過探索研究,培養計算思維能力,對抽象事物的認知能力和對各種設計選擇的理解能力,以及客觀的科學的測試和評價能力;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適應社會、一定工作能力、自我發展的能力的優秀畢業生。
3.操作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希望能夠為學生專業特長能力的培養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以提高實際運用的能力。在學生專業特長培養上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去培養:能熟練運用常規辦公軟件,如OFFICE等,能適應辦公室日常工作的需求;具備掌握計算機軟件、硬件的組裝維修原理,勝任計算機維修等工作;能充分利用自己扎實的專業知識,準確定位用戶的需求,具備一定的營銷知識與經驗;具備網絡專業知識特長,對企事業系統中網絡的構架與維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能夠建設和維護簡單的網站,能從事網絡相關的工作;具備熟練掌握多媒體制作軟件知識的特長,能較熟練掌握流行的網頁制作軟件、FLASH動畫制作、Photoshop平面設計以及相關的多媒體處理軟件,具有應用它們設計實用網頁的實踐經驗;具備電子商務知識的特長,能從事電子商務類的專業工作。
三、研究過程
(一)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計算機專業指導
教學工作者必須意識到職業教育與學生特長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以職業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專業特長為理念;同時,信息技術教學以引導為主,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目標,增強自主參與意識,激發自主學習動機,形成自主參與情感;創設有利條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加強學習方法指導,提高能力培養,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在于教給其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由“想學”到“學會”,再過渡到“會學”。
(二)運用課程設置及課程教材進行計算機專業教學
目前我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有平面廣告設計教學、動畫制作教學、多媒體課件教學、網頁制作教學、基礎語言教學,根據課程設置,我們計算機組合理分工,進行特長培養。1.計算機操作應用人員,能熟練運用各種辦公自動化軟件和常用計算機外設,解決日常辦公中的文字、表格等的快速處理。另外,還需學習一定的文秘基礎知識,掌握常用辦公設備的使用;2.計算機維修維護人員,熟悉各種常用的計算機軟件和硬件,能熟練安裝各種軟件和硬件設備,具備軟、硬件維護的知識和經驗。3.計算機網絡安裝和維護人員,注重培養學生網絡的相關知識,具備網絡專業知識特長;4.注重培養學生多媒體知識的掌握,熟練掌握常用的多媒體軟件,如phtoshop、flash、coreldraw、dreameaver等。
同時,專業特長的培養必須按階段完成。一般來說,可以參照以下步驟:第一階段,即入學的前兩年目標應該是一致的,都是文化素質培養和專業基本知識、專業基本操作的學習,經過統一水平測試后,合格的學生就可以通過自主選擇分別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第二階段的培養應該是各不相同的。選擇就業的同學按各自的特長和意愿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根據專業方向操作應用技能的難易程度分別進行一年的專長培養。
(三)運用軟硬件開發進行計算機專業教學
我校現有3個電腦室、140多臺電腦,每個教室均配有多媒體設備,教學樓內實現無線上網,為可進行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利用優越的軟硬件條件,主要進行如下方面研究:
1.電腦維護與維修特長培養
學生整體動手能力得到提高,更培養了他們的興趣愛好。對男生而言,這方面比較感興趣,于是針對他們的興趣特長,將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軟件維護與硬件維護。其中軟件維護主要有:WIN98安裝、WIN2000安裝、WINXP安裝、GHOST系統備份及還原、系統優化、系統基本設置、系統簡單故障排除。硬件維護主要有:計算機主要硬件的介紹和購買、計算機的組裝、計算機硬件的簡易參數設置、BIOS設置、計算機硬件的簡易故障診斷與排除、計算機硬件的簡易清潔、網絡的簡易構成、網絡介質的簡單制作、簡單的組網和網絡設備的簡介、服務器環境的要求和設置、網絡還原。endprint
2.計算機基礎特長培養
在信息技術技能中,基本功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在特長培養中,計算機基礎特長培養也是一塊重要的領域,其中打字就是其中一項。
3.計算機平面設計人員培養
使學生能熟練掌握平面設計所使用的做基礎電腦軟件,能獨立勝任創意及設計制作工具,具備一定的彩色運用能力和平面創意能力,并在學習中具備領先、前沿的設計思維和理念,使之能勝任整體廣告宣傳創意及各類宣傳品的平面設計與制作能力。
4.動畫制作特長培養
使學生掌握FLASH等基本的動畫制作軟件,能嫻熟運用這些軟件來完成一定要求的動畫作品,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創造能力。
(四)運用與社會接軌進行計算機專業教學
職業教育應該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服務的一部分,是社會成員獲得職業身份或職業資格的重要的社會化過程。因此,應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了解勞動力市場對這些崗位的需求,了解這些崗位上崗必須滿足的要求,了解這些崗位技術發展的狀況,預測勞動力市場對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需求,寫出調查報告和市場分析。研究職業高中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水平在就業上崗的職業分類、職業能力,通過認真分析地區計算機技術應用的現實基礎和未來發展趨勢,通過對計算機應用在不同崗位的職業分析,歸納和完成職業中學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在各職業分類和就業市場的作用。
職業教育必須面向市場,以就業為目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企業迫切需要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同時又掌握專業技能技巧的灰領。在上海、深圳等地區出現了高級工、技師個人收入超過了大學畢業生和研究生。這說明,在知識經濟的社會里,企業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要求與以往相比更高了。所以,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就業,在專業特長培養中必須首先了解市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來培養,這樣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
四、成效和思考
(一)學生計算機專業特長初步形成
著眼于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努力培養既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又具有良好個性特長的新型人才,增強學生在進入社會后的競爭能力,從社會實際出發,確定了電腦維護與故障維修研究、軟件設計、網頁制作特長培養、計算機基礎特長培養、PHOTOSHOP平面設計研究、FLAH動畫制作培養為切入點,對學生特長培養進行探索與研究。
在注重學生特長培養的過程中,我校計算機專業實習生98.6%都找到了實習崗位,在調查中,他們本人及實習單位都很滿意,現舉例如下:陳嬌嬌,成功任職于阿里巴巴;胡珊珊,任職于臨平引鈺臺灣飾品;王慧,任職于同盛電腦公司;卓慧,任職于安吉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孟嬌,任職于北京四中網校;夏靈,任職于新視原廣告公司;高新凱,在華耀家具廠從事電腦管理;葉華軍現在電腦公司從事超速數碼工作;范躍峰,任職于聯創電子有限公司……
(二)校本教材
根據專業特長培養目標與實踐操作,經過總結與歸納、修改,形成了一套校本教材,對計算機硬件維護、系統安裝、動畫制作、網頁制作及平面廣告設計,配有生動的圖片,從實踐教學中,學生反映良好。
(三)教師專業發展
沒有相應水平和實踐經驗的老師,就難有合格的學生,通過課題組分工合作教學,可以很好地利用教師專業對學生專長的培養,學生進入專業技能學習階段后,某個專業方向(就業方向)的學生應該學習什么課程、應該開展什么樣的實踐培訓活動,均由相應專業方向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去制定和負責實施。將我們的專業課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就業掛鉤,這首先需要我們的專業教師在具備相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的同時,更多了解社會對某類專業人員的具體需求,以及某個專業方向中專畢業生具體都做什么樣的工作,或在參與實際的社會工作中挖掘出某個專業方向的社會需求,為他們及時培養所需人員。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在各自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王連玉老師的《C語言程序設計調試常用技巧》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同時參與省教材《微機應用基礎》的編寫;馬美芳老師指導學生參加省創新創業大賽獲省二等獎,指導學生參加市技能大賽獲多個市一等獎。
參考文獻:
[1]嚴雙林.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實踐性環節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07,(11).
[2]李振軍.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改革淺談[J].科技信息,2008,(24).
[3]楊進軍.論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特長生培養新模式[J].教育與職業,2008,(9).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