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芳 馮艷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039-02
教育改革的春風正綠滿枝頭,處在改革前沿的同行都在思索、踐行。引導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堅守以人為本,是我們每一個教育人的夢想。幾年來,在這塊試驗田里,老師們所經歷的點點滴滴有的已隨風逝去,有的卻積淀成礫。如何夯實老師的基本功,促進其專業化成長,我們一直在探索,尋找突破口。
一、學習·合作——有機銜接
佳肴不吃不知其味,至德不行不知其善,絕技不練不知其妙。學然后知不足,用然后知其困,創新后知無止境。一個教師的學習成長,沒有活動提供舞臺,是無法獲得成功的機會。其實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只有為大家搭建學習的平臺,構筑交流的舞臺,大家才能在互助中共同進步,在競爭中共同成長。
1.重視工作室建設
熊飛科研工作室自2011年7月組建以來,在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和市縣教科所的親切指導下,經過兩年的打磨,以“工作室”為中心,努力使之成為研究的平臺、成長的階梯、輻射的源頭、師生的智友。工作室既是問題研究團隊,又是行動研究組織,學習型合作機構,所以這就決定了它不能一人獨舞,更應以怒放的姿態帶領大家齊飛。工作室以自身為紐帶,重視點、線、面的統一,搭建了教育教學研培平臺。
2.成立學習型團隊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學校物色了幾十名有教學特色,有專業功底的優秀老師,組成中心成員,形成一支有教學風格的隊伍。在示范的引領下,帶動本校老師諧同發展。同時在一定階段內,學校組織召開中心成員工作會議,匯報學習情況,交流學習心得。把學習中心成員組建成一個工作團隊、學習團隊、研究團隊、合作組織,真正做到以點帶線,以線拓面。學習€F/合作有機銜接,打造一群教學精英。
二、教學·科研——無縫對接
教育科研工作從來就不是空中樓閣,它應該緊貼教學實際行走,科研課題更應該來源于教學實踐。在確立以研促培,以培帶研,研培結合的工作思路后,根據本校實際情況,結合中心成員現實,擬定了“以課例研究為載體,打造學習型團隊”的主課題,同時圍繞四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驗階段、推廣階段、總結階段逐步展開工作。我們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
1.專家引領,心中有科研
幾年來,學校多次聘市縣內外小學教育專家定期督促,指導工作。通過專題講座、課題示范、案例點評、問題診斷等形式,聆聽專家名師的精辟理論。2012年市教科所領導左昌倫前來我校傳經送寶。圍繞《以課例為載體的校本教學研究》為主題進行了專題輔導講座。2013年3月,學校和武漢常青實驗小學聯系,帶領我校部分老師就“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深入該校聽專家觀摩學習,通過一系列活動,雙方老師進行了深入地交流和研討。
2.名師帶路,行中有科研
一個人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自身的學習,更離不開他人的幫助,要讓課堂充滿智慧和靈性,讓學生發出會心的笑聲,老師的學識和魅力就是源泉。2013年4月,我校部分老師欣賞了特級教師陳月薇的一節語文課,陳老師精妙的教學設計,精練的教學語言,精湛的教學風格,深深地打動了與會老師。我校老師返校后,圍繞學習團隊的工作任務進行了一次深入大討論,就自己的教學風格,結合科研課題都談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并很好地運用到了教學實踐中。通過幾年的探索、努力,我校涌現了一批教學能手。不經風雨,哪能見彩虹。教學和科研是教師的左膀右臂,只有它們的無縫對接,才能在科研上感受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上分享科研的碩果。
三、專業·成長——寬頻鏈接
一個老師的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效。為了提高老師的專業水平,工作之余,學校推行了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讓老師們開始了觸摸心靈的工作旅程。“參天大樹,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沒有這些一絲一毫的痛苦和累,就不會有成功的喜悅。在工作中,我們摒棄了熱熱鬧鬧走過場,認認真真搞形式的表面現象,有序列地開展了一系列促進老師專業化發展的活動,讓老師們在帶動下行動起來,在行動中成長起來。
1.他山之石,借以攻玉
學校先后組織老師學習研讀了《細節決定成敗》《素質教育在美國》《生命常青》等理論教育書籍。同時,每周翻閱《教師報》《教育報》《小學生報》等報紙,充實自己的專業文化知識,空中課堂,與名家對話也是老師充電的一條不可多得的途徑。扎實的專業功底,精彩的課堂實錄,讓我們真實的感到做一名好老師的實質就是提升品質,快速成長。“采得百花釀成蜜”。許多老師在工作之余,撰寫的教學案例、論文、心得,在各級刊物上發表。我們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守得云開見日出”的深刻含義。
2.推行博客,提升素養
博客的誕生被稱為“個人媒體時代的到來”。正是這個具有特殊魅力的媒介,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學校教導處通過鏈接的方式運用“協作體”的形式把成員的博客集中起來,成立了博客群。根據老師的喜好,設立了論壇,個性留言,教學設計,教學隨筆,生活感悟等欄目,為了鼓勵老師多上博客,多寫博客,每學期結束,根據成員所發博客數量,計發不等的獎勵津貼。“讓我怎么感謝你?當我走近你時,我本想收獲一樓春風,你卻給我整個春天。”一位老師用汪國真的詩句總結了博客帶給他的欣賞和收獲。成員們在這里有交流,有探討,有反思,有感悟。心靈相約,感情相融。教育博客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了無限精彩;看博客,評博客,寫博客成了老師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
3.闊建舞臺,體驗成功
知識原來就是有生命的,生命因知識而厚重,知識因生命而鮮活。一個老師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沒有活動提供舞臺,它永遠都是夢中神話。
幾年來,學校圍繞總體工作思路,先后組織老師舉行了優秀論文比賽,優秀案例比賽,教育博客比賽,“我為學校添光彩”的演講賽等活動,這一系列的活動,為老師的專業化成長鋪設了道路,為老師自身提升創造了機會。荊門市教科所授予我校“教育教學目標考核先進學校”“教學工作先進單位”。10余名老師的優質課獲省、市級獎。
四月芳菲,春和景明。教育改革的春風沐浴著這異彩流光的大地,有專家的指導,我校老師一定會攜手同行。有了目標就不怕路途遙遠;有了歌聲,就不怕旅途孤獨。做一個教育的行者,努力堅實地行走,因為教育的天空行者無疆。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