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玉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063-02
眾所周知,小學生最怕的是作文,感到作文難寫,不知怎么寫。我覺得小學生怕寫作文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與社會接觸的少,不了解生活,積累的素材少。其實,社會生活是學生寫作的源泉,客觀事物是學生作文的基礎。學生要思考、要訴說,就離不開他們的觀察,觀察的越細致,語言的表述也越清楚明白。因此,作文教學一定要聯系生活實際,積極引導學生深入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應從興趣入手
在作文教學中,要培養觀察能力,就必須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學生才能用心去觀察、去體會、去感受,這樣的觀察才更有效,印象才更深刻。教師要多鼓勵、多引導學生去觀察,激發學生的無窮興趣。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時每刻我們生活的世界都在發生變化。因此,教師要善于揣測學生的心理,把握契機,將他們引向感興趣的事物面前,引導他們主動的觀察,全身心地投入,久而久之,學生的觀察與思維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得到培養與提高。
我在作文教學中也想盡一切辦法去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如我們學校有幾棵玉蘭樹,以前總有學生在作文中將玉蘭樹開花的時間寫成三月,這說明學生對周圍事物根本沒有進行細致觀察。為了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我在班上提出要和同學們一起比賽觀察,看誰第一個觀察到玉蘭樹是在哪一天開的花,最先觀察到玉蘭樹開花的同學有獎。這樣,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時刻都在關注著玉蘭樹。在我提出讓學生觀察玉蘭樹后沒幾天,學生熊政跑來告訴我,他準備觀察自家樓下的迎春花。我當著全班同學對熊政進行了表揚,并發給了他一個小小的獎品,其他同學都躍躍欲試,表示也要找一對象去觀察。
二、指導觀察方法
學生觀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后,教師應特別注重指導學生學會觀察,通過留心觀察幫助學生積累較多的作文素材。然而,觀察不僅僅是用眼睛看,怎么看、看什么,才是重點,因此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尤為重要。
1.明確觀察的順序
對一個事物要有一個準確的、完整的認識,觀察時必須使學生學會有序地觀察。如從整體到部分、從高到低、從遠到近、從早到晚、從局部到整體等。觀察時的順序,在觀察過程中應依觀察目標的具體特點、具體情況而定,不管觀察目標的具體情況如何,有了一定的順序,觀察時就不會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如熊政說要觀察迎春花后,我就在班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指導學生如何觀察花。我讓他們由淺入深地觀察花色、花形、花的組成部分的形態、花在被風吹拂時的動態、在蜂蝶采蜜時的形態、開放過程中花的變化、花的生長環境、花的生長習性、開花結籽的時節等。學生按要求經過細致觀察后,都覺得了解到了花的許多知識,發現花也有許多可寫之處。因而,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就顯得生動而具體。
2.觀察時要找出同類事物來進行對比
培養學生觀察的方法還可用不同事物來作對比,從不同中找出相同來。比如寫人,學生在寫人時最頭疼的就是人物的性格描寫。由于小學生剛接觸作文不久,受所學知識的限制,他們不知道怎樣去描寫人物的性格。于是,我就讓學生在描寫同學時,找出另一個同學作對比。通過對他們的性格、愛好、生活方式等方面對比,找出他們的不同之處,這樣他們各自的優缺點也就能體現出來,這也就是他們各自的特點。這一種觀察方法,需要在不斷的觀察過程中逐步培養。
3.指導學生觀察事物要全面
著名的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明確指出:“觀察,觀察,再觀察。”巴甫洛夫這樣說,除了要求觀察時要認真、仔細外,還包含著對人或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進行深入的觀察。這是因為只從一個角度或一個方面去看,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全部。如觀察景物,既要從景物的形、聲、色、味及結構等各個方面去觀察,也要從不同方位、角度、順序去觀察,這樣才能全面了解景物。全面地、多角度地觀察事物是認識、了解事物的基礎。再比如觀察人物時,不僅要從人物的外貌、衣著、舉止、動作、語言、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等各個方面去觀察、去體驗,還要了解他的內心活動,思想情況。要想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思想情況,除了和本人交談外,還要通過熟悉他的人去了解他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樣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觀察才能對人物有全面的了解,否則,單就一兩個方面去進行觀察,只能是表面的、膚淺的。
只有這樣從不同的方面,多角度地進行觀察,才能做到深入、細致、全面、正確地認識人或事物,所寫的人或物才有可能形象、具體、真實、生動。
三、指導學生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呢?最有效的方法是指導學生觀察時養成記錄的好習慣。可讓學生準備一個觀察記錄本,不管看到什么,只要覺得有趣就記錄下來。等過一段時間,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把自己記錄下來的說給同學聽,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如有的學生喜歡養蠶,就讓他觀察家里所養的蠶,觀察蠶是如何吃桑葉、如何睡眠、蛻皮,如何吐絲、結繭的,邊觀察邊把它記錄在本子上。而有的學生喜歡養小動物,就讓他觀察小動物,觀察小動物吃什么,活動時是什么樣的,不動時又是什么樣的、睡覺時的姿勢是怎樣的等等,邊觀察邊記錄。這樣學生在記錄的過程也就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觀察的興趣,在記錄時能更加細致地去觀察事物。記錄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寫最簡單的句子開始,逐步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可為今后的作文積累豐富的素材。正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說:“要天天記,養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便記下來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因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如果沒有這種積累,就寫不豐富。”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天天記日記,好的素材才會越積越多,才可以將其得心應手的運用到作文中去。
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最主要還是要靠老師的引導,老師引導得當,學生也就能很快學會觀察的方法及寫作的技巧。總之,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于教師作文教學的提高,更有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責任編輯 劉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