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曉云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076-01
在一次閱讀教學時,我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作文競賽的點子,收效超出了當初的預想,令我喜出望外,同時也引發了我在作文教學方面的一些思考。
這篇閱讀短文是《巴甫洛夫很忙》,很有深度,文章內容中關于對死亡以及生命意義的思考,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和深奧的,他們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我并沒有在內容理解上過多地糾纏,而是引導學生聯系實例理解文中展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價值,然后談自己的體會。
我忽然想到,這不正是一個寫讀后感的好題材嗎?因為前一單元剛剛進行了寫讀后感的訓練,于是我馬上把《讀<巴甫洛夫很忙>有感》作為家庭作業布置給學生,可我隨即發現很多學生面有難色。針對這種情況,我適當做了一點作文指導。尤其針對讀后感的開頭的模式,作了一點引導。有幾個學生表現出了一定的興趣,我立即點了兩位同學起來口述了自己初步設想出來的開頭。然后我激勵學生說:“其實這篇讀后感還可以有很多種不同形式的開頭。這樣吧,今天的作業修改為:給這篇文章寫三個不同的開頭,比一比,看誰寫得好,寫得最有創意?!睂W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我一興奮,下面的話就順嘴滑出了:“今天,老師與你們一塊兒做這個家庭作業。你們有沒有信心把老師比贏呢?”沉悶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很多同學躍躍欲試。
第二天朝讀時間,我一本正經地和學生賽起作文來。我不無自得地對學生說:“老師昨天說,首先比態度,我打了草稿,又工工整整謄正了,誰是這樣做的呢?”不料馬上就有學生舉手說:“我開頭寫了幾個,后來又覺得都不是很好,就又修改了一遍,然后都重新抄了一遍?!睕]占到優勢,我又說:“昨天城里放了好長時間煙花,你們去看了嗎?因為這件事情的觸發,我多寫了兩個開頭,有沒有同學這樣做?”結果有兩個同學舉手說,他們雖然沒有多寫開頭,但另外寫了一篇完整的文章。好吧,打了個平手。
再比質量吧。我把自己的五個開頭都念了一遍,同學們聽得格外認真,而且給了我掌聲。之后,學生們紛紛舉手起來念自己的作品,其中有不少別出心裁的,贏得了陣陣熱烈的掌聲。特別是幾個排比問句式的開頭,充分展示了孩子們旺盛的求知欲,以及對人生初步的思考,我覺得對同學們來說具有更好的示范性。
沒想到學生對待一次家庭作業會如此主動熱情,我也很激動,宣布同學們贏了,并馬上給幾個表現優秀的同學發放了獎品——一個軟抄本。我看到有個學生拿到獎品后興奮地看了又看,我覺得真是物有所值。他們一定從這次作業中體會到了主動學習的樂趣,創新的樂趣,同時,他們也幫助部分同學克服了對作文寫作的畏難情緒。
更讓我沒想到的是,在寫本單元作文《童年趣事》的時候,很多同學注意到了開頭的方式,其中幾個同學還模仿了這次比賽中的幾個開頭,比如我寫的一個觸景生情式的開頭,還有一個學生寫的排比問句式的開頭。有效的學習不正是從有意識的模仿開始的嗎?
這次即興作文賽對我觸動很大。在作文教學方面,包括我在內的許多語文教師,并沒有太多的辦法。我們往往把問題的癥結歸結于學生的厭學,歸結于作文寫作本身的復雜性。的確,學生厭學是一種普遍現象,尤其在應試教育仍然主導著公眾心理的情況下。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推行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我們是不是也該問問自己,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尤其是激趣方面,我們究竟做了多少努力呢?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對于寫好一篇作文來說,我們完全可以把幫助學生的著力點放在作文的開頭上面,就像一粒種子,得先讓它發芽,之后才能幫助它茁壯成長。
我其實是經常寫下水作文的,但令我苦惱的是,有時下水作文會助長學生的依賴心理,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作文指導偏于細致的時候,往往會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加上有些學生甚至完全依靠作文書來應付作文作業,一度讓我對這種示范性作文教學方法產生懷疑?,F在看來,如果選準了角度,把握住了時機與分寸,這種方法仍然可以是行之有效的。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相信只要用心去做,部分學生畏懼作文的狀況定然會改觀,讓語文真正成為為我所用的工具,而不是捆綁想象力翅膀的繩索。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