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瀅瀅
(廈門藝術學校 福建 廈門 361005)
爵士樂(Jazz),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誕生在美國南部港口城市新奧爾良,音樂根基來自于布魯斯(Blues)和拉格泰姆(Ragtime)。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內,爵士樂轟動了美國,又很快傳遍了西歐各國,再而遍及全世界。爵士樂迅速發展成為當今最有份量的藝術種類,是流行音樂流派中極為重要的分支。爵士鋼琴大師ErrolGarner認為:“爵士樂是一種即興演奏,和聲和旋律主題的深層次的創作和探索!前所未有的炫技,熱情與歡樂的令人炫目的展示。”爵士樂史上最重要的鼓手ArtBlakey認為:“爵士樂的優美在于它來自上帝,然后經過藝術家直接傳達于你。”爵士鋼琴大師KeithJarrett則認為:“爵士樂的演奏是一種發自心底的即興創作過程,音樂的出現如同是對連續的創作發掘的慶賀。”
爵士樂在中國的歷史可追溯到半個多世紀之前。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就是爵士樂在中國的棲息地,曾出現過相當規模的爵士樂演出和一些頗具水準的爵士樂音樂家。解放以后,政府非常支持西方的古典音樂,對爵士樂并不重視。喜歡爵士樂的樂迷們只能通過黑膠唱片或西方電臺聆聽,因此爵士樂只在小范圍內流行。
20世紀80年代,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爵士樂從各種渠道流入中國。中國的音樂家們積極地學習與演奏爵士樂,中國開始了自己的爵士樂時期。“上海老年爵士樂團”是這個時期最負盛名的爵士樂團之一,前美國總統卡特、挪威國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烏拉圭等國總統都曾來聆聽過他們的演奏。“上海老年爵士樂團”也多次應邀出訪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國家(地區)。現在,這六位老樂手已成為上海國寶級的人物。
90年代是爵士樂在中國比較繁榮的時期。最早于1993年開始舉辦的北京爵士音樂節,從超級的大師演出陣容、音樂類型的多元、周邊活動的多樣(包括為兒童和學生的演出),開辟了中國爵士音樂節的先鋒,為中國和世界提供了爵士樂交流的舞臺,促進了爵士樂在中國的發展。北京、上海、大連、沈陽、廣州、深圳等等城市,相繼有了中國爵士樂手,并涌現出第一批中國的爵士音樂家們:劉元、崔健、孔宏偉、楊德輝、夏佳、張嶺、黃勇等。隨著他們的開拓精神,爵士樂在中國迎來了春天。
21世紀以來,爵士樂已經作為中國現代音樂人的必修功課,逐漸深入到華人音樂的各個領域,專業爵士樂手也開始形成一定規模。流行音樂在即興、音色、音階、節奏、和聲等方面也已漸漸吸收了爵士樂特點的精華。一些流行音樂人即是以爵士風格作品成名,如范曉萱,王若琳,谷峰等。在大型的流行歌曲演唱節目中,很多曲目都根據爵士樂的特點來改編,唱出歌曲新風格,給予作品新生命。
爵士樂相較于其它音樂,其自身有很多獨特之處:1、即興演奏或者是演唱;2、獨特的音色運用;3、布魯斯音階;4、爵士樂節奏的極其復雜性運用;5、獨有的爵士和弦。
爵士即興的演奏(演唱)給了樂手(歌手)們在音樂上前所未有的空間和想象力。不同其他的音樂形式,爵士樂可以讓一個樂手(歌手)有足夠的時間去表達自己。這是一段很自私的時間,也是一段很享受的時光。不管是演奏(演唱)者還是傾聽者都對這段時間很投入并試圖找到一些什么。是的!這就是爵士樂最大的魅力。作為演奏(演唱)者在即興時不光想要奏出華麗,流暢的音符,還在一步步構建他自己的思想大廈。樂句的構造就像一部電影,一篇文章,一段演講,足夠考驗一個人的才識和智慧。而性格在這時就凸顯出來,這也是不同演奏者所帶出的不同氣息,值得聽眾們好好聞聞。即興的樂句有時濃,有時淡,有時娓娓道來,有時猛如洪水,有時不堪凌亂,有時一氣呵成。但完美的演奏(演唱)家總能一擊中你心懷,讓你久久回味,并有些不可自拔。
同樣的音符,如果你能運用獨特的音色表達,那將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著名的爵士樂大師總是大膽嘗試不同的音色,擁有極強的音色辨識度。據說早期的薩克斯單簧管演奏家西德尼’貝徹特(SidneyBechet)教導學生時,會讓學生一個人一連幾小時呆在一個房間里用各種方式演奏同一個音符。從平滑的樂音到類似喉音的哼唱,從飽滿的演奏到瘋狂的器樂尖叫。
布魯斯(blues)則是爵士音樂家們最愛的一個萬能元素,極其簡練的音階和鮮明的色彩,讓人一聽就知道是布魯斯。如果來自全世界的爵士音樂大師們相互不認識,他們可以也可以立即同臺演出,因為布魯斯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音樂語言,他們隨時可以用布魯斯來交流。
爵士樂的節奏是以二,四拍為重拍,改變了以往的一,三拍是重拍的節奏型。爵士樂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節奏與重音的多變。爵士樂在節奏上廣泛的使用切分節奏,也就是隨時隨地改變節拍重音的自然規律,節拍重音或先現或延遲,給人一種搖晃不定、靈活多變的感覺。
爵士樂的和聲比流行音樂和聲要復雜得多,它以七和弦為基礎,并且大量的運用擴展音(如:9音、11音、13音)和替代和弦,有時還經常出現連續的下行純五度附屬和弦進行,使其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和聲效果。
爵士樂以其特有的風格和特點,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和效仿,成為全人類共同的音樂語言。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對藝術形式的追求也變得多樣化。未來的音樂工作者們應當全面汲取爵士樂的營養,創造出更美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