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雅
(太原市群眾藝術館 山西 太原 030024)
合成是一門群體藝術,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部相互配合、烘托而演唱,通過人生演唱的聲部協調、均衡及和諧來展示音樂作品內涵、思想情感。因此,合唱的活動通過合唱演員來實現,作為一名優秀的合唱演員,不僅具有較高的演唱興趣,而且還有熟練的演唱技巧。通過反復實踐訓練,提升演唱水平。下面則從演唱的統一、和諧及協調三大方面闡述聲樂合唱的演唱技巧。
由于聲樂合唱是一項集體歌唱,具有演唱統一性。在合唱中個人應無條件服從團隊要求,做到呼吸統一、起聲進聲統一、咬文吐字統一、共鳴位置統一。首先,呼吸統一。正確的呼吸是合唱演唱技巧的重要基礎,對音色、節奏及音準、吐字、語言表現力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合唱時站立需挺胸收腹,兩肩下垂,眼光平視,如戰士一般,充滿活力。確保不緊張、不恐懼,放松身體,呼吸要快,而吐氣要慢且均勻。其次,起聲進聲統一。應根據氣息及聲帶閉合的關系,做到起聲進聲的統一。通常情況下,起聲分為軟起聲、硬起聲。前者也稱之為緩起,聲帶閉合與氣息相一致,聲音較柔軟;后者也稱之為激起,先閉合聲帶,后靠橫隔膜送氣,這樣所發出來的聲音具有較強的爆發力。再次,咬文吐字統一。無論是合唱還是單唱,吐字清楚是必備條件。合唱的咬文吐字必須符合語言的發音規律,實現發音吐字的統一性。在發音時先保持韻母狀態,隨后發聲母,最后回到韻母狀態,可提高吐字的清楚性。最后,共鳴位置統一。人的共鳴腔體主要分為泛音共鳴及基音共鳴,合唱中的音色變化大多是靠泛音共鳴而實現的。這就要求演唱者應正確了解自身的共鳴結構,并在演唱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共鳴位置的作用,使其能夠發揮具有較強力度的歌聲。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曾說過“音樂是和諧之美”。由此表明:聲樂合唱中應注意演唱的和諧性。演唱達到和諧能夠使聽眾心情舒暢,陶冶情操,忘卻工作或生活煩惱。而要想實現演唱的和諧,則必須實現聲音、音準、聲部及其節奏的和諧。首先,聲音的和諧。聲音和諧包括音色及聲波律動的和諧,通過加強每一位隊員的訓練指導,進而使合唱隊所有演唱者在音色中實現和諧。其次,音準的和諧。聲樂合唱中音準和諧是前提條件,做到音準和諧,能夠使合唱歌聲達到最優化。這就需要演唱者學習音樂理論知識,加強視唱練耳的訓練,進而實現音準的和諧。再次,聲部的和諧。每一個人的聲部有所不同,這就要求在聲樂合唱中應強調聲部的和諧性,鍛煉演唱者的聲音聲部及節奏聲部,跟著演唱旋律走。最后,節奏的和諧。試想若音樂沒有了節奏,如同站在道路上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噪聲一樣。因此,對于聲樂合唱也講究節奏性。節奏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日積月累才能實現的。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應加強演唱者平穩節奏的訓練、三連音節奏訓練及其附點音符節奏訓練等,進而提高演唱者演唱的反應靈敏性。當然,聲音是由人來歌唱而實現的,也應強調人的和諧。人的和諧則需要聲樂合唱團隊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奮斗,齊心協力。
聲樂合唱中演唱的協調性也是重要條件,因為演唱的協調性決定著演唱會團體的和諧性。在聲樂合唱中避免出現一個聲部壓倒其他聲部的現象,應做到統一的音色、音量及其音準,并重視每一個聲部的旋律線,最終達到高效的演唱效果。首先,做到音色的協調。好的音色給人美的享受。盡管音色的天生的,但在后期通過科學合理的訓練也能過達到好的音色。這就需要演唱者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并加強各種音色的調整能力,通過合唱訓練,在合唱中能夠展現自己獨特的音色,又能夠與其他演唱者的音色達到協調一致性。其次,音量的協調。音量也是聲樂合唱的重要條件之一。若一個合唱團隊擁有良好的音色及音準,但是音量較小,聽眾也就無法正確聽到所合唱的內容,影響歌曲演唱效果。因此,在演唱時應根據歌曲內容適當調整音量,并根據演唱作品的特色及情緒需求,對作品進行藝術處理,通過音量的調節合理表達作品情感。通過訓練使音量達到“輕、柔、美、高”的效果,而這也是聲樂合唱演唱者所需要訓練的。最后,音準的協調。若合唱中發音不準確,就難以提高整體合唱效果,讓聽眾覺得吐字不清。因此,應強調音準的協調性,實現橫向、縱向的聲部的和諧性。
總而言之,聲樂合唱作為一項團隊演唱,在堅持自己個性時,還應注重演唱的協調性及和諧性,最大限度提高聲樂合唱效果,給人帶來美的感受。
[1]林海慧.聲樂技巧在合唱藝術中的作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3):241.
[2]王維娜.淺談聲樂技巧在合唱藝術當中的作用[J].黃河之聲,2014,(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