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剛
(陜西省歌舞劇院有限公司 陜西 西安 710054)
演員把作家用文字手段刻畫的人物形象進行再創作,變成直接的鮮活的形象,使人物從作品中走出來,變成生活中的人,再把生活中的人物提煉放大搬上舞臺,更是需要準確地理解和準確表現。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對自己塑造“推車商販”作一闡述。
一、準確的把握人物性格。人物性格的把握是演員理解人物的主要方面,要從作品中的人物行為和語言中挖掘,是人物本質的主要來源。“推車商販”的性格,是表現大唐盛世時,大唐西市中所有商販的一個縮影,不是“個人”角色,這就需要對商販有典型形象的概括,我的理解是,雖然“推車商販”是個小角色,卻一樣有他的內心世界和個性特征:勤勞、熱情、幽默、機智、善良。這就需要我在思想上把“推車商販”的性格移植到自己的內心,讓自己成為“商販”,這是能準確把握人物的第一步,需要在上臺前就要醞釀角色,入戲,一直到演出結束。而要做到這一點,卻需要在臺下反復的揣摩和練習來把握人物的性格基調。
二、人物性格的準確表現。理解對了人物的性格,就要用心體驗,用準確的方式手段表現出來。表演中最主要的是找到足以深刻反映人物內心世界的外部形式,并有能力在每次演出中準確地再現這種形式。作為演員主要是通過研究作品來理解人物,但僅止于此是不夠的,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深入生活的途徑,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演員對人物淺表的理解是演不好角色的,需要從生活中獲取對人物直接的感情體驗,積累豐富的創作素材。“推車商販”這個“小”角色,在表現形式上并不小,要知道,舞臺藝術也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想演好角色就要在理解實際角色性格的基礎上,加以提煉和夸大、放大。我用了大量的時間和心思反復推敲和練習能表現這個角色的動作、表情等細節。如一上場,我要推著裝滿布匹的木制獨輪車,如果只是簡單的把車推到舞臺上的指定位置,雖然有些觀眾不會在意,但也會有一些觀眾注意到你,所以我特意設計了上場動作,用不同于生活中的推車動作,以帶有喜劇效果的小步跑上場,背略略彎下,臉上的表情充滿了賣貨的激動和幸福,這種動態的表演讓人物在舞臺上一下子鮮活起來。
三、舞臺上的表演應該是“形似”和“神似”的完整統一。形似者為下品,神似者為上品。神似是要把人物的精神氣質,內心情感體現出來,這僅僅靠模仿感情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不到的。演員在表演的時候,過的是“雙重生活”,他必須具有一種雙重意識,在充分表露一切適合時宜的感情同時,還要自始至終地十分注意表演的方法和細節,使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相應的動作、表情表現出來。發于內,形于外,出于自然,只有靠深厚的表現力,才能把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通過表情、動作如實的、有層次的表現出來。我為了使“推車商販”的角色更加飽滿,在把車推到舞臺的指定位置后,并不是簡單的模仿商販的動作,而是想方設法把商販的精神氣質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于是我特意在上臺前,到道具室備了“毛巾”,等到了舞臺上把車停穩后,我用“道具”毛巾模仿勞累卻高興的心情,解扣開子、擦拭額頭的汗、用毛巾撣掉車上的塵土、扇起扇子一邊吆喝一邊等待買家等等。這些小動作從細膩的方面反映了人物此時此刻的內心感受和內心思想活動,刻畫了人物的“神似”的一面,避免了表演時的呆板、過分和不自然等問題。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臺表演藝術不同于其他表演藝術,更需要演員盡心盡力,盡可能的調整自身狀態,讓人物形象在設定的時間內一次性且深刻的展現在舞臺上,沒有機會重來,只有更充分的準備才能做到萬無一失。我在“推車商販”近十分鐘的舞臺人物表演時間中,在流逝的每一個時間用連貫、細膩的動作、表情、神情氣質,塑造了讓觀眾認可的飽滿的人物舞臺形象,可以說是我對舞臺表演的成功掌控,這也為我今后的舞臺表演藝術積累了更加豐富的經驗,使我的舞臺表演日益成熟和提升,對我以后舞臺人物的塑造樹立了更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