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偉
(大慶市歌舞劇院 黑龍江 大慶 163000)
人們熟知,小提琴是西洋樂器,系東方古代的弦樂器,流傳至歐洲之后幾經改革演變,于公元15世紀——16世紀才成為現在的型制。如今我國民樂隊引進它,一方面也屬于“落葉歸根”:另一方面主要是因為它與我國的民族樂器有著和諧統一的美學特征與美感效應,這與歷史淵源有關,事實的確如此。它同其它的外來藝術一樣成功的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民族化道路,例如民族芭蕾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大紅燈籠高高掛》,鋼琴民族化作品《黃河鋼琴協奏曲》、《青年鋼琴協奏曲》、《戰臺風》,民族歌劇《白毛女》、《劉胡蘭》、《江姐》、《傷逝》……小提琴也同樣走出一條民族化的成功之路,如著名小提琴家馬思聰先生創作的小提琴曲《第一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弦樂四重奏》等等,都體現了中國小提琴的民族化特征,在主題上也充分體現出來,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中華人民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中華人民具有真誠、善良、樸實的民族情感,小提琴曲《山歌》,就表現了我國少數民族的真摯、樸素的民族特征。藝術風格是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所有現出來的獨特藝術個性和藝術特色。
藝術風格是藝術家創作的主要風格,他是藝術主體與創作客體相互融合的產物,一方面與作品的創作、表達的情感、有關,另一方面與作品的題材、題裁、氣質、心理等有關。歸根到底,藝術風格的民族性,是與本民族的社會環境、社會狀況、文化傳統、歷史傳承、生活習俗有關,中國的小提琴藝術的民族性是中國民族文化的重要標志。
例如小提琴的代表作《梁祝》被贊為“洋為中用”的代表,研究小提琴藝術的民族化,《梁祝》是首當其沖,具有及高的學習意義和借鑒藝術價值。對小提琴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寶貴的經驗。《梁祝》鮮明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民族化方面,所謂民族化即是藝術工作者運用其本民族特有的藝術思維方式、形式和手段來創做藝術作品,來反映本民族的民族氣派、民族風格、民族情操,也高度的反應了本民族的藝術成熟高度。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題材來自中國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從二人的結拜,三年的同窗學習,十八里送別,后來祝英臺抗婚到最后的二人化蝶飛,這些都充滿了中國的人文氣息,很好的表現出中國古代的風俗、文明。而協奏曲一般是三個樂章,演奏形式可以是獨奏,也可以是團隊的合奏,我們知道,小提琴在西方是一種典型的抒情樂器,將中華文化與西方音樂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非常適合突出各自的特點,這個故事的相愛、抗婚、化蝶剛好與協奏曲的三個樂章相對應,從故事的開頭,再到發展,最后到高潮。這樣的表現手法使得整部曲一氣呵成,嚴謹細膩,富有感染力。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具有非常多的特色鮮明的樂器,這些樂器也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這部作品采用的主要樂器就是小提琴,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在這部作品的演奏中,小提琴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小提琴的模仿性非常強,在實際的演奏中,可以盡量的模仿我國傳統樂器的演奏技法,將西方的樂器中國化,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部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非常明顯,與協奏曲的高潮部分遙相呼應,將所有的情感表現得入木三分,讓傾聽者的情感投入到作品之中,禁不住淚流滿面。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我國雖然引進了很多藝術品種,但是都走出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民族化藝術道路,如鋼琴、芭蕾舞,小提琴等都是成功的典范。
[1]練小全,魏景. 中國小提琴作品集[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
[2]洛秦. 小提琴藝術全覽[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3]馬健. 全球語境下中國小提琴藝術的民族性追求[J].音樂探索,2008,(03).
[4]劉航. 中國小提琴音樂創作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2008.
[5]錢仁平. 中國小提琴音樂[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