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翥鵬,梁春竹
(吉林藝術學院 戲劇影視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作為類型片的一種,青春電影一直是臺灣電影中非常重要的影片類型。在臺灣電影的各個歷史階段,青春電影都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不管是臺灣新電影的旗手還是商業電影的導演,他們拍攝的影片都或多或少有青春片的存在。臺灣著名導演楊德昌曾經說過,臺灣只有兩類電影,青春片和非青春片。這更能看出臺灣電影人對青春片的重視。在新千年以后,臺灣電影更是因為幾部青春片的成功才讓觀眾重新回到影院中,青春片的發展讓它不再拘泥于一個地區,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樣的影片,開始在兩岸三地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與普通的商業電影相比,臺灣青春電影的類型和指向更明確,它有著商業電影一貫的流暢平滑的敘事和討喜的人物設置,同時它還有著青春片獨特的情感指涉和懷舊情結,對于電影觀眾來說,它意味著觀影快感和情感的雙重滿足,這也是臺灣青春片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不管是什么藝術作品,當代流行的青春主題都包含著勵志、反叛與成長、愛情等一系列元素。這些主題相互作用形成一整套深層的敘事模式,這些敘事模式被各種藝術作品應用在自身,從而達到吸引觀眾的作用。成長是一個古老的故事母題,它在各種類型的故事中被運用,與之直接相關的就有諸如由男孩向男人的蛻變、成人世界的骯臟、發現自我時的肯定和面對現實時的妥協等。這些由成長母題衍生出來的敘事鏈條也同樣成為青春片中吸引觀眾注意的重要推動力。
在臺灣的青春片中,我們首先看到的也是青少年的單純夢想與成人世界相碰撞后的各種創傷,臺灣新電影運動的旗手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正是其中的代表。影片取材自臺灣本地真實的案件,導演用四個小時的時間講述了一個純真少年與殘酷丑陋世界的對抗。在楊德昌的其他作品中,導演總是毫不掩飾的表現臺灣現實社會中的冷漠,而身處其中的青少年,身上也滿含著社會的疏離與邪惡。但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的小四和其他青年,身上卻有著與之不同的純真。主人公小四是臺北中學初二的學生,在認識了小明和Honey等人后開始卷入幫派斗爭,之后因為頂撞學校被開除、父親又因為政治問題被隔離,這些事件讓他逐漸感受到這個世界殘暴、丑陋的一面,這時,小明變成了他唯一的精神依靠,但是對小明的表白卻遭到無情的拒絕,于是絕望的小四拔刀刺向了小明。在這個絕望的故事中我們仍然能看到行動元的模式,一方是愛情、青春和善良等本真的行動元,而對立的一方則是成人世界、世俗紛爭和妥協等。而小四的一刀與其說是刺向了小明,倒不如說是刺向了這個現實的丑陋社會。這時,影片蘊含的反叛意味就昭然若揭。
對于青春電影來說,最直接接觸到的就是子一代對成人世界的反叛與成長,而隨著現實社會的冷漠疏離,青春片也在普通的反叛之外增添了其他意義。當青年人面對成長時,社會的復雜和感知的接觸會讓其放大自身的迷茫狀態,而這種疏離的情緒則成為青春片主題中另一個著重探討的部分。所謂情緒,嚴格的說它并不屬于故事母題之一,它作為一種人類固有的基本情感,它可以放置在任何一種類型的電影中,與其他的主題相疊加形成新的含義,講述青春時期愛情的幻想與無法實現的,便符合了創傷的母題、講述背叛與妥協的,就契合了與現實的和解的母題。
易智言導演的《藍色大門》算是清新派青春片的代表,在片中男主角張世豪看來,最大的煩惱和不可告知的秘密就是能不能上大學、尿尿分叉,青春至此已經是美好到了極致。但是在孟克柔的內心中卻仍然有不為人知的秘密呈現,那就是她喜歡女孩的同性情結,而貫穿全片敘事中的同性情結也被消隱在淡淡的對青春追憶的情緒中。這時候敘事中呈現出來的情緒,與故事本身一起形成了標志性的氛圍營造。在影片的結尾,孟克柔的畫外音響起:“在很久很久以后,我們會變成什么樣的大人呢?”與敘事中刻意扭轉自己性向而苦惱的孟克柔不同,畫外音卻充滿了恬然與溫柔,畫外音與敘事的裂痕把觀眾從真實的批判中抽離開,轉而陷入了懷舊和對美好青春回憶的白日夢中。
如果說像《藍色大門》中情緒在主題的疊加中呈現的是對于觀眾白日夢的催眠效果,同樣,標志性的情緒也可以讓觀眾達到一種客觀的疏離,從而讓觀眾客觀審視導演要表達的敘事主題。蔡明亮導演的影片《青少年哪吒》中的青年,不再是在課下幻想愛情的張世豪,而是游蕩在西門町街口偶遇不良少年的小康,他們破壞、偷盜、開著機車在街口呼嘯而過,與《藍色大門》對青春苦惱的消解不同,蔡明亮選擇了直面青春的冷漠與疏離,并且蔡明亮的影片中無意讓主人公背負更多的責任,也不希望觀眾進入敘事的幻想中,他更多的只是關注現代都市的發展下一顆顆荒蕪的心。現實就這樣在影像中被緩緩還原,情緒在這里已經成為隔離觀眾與故事的存在,即興的故事、破碎的敘事,疏離的影像,這一切都造就了影片情緒上的冷靜。
臺灣的青春片創作從70年代以來就是臺灣最受觀眾歡迎的類型之一,不同年代的青年人都對青春片有著很濃厚的興趣,為了迎合、引領喜愛青春片的青年觀眾,它更多的在影片的敘事上下功夫,在故事的講述和主題的意義體現上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