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敏
(景德鎮陶瓷學院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熟練掌握并運用一門材料是作為一名的藝術家非常重要的事,它有時是一件作品成敗的關鍵,有的藝術家甚至一生都在為此而努力。而作為一名陶瓷藝術家在掌握陶瓷這門藝術時材料就顯得尤為重要。
大家知道陶瓷是火的藝術。泥土要經過上千度高溫的洗禮,我們的作品才稱之為陶瓷藝術。那么作為一名陶瓷雕塑藝術就不僅僅只是要了解陶瓷的造型了,他必須還要學會對泥土特性以及釉料配置和釉色變化等研究,所以陶瓷雕塑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我們丟掉哪一方面都對我們的作品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現在我來談談陶瓷雕塑這門藝術。我自己在這方面是深有體會的。我是中央美院雕塑專業寫實工作室畢業的學生,自認為在造型上有一定的能力但后來在陶瓷雕塑上卻讓我有力使不上。這是為什呢,原來問題就出現在造型上,因為不是所有的造像都適合陶瓷這一特殊的藝術形式,在這個問題上像我這樣做雕塑就直接嫁接陶瓷的藝術家經常出現的問題。這就是對陶瓷材料的不了解。
中國人喜歡陶瓷藝術我想是有一定原因的。中國人的觀念是從不奴役自然地,在中國古典哲學里面最有影響的是儒釋道三家,道家說的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一種對大自然的敬畏,因為我們知道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才會尊重自己。我當初在做雕塑的時候是沒有考慮自然因素,違背了自然定律所以失敗這是很正常的事,就好比對牛彈琴我們各做各的事根本沒去了解對方才鬧出這樣的笑話。通過不斷的實踐你不斷的認識對方的屬性對方才開始變得聽話。這個過程讓我感到無比的喜悅。
在做陶瓷雕塑之前首先是選擇泥料,不同的泥在燒成溫度上是不相同的,這決定了我們作品的成敗。泥主要分高溫、中溫、低溫之分。高溫屬瓷是陶瓷發展的最高階段,溫度在1250度至1300左右,中溫一般在1000度至1250 度左右屬于陶和瓷之間,低溫一般在800度至1000度左右屬陶的范圍。我們先說高溫,高溫對造型的要求較高,主要因素就是溫度,如果你選擇高溫瓷,那么就不能選錯了低溫的泥,如果你不了解清楚這就嚴重了,作品必燒塌了。在高溫瓷泥里面也有很多的選擇,如果你是選擇靚麗的色彩效果那你就得考慮是否用白一些的泥料。總之在選擇什么的泥料都跟自己的的藝術追求有很大的關系。接著我們來談中溫泥,中溫的泥普遍來說都比較穩定不易變形,施釉后燒成的色彩也有很多變化,比較適合雕塑成型,所以現代陶瓷雕塑中很多這樣的作品,美國陶藝家用的最多。最后我們來談談低溫,低溫屬陶它是比較容易定型但有不足之處是容易損壞,像我國的秦始皇兵馬俑就是低溫陶,作品普遍可以做的大些。
以上我們了解了陶瓷的燒成溫度和造型上的特點,但要做成屬于你自己想要的造型還是有很多要做的工作。我曾經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問題,如果是印坯的雕塑大多數是買來就可以印坯的,但有的泥如果是做一次性成型的雕塑你就得考慮了,也許你得嘗試好多遍才能找到你想要的效果,有的泥里面你必須還要自己加工處理才可以用。還有一種就是手工泥片成型雕塑,也不是所有泥都可以使用,很多泥在卷泥片的過程中會拉斷,這都得作者不斷的嘗試才能得心應手。
釉色與雕塑統一的過程是一個相對比較難但也是最終體現陶瓷藝術美的過程。一件雕塑作品不管你做的多好如果釉色處理不好那就是一件失敗的作品,反之就不一樣了,也許你的雕塑做的不是很好,但釉和色的關系很好卻變得很藝術。這個道理告訴我們釉色的重要性。在這里我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色彩和雕塑的統一呢,我想還是得對泥釉有充分的準備才可以做到。當然有人說陶瓷雕塑有很多偶然性,是的說的沒錯但那不是全部,我們總不能把作品每次都想成好的結果吧,要想做到八九不離十還是只有對材料進行認識。很多現代陶瓷大家他們不僅是自己配泥還是自己陪釉,這為什么,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掌握了材料作品才和聽自己的話,盡管這是不易的事他們還是會去做,目的就是讓釉色達意,做到與雕塑統一。
燒制是陶瓷藝術非常一個環節,不同溫度的泥燒成溫度是不一樣的,所以燒制也是對材料認識的過程。這是里面不僅要對泥有所了解還要對釉要了解。現代陶藝家周國貞老師的一件作品《雪豹》作品可謂嘆為觀止,但其實是在燒制失敗后的作品,為什么這樣說,這里面有故事。當時在燒雪豹這件作品時突然停電再復燒形成的效果,正因為效果好,周老師再想燒這樣的效果是就再也燒不了了,原因就是不知當時是多少溫度熄的火。所以對一個搞陶瓷藝術的人來說燒制工作是很重要。
以上三點是我們在面對陶瓷雕塑這種特殊的材料語言的認識。它告訴只有我不斷的認真的賴心的去思考它,才能創作出獨屬于自己的陶瓷材料的語言,才能讓陶瓷雕塑散發出新的光彩!
[1]余祖球.景德鎮傳統陶瓷雕塑[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2]羅世武.陶瓷研究—從技術到藝術的探索[M].江西美術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