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昊,丁洪亮
(齊齊哈爾大學 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如《從哈爾濱站看村莊全圖》中一圖可以清晰的看到在當時的鐵路建筑影響下的村莊建筑的變遷,在照片中出現了大面積的工廠廠房,這些工廠都是在鐵路興建過程中的附加產物,它代表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俄國人對中國的工業現代化進程的影響,從攝影作品中可以看出當時攝影師在拍攝這幅作品時采用的小光圈,產生的大景深的效果,對于這種表現手法在攝影師費舍爾拍攝的中東鐵路大畫冊中隨處可見,這種拍攝手法對于表現這種鐵路建筑的情況有著逼真的表達效果,此圖中運用小光圈的好處就是使得在遠處的廠房建筑清晰地表現在人們眼前,而且不會產生大的畸變,這對于早期使用膠片攝影機的時代的攝影師來說有著極大的挑戰,攝影師必須對自己手中的相機了熟于心,沒有一點迷惑,看見什么東西就得馬上反應出這種拍攝的感光多少,快門多少,以及光圈大小等等很多自然因素和認為因素的影響相當巨大,考驗著攝影師基本功是否扎實。
如《中國第一滿洲面粉廠》的構圖可以看出,在拍攝建筑物時攝影師在表現建筑的宏偉,高達的同時,連帶著周邊的環境情況也一并連帶表現,并不僅僅是單純的表現建筑,略帶著人文的氣息,就像在表現中國滿洲第一面粉廠時,攝影師沒有直接對面粉廠取景,而是在距離面粉廠大概好幾十米遠的地方把面粉廠周邊的建筑,車輛牲畜等全部用大景深囊括在內。
攝影本就是用光的藝術,在這門藝術中,前期的攝影師由于攝影器材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很少在建筑攝影中采用夜間拍攝的方法,這就在這一段歷史中留下了不少日間的建筑攝影作品,對于早期的黑白攝影來講,攝影師對于光的掌控就至關重要,它的運用決定了你的照片是否清晰,是否曝光正確,是否能夠滿足印刷的質量要求,雖然前期的黑白攝影也有后期的暗房處理,但是那是有著極其多因素限制的一種后期,所以大部分攝影師都是在前期拍攝過程中盡量讓自己的照片完美的保存下來,而不愿依賴于后期制作。戶外建筑攝影的主光源是日光,光照角度、亮度、色彩都會隨地點、季節、時間和氣候條件的不同而變化,并能直接影響畫面中建筑的影調和氣氛,從而迅速地改變人們對建筑的感覺。能對光的特性有深層次的認識并善于利用它的變化來營造畫面的影調和氣氛是攝影家藝術才華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理想的光線不但需要耐心等待,更要努力去發現并加以利用,平時要多注意觀察陽光是如何使建筑充滿生氣,而又如何使建筑變得平淡乏味。攝影師要對氣候條件可能對拍攝結果產生的影響有科學的預見,并在拍攝時能有良好的臨場感覺。如《南崗商業區部分建筑(哈爾濱市)》的拍攝中我們可以看出,費舍爾攝影師對于室外用光的藝術已經達到自己的巔峰時期,每一張照片都有著近乎完美的曝光控制,雖然在畫冊的掃描中會損失一些畫質但是市區的民房,銀行,點心屋等建筑仍舊可以十分清晰的展現在我們眼前,而且攝影師在選擇時間上也有著非常獨具匠心的用意,選擇黃昏拍攝建筑,所有景物都會沐浴在金黃色的光輝之中,畫面有一種在白天無法得到的氣氛。黃昏的陽光近乎水平且光線柔和,不但能產生明顯的陰影,增強建筑的立體感,還能顯示出陰影部位的層次和材料表面的質感紋理。用這種低角度光線來表現建筑時要特別掌握好拍攝的時機,過早則畫面的氣氛會不夠濃重,過晚則要隨時防止附近其他建筑對陽光的突然遮擋而錯失良機。
以上就是在攝影史的視域之下,對中東鐵路哈爾濱段早期建筑題材攝影的發展狀況進行研究和把握。
[1]黑龍江省博物館:中東鐵路大畫冊[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3:117.
[2]黑龍江省博物館:中東鐵路大畫冊[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3:119.
[3]黑龍江省博物館:中東鐵路大畫冊[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3:115.
[4]崔昊.芻議東北地域山水畫學術高度的提升[J].長春:作家.2013,1:223-224.